2011-2012学年福建省安溪一中、养正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卷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518782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7/7/19

1.选择题(共3题)

1.

小李在家门口进行了一项社会调查,对从家门口经过的车辆进行记录,分析出本地车辆与外地车辆的数据,同时也对汽车牌照的尾号进行了记录.

(1)在这过程中他要收集几种数据;

(2)设计出记录用的表格是怎样的,在下面的空白处写出你的设计表格.

2.

如图,在矩形ABCD中,AB=2,∠AOB=60°,则OB的长为(  )

3.

数据处理的基本过程是{#blank#}1{#/blank#} 、{#blank#}2{#/blank#} 、{#blank#}3{#/blank#} 、{#blank#}4{#/blank#} .

2.话题作文(共1题)

4.
请以“趣”为话题,自行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3.诗歌鉴赏(共1题)

5.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6 分)
雨后池上
刘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1)第二句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具体说明。
答:   
(2)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答:    

4.文言文阅读(共2题)

6.
阅读下面的《 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①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为政》)
②子曰:“事父母几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②而不怨。”(《论语•里仁》)
(注)①几:婉转。②劳:忧愁。
【小题1】下列对上面两个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认为无论是人还是犬马都会养自己的父母。
B.孔子不赞同把“孝”简单等同于“养”的看法。
C.孔子认为父母如果有错,子女应尽规劝的职责。
D.孔子认为子女赡养和规劝父母都应该讲究时机。
【小题2】孔子认为“孝”的核心精神是什么(请用一个字概括)?请结合上面的选文说说这一核心精神是如何体现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范式字巨卿,山阳金乡人也。少游太学,为诸生,与汝南张劭为友。劭字元伯。二人并告归乡里。式谓元伯曰:“后二年当还,将过拜尊亲,见孺子焉。”乃共克期日。后期方至,元伯具以白母,请设馔以候之。母曰:“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相信之审邪?”对曰:“巨卿信士,必不乖违。”母曰:“若然,当为尔酝酒。”至其日,巨卿果到,升堂拜饮,尽欢而别。
后元伯寝疾笃,同郡郅君章﹑殷子征晨夜省视之。元伯临尽,叹曰:“恨不见吾死友!”子征曰:“吾与君章尽心于子,是非死友,复欲谁求?”
元伯曰:“若二子者,吾生友耳。山阳范巨卿,所谓死友也。”寻而卒。式忽梦见元伯,玄冕垂缨,屣履而呼曰:“巨卿,吾以某日死,当以尔时葬,永归黄泉。子未我忘,岂能相及!”式恍然觉寤,悲叹泣下,具告太守,请往奔丧。式便服朋友之服,投其葬日,驰往赴之。巨卿既至,叩丧言曰:“行矣元伯!死生路异,永从此辞。”式遂留止冢次,为修坟树,然后乃去。
后到京师,受业太学。时诸生长沙陈平子亦同在学,与式未相见。而平子被病,将亡,谓其妻曰:“吾闻山阳范巨卿,烈士也,可以托死。吾殁后,但以尸埋巨卿户前。”乃裂素为书,以遗巨卿。既终,妻从其言。时式出行适还,省书见瘗,怆然感之,向坟揖哭,以为死友。乃营护平子妻儿,身自送丧于临湘。长沙上计掾史到京师,上书表式行状。三府并辟,不应。
(《后汉书·独行列传》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二人并告归乡里四美具,二难并
B.尔何相信之审邪审容膝之易安
C.后元伯寝疾笃则刘病日笃
D.时式出行适还适莽苍者,三餐而反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说明范式是位信士的一组是(    ) (3分)
①至其日,巨卿果到    
②子未我忘,岂能相及    
③投其葬日,驰往赴之
④营护平子妻儿,身自送丧于临湘  
⑤省书见瘗,怆然感之
⑥三府并辟,不应
A.②③⑤B.②④⑥C.①⑤⑥D.①③④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范式跟张劭关系很好,两人分别时,范式对张劭说两年后要去拜见他的母亲,并看望他的孩子。
B.元伯请求母亲设宴款待范式,但母亲对两年之约有所疑虑,元伯对范式的肯定打消了母亲的疑虑。
C.张劭托梦给范式说自己要在某天死去,某时下葬,埋怨范式忘了自己,不来奔丧。范式醒来后忍不住悲叹流泪。
D.陈平子与范式同在京师太学学习,虽然二人素昧平生,但陈平子认为范式是个可以把身后事相托的义士。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元伯具以白母,请设馔以候之。
答:

(2)乃裂素为书,以遗巨卿。
答:

5.语言表达(共2题)

8.
下列六句诗,可以组合成三副对联,请你组合出合适的一副送给学校摄影小组。(填序号即可)
① 现出庐山真面目 ②天涯雁寄回文锦
③ 常向秋山寻妙句 ④留住秋水旧丰神  
⑤ 又驱春色入毫端 ⑥水国鱼传尺素书
9.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A   是一项旨在创新的艺术工程,   B   这种创新不是对名著的随意否定与肆意颠覆,   C   给名著的人物和情节穿上时髦的外衣,    D  创作主体对名著的当代性阐释,对名著的独特感悟与精准演绎。那些与当下观念沆瀣一气的重拍之作只是艺术长空中的闪电,不会长久辉耀在历史的天空
(1)请用四个字概括这段文字谈论的主要话题,并填写在A处。
答:______________
(2)根据文意,在B、C、D三处填写恰当的关联词。
答:B___________C___________D___________
(3)划线部分有一处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
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3道)

    话题作文:(1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2道)

    语言表达:(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