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河南省开封四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518669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7/7/19

1.选择题(共2题)

1.
下到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2012年3月,奥巴马政府宣布将斥资180亿美元防止五大湖遭亚洲鲤鱼入侵
②亚洲鲤鱼是指原产于亚洲的鲤鱼,也是美国人对青鱼、草鱼、鳙鱼、鲤鱼、鲢鱼等8种鱼的统称
③它们不仅繁殖迅速,也给水中其它生物种群,比如鲑鱼,带来灭顶之灾,并有向美国五大湖蔓延之

④但随着数量的增加,亚洲鲤鱼已经危害到当地的生态环境
⑤为保护当地的生态,美国政府于2009年底开始大规模捕杀亚洲鲤鱼
⑥美国曾于70年代从中国进口这些鱼类,以改善生态
A.①②⑥③④⑤B.②⑥④③⑤①C.②④⑥③①⑤D.⑤②③④①⑥
2.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语{#blank#}1{#/blank#}心{#blank#}2{#/blank#}     {#blank#}3{#/blank#}名其妙     无边{#blank#}4{#/blank#}

风霜{#blank#}5{#/blank#}     悠{#blank#}6{#/blank#}自得     {#blank#}7{#/blank#}生机

2.句子默写(共1题)

3.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传不习乎?”(《论语十则》)
(2)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陶渊明《归园田居》)
(3) ,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4)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现代文阅读(共2题)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之惑:人文何用?
刘伟见
如今一走进书店,占据畅销榜上的多是生活实用类书籍,不是身体保健类的读物就是职场竞技类的作品,就连小说,也是官场、职场类小说最为火爆。思想、哲学、文化类的人文读本已经很难销售上榜了——社会竞争、实用至上的思想日益延伸到了出版。一个时代人文作品的创作与传统经典的阅读往往与其时代精神状况密切关联,行走在实用凸显、人文消退的书的丛林里,阅读之惑油然而生:人文何用?
与之形成对照的是,新一届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华人科学家高锟先生恰恰是一位中国传统文化修养很高的学者。今年10月28日,美国国会众议院通过了一项议案,纪念孔子诞辰2560周年:原因是孔子在“哲学、社会和政治思想方面作出的无价贡献”。对于孔子思想,我们至今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是农耕文化的落后思想。这使人想起《法华经》中佛祖以三车比喻人自身本有宝藏,而一味向外寻求。传统文化的疏离,使国人陷入对本国文化的无知和对来自外人赞誉的诧异中。
不久前辞世的科学大家钱学森先生在与温家宝总理见面时曾说,人才培养不仅要学科学知识,也很需要人文艺术知识。最近出版的《20世纪诺贝尔奖获得者辞典》中,讲述了诸多诺贝尔奖获得者具有丰富人文修养的故事。如法国科学家里歇,他同时是一位诗人和小说家。日本诺贝尔奖获得者汤川秀树写的《创造力与自觉:一个物理学家对于东西方的考察》则大力推崇中国的老庄,认为自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很大。
人文是什么,是人由历史、现实而提升出来的精神气质,它呈现、凝结于文化之中。就像人皆有骨架身体,但人的修养体现在他的精气神中。但现实发生的倒置是:人必须以生理需求作为第一要义然后再满足精神需求。生理需求一旦满足后,精神需求反而无所适从。所以,人文润泽恰如生理需求,是人快乐生活之两翼。阅读与此同理,我们不能只迷失在知识丛林的获取中,还要体会阅读带给我们内心的安静。
人文涵养缺失更深层的原因在于,忽略了本国传统文化是人文涵养最基础的部分。人们不能选择自己出身的文化环境,所以对事物理解的视角与自身成长环境密切联系。同理,人们无法逃离母体文化对自己的深刻影响,因为一国之母体文化不仅表现在书籍上,还表现在典章制度、器物风俗、行为礼仪、风俗习惯上。读书不仅要读书本,还要读山川、读风物。确实,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临河川而叹逝水,其中蕴味,大可玩味。苏辙在《上枢密韩太尉书》中言山川之登临,可使所读之书与事理情景相接通,与此同理。所以,提高我们的人文涵养,要从学习本国的文化精要开始。
当前面临的一个困惑是:知识界通晓传统的大家很少,一提倡学习本国文化精要就容易陷入利弊之争。而通过学习浅尝传统之妙的人又在某种名利驱动下去大讲传统,面临理论质疑又难以回应。日益分歧的多元主张使大众无所适从,人文涵养之提升可谓难矣。在竞争之余思考一下生命的价值和生活的趣味,在忙碌之余放一把椅子在阳台看看十五的月亮。而不是只在八月十五才看一眼圆月,在不断获取的时候尝试一下放弃,把眼前的得失放到长期的规划中去考量,通过阅读获得历史的先贤们关于生命和生活的主张,也许你能得到整理个人身心的积极启发。因此,从畅销榜杂乱的实用误导中走出来,阅读人文,丰富情趣。
(2009年12月1日《中国青年报》)
【小题1】从原文看,下列关于“人文消退”在当今出现的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与当今时代精神密切关联,在社会竞争日益加剧的今天,实用至上的思想日益延伸。
B.当今日益分歧的多元主张导致人们无所适从,学界又不能及时廓清迷雾,正面引导。
C.片面追求生理需求的满足,迷失在知识丛林的获取中,无法体会阅读带来的内心安静。
D.部分国人对本国文化的无知或错误认识,忽略了它是提高人文涵养的最基础部分。
【小题2】(小题2)8.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传统文化对外国科学家影响很大,法国科学家里歇也是一位诗人和小说家,日本诺贝尔奖获得者汤川秀树大力推崇老庄。
B.诸多诺贝尔奖获得者具有丰富的人文修养验证了钱学森先生“人才培养不仅要学科学知识,也很需要人文艺术知识”的观点。
C.从中国传统文化修养很高的学者、新一届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华人科学家高锟先生的身上可以看出人文和科学并不矛盾。
D.在竞争之余思考一下生命的价值,在获取的时候尝试一下放弃,通过阅读获得先贤们关于生命和生活的主张,也许能得到积极启发。
【小题3】(小题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只要走出畅销榜杂乱的实用误导,阅读人文,获得历史先贤们关于生命和生活的主张,就能丰富情趣,得到整理个人身心的积极启发。
B.人们对事物理解的视角与自身成长环境关系密切,因母体文化内涵丰富,所以母体文化对人们成长的影响最为直接也最为重要。
C.读书本要与读山川和读风物结合起来,才可深刻领会人文之妙,丰富人文内涵。现今缺少大家的原因就因为对这一认识存在分歧。
D.提高人文涵养,首先要重视传统文化,使国人了解本国文化的精髓,认识到本国传统文化是人文涵养最基础的部分。
5.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25分)
钱学森的遗产(节选)
作为科学家的钱学森已然殒世,但是,在历史的天空中,钱学森必将是中国科学技术史上的一颗明星——就像那颗距离地球大约2.23亿公里的“钱学森星”一样,长久闪耀在苍穹。
在中国,钱学森身体力行地诠释了什么是科学家,什么是科学精神,那就是对这个世界永远充满好奇与探索,不为自己设置任何禁区。钱学森身后留下了一笔丰厚的精神遗产,而只有完整全面地理解钱学森,才能体味他对中国的真正价值。
他所创建和领导的航天事业,让他的祖国能够发射导弹,把卫星送上天,从一个处在冷战时代的落后国家,到迅速拥有了强大防御能力——对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大计来说,钱学森的功绩似乎如何解读都不为过。
这位中国的“导弹之父”不仅是一名技术专家,还被认为是一位文、理、工结合型的科学家。
1950年以后,他在美国麦卡锡运动泛滥成灾,自己受到无端指控,行动自由受到美国移民局的限制和联邦调查局特务的监视,而且被吊销了国防部的通行证,无法再继续参与机密军事科技研究的情况下,为了转移美方的注意力,及时调整心态,进入一个新的理论领域,并最终创建了“工程控制论”。在他回国之后,“工程控制论”在国内形成为健全的人才培养、理论研究和工程应用体系,为中国现代高科技事业的迅速发展提供了科学支持。
20世纪80年代初,他把对工程控制论的理论探索和组织指挥“两弹一星”等重大科研工程的实践相结合,提出了由系统工程、系统学、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等理论组成的“系统科学”思想。至此,这位备受尊崇的科学家似乎找到了解读科学问题的万能钥匙,他快速地挣脱了“导弹轨迹”的束缚,沿着“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系统科学理论”的路线,开始了一场对不同领域的科学技术问题的全面解读。
钱学森开始审视中医,他写道“我并不是一个中医,但我认为传统医学是个珍宝,因为它是几千年实践经验的总结,分量很重。更重要的是:中医理论包含了许多系统论的思想,而这是西医的严重缺点。所以中医的现代化是医学发展的正道,而且最终会引起科学技术体系的改造——科学革命。”
他同时又认为:中医理论是事实和臆想以及猜测的混合,是经典意义的自然哲学,不能说是现代意义上的科学。或者说,中医是“前科学”,即尚待进入科学技术体系的知识。他甚至在1981年《自然杂志》第4 卷第7 期题为《开展人体科学的基础研究》一文中提出:气功、中医理论和人体特异功能孕育着人体科学最根本的道理,不是神秘的,而是同现代科学技术最前沿的发展密切相关的,因而它们本身就是科学技术的重大研究课题。
1958年3月1日,钱学森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一篇题为《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谈园林学》的文章,此文被视为钱学森对建筑与城市研究的肇始。及至20世纪90年代初,钱学森公开提出:要发扬中国园林建筑,特别是皇帝的大规模园林,如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等,把整个城市建成一座大型园林,钱称之为“山水城市”。在钱学森的倡议下,1993年2月27日在北京召开了“山水城市座谈会”,钱学森在为此次大会寄来的书面发言《社会主义中国应该建山水城市》中说“山水城市的设想是中外文化的有机结合。是城市园林与城市森林的结合。山水城市不该是21世纪的社会主义中国城市构筑的模型吗?”
钱学森的“系统科学观”总能被应用到不同领域而推出新的理论。比如,他和年轻学者张沁文于1980 年提出了农业系统工程理论,用以分析我国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
功成名就的钱学森着迷于以他从航天技术的实践中提炼出来的系统科学的方法,去解读社会和自然科学领域形形色色的问题。在这个永远对世界充满好奇心和探索精神的科学家眼里,科学无禁区,思想无禁区。
尽管让他的同胞最为他自豪的,还是他那些最为“宏大”的作品 ——震天动地的导弹、划过苍穹的卫星,但理解钱学森,仅有这些是不够的。
斗转星移,岁月不居,钱老走完了他的近百年人生长途,离我们远去了。但他在我们的心目中始终是一颗不倦地燃烧着的星。他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值得整个民族永远珍惜,我们只有完整全面地理解钱学森,才能真正体味他对中国的重要价值。
【小题1】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E.气功、中医理论和人体特异功能孕育着人体科学最根本的道理,它们本身就是科学技术的重大研究课题。
A.钱学森的“工程控制论”在国内形成为健全的人才培养、理论研究和工程应用体系,为中国现代高科技事业的迅速发展提供了科学支持。
B.钱学森而认为中医的现代化是医学发展的正道,而且最终会引起科学技术体系的改造——科学革命。
C.这位备受尊崇的科学家终于找到了解读科学问题的万能钥匙——“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系统科学理论”。
D.在这个永远对世界充满好奇心和探索精神的科学家眼里,科学无禁区,思想无禁区。他认为中医理论是事实和臆想以及猜测的混合,是经典意义的自然哲学,也可以说是现代意义上的科学。
【小题2】本文的题目是“钱学森的遗产”,结合全文,说说钱学森给后人留下了怎样一笔丰厚的遗产?(6分)
答:    
 
 
 
【小题3】首尾两段在文中的作用和写作特点是什么?请加以评析(6分)
答:    
    
 
 
【小题4】作者在文章最后说:“尽管让他的同胞最为他自豪的,还是他那些最为“宏大”的作品 ——震天动地的导弹、划过苍穹的卫星,但理解钱学森,仅有这些是不够的。”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认识,并说说对你的启示。(8分)
答:    
    
 
 

4.语言表达(共2题)

6.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虽说中国有五千年的饮食文化,烹调方法多种多样,但在营养师们看来,①  。这是因为“蒸”不仅能保持莱肴的原形、原味,烹制出的菜比较清淡,并且还在很大程度上保存食材的各种营养,更符合健康饮食的要求。②  ,因此我国一直就有“无幕不蒸”的说法。在河北、山西地区有不少菜就是多种蔬菜混合着蒸,蒸出采的菜五颜六色,让人很有食欲,也体现了饮食多样化的原则。③  ,以便能更快地蒸熟。比如将萝卜、紫甘蓝切成丝,山药南瓜切成段。蒸熟后,依个人口味,可调汁拌着食用,如加蒜泥、姜醋汁、芝麻酱等
7.
仔细观察下面的漫画,用简洁的语言介绍一下画面的内容,并概括漫画的寓意。(6 分)

(1)内容介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分)
(2)寓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分)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2道)

    句子默写:(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语言表达:(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