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5题)
材料一 我国距海岸带不同距离的人口分布
距离(千米) | 0~200 | 200~500 | 500~1000 | >1 000 |
人口(万) | 39 054 | 26 740 | 33 452 | 10 344 |
占总人口数(%) | 35.9 | 24.3 | 30.4 | 9.4 |
面积(万km2) | 97 | 133 | 235 | 495 |
占总面积(%) | 10.1 | 13.9 | 24.5 | 51.5 |
人口密度(人/km2) | 407 | 201 | 142 | 21 |
材料二 我国人口垂直分布状况
海拔(m) | <200 | 200~500 | 500~1 000 | 1 000~2 000 | >2 000 |
人口数量(万) | 73 345.1 | 19 427.8 | 8 647.5 | 10 037.1 | 1 590.8 |
人口比重(%) | 64.9 | 17.2 | 7.7 | 8.9 | 1.3 |
面积数量(万km2) | 144.5 | 97.2 | 162.5 | 39.9 | 315.9 |
面积比重(%) | 15.0 | 10.2 | 16.9 | 25.0 | 32.9 |
人口密度(人/km2) | 507.6 | 199.9 | 53.2 | 41.8 | 5.0 |
(1)据材料一、材料二分析我国人口分布的规律。
(2)从环境人口容量角度出发,说明能否向西部内陆地区进行大量的人口迁移。
下图是“二战”前后人口迁移模式图(注:图中箭头表示人口迁人或迁出的方向),
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在“北美”两侧横线上加绘两个箭头,以表示其“二战”前后人口迁移的方向。
(2)将图中字母与所代表的大洲画线连接。
A 大洋洲
B 非洲
C 欧洲
D 拉丁美洲
(3)C地区“二战”后仍以人口迁出为主,这对于缓和该地区 有一定好处,但也往往造成 ;D地区“二战”后成为人口迁人区的主要原因是 。

美国东北部地区为欧洲殖民者最早的落脚点,是美国资本主义发展最早的地方。那里有阿巴拉契亚山脉的煤矿、五大湖西部的铁矿、大西洋沿岸的优良港口、五大湖便利的水运系统、内地肥沃的平原等有利的自然条件。这个地区的面积占美国的1/4,但人口占美国近一半,美国大部分的汽车制造、化学工业以及一些重要的军事工业都分布在这里。
(1)美国人口向东北部地区聚集的主要原因是 。
(2)现代,美国退休的老年人又沿着图示箭头方向迁往 地带,该地带吸引人口
的主要原因是 。
福建省人口的迁移以短距离的省内迁移为主,省际迁移的频率呈上升趋势。省际迁移人口从地区分布上看既分散又集中,迁往外省的人口遍布全国各地,但又主要集中于华东区的六个省市,迁入人口相对集中地来自四川、浙江、江西、贵州、广东、广西、江苏、湖南8个省区。迁出人1:7的性别比高于迁入人口的性别比。迁往省外的人口中初中以上文化程度人口所占比重高于外省迁入人口相应的比重。福建人口的国际迁移和流动日益频繁,华人、港澳台胞是流入福建的主要对象。而侨眷侨属到海外探亲旅游也逐年增多。
(1)结合所学的知识分析,影响福建省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其中起重要作用的因素是什么?(2)福建省的人口迁移“以短距离的省内迁移为主”,你认为其人口迁移的具体指向是什么?说明理由。
(3)分析福建省的迁人人口相对集中地来自四川、浙江、江西、贵州、广东、广西、江苏、湖南8个省区的主要原因。
(4)分析福建人口的国际迁移和流动的特点及其原因。

(1)请将图中所示的三个地区按人口密度从大到小依次排序: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
(2)有关西北地区人口的合理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西北地区人口的合理容量小,原因只在于自然条件恶劣
B.西北地区人口的合理容量小,原因只在于经济发展落后
C.西北地区人口的合理容量小,原因有自然条件因素,也有社会经济因素
D.西北地区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都不好,因此人口的合理容量将永远很小
(3)当前,我国进行西部大开发,目的是合理利用西部丰富的自然资源,使得西部地区
社会较快发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西部大开发,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从而使环境承载力快速变大
B.西部大开发,人口迁移频率加大,主要是由于经济社会的发展造成的
C.西部大开发,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西北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将会逐渐降低
D.西部大开发,使得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因此人口素质将会得到提升
2.单选题- (共7题)
【小题1】最适于用来解释俄克拉荷马州人口迁移的因素是
A.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 | B.交通通达性提高 |
C.环境人口容量变化 | D.经济区域专业化发展 |
A.不同时期,人们估计的环境人口容量差别不大 |
B.环境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地区理想的人口规模 |
C.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科技发展水平 |
D.合理的人口容量和环境承载力在一定程度上都是对当前自然、社会环境的综合反映 |

【小题1】结合示意图分析,该时间段内,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人口自然增长率高峰期出现在1989年 |
B.基本实现了人口增长模式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 |
C.1978年~2004年,人口增长以机械增长为主 |
D.1978年~2004年,人口增长以自然增长为主 |
A.人口自然增长率已降至1%以下,不应再实行计划生育政策 |
B.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人口总量同期达到最高峰 |
C.人口增长模式已进入现代型,属于发达国家 |
D.人口增长模式已进入现代型,但是人口总量大,人口问题仍十分严峻 |
20世纪80年代后期,中国科学院开展了我国土地资源生产能力及环境人口容量研究工作。若以年人均消费粮食500千克、550千克和600千克三个方案测算,我国耕地资源可承载人口极限分别为16.6亿、15.1亿、13.8亿。如按美国的消费水平,我国人口大致应控制在7亿之内。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目前人口已大大超过环境人口容量 |
B.我国的合理人口容量在16亿左右 |
C.我国人口约为13亿,与环境关系良好,人口与资源之间几乎没有矛盾 |
D.从土地资源看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约为16亿 |
A.科技发展水平 | B.人口文化 | C.资源状况 | D.生活消费水平 |
A.我国人口与耕地资源之间的矛盾已十分尖锐 |
B.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 |
C.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均消费水平无关 |
D.我国的合理人口容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
三峡工程是举世瞩目的一项工程,具有防洪、发电、航运等多方面的作用,但是工程建设也产生了大量的移民,如何安置库区移民成为工程建设的重中之重。三峡地区长期以来土地过度开垦,人地矛盾尖锐。围绕谋求合理的人口容量,为了妥善安置好库区百万移民,政府采用了原库区居民就地后靠与外迁相结合的方案。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三峡移民安置遇到的最大问题是( )。A.环境容量不足 | B.安置的资金严重不足 |
C.乡土观念强,不愿搬迁 | D.人口文化素质低,影响搬迁工作 |
A.生活水平提高问题 | B.就业问题 | C.耕地问题 | D.住房问题 |

【小题1】1997年,福建省人口出生率为12.41‰,人口自然增长率6.32‰,图中与福建省人口增长模式相似的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A.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老龄人口增多 |
B.青壮年劳动力过剩,就业压力过重 |
C.人口素质偏低,教育压力过大 |
D.城市人口比重过高,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 |

【小题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 |
B.我国人口出生率基本呈下降趋势 |
C.我国出现劳动力紧缺 |
D.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迅速上升 |
A.控制人口盲目流动 | B.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 |
C.遏制人口老龄化加速势头 | D.适度提高少年儿童人口比重 |
3.选择题- (共11题)
说说下面的人物出自哪部作品。
孙悟空出自{#blank#}1{#/blank#};宋江出自{#blank#}2{#/blank#};林黛玉出自{#blank#}3{#/blank#}。
说说下面的人物出自哪部作品。
孙悟空出自{#blank#}1{#/blank#};宋江出自{#blank#}2{#/blank#};林黛玉出自{#blank#}3{#/blank#}。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6 题。
选段一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选自《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选段二
①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这少年便是闰土。……
……
②我于是日日盼望新年,新年到,闰土也就到了。好容易到了年末,有一日,母亲告诉我,闰土来了,我便飞跑的去看。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这可见他的父亲十分爱他,怕他死去,所以在神佛面前许下愿心,用圈子将他套住了。他见人很怕羞,只是不怕我,没有旁人的时候,便和我说话,于是不到半日,我们便熟识了。(选自《故乡》)
选段三
①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
②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这就是冬天的济南。(选自《济南的冬天》)
课外阅读。
斧(fǔ)子
一天,一个孩子在地里发现两把斧子,他通过询问农夫找到了斧子的主人一位老爷爷。
老爷爷微笑着说:“孩子,你很诚实。我要把这两把斧子送给你!”孩子说:“老爷爷,不是我的东西,我不要。”说完,拿着自己的斧子走了。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5道)
单选题:(7道)
选择题:(1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