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图中A、B表示两类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国家的人口年龄构成,读图回答问题。

(1)A、B两国人口年龄构成所反映的人口问题是:A国__________;B国__________。
(2)上述人口问题对两国人口增长及社会产生的影响是:A国__________;B国__________。
(3)针对以上人口问题,两国应采取的人口政策是:A国__________;B国__________。

(1)A、B两国人口年龄构成所反映的人口问题是:A国__________;B国__________。
(2)上述人口问题对两国人口增长及社会产生的影响是:A国__________;B国__________。
(3)针对以上人口问题,两国应采取的人口政策是:A国__________;B国__________。
2.
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D区是科学教育园地。将图中其他代号填入下表适当空格中____________。

(2)超高层商贸大厦宜布局在________小区,石油化工宜布局在________小区。(填字母代号)

(1)图中D区是科学教育园地。将图中其他代号填入下表适当空格中____________。

(2)超高层商贸大厦宜布局在________小区,石油化工宜布局在________小区。(填字母代号)
3.
材料1:美国和中国东北地区农业分布示意图

材料2:玉米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泛的粮食作物之一,从北纬58°到南纬35°~40°之间的地区,均有大量栽培。下表为美国和我国玉米带的比较。

(1)由材料1分析两个地区农业结构的共同之处是_____________,不同之处是__________。
(2)影响两个地区小麦种植的有利自然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国东北地区种植水稻主要的不利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材料2表中数据看出,美国玉米带的玉米单产高于我国玉米带,试从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__________。

材料2:玉米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泛的粮食作物之一,从北纬58°到南纬35°~40°之间的地区,均有大量栽培。下表为美国和我国玉米带的比较。

(1)由材料1分析两个地区农业结构的共同之处是_____________,不同之处是__________。
(2)影响两个地区小麦种植的有利自然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国东北地区种植水稻主要的不利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材料2表中数据看出,美国玉米带的玉米单产高于我国玉米带,试从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__________。
2.选择题- (共2题)
3.单选题- (共13题)
6.
读下表,分析回答小题。
甲、乙两地人口抽样调查表
(每10 000人中各年龄段人数及死亡率的统计)

【小题1】甲组人口死亡率是( )
【小题2】下列说法与表格内容相符的是( )
甲、乙两地人口抽样调查表
(每10 000人中各年龄段人数及死亡率的统计)

【小题1】甲组人口死亡率是( )
A.0.775% | B.3.7% |
C.0.885% | D.0.95% |
A.甲组人口表示发展中国家,乙组人口表示发达国家 |
B.各年龄段死亡率是甲组小于乙组,因此死亡总人口数也是甲组小于乙组 |
C.所有发展中国家人口死亡率都高于发达国家 |
D.甲组人口死亡率偏高一些,主要原因是甲组老年人口比例高 |
7.
读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示意图,分析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小题2】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的根本原因是:( )
【小题3】【小题4】目前,世界人口再生产类型属于:( )
【小题5】【小题6】第(4)种人口再生产类型,其死亡率又略有上升的原因是:( )
【小题7】【小题8】环境对人口数量变化的影响,主要是通过( )

【小题1】【小题2】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的根本原因是:( )
A.自然环境状况改善的结果 | B.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
C.出生率明显降低造成的 | D.两次社会大分工及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 |
A.(1)阶段 | B.(2)阶段 | C.(3)阶段 | D.(4)阶段 |
A.频繁的战争,医疗卫生条件差 | B.人口的老龄化 |
C.出生率的下降 | D.生活质量的下降 |
A.影响生育率和死亡率来实现的 |
B.影响生育政策、文化和宗教等社会环境来实现的 |
C.自然环境因素对生育率的作用来实现 |
D.影响经济发展水平、婚姻制度等社会环境来实现 |
8.
下表为2002年我国四个地区的相关数据,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四个地区中人口老龄化趋势最显著的是()
【小题2】四个地区中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是()

【小题1】四个地区中人口老龄化趋势最显著的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9.
根据各洲人口状况和下表资料,正确的结论是( )

(1)非洲人口的出生率最高,死亡率最低 (2)欧洲的新增人口最少
(3)世界新增人口至少50%分布在亚洲 (4)拉丁美洲的新增人口至少是北美的3倍

(1)非洲人口的出生率最高,死亡率最低 (2)欧洲的新增人口最少
(3)世界新增人口至少50%分布在亚洲 (4)拉丁美洲的新增人口至少是北美的3倍
A.(1)(2) | B.(2)(3) | C.(1)(4) | D.(3)(4) |
10.
纽约曼哈顿有两个中心商务区,一是华尔街地区,白天人来人往,晚上人去楼空,成为“空心城”;另一个是以洛克菲勒为中心的商业区,白天游人如织,夜晚歌舞升平,成为“不夜城”。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空心城”反映中心商务区的一个重要特点是
【小题2】与“不夜城”比较,“空心城”没有发挥中心商务区的哪一项功能( )
【小题3】华尔街的“空心城”说明
【小题1】“空心城”反映中心商务区的一个重要特点是
A.经济活动最为繁忙 | B.建筑物高大稠密 | C.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大 | D.内部分区明显 |
A.经济活动最为繁忙 | B.建筑物高大稠密 | C.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大 | D.内部分区明显 |
A.逆城市化现象 | B.城市化水平高 | C.城市化速度快 | D.城市经济活动畸形发展 |
11.
读下面“住宅高度与距市中心距离”关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其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
【小题2】直接影响城市地租高低的因素有( )
【小题3】有关城市的作用和服务范围的叙述,正确的是( )

【小题1】其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
A.建筑技术水平 | B.交通条件 | C.地价水平 | D.环境质量 |
A.距离市中心的远近 | B.通达度 | C.知名度 | D.种族和宗教影响 |
A.不同等级的城市,在区域内的作用基本相同 |
B.不同等级的城市,服务范围的大小也不同 |
C.不同城市的服务范围之间有明确的界线 |
D.城市等级越高,数目也越多,服务范围也越大 |
12.
读“某特大城市市区和郊区间某干道双向车速变化曲线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a、b两曲线( )
【小题2】关于影响住宅分化的主要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和历史因素是影响住宅区的三大因素
②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出现并背向发展是收入差异造成的
③知名度对于高级住宅区最具吸引力
④欧美某些大城市唐人街、黑人区的出现是历史因素影响的结果
【小题3】关于城市的功能分区叙述正确的是( )
【小题4】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以下措施目前在重庆市暂不可行的是( )

【小题1】图中a、b两曲线( )
A.a曲线反映8-10时汽车流量较小,道路畅通 |
B.a、b曲线反映城市道路交通流量的突变性 |
C.b曲线反映以上班、上学活动为主的车速变化 |
D.a曲线反映由郊外住宅区向市中心工作区的车速变化 |
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和历史因素是影响住宅区的三大因素
②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出现并背向发展是收入差异造成的
③知名度对于高级住宅区最具吸引力
④欧美某些大城市唐人街、黑人区的出现是历史因素影响的结果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A.城市功能区的形成是同类活动空间集聚的结果 |
B.每个功能区内部只具有一种功能 |
C.城市功能区之间有明确的界线 |
D.行政区、文化区是各类城市所共有的功能区 |
A.在中心城区外围大力建设以居住为主的卫星城 |
B.计划发展轨道交通.完善健全城市道路网 |
C.建设生产、居住和服务功能为一体的新区 |
D.控制私家车数量增长.实行公交优先 |
13.
合理的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应该是( )
A.各功能区之间既相互联系,又互相干扰 |
B.居住区与工业区应距离很远,布置适当的卫生防护带,因为工业区有污染 |
C.排放废水的工厂应布置在河流的上游地带的远郊区 |
D.排放废气的工厂应布置在居住区的下风向 |
15.
有关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错误的是( )
A.生物多样性会减少 |
B.对城市土地质量会有不良影响 |
C.城市的道路系统和生产、生活设施使地下水运动发生变化,但不会影响水质、水量 |
D.会出现城市“热岛”现象,且建筑群会影响风速和风向 |
16.

【小题1】吸引三家企业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三地投资办厂的最主要因素分别是( )
【小题2】三家企业在我国投资办厂的共同目的的是( )
下图为三家企业投资建厂的原料地、加工地和产品市场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吸引三家企业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三地投资办厂的最主要因素分别是( )
A.a原料、b市场、c劳动力 | B.a劳动力、b市场、c原料 |
C.a劳动力、b政策、c原料 | D.a市场、b政策、c交通 |
A.为接近原料产地 | B.为利用廉价劳动力 |
C.为接近消费市场 | D.为追求更高的利润 |
17.
近年来,青海省某县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马铃薯产业。通过扩大种植面积,提高技术,使马铃薯种植成为农业增收的主要来源。完成问题。
【小题1】该地的马铃薯种植业属于 ( )
【小题2】青海的马铃薯淀粉含量达30%以上,且碱含量低,不麻不辣,色味纯正,香甜爽口。其品质优良的自然原因是 ( )
①光照充足
②昼夜温差大
③湖泊多、灌溉水源充足
④病虫害较少
⑤热量条件好
【小题1】该地的马铃薯种植业属于 ( )
A.河谷农业 | B.灌溉农业 | C.绿洲农业 | D.立体农业 |
①光照充足
②昼夜温差大
③湖泊多、灌溉水源充足
④病虫害较少
⑤热量条件好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⑤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2道)
单选题:(1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