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共7题)
2.综合题- (共2题)
8.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1950~2000年,该地区城市发展变化的特征是 。
(2)与F城相比,E城的城市规模从小到大,说明 运输对城市发展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
(3)依据“中心地”理论,图示区域的城市中属于最高级中心地的城市是 。

(1)1950~2000年,该地区城市发展变化的特征是 。
(2)与F城相比,E城的城市规模从小到大,说明 运输对城市发展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
(3)依据“中心地”理论,图示区域的城市中属于最高级中心地的城市是 。
9.
读下图(水稻种植业的分布图),回答下列各个小题。

(1)图中所示水稻主要产区的气候都具有 同期的特点,非常适合水稻的生长。
(2)从地形上看,本区水稻田多分布在 (平原、高原、山地)地区。
(3)本区 稠密, 丰富,为发展水稻种植业提供了有利条件。
(4)由于本区人多地少,因此人口对土地的压力依然比较大,请大家分析今后亚洲水稻种植业的发展方向? 。

(1)图中所示水稻主要产区的气候都具有 同期的特点,非常适合水稻的生长。
(2)从地形上看,本区水稻田多分布在 (平原、高原、山地)地区。
(3)本区 稠密, 丰富,为发展水稻种植业提供了有利条件。
(4)由于本区人多地少,因此人口对土地的压力依然比较大,请大家分析今后亚洲水稻种植业的发展方向? 。
3.单选题- (共10题)
10.
读下面两幅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世界上人口分布最多的纬度带是( )
【小题2】全球有50%以上的人口居住在( )


【小题1】世界上人口分布最多的纬度带是( )
A.0°~20°N | B.0°~20°S |
C.20°N~40°N | D.40°N~60°N |
A.平原地区 | B.高原地区 | C.南半球 | D.西半球 |
11.
1991年,中国科学院发表了《中国土地生产能力及人口承载力研究》报告。该报告认为,我国最适宜的人口数量是7亿左右,最多人口数量应控制在16亿左右。报告中所指的“7亿左右”人口数值,其含义是指我国的
A.人口合理容量 | B.环境承载力 |
C.维持最低生活消费水平的人口数量 | D.环境所能供养的人口极限 |
12.
下图反映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据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②国人口增长模式属于( )
【小题2】属于影响④国人口死亡率的最主要因素是( )

【小题1】图中②国人口增长模式属于( )
A.传统型 | B.混合型 | C.现代型 | D.原始型 |
A.自然资源 | B.自然环境 | C.文化教育 | D.医疗水平 |
13.
下图为“人口迁移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若此图表示二战后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则该图可能表示 ( )
【小题2】下列因素中,有利于人口从甲地迁往乙地的是 ( )

【小题1】若此图表示二战后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则该图可能表示 ( )
A.从北美迁人拉美 | B.从亚洲迁往拉美 |
C.从非洲迁往西亚 | D.从欧洲迁往非洲 |
A.乙地较高的工资待遇 | B.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
C.家庭成员甲乙两地分居 | D.甲地优美的环境 |
14.
读“人口增长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与当前我国人口增长模式相符合的类型是 ( )
【小题2】下列关于④类国家人口问题现状的叙述正确的是 ( )

【小题1】与当前我国人口增长模式相符合的类型是 (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A.青壮年劳动力过剩,就业压力过重 |
B.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老龄人口增多 |
C.人口素质偏低,教育压力过大 |
D.老年人口多,银行存款多,社会需求旺盛 |
16.
读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发展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下列有关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由甲图到乙图变化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小题2】在由甲图到乙图变化过程,可能产生的问题和现象有( )
①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迁移②城市郊区的农业生产结构发生变化③工业生产排放大量废弃物,导致城市环境质量下降④出现“热岛”现象,不利于市区大气污染物的扩散
【小题3】有关a、b、c、d四类城市等级体系和服务功能叙述正确的是( )

【小题1】下列有关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由甲图到乙图变化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此过程称为城市化 |
B.在此过程中社会经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
C.此过程中城市人口数量增加 |
D.此过程中出现了明显的逆城市化现象 |
①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迁移②城市郊区的农业生产结构发生变化③工业生产排放大量废弃物,导致城市环境质量下降④出现“热岛”现象,不利于市区大气污染物的扩散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 |
A.a等级的城市等级最高,数目最多,服务范围最大 |
B.b等级比d等级的城市等级高,服务种类多,服务范围广 |
C.c等级城市之间的距离比b等级城市之间的距离远 |
D.d等级城市等级最低,但服务种类最多 |
17.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字母分别代表城市中的不同功能区。其中e区域通常是
【小题2】图示城市空间结构属于

【小题1】图中字母分别代表城市中的不同功能区。其中e区域通常是
A.中心商务区 |
B.批发与轻工业区 |
C.低级住宅区 |
D.高级住宅区 |
A.扇形模式 | B.同心圆模式 | C.多核心模式 | D.星状环形模式 |
18.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所示甲、乙、丙、丁四处中,最有可能为商业区的是 ( )
【小题2】关于城市的功能分区,叙述正确的是 ( )

【小题1】图中所示甲、乙、丙、丁四处中,最有可能为商业区的是 ( )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A.城市功能区的形成是同类经济活动空间集聚的结果 |
B.行政区、文化区是各类城市所共有的功能区 |
C.城市各功能区之间有明确的界线 |
D.每个功能区只有一种功能 |
19.
山东原本是我国的粮食、棉花和花生的生产大省,但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一些地区逐渐形成了以花卉、蔬菜、水果为主的出口基地,由于加大了科技投入,普遍采用温室大棚和节水灌溉技术,不仅提高了产量,而且发展了大量的反季节蔬菜。据以上材料回答以下各题。
【小题1】根据上述材料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小题2】山东的蔬菜种植超越了地域界限,主要取决于( )
【小题3】近年来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山东一些地区能够形成以花卉、蔬菜、水果为主的出口基地,主要影响因素是( )
【小题1】根据上述材料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地区已经由种植园农业向商品谷物农业转变 |
B.农业生产已摆脱了地域的限制 |
C.该地区已成为典型的混合农业区 |
D.人们可以改变某些自然条件进行农业生产 |
A.气候条件 | B.交通条件 | C.市场条件 | D.农业技术条件 |
A.自然条件 | B.劳动力充足 | C.历史因素 | D.市场、交通以及技术因素 |
4.选择题- (共2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判断题:(7道)
综合题:(2道)
单选题:(10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