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读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发展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下列有关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由甲图到乙图变化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此过程称为城市化
B.在此过程中社会经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C.此过程中城市人口数量增加
D.此过程中出现了明显的逆城市化现象
【小题2】在由甲图到乙图变化过程,可能产生的问题和现象有( )
①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迁移②城市郊区的农业生产结构发生变化③工业生产排放大量废弃物,导致城市环境质量下降④出现“热岛”现象,不利于市区大气污染物的扩散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小题3】有关a、b、c、d四类城市等级体系和服务功能叙述正确的是( )
A.a等级的城市等级最高,数目最多,服务范围最大
B.b等级比d等级的城市等级高,服务种类多,服务范围广
C.c等级城市之间的距离比b等级城市之间的距离远
D.d等级城市等级最低,但服务种类最多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1-04-28 01:57:0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日光温室是一种在室内不加热的温室,通过墙体对太阳能吸收实现蓄放热,维持室内一定的温度水平,以满足蔬菜作物生长的需要。通常作为低温温室来应用。
材料二 下图为我国江淮地区的红太阳农业园“四位一体”(大棚—沼气—猪—菜)生态农业模式图
(1)简述我国江淮地区的红太阳农业园“四位一体”生态农业的生态意义。
(2)有人建议将江淮地区的红太阳农业园的“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模式推广到东北的辽宁盘锦市,你认为是否可行并简述理由。
(3)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沈阳市城区快速扩大,举例说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对城市水循环的环节产生怎样的影响?(至少列举三项)
同类题2
在我国的一些大城市中,交通问题一直困扰着城市的发展。近20年来,许多大城市建设了高架路、地铁、轻轨、磁悬浮列车等新的交通设施,缓解了交通拥挤的状况。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有些城市高架公路的一些路段两端架设了近2米高的屏障,其目的是
A.防止车辆冲出路面
B.隔音、减轻噪声污染
C.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
D.美化城市环境
【小题2】发达国家出现逆城市化现象说明了
①城市内环境质量相对下降,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
②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日臻完善
③大城市中心区萎缩,城市人口比重迅速下降
④中小城镇发展迅速,乡村人口出现回升
A.①②④
B.①②
C.②③④
D.③④
同类题3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我国城市化发展最快的时段是
A.1949—1955年
B.1955—1965年
C.1965—1975年
D.1985—2010年
【小题2】有关我国城市化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城市人口分布较均衡
B.已进入逆城市化阶段
C.起步晚、发展快
D.不同等级的城市发展均衡
【小题3】目前,我国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有
①城市面积扩大,减缓热岛效应 ②水循环过程受到干扰
③土地利用方式发生改变 ④生物多样性减少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同类题4
根据下表资料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数据显示的现象中不能反映城市化进程的是( )。
A.城市数目
B.工业总产值
C.城市人口
D.城市人口比重
【小题2】下列因素与逆城市化现象无关的是( )。
A.郊区基础设施逐渐完善
B.城市居民追求更好的环境质量
C.农民工进城务工数量增多
D.城区与郊区交通联系更加便捷
同类题5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1年4月发布的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 的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665575306人,占40.68%;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674149546人,占50.32%。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增加207137093人,乡村人口减少133237289人,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3.46个百分点。预计,2030年中国的城市化将达到65%以上,城市人口达到10亿人左右,形成一个世界级城市群,两个国际级城市群,七个国家级城市群,若干个区域性的中小城市群。
材料二: 下图是1978年—2005年 沿海地区产业结构变化、农业产值与就业结构变化图。
(1)根据材料一分析,由现在到2030年,我国城市化进程处在哪一阶段?有何特点?
(2)据材料二比较沿海地区农业劳动力就业比重和农业产值比重下降速度,并分析这种状况会引发的问题及解决的措施。
相关知识点
人文地理
城市与城市化
城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