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广东省顺德勒流中学高一第二学期第一次段考地理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517797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5/9/22

1.综合题(共3题)

1.
(14分)结合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1:不同时期户籍迁移记忆漫画。

材料2:据2009年1月23日中国政府网消息,国务院办公厅已发出通知,要求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招收非本地户籍的普通高校专科以上毕业生,各地城市应取消落户限制(直辖市按有关规定执行)。
(1)当前我国人口迁移的方向是( )
A.由城市到乡村
B.由城市到城市
C.由乡村到城市
D.由乡村到乡村
 
(2)目前我国的国内人口流动和迁移以务工和经商为主要形式,这对我国乡村有何影响?
(3)材料1、2反映出的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哪些?
(4)进入21世纪,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大量外来民工无“工”可做而本地企业无“工”可用的现象,原因是什么?
2.
读某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图中A、B、C、D、E五个城市中可能形成较早的是_____城市(填代号),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2)A、C、D三个城市兴起的共同原因是_____  ___。(1分)
(3)促进A城市发展和限制其发展的区位因素分别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城市位于_   ___________________地貌上。(3分)
(4)D城市适于发展________工业,在其发展过程中容易对环境产生的危害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5)E城市兴起和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是_____    ___。按目前图中展示的状况,哪个地点可能会再形成一座城市,将这座城市用字母F标注在图中。(2分)
3.
读我国某城市发展变化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有关问题。(11分)

(1)图b与a相比,城市用地规模明显______________,城市入口数量呈  ________趋势。(2分)
(2) 该城市建立了_    __ 城和_   __ 区,有利于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保护,改善城市环境。(2分)
(3)该城市形成于河流的交汇处,原因是此处__    __   __    __   __
__   __ 。(2分)
(4)城市的迅速发展会改变土地利用方式,并对自然环境各要素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如工业废渣中的有害物质会对土地质量产生不良影响,此外,城市的发展对自然环境其他要素的不良影响还表现在:(4分)
①对生物:
②对气温:
③对降水:
④对地下水:

2.单选题(共22题)

4.
读“台湾岛略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造成台湾岛东西部城市密度差异最主要的区位因素是( )
A. 气候     B. 地形 C. 资源 D. 军事
【小题2】图中城市共同的区位因素是( )
A. 平原地形
B. 亚热带季风气候
C. 铁路沿线
D. 濒临海洋
5.
下图为甲、乙两个国家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统计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甲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大约为(   )
A.1%B.2%
C.3%D.4%
【小题2】乙国的人口增长模式为(   )
A.原始人口增长模式
B.“高—低—高”模式
C.传统人口增长模式
D.“低—低—低”模式
6.
人口增长模式归根结底取决于(  )
A.人口出生率B.人口死亡率C.社会生产力D.人口总数
7.
目前,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比发达国家快的主要原因是(   )
A.生存环境比发达国家优越
B.人口的死亡率比发达国家低
C.生产力水平比发达国家高
D.人口的出生率比发达国家高
8.
对于人口迁移所造成的影响,错误的是(  )
A.在迁入地,缓解了当地的人地矛盾
B.在迁出地,有利于加强当地与外界的各种联系
C.在迁入地,经济得到发展,同时产生一定环境问题
D.在迁入地,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压力
9.
关于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人口迁移的正确叙述是 ( )
A.流动人口大量增加B.人口流动主要是由国家组织的
C.流动人口的数量有逐年减少的趋势D.人口流动方向主要是由北方到南方
10.
要提高广州地区人口的环境承载力,应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
A.制定更加严格的人口流动限制政策
B.扩大农业生产规模,提高粮食生产产量
C.加强地区开放,增加调入资源的比例
D.降低城市居民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
11.
下列现象中,对中西部剩余农业劳动力而言,属于人口迁移的阻力的是( )
A.东部地区气候优越,降水丰富
B.到东部大城市找工作收入多
C.东西部语言差异大,日常生活的交流隔阂多
D.政府政策吸引农民跨省界务工经商
12.
关于人口容量的正确叙述是 ( )
A.是指地球空间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量
B.是指全球或一个地区的资源与环境能供养和承载的最大人口数量
C.是指全球或某地区的资源、环境维持最高生活水平状况下的人口数量
D.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需要达到的人口数量
13.
近年来,世界人口增长的曲线呈现( )
A.“J”型B.“S”型
C.“V”型D.“N”型
14.
一些专家根据我国的资源、人体营养和文化教育等条件,尤其是对我国耕地、草原和水资源利用状况进行分析,预测我国人口合理容量为8亿—9亿人,如保证人民能获取所需营养,我国人口应控制在10亿人之内,如按美国的消费水平,我国人口大致应控制在7亿之内。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制约一个国家或地区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 )
A.科技发展水平B.对外开放程度
C.资源状况D.生活消费水平
【小题2】本世纪初我国的人口数量用a表示,人口合理容量用b表示,人口容量用c表示,能正确表示三者关系的是( )
A.b<a<cB.c<b<aC.a<b<cD.a<c<b
15.
深圳能够吸引全国各地大量人口迁入的最主要原因是( )
A.设立经济特区,经济迅速发展B.矿产资源开发,工矿业迅速发展
C.毗邻香港特区,地理位置优越D.气候温暖湿润,自然环境优越
16.
下表为2010年与2000年广州市人口部分统计数据,据此判断下列最合理的措施是
A.增加小学教育学位B.创设更多就业机会
C.减少社会养老支出D.推出更多大户型楼盘
17.
读下面“世界城市化水平分布图”,回答下题。

【小题1】图中乙国城市化程度高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开发历史悠久B.经济发展水平高
C.农业机械化水平高D.社会福利优越
【小题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世界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国家都属于发达国家B.甲国属于城市化速度较快的国家
C.乙国是目前世界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国家D.丙国工业发达,城市化水平较高
18.
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着城市化进程,“世界城市化水平趋势图”表明21世纪(  )
A.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城市化进程更快
B.发达国家城市化发展速度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C.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更高,城市化发展速度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D.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更高,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更快
19.
发达国家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说明了:
A.城市内环境质量相对下降,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降低
B.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
C.大城市中心区萎缩,城市人口比重迅速下降
D.大城市经济发展停滞
20.
一位同学针对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设计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其中合理的是
A.交通拥挤—大力发展私人小汽车
B.住房紧张—盖高层建筑,向市中心发展
C.城市规模无限扩大一控制城市中心区规模,建设卫星城
D.环境污染严重—通过行政手段严禁重工业发展
21.
下图是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数量变化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影响该地区城市分布的自然区位条件不包括( )
A.地形B.矿产
C.河流D.气候
【小题2】1985到2000年,该地区( )
A.城市人口比重不断下降B.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C.城市人口数量逐渐减少D.城市用地规模不断减小
【小题3】推动该地区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是( )
A.人口增长率的快速提高B.迁入人口的大量增加
C.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D.环境质量的显著改善
【小题4】据统计,R城(上海)中心区人口数量减少,近郊区人口增加明显。该现象可能( )
A.延缓城市化进程B.加重城市环境污染
C.促进郊区经济发展D.加大城乡发展差距
22.
表为“四聚落服务职能情况表”,表中“√”表示聚落具有的服务职能。据此完成问题:关于各聚落等级、数目和服务范围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聚落等级较高,数目少,服务范围小
B.乙聚落等级最高,数目多,服务范围广
C.丙聚落等级较低,数目少,服务范围广
D.丁聚落等级最低,数目多,服务范围小
23.
城市化进程的主要标志是(  )
A.城市数目的多少B.各城市的人口多少
C.城市规模的大小D.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24.
图为城市某功能区一天内不同时段的人口流动状况示意图,由图可推断该功能区最可能是(   )
A.商业区B.工业区C.住宅区D.行政区
25.
读伦敦城市地域发展示意图和城市人口变化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据图中信息可知,伦敦及附近地区城市化发展的标志是( )
①城市占地面积扩大;②城市人口增长;③城市绿地增加;④城市功能区增多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
【小题2】伦敦城市化速度最快的时期是( )
A.18世纪B.19世纪
C.20世纪中前期D.20世纪后期
【小题3】20世纪中后期城市人口减少较多,主要原因是( )
A.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呈负增长
B.战争的影响
C.城市过度扩张,中心区居住环境恶化,城市居民向外迁移
D.经济危机导致了城市经济的衰退,物价上涨,居民迁往郊区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单选题:(2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