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517516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10/11

1.综合题(共4题)

1.
西辽河流域面积约13万km2,平均年降水量为375 mm。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农牧业的发展,其环境问题日益严重。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1  “西辽河流域在全国的位置及其水系示意图”。

材料2  “1995—2005年西辽河流域各土地利用类型数量的变化图”。

(1)西辽河属于________(内、外)流河。西辽河流域的过渡性位置决定了其生态环境十分脆弱,试举例说明西辽河流域的过渡性位置。
(2)西辽河流域地处我国________重要林业生态工程地带,该工程对改善环境最显著的作用是什么?
(3)请描述1995~2005年,西辽河流域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情况,并分析造成这种转变的主要原因。
(4)分析西辽河流域农业生产过程中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
2.
结合图和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刚果盆地,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盆地,位于中部非洲国家刚果(金)境内。刚果(金)国土54%被森林覆盖。热带雨林的面积仅次于南美洲亚马孙平原,有“地球第二肺”之称。过度砍伐导致森林覆盖率不断下降。联合国粮农组织最近的调查结果显示,该地区森林采伐速度已经超出森林再生能力的极限。
材料二 刚果盆地边缘矿产资源丰富,金刚石、铜、锗、钴、锡、铀、锰、钽的储量都居世界前列,有“中非宝石”之称。盆地为该国重要农业区,产油棕、咖啡、橡胶、烟叶等。

(1)结合材料,试推测该国过度砍伐森林的种种诱因。
(2)试分析该流域过度砍伐森林对刚果河中下游水文方面带来的影响。
(3)指出图示区域的主要的两种气候类型_____________,M以下河段的流向___________。
(4)G河流为世界第三大河流,试说明G河水量丰富的原因。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河套平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200—300mm,多年平均蒸发量约为2000mm,农业灌溉仅靠黄河过境水源,农业生产历史悠久,享有“塞外米粮川”的美誉。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略图,其中饼状图为部分城市的工业结构。鄂尔多斯羊绒制品的年产销能力达到1000万件以上,占全国的40%和世界的30%,产品品质、市场占有率、销售收入、出口创汇等连续十五年稳居我国绒纺行业第一位。


(1)简析鄂尔多斯发展毛纺织工业的有利条件。
(2)简述呼和浩特与包头相比,工业结构具有的共同特点及突出差异。
(3)分别说出甲、乙两地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分析其形成过程中的气候条件差异。
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黄河几字湾经济区”是指黄河经由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5省区接壤地带所形成的“几字湾”地区。近年来,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提速,其独特的地缘价值和战略地位不断凸显。该区域分布着世界上罕见的特大煤田,且大部分属于发热量高的优质动力煤,埋藏浅,可以露天开采,已成为我国优质动力煤生产和出口基地。构建“黄河几字湾”战略新腹地,对于打造我国经济发展新增长极、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动中俄蒙自由贸易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1)简述露天开采煤炭需要注意的环境问题。

(2)作为能源基地,铁路运输和电力输送是目前该区域能源输出的主要途径,试比较两种运输方式的优劣。

2.单选题(共10题)

5.
美国先后出台过多部有关土地利用的法规,如1934年出台了“泰勒放牧法”,1935年出台了“水土保持法”等,这些法规对美国资源与环境产生了深远影响。下图是美国过去200年来草地面积变化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过去200年美国草地面积变化特点是(  )
A.呈逐渐下降趋势
B.呈一直下降趋势
C.总体呈下降趋势
D.呈快速下降趋势
【小题2】20世纪30年代,美国中西部春季“黑风暴”频发,不属于其产生的自然条件是(  )
A.春季多大风
B.土地过度开垦
C.生态环境脆弱
D.天气干燥
【小题3】不属于“泰勒放牧法”和“水土保持法”对美国资源与环境产生的影响是(  )
A.缓解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
B.有效保护草地资源
C.限制土地过度开垦
D.减少了农民的经济收入
6.
基流也叫底水,是河道中常年存在的那部分径流,基流系数是基流占河流径流的比重。读我国某地区河流基流系数与气温、地形关联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该河流最可能位于我国
A.华南地区B.西北地区C.东北地区D.华北地区
【小题2】该河流下游地区面临的突出问题是
A.荒漠化加剧B.水体污染严重C.水土流失加剧D.咸潮危害加重
7.

   山西省焦煤资源丰富,品质好,所生产的冶金焦供应全国并出口。随着国家相关政策和法规的实施,山西省原有的1800余家小焦化厂逐步关停,至2014年已形成4个千万吨级焦化园区和14个500万吨级焦化园区。下图示意1994年和2014年山西省焦化厂布局的变化。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山西省原有小焦化厂数量众多的原因有(   )
A.市场需求量较小B.劳动力资源不足
C.政策法规不健全D.焦煤分布较分散
【小题2】山西逐步关停小焦化厂的主要目的是(   )
①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②减轻焦煤在生产和运输过程中的污染
③提高焦煤的综合利用率  ④提高人口就业率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小题3】大型焦化厂产业园区建立后应(   )
A.立足开拓海外市场B.大力发展清洁生产
C.提倡焦煤开放运输D.补给长江河水
8.
霍尔果斯蒙古语意为“驼队经过的地方”,哈萨克语意为“积累财富的地方”,曾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驿站。精伊霍铁路(精河—伊宁—霍尔果斯口岸)使我国的霍尔果斯与哈萨克斯坦的霍尔果斯实现了对接,成为有巨大经济潜力的“双子城”。下图为精伊霍铁路周围区域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霍尔果斯“双子城”兴起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温暖湿润B.石油产业兴旺发达
C.河谷地形平坦D.边境贸易快速发展
【小题2】影响精伊霍铁路选线的主导因素是
A.地形B.河流C.居民点D.资源
【小题3】精伊霍铁路沿线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
A.水土流失B.荒漠化C.石漠化D.盐碱化
9.
读两类生态系统的矿质养分循环模式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与乙森林系统相比,甲森林系统的(  )
A.生物体储存的养分少
B.系统整体的物流量大
C.土壤中储存的养分少
D.落叶层储存的养分多
【小题2】全球的乙森林系统主要分布在(  )
A.亚欧大陆B.大洋洲
C.非洲大陆D.南美洲
10.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①②两平原的地理环境差异是
A.①平原为温带大陆性气候,②平原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B.①平原土壤肥沃,②平原土壤贫瘠
C.①平原不能发展水稻生产,②平原甜菜种植业发达
D.①平原石油资源丰富,②平原矿产资源贫乏
【小题2】①②两平原适应地理环境的区域发展方向是
A.①平原发展成为综合性工业基地B.①平原西部发展成为商品粮基地
C.②平原利用交通条件发展起发达的商贸业D.②平原侧重发展轻工业
11.
下图为我国西南某地区地质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岩溶通道形成的地质环境主要特征是(  )
A.炎热干燥
B.寒冷干燥
C.温暖湿润
D.寒冷湿润
【小题2】某同学骑自行车从甲出发至乙,他利用GPS每间隔相同时间记录一次位置。下面所记 录的位置分布示意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12.
下表反映了50年来科尔沁沙地重心移动的情况。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从整体上看,科尔沁沙地重心的移动方向是()
A.向西北方向移动B.向东北方向移动
C.向东南方向移动D.向西南方向移动
【小题2】科尔沁沙地原来是科尔沁草原,后来慢慢演变成了沙地。导致科尔沁沙地环境恶化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A.围湖造田B.深居内陆,降水稀少
C.植树种草D.过度放牧等不合理生产活动
【小题3】为了扭转科尔沁沙化速度加快的趋势,应采取的积极有效措施是()
A.开采地下水用以灌溉,变沙地为耕地、草地
B.在科尔沁干旱地区减少耕地,扩大牧场,发展畜牧业
C.采取适当方法调整当地产业结构,以减轻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D.禁止在当地开展任何经济活动,以保护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
13.
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在其附近的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使交错带生态环境退化,形成“生态裂谷”。下图为“生态裂谷”分布示意图。“生态裂谷”出现后,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  )
A.在荒漠区植树造林
B.在交错带发展灌溉农业
C.在绿洲区禁止开采地下水
D.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
14.
黑河是仅次于塔里木河的全国第二大内流河。黑河尾间处的居延海,曾是西北最大的湖泊之一,孕育了古居延文明。近年来,居延海急剧萎缩干涸,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读图,回答问题。

【小题1】黑河的主要补给水源是
A.大气降水
B.地下水
C.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
D.居延海的湖泊水
【小题2】造成居延海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中上游地区沙尘暴增加
B.居延海地区载畜量减少
C.中上游地区工农业用水数量增加
D.居延海地区土地沙化面积增加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单选题:(1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