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4题)
材料1 “西辽河流域在全国的位置及其水系示意图”。

材料2 “1995—2005年西辽河流域各土地利用类型数量的变化图”。

(1)西辽河属于________(内、外)流河。西辽河流域的过渡性位置决定了其生态环境十分脆弱,试举例说明西辽河流域的过渡性位置。
(2)西辽河流域地处我国________重要林业生态工程地带,该工程对改善环境最显著的作用是什么?
(3)请描述1995~2005年,西辽河流域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情况,并分析造成这种转变的主要原因。
(4)分析西辽河流域农业生产过程中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
材料一 刚果盆地,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盆地,位于中部非洲国家刚果(金)境内。刚果(金)国土54%被森林覆盖。热带雨林的面积仅次于南美洲亚马孙平原,有“地球第二肺”之称。过度砍伐导致森林覆盖率不断下降。联合国粮农组织最近的调查结果显示,该地区森林采伐速度已经超出森林再生能力的极限。
材料二 刚果盆地边缘矿产资源丰富,金刚石、铜、锗、钴、锡、铀、锰、钽的储量都居世界前列,有“中非宝石”之称。盆地为该国重要农业区,产油棕、咖啡、橡胶、烟叶等。

(1)结合材料,试推测该国过度砍伐森林的种种诱因。
(2)试分析该流域过度砍伐森林对刚果河中下游水文方面带来的影响。
(3)指出图示区域的主要的两种气候类型_____________,M以下河段的流向___________。
(4)G河流为世界第三大河流,试说明G河水量丰富的原因。
河套平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200—300mm,多年平均蒸发量约为2000mm,农业灌溉仅靠黄河过境水源,农业生产历史悠久,享有“塞外米粮川”的美誉。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略图,其中饼状图为部分城市的工业结构。鄂尔多斯羊绒制品的年产销能力达到1000万件以上,占全国的40%和世界的30%,产品品质、市场占有率、销售收入、出口创汇等连续十五年稳居我国绒纺行业第一位。

(1)简析鄂尔多斯发展毛纺织工业的有利条件。
(2)简述呼和浩特与包头相比,工业结构具有的共同特点及突出差异。
(3)分别说出甲、乙两地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分析其形成过程中的气候条件差异。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黄河几字湾经济区”是指黄河经由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5省区接壤地带所形成的“几字湾”地区。近年来,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提速,其独特的地缘价值和战略地位不断凸显。该区域分布着世界上罕见的特大煤田,且大部分属于发热量高的优质动力煤,埋藏浅,可以露天开采,已成为我国优质动力煤生产和出口基地。构建“黄河几字湾”战略新腹地,对于打造我国经济发展新增长极、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动中俄蒙自由贸易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1)简述露天开采煤炭需要注意的环境问题。
(2)作为能源基地,铁路运输和电力输送是目前该区域能源输出的主要途径,试比较两种运输方式的优劣。
2.单选题- (共10题)

【小题1】过去200年美国草地面积变化特点是( )
A.呈逐渐下降趋势 |
B.呈一直下降趋势 |
C.总体呈下降趋势 |
D.呈快速下降趋势 |
A.春季多大风 |
B.土地过度开垦 |
C.生态环境脆弱 |
D.天气干燥 |
A.缓解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 |
B.有效保护草地资源 |
C.限制土地过度开垦 |
D.减少了农民的经济收入 |

【小题1】该河流最可能位于我国
A.华南地区 | B.西北地区 | C.东北地区 | D.华北地区 |
A.荒漠化加剧 | B.水体污染严重 | C.水土流失加剧 | D.咸潮危害加重 |
山西省焦煤资源丰富,品质好,所生产的冶金焦供应全国并出口。随着国家相关政策和法规的实施,山西省原有的1800余家小焦化厂逐步关停,至2014年已形成4个千万吨级焦化园区和14个500万吨级焦化园区。下图示意1994年和2014年山西省焦化厂布局的变化。
【小题1】山西省原有小焦化厂数量众多的原因有( )
A.市场需求量较小 | B.劳动力资源不足 |
C.政策法规不健全 | D.焦煤分布较分散 |
①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②减轻焦煤在生产和运输过程中的污染
③提高焦煤的综合利用率 ④提高人口就业率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③ | D.①④ |
A.立足开拓海外市场 | B.大力发展清洁生产 |
C.提倡焦煤开放运输 | D.补给长江河水 |

【小题1】霍尔果斯“双子城”兴起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温暖湿润 | B.石油产业兴旺发达 |
C.河谷地形平坦 | D.边境贸易快速发展 |
A.地形 | B.河流 | C.居民点 | D.资源 |
A.水土流失 | B.荒漠化 | C.石漠化 | D.盐碱化 |

【小题1】与乙森林系统相比,甲森林系统的( )
A.生物体储存的养分少 |
B.系统整体的物流量大 |
C.土壤中储存的养分少 |
D.落叶层储存的养分多 |
A.亚欧大陆 | B.大洋洲 |
C.非洲大陆 | D.南美洲 |

【小题1】①②两平原的地理环境差异是
A.①平原为温带大陆性气候,②平原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
B.①平原土壤肥沃,②平原土壤贫瘠 |
C.①平原不能发展水稻生产,②平原甜菜种植业发达 |
D.①平原石油资源丰富,②平原矿产资源贫乏 |
A.①平原发展成为综合性工业基地 | B.①平原西部发展成为商品粮基地 |
C.②平原利用交通条件发展起发达的商贸业 | D.②平原侧重发展轻工业 |

【小题1】岩溶通道形成的地质环境主要特征是( )
A.炎热干燥 |
B.寒冷干燥 |
C.温暖湿润 |
D.寒冷湿润 |
A.![]() |
B.![]() |
C.![]() |
D.![]() |

【小题1】从整体上看,科尔沁沙地重心的移动方向是()
A.向西北方向移动 | B.向东北方向移动 |
C.向东南方向移动 | D.向西南方向移动 |
A.围湖造田 | B.深居内陆,降水稀少 |
C.植树种草 | D.过度放牧等不合理生产活动 |
A.开采地下水用以灌溉,变沙地为耕地、草地 |
B.在科尔沁干旱地区减少耕地,扩大牧场,发展畜牧业 |
C.采取适当方法调整当地产业结构,以减轻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
D.禁止在当地开展任何经济活动,以保护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 |

A.在荒漠区植树造林 |
B.在交错带发展灌溉农业 |
C.在绿洲区禁止开采地下水 |
D.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 |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单选题:(1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