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9月月考地理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517359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10/3

1.综合题(共3题)

1.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鄱阳湖位于长江南岸,是全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接纳赣江等河流来水,同时与长江相连,连接处有时湖水注入长江,有时江水倒灌至鄱阳湖。临湖低平原海拔多在20米左右,人口密度大,大多数聚落修筑了防洪提坝防止湖水淹没,也扩大了耕地面积。如图表示2010年下半年鄱阳湖入江口附近水位及鄱阳湖面积变化。

(1)指出图示各月中,长江江水“倒灌”至鄱阳湖的月份。。
(2)分析鄱阳湖冬季水位较低的原因。
(3)20世纪70年代,在鄱阳湖周边地区出现大规模围湖造田现象。简要分析其原因。
(4)简要分析鄱阳湖周边地区围湖造田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2.
读 “我国的西北地区荒漠化”及“荒漠化发展与结果” 图,回答下列问题:(13分)

(1)我国西北地区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是    。随距海里程的增加,本区自东向西降水 ,干旱程度   。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西北区为我国生态环境最为脆弱地区。(3分)
(2)从“荒漠化的发展与结果”图中看出,土地荒漠化的最终结果是   的长期丧失,其实质是 的退化。(2分)
(3)简述西北荒漠化的人为因素。(4分)
(4)针对图中所示地区出现的环境问题,我国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哪些?(4分)
3.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承接日韩产业转移,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呼之欲出。在中国加入WTO、制造业全球基地初露端倪的大背景下,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建设及其与日韩产业转移的对接,成为更加迫切的现实。山东半岛与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在产业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上存在着一定的“梯度错位”空间,发展国际合作和承接产业转移具有很强的互补性。

材料二  山东省、日本、韩国位置图


(1)日韩产业转移的重要原因是什么?
(2)山东半岛成为日韩产业转移承接地的优势有哪些?
(3)从工业地域分布来看,日韩产业向山东半岛转移的工业类型可能有哪些?

2.单选题(共21题)

4.

   读森林的覆盖率和表面土流失程度的关系图,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图中反映的是森林的哪种生态环境效应
A. 防风固沙 B. 保持水土
C. 净化空气 D. 平衡大气成分
【小题2】与上图中森林的主要生态环境效应相同的是
A. 城市园林 B. 西北地区的防护林带
C. 长江上游的防护林带 D. 热带沿海的红树林
5.
湿地被称为“地球的肾”,最主要的是因为湿地具有什么功能()
A.调节气候B.美化环境
C.净化水中的污染物D.保护生物多样性
6.

   近几个世纪以,人类大规模的社会生产活动大大加快了地球上物种的灭绝速度,图5为鸟类濒危或受威胁的原因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鸟类濒危或受威胁的主要原因是
A.偷猎B.栖息地的丧失C.外物种入侵D.其他原因
【小题2】虽然世界物种灭绝速度在加快,但由于洞庭湖生态环境的改善,近年,到湖区越冬的鸟类种群及数量增加明显。这主要体现了洞庭湖湿地的价值是
A.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B.调蓄洪水
C.维护生物多样性D.航运
7.
互花米草是一种适应海滩潮间带生长的耐盐植物,植株高密、根系发达,繁殖能力强,在海滩潮间带可以形成强固的草滩。20世纪90年代末互花米草被成功引入天津滨海滩涂以来,该物种表现出快速扩散的趋势。据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天津当初引种互花米草是为了
A.保护海岸滩地B.防止泥沙淤积
C.形成沿海草滩D.增加植株密度
【小题2】互花米草现已成为天津海滩的强势植被,给滨海地区带来的不利影响是
A.海滩面积不断扩大B.海浪侵蚀海滩减弱
C.生物的多样性减少D.大型船只航行受阻
8.

   我国地理诗词、谚语众多,如①“清明时节雨纷纷”②“黄梅时节家家雨”③“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④“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⑤“山北黄牛下地,山南水牛犁田”等。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①②③④依次反映的是我国哪个地区的地理特征(   )
A.青藏高原、黄土高原、黄淮海平原、西北地区
B.云贵高原、长江中下游地区、华北平原、青藏高原
C.东南沿海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华北平原、西北地区
D.江淮地区、华北平原、西北地区、四川盆地
【小题2】属于谚语⑤所示地区南部区域特征的有(   )
①地带性土壤肥力较高  
②河流众多  
③植被以落叶阔叶林为主 
④水热条件优越, 盛产甜菜、油菜
⑤有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A.①②③B.④⑤C.①③④D.②⑤
9.

   自然环境的区域差异,对各地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具有深刻的影响,使得各个区域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鄱阳湖平原种植水稻,长江三角洲种植花卉,造成两地不同种植结构的决定性因素是(   )
A.气候B.土壤C.地形D.市场
【小题2】我国东部多耕作业,西部多牧业,主要原因是(   )
A.生产生活方式不同B.开发历史长短不同
C.光、热、水、土等条件不同D.地质作用影响不同
10.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香港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企业大量迁入内地。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这种产业迁移(  )
A.是第三产业的迁移B.是技术指向型产业的迁移
C.阻碍了迁入地的城市化进程D.可能对迁入地的环境造成污染
【小题2】香港制造企业迁移的原因有(  )
①香港地价较高 ②内地服务业发达 ③内地工资水平较低 ④香港人口数量剧减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11.
图为我国某省区按某种自然指标划分出来的四大区域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图中四大区域的划分指标最可能是()
A.积温的多少B.地形和土壤状况
C.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关系D.年太阳辐射量的多少
【小题2】造成图中四大区域形成的因素是()
A.降水由东南向西北递减B.太阳辐射由南向北递减
C.地形南高北低D.河流南多北少
12.
读我国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在ABC段中需要外力提水的是( )
A.A段和C段B.B段和C段C.A段和B段D.A段、B段和C段
【小题2】下列属于该段工程特点的是( )
①水质好 ②工程量小 ③水可自流 ④水质差 ⑤穿过3大水系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④⑤
【小题3】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对北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  )
A.改变气候类型B.加剧地面沉降C.减少洪涝灾害D.利于保护湿地
13.
关于沙漠化及其防治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对沙漠化防治要针对不同自然条件和各种外力作用的性质采取不同的措施
②沙漠化防治的具体技术和措施要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现状
③目前仍有一定生产力,但已开始面临荒漠化危险的土地,可暂不作为治理的重点
④贫困是导致森林被砍伐,草地被破坏,进而使土地荒漠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
14.
2016年8月30日,西气东输三线东段管道工程全线贯通。下图示意西气东输三线东段管道工程线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下列关于西气东输三线东段管道工程线路所经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形复杂B.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
C.矿产资源丰富,钢铁工业发达D.河流众多,内河航运发达
【小题2】西气东输三线工程西起新疆霍尔果斯口岸,东至福建福州。西气入闽可能带来的影响有(  )
①可以从根本上解决福建省能源紧缺问题   
②可有效减轻因获取薪柴而产生的水土流失问题
③有利于福建省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   
④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
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
15.
位于乌裕尔河下游地区的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河道纵横,湖泊星罗棋布,水质清澈、苇草肥美,沼泽湿地生态保持良好,被誉为鸟和水禽的“天然乐园”。黑龙江省政府将扎龙湿地自然保护区列为全省重点的保护对象。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关于扎龙湿地的形成条件,叙述正确的是(  )
①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②气候寒冷,地下水位低 
③有冻土分布,地表水不易下渗    ④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小题2】扎龙湿地对齐齐哈尔市环境调节能力最强的时期是(  )
A.1月至2月B.3月至5月
C.10月至12月D.6月至9月
16.
西气东输工程对中西部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产生的不利影响是(    )
A.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B.发展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化工工业
C.增加就业机会,强力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D.对管道途经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产生影响
17.

   21世纪以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不断承接珠三角经济区的产业转移。下图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和珠三角经济区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关于两区域间产业转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北部湾经济区矿产资源丰富,可承接资源密集型产业
B.珠三角经济区应将劳动密集型产业移出,以降低生产成本
C.有利于北部湾经济区的产业结构优化
D.有利于增加珠三角经济区就业机会
【小题2】北部湾经济区与珠三角经济区之间的合作体现了(  )
A.开放性B.整体性C.差异性 D.同一性
18.
下列区域具有明确边界的是(   )
①行政区  ②自然带 ③热量带 ④干湿地区 ⑤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⑥山东省青岛市
A.①②③B.③④⑤C.①⑤⑥D.①⑥
19.
读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路线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①②③工程输送的资源分别为(  )
A.电能资源、天然气资源、生物资源B.水资源、生物资源、电能资源
C.电能资源、水资源、天然气资源D.天然气资源、水资源、电能资源
【小题2】图中①③工程资源调出区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分别是(  )
A.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B.水土流失、大气污染
C.水土流失、土壤盐碱化D.土壤盐碱化、大气污染
20.

   陕西榆林地区“乌金(煤)遍地”,资源丰富,该地“村村点火,处处冒烟”,被人们戏称为“黑三角”。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在资源开发初期,当地适合发展(  )
A.食品工业B.高耗能工业C.农产品加工工业D.高技术工业
【小题2】近年来,在“黑三角”教训之后,该地区逐渐形成图所示的发展模式。有关该模式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实现了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的双重效益  
②该模式减小了生产规模,延长了产业链
③加强了对当地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广度和深度 
④该模式扩大污染范围和污染物的来源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1.
关于我国东部经济地带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工业化、城市化水平比较高
B.拥有较多的高等院校,科学教育水平高
C.对外开放程度高,外资企业比重大
D.矿产资源、水力资源丰富,经济相对发达
22.
近年来,江苏省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见下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关于2002—2010年江苏省经济结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产业结构中第一产业产值降低,农业地位下降
B.产业结构中第二产业比重略微上升,仍占主导地位
C.就业结构中第三产业就业人口比重上升
D.经济发展迅速,经济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小题2】关于江苏省经济发展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扭转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的局面,突出农业的主导地位,避免农产品价格上涨
B.注重调整第二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C.积极发展第三产业,改变第三产业就业人口比重下降的局面
D.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限制第一产业发展,压缩第二产业,提升第三产业
23.
东北三江平原湿地广布。下图为“人类活动破坏前后,东北三江平原湿地气温年变化及该区域内某河流流量年变化示意图”。据图完成下题。

图中反映人类活动对湿地破坏后的气温曲线、流量曲线分别是
A.甲和丙B.乙和丁C.甲和丁
D.乙和丙
24.
“西电东送”设想的主要目的是
A.保护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B.治理东部地区的大气污染
C.解决中东部地区的能源短缺问题D.增加西部地区的河流航运能力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单选题:(2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