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自然环境的区域差异,对各地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具有深刻的影响,使得各个区域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鄱阳湖平原种植水稻,长江三角洲种植花卉,造成两地不同种植结构的决定性因素是( )
A.气候
B.土壤
C.地形
D.市场
【小题2】我国东部多耕作业,西部多牧业,主要原因是( )
A.生产生活方式不同
B.开发历史长短不同
C.光、热、水、土等条件不同
D.地质作用影响不同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9-10-03 07:44:2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土库曼斯坦是世界著名棉花生产国。卡拉库姆运河位于土库曼斯坦南部,是世界最大的灌溉及通航运河之一,全长1450公里,东起靠近阿富汗边境的山区,引来阿姆河上游的水,向西穿过卡拉库姆沙漠的南部。运河修通后,不仅解决了沿河居民的生活用水,还可灌溉60多万公顷耕地和牧场。下图为“土库曼斯坦及附近区域图”。
(1)简述土库曼斯坦棉花生产的有利自然条件。
(2)分析土库曼斯坦铁路线主要沿河分布的原因。
(3) 简述修建卡拉库姆运河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
同类题2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图示地区的气候类型是
A.
B.
C.
D.
【小题2】图中河流流量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降水
B.气温
C.地形
D.植被
【小题3】图示地区主要的农作物是
A.甘蔗
B.天然橡胶
C.棉花
D.水稻
【小题4】如果大规模引水灌溉,会使当地
A.土地肥力增加
B.植被覆盖率增加
C.耕地面积增加
D.土地盐碱化
同类题3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棉花生产空间布局经历了两次较大的变迁。20世纪80年代,由长江流域的苏、湘、鄂、川向黄河流域的鲁、冀、豫迁移;同期新疆棉花种植面积增长迅速。20世纪90年代后,由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向西北内陆新疆迁移。我国棉花种植分布广泛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A.降水丰富区面积广
B.地形复杂多样
C.气温适宜区面积广
D.平原地区土壤肥沃
同类题4
读该表,完成问题。
我国东、中、西部农业产业结构及变化
全国
东部
中部
西部
1991
2000
1991
2000
1991
2000
1991
2000
种植业(%)
59.73
51.9
66.4
57.5
65.96
62.9
63.13
55.6
林业(%)
4.2
3.5
4.89
3.9
4.64
4.1
4.51
3.8
牧业(%)
26.28
27.0
25.52
32.7
28.34
31.2
26.43
29.7
渔业(%)
9.79
17.6
3.2
5.9
1.05
1.8
5.93
10.9
【小题1】表中三个地带,农业构成差异最大的农业部门是
A.种植业和林业
B.林业和牧业
C.渔业和牧业
D.种植业和渔业
【小题2】20世纪90年代以来,三个地带农业部门比重一直在下降的是
A.种植业和林业
B.林业和牧业
C.渔业和牧业
D.种植业和渔业
【小题3】造成三个地带农业部门差异的主要自然区位因素是
A.气候、劳动力、自然资源
B.科学技术、劳动力、交通运输
C.气候、地形、自然资源
D.气候、地形、科学技术
同类题5
光伏农业是将太阳能发电广泛应用到现代农业种植、养殖、灌溉、病虫害防治以及农业机械动力提供等领域的一种新型农业,读“我国山东某市光伏农业大棚运营模式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小题2】图中生态大棚中最适宜种植的农作物是( )
A.小麦
B.玉米
C.草莓
D.甜菜
【小题3】【小题4】关于该光伏农业发展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有利于清洁生产,保护自然环境
②资金投入少,产品利润高
③技术水平高,对劳动力素质水平要求高
④资金投入多,产品附加值低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相关知识点
人文地理
区域产业活动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农业的区位选择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