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读我国某地区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示地区曾是新中国工业的摇篮,在其发展初期凭借的优势条件是_______________。
(2)在本区优势条件下建立的工业部门有________ ________ (写两个)。这些工业部门主要属于________(轻、重)工业。随着工业的进一步发展,本区不仅大规模开采________,而且还排放大量的________,严重污染了当地环境。
(3)基于上述事实,说说当前东北老工业基地面临的困境有哪些?
(4)请你谈谈东北老工业基地该如何寻找出路?

(1)图示地区曾是新中国工业的摇篮,在其发展初期凭借的优势条件是_______________。
(2)在本区优势条件下建立的工业部门有________ ________ (写两个)。这些工业部门主要属于________(轻、重)工业。随着工业的进一步发展,本区不仅大规模开采________,而且还排放大量的________,严重污染了当地环境。
(3)基于上述事实,说说当前东北老工业基地面临的困境有哪些?
(4)请你谈谈东北老工业基地该如何寻找出路?
2.
读我国部分地区资源跨区域调配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写地名:a是________;b是________。
(2)试从西部地区与东部沿海地区资源分布、市场消费、环境保护等方面,分析我国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3)图中A省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试分析西电东送对该省交通运输及经济发展的意义。

(1)填写地名:a是________;b是________。
(2)试从西部地区与东部沿海地区资源分布、市场消费、环境保护等方面,分析我国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3)图中A省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试分析西电东送对该省交通运输及经济发展的意义。
2.单选题- (共16题)
4.

【小题1】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下列关于区域内产业结构及产业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
【小题2】图中各点分别A、B、C代表区域发展不同时期的产业结构特征。从区域发展的过程来看,其正确的顺序是( )
有的学者将区域的发展过程分成三个阶段:初期阶段、成长阶段和衰落阶段。初期阶段主要表现为以传统农业为主体,成长阶段可分为工业化阶段和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结合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下列关于区域内产业结构及产业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表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 |
B.人地关系的不协调已表现得比较明显 |
C.工业化的起步源于本阶段科技的创新 |
D.传统农业占较大比重,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 |
A.C—A—B | B.B—C—A | C.B--A--C | D.A--B--C |
6.
某研究机构利用水池、土壤、芦苇、水管等材料模拟设计了一个人工湿地系统,如下图所示。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该模拟系统主要模拟的湿地功能有( )
①防风固沙 ②净化水质 ③涵养水源 ④塑造地形
【小题2】若将该模拟系统中的植物(芦苇)去掉,则监测到( )

【小题1】该模拟系统主要模拟的湿地功能有( )
①防风固沙 ②净化水质 ③涵养水源 ④塑造地形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A.出水管的排水量减少 | B.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 |
C.出水管中水的含沙量增加 | D.土壤矿物质总量增加 |
8.
二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高居世界之首。同时,各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有所不同,加快西部经济的发展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重视。据此回答问题。
【小题1】制约西部经济发展最重要的经济原因是( )
【小题2】我国政府为推动东、西部协调发展,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
①给西部大量的财政补贴
②增加对西部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
③保护西部的工业产品不受外来产品的冲击
④发挥地区优势,积极引进人才
【小题3】我国政府努力缩小东西部经济发展的差距,主要是为了 ( )
【小题1】制约西部经济发展最重要的经济原因是( )
A.资金、技术、人才匮乏 | B.农业基础薄弱 |
C.水土流失严重 | D.自然资源不足 |
①给西部大量的财政补贴
②增加对西部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
③保护西部的工业产品不受外来产品的冲击
④发挥地区优势,积极引进人才
A.①③ | B.②④ | C.③④ | D.①② |
A.宏观调控,微观搞活 | B.统筹经济发展,协调好地区差异 |
C.体现综合国力,加强经济建设 | D.开发西部资源,改善投资环境 |
13.
关于乡村地域和城镇地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城镇地域的范围通常比乡村地域大 |
B.城镇地域是乡村地域发展的依托 |
C.乡村地域对城镇地域产生广泛和持续的带动作用 |
D.乡村地域与城镇地域的生产活动差别很大 |
14.
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南、北方的主要分界线,它是( )
A.年降水量400毫米以上和以下的界线 |
B.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的界线 |
C.亚热带与暖温带的界线 |
D.落叶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的界线 |
15.
浦东新区的产业结构为:第一产业占0.8%,第二产业占62.1%,第三产业占37.1%。说明( )
A.浦东新区的第三产业很不发达 |
B.浦东新区的农业基础不稳定 |
C.工业是浦东新区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 |
D.浦东新区的三大产业结构发展不合理 |
16.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后,我国东西部地区之间的经济合作明显加快,实现了相互发展,互利双赢。
【小题1】江苏省向四川省转移的产业主要是
①技术密集型产业②资金密集型产业③资源密集型产业④劳动密集型产业
【小题2】产业转移对四川省的有利影响是
①优化产业结构 ②增加就业机会
③减轻环境污染 ④改善生态环境
【小题1】江苏省向四川省转移的产业主要是
①技术密集型产业②资金密集型产业③资源密集型产业④劳动密集型产业
A.①③ | B.②③ | C.②④ | D.③④ |
①优化产业结构 ②增加就业机会
③减轻环境污染 ④改善生态环境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②④ |
17.
关于产业转移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不发达地区往往是落后产业的迁出地 |
B.发达地区往往是落后产业的接收地 |
C.向发达地区转移的往往是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业 |
D.不发达地区接收的往往是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业 |
3.选择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单选题:(16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