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歌鉴赏- (共1题)
观雨①
陈与义
山客龙钟不解耕,开轩危坐看阴晴。
前江后岭通云气,万壑千林送雨声。
海压竹枝低复举,风吹山角晦还明。
不嫌屋漏无干处,正要群龙洗甲兵②。
(注)①本诗写于金兵进逼长沙之际,作者客居贞牟山居。②洗甲兵:出自《六韬》:“武王伐殷,兵行之日大雨。太公曰:‘洗甲兵。’”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虽年老但不愿脱离耕田种地,却因大雨只好端坐窗前,时刻关心阴晴变化。 |
B.三、四句写前江与后岭的云气连通,风起云涌时,千林万壑也送来了阵阵雨声。 |
C.大雨到来如翻江倒海般,此时的竹林在这大雨中偃仰起伏不定,表现风雨之大。 |
D.风吹云聚云散,云聚则山影晦暗不明,云散则山角微露光明,诗歌状物如在眼前。 |
2.现代文阅读- (共2题)
材料一:
2018年8月23日,我国“十一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中国散裂中子源通过国家验收,投入正式运行,标志着我国成为继英、美、日三国之后,第四个拥有散裂中子源的国家。
中国散裂中子源是由中国科学院与广东省共同建设的大型科学装置,它通过直线加速器和环形加速器将质子束增加至16亿电子伏特的能量后引出,撞击钨靶产生中子,从而进行科学研究。在2017年8月中国散裂中子源首次打靶成功并获得中子束流后,加速器运行稳定,首期三台中子谱仪已顺利完成样品实验。国家验收委员会专家认为,中国散裂中子源性能全部达到或优于批复的验收指标,装置整体设计先进,研制设备质量精良,靶站最高中子效率和三台谱仪综合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作为研究物质微观结构的“国之重器”,散裂中子源可以说是一个体积庞大的“超级显微镜”,其正式投入运行,将为科研人员提供一个全新的研究平台。与利用光的同步辐射不同,中子是不带电荷的一种粒子。当中子与物质的原子核相互作用时,有些中子会直接穿过,有些会像弹珠一样打在原子核结构上,使飞行方向偏离。科研人员通过散裂中子源中的谱仪研究中子的飞行轨迹,就能反推出原子核的内部结构,从而进行科学研究。
中国科学院院士、粒子物理学家陈和生说:比如说深海可燃冰的研究,它需要模拟千米深水下的压力,需要很厚的容器壁,这样只有散裂中子源的中子能够穿过,而且中子散射对碳、氢、氧、氮这些轻的元素敏感,所以它能够很清楚地分出这个可燃冰的结构。我们只有搞清楚了可燃冰的性质,我们才能够安全有效地使用可燃冰。
(选自2018年8月24日“央视网”)
材料二:
广东东莞大朗镇,是被称为“国之重器”的大科学装置中国散裂中子源的基地。从2006年5月在这里选址,到2017年中子源首次打靶、顺利产生第一束中子,再到2018年启动首批实验……陈和生院士带领中科院高能物理所散裂中子源项目团队在这里奋斗了整整十二年。
1998年,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乃至高能物理所发展陷入困境时,陈和生被任命为中科院高能物理所所长。制定正确的发展规划,带领大家冲出低谷期,成为他上任后的当务之急。他提出了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改造(BEPCI)方案。
同样让陈和生信心满怀的还有他领导的中国散裂中子源项目。“散裂中子源就像一台‘超级显微镜’,可以研究DNA、结晶材料、聚合物等物质的微观结构”,为诸多学科前沿领域的研究提供最先进的大科学研究平台。
2006年5月,陈和生来广东为中国散裂中子源选址,最后选择了东莞。克服了重重困难,2011年10月中国散裂中子源终于奠基,陈和生担任工程指挥部总指挥和工程经理。
2017年11月,在加速器、靶站和谱仪首轮联合调试中,中国散裂中子源实现了25Hz束流打靶运行,平均束流功率超过10kW,提前达到打靶束流功率的验收指标。
(选自2018年8月16日“央视网”)
材料三:
在散裂中子源研制中,快循环同步加速器遇到了新的技术难题。“当时,我国还没有研制过快循环同步加速器的25赫兹交流磁铁。我们向美国、日本研究所的专家请教,但他们只懂科学设计,关键技术掌握在国外大公司手中,不能告诉我们。”傅世年说。
于是,科研人员与工厂技师咬紧牙关,联合攻关经过无数次失败后,终于研制出合格的磁铁。研发团队还提出了谐振电源的谐波补偿方法,解决了多台磁铁之间的磁场同步问题,其效果优于日本散裂中子源。
不仅如此,陈和生介绍,散裂中子源的“眼睛”——中子探测器的核心技术也曾由外国掌握,经过攻关,科研人员研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探测器,各项性能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2017年8月28日10点56分18秒,中国散裂中子源成功打靶并输出了第一束中子,中国人从此拥有了自己的散裂中子源。
(摘自2018年8月29日《中国科学报》)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经过多年努力,中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拥有散裂中子源的国家之一,中国散裂中子源靶站最高中子效率和三台谱仪综合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
B.与原子核相互作用,中子会有不同轨迹,科研人员通过散裂中子源谱仪研究中子飞行轨迹,推出原子核的内部结构,因此散裂中子源有“超级显微镜”之称。 |
C.中国散裂中子源项目发展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曾有过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陷入困境的时刻,项目奠基到顺利产生第一束中子也经过了十多年时间。 |
D.中子探测器被称为散裂中子源的“眼睛”,这项技术曾由外国掌握,我国科研人员刻苦攻关终于研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水平探测器。 |
A.散裂中子源通过加速器将质子束增加超高能量后引出,撞击钨靶产生中子,这种大型科学装置将为我国科研人员提供一个全新的研究平台。 |
B.要安全有效地使用深海可燃冰,必须了解它的结构,弄清它的性质;只有通过散裂中子源的中子才能做到这一点,这充分说明了散裂中子源的作用。 |
C.陈和生院士带领项目团队建设中国散裂中子源成功的事实说明,必须要让懂原理和技术的科学家担任科学项目工程的领导。 |
D.在散裂中子源研制中,攻克快循环同步加速器和中子探测器核心技术的难关启发我们关键技术只能依靠中国人自己。 |
①文化自信,是以文化自觉即对文化的理性反思为前提和基础的。文化自觉是指一定文化主体的一种理性的“主体意识”或“自我意识”,它对自身文化发展的历史与现实、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对自身文化与其他文化的关系以及自身文化在国际关系格局中所处的“实际序位”和“发展态势”等问题进行理性审视和深刻反思,从而对自身文化的优劣长短、国际影响力及其限度形成自知之明。
②文化自觉建基于对文化的理性反思,核心也在于反思。文化反思与形成文化主体性是同一过程的两面,二者又互为前提相互作用完全是一种辩证的关系。一般而言,文化反思总是需要有“他者”的存在作为一种比较的基础,一种合理的刺激。在历史上,总是由于文化交流,一种陌生文化的出现,相互之间出现碰撞,才会引起人们对自身文化的关注和反思的。
③文化反思有两种不同的形式。一是对文化实有情况的认知,包括一定文化的历史和现状,各种文化形式及其地区分布情况,“他者”文化与本民族文化交流的情况,各种性质文化对人们思想产生的实际影响等,这是基础性的。一是对各种文化的作用、意义进行的评价,尤其是外来文化对本民族文化发展、政治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的作用的评价。
④文化反思的内容主要存在三个维度:关于文化在社会结构中的地位,文化与经济、政治的相互关系;关于如何处理本民族文化与他者文化的关系,这个维度是一种对各民族文化的平等对待层面的观照;站在人类文明的高度对本民族文化以及他者文化的历史地位和性质的分析比较,这个维度属于一种超越性的透视。
⑤文化反思有着深浅的层次差别,也有一个从浅到深的层次递进过程。近代以来,通常那些经济军事强大的民族国家会表现出一种文化强国心态,在文化输出方面也出现“巨大贸易顺差”;相反,经济军事落后民族的许多人则容易出现文化自卑心态,唯有以前者的标准为标准,以获得前者的认可为傲视同侪的资本。所谓“挟洋自重”,此之谓也。这两种态度里并非没有文化反思的因素,问题出在这种反思很粗浅,所以也就容易在自傲和自卑之间摇来摆去。文化反思的层次递进,就是将人们对文化的反思以及形成的自做或自卑的态度,及这种态度对于文化发展和国家经济政治发展的作用,同时都纳入进一步反思审视的范围,在超越民族文化本位的前提下,客观地分析本民族文化的优长劣短,清楚我们是谁,我们需要什么,我们还缺什么,我们经过努力能获得什么。
⑥总之,只有建立在扎实的理性反思基础上的文化自觉,才是真正的文化自觉;只有建立在理性的文化自觉基础上的文化自信,才是具有持久生命力和价值前景的文化自信。
(摘编自董朝霞《文化自信须以文化自觉为基础》2018年7月16日《光明日报》)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化自觉是文化主体围绕自身文化进行深层反思从而有正确认识的主体意识。 |
B.对文化的理性反思是文化自觉的基础,而文化自觉又是文化自信的前提和基础。 |
C.本民族的文化有了陌生文化的刺激,才更容易引起人们对自身文化的关注和反思。 |
D.文化反思的三个维度,前两个维度关注的是自身文化,后一个维度关注所有文化。 |
A.文章开篇提出论点,围绕如何通过文化自觉达到文化自信展开论述,最后加以强调。 |
B.第③段指出了文化反思的两种不同形式,着重论证并强调了后一种形式的重要意义。 |
C.文重以“巨大贸易顺差”形象地论述经济军事强国在文化输出方面的压倒性优势。 |
D.文章第⑤段采用总分结构,分析了浅层的和深层的文化反思,引导人们深层反思。 |
A.文化反思与形成文化主体性不可分离,是一种辩证关系,但文化反思为主导核心。 |
B.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催生文化强国心态,这种心态又反过来促进经济军事实力的发展 |
C.文化自卑和自傲心态看似矛盾,但都属于文化反思的浅层次状态,出现摇摆是因为以他者文化为标准。 |
D.如果能够平等对待对各民族文化,就能正确处理好本民族文化与他者文化的关系。 |
3.情景默写- (共1题)
(1)《论语里仁》中“______,______”两句指出,几个人在一起,看见有德行高的人,就学习他的长处;看见没有德行的人,要反省是否有和他一样的错误。
(2)白居易在《观刈麦》一诗中,写田家五月的辛苦劳碌,不但丁壮要顶着炎炎夏日在南冈劳作,就连抱着孩子的妇人也“______,______”。
(3)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一句用数字描述了阿房宫建筑面积之大,接着用“______”极言阿房宫楼阁之高。
4.语言表达- (共2题)
-
【1】题量占比
诗歌鉴赏:(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情景默写:(1道)
语言表达:(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