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宜春市上高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语文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516443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20/1/1

1.诗歌鉴赏(共1题)

1.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临江仙·惠州改前韵

[宋]苏轼

九十日春都过了,贪忙何处追游。三分春色一分愁。雨翻榆荚阵,风转柳花球。

我与使君皆白首,休夸少年风流。佳人斜倚合江楼,水光都眼净,山色总眉愁。

[注释]①使君:时任惠州知州詹范。②合江楼:作者被贬初至惠州时所居之所,在惠州东门,因东西二江汇合于此得名。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上片“三分春色一分愁”化用了叶道卿《贺圣词》词:“三分春色,二分愁闷,一分风雨”而言春暮人愁。
B.“雨翻榆荚阵,风转柳花球”两句中,“翻”“转”用得巧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暮春时节,榆荚被雨打得零落,柳絮被风吹散的画面。
C.下片“水光都眼净,山色总眉愁”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山水被赋予人的动作和情感,使词更富有感染力。
D.本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整首词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语言风格含蓄隽永,婉转缠绵,是豪放派诗人苏轼少有的婉约诗作。
【小题2】有诗评说,全词笼罩着“一愁到底”的灰蒙蒙的意味。诗人的愁从何而来?请结合全词做简要赏析。

2.文言文阅读(共1题)

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方岳贡,字四长,谷城人。天启二年进士。授户部主事,进郎中。历典仓库,督永平粮储,并以廉瑾闻。崇祯元年,出为松江知府。海滨多盗,捕得辄杖杀之。郡东南临大海,飓潮冲击,时为民患,筑石堤二十里许,遂为永利。郡漕京师数十万石,而诸仓乃相距五里,为筑城垣护之,名曰“仓城”。他如救荒助役、修学课士,咸有成绩,举卓异者数矣。薛国观败,其私人上海王陛彦下吏,素有隙,因言岳贡尝馈国观三千金,遂被逮。士民诣阙讼冤,巡抚黄希亦白其诬,下法司谳奏。一日,帝晏见辅臣,问:“有一知府积俸十余年,屡举卓异者谁也?”蒋德璟以岳贡对。帝曰:“今安在?”德璟复以陛彦株连对,帝领之。法司谳上,言行贿无实迹,宜复官。帝奖其清执,报可。无何,给事中方士亮荐岳贡及苏州知府陈洪谧,乃擢山东副使兼右参议,总理江南粮储。所督漕艘,如期抵通州。帝大喜。吏部尚书郑三俊举天下廉能监司五人,岳贡与焉。帝趣使入对,见于平台,问为政何先,对曰:“欲天下治平,在择守令;察守令贤否,在监司;察监司贤否,在巡方;察巡方贤否,在总宪。总宪得人,御史安敢以身试法。”帝善之,赐食,日晡乃出。越六日,即超擢左副都御史。尝召对帝适以事诘吏部尚书李遇知遇知曰臣正纠驳岳贡曰何不即题参深合帝意。翌日,命以本官兼东阁大学士,时十六年十一月也。故事,阁臣无带都御史衔者,自岳贡始。李自成陷京师,岳贡及邱瑜被执,幽刘宗敏所。贼索银,岳贡素廉,贫无以应,拷掠备至。搜其邸,无所有,松江贾人为代输千金。四月朔日与瑜并释。

(选自《明史》卷二百五十一,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尝召对/帝适以事诘吏部尚书李遇知/遇知曰/臣正纠驳/岳贡曰/何不即题参/深合帝意
B.尝召对帝/适以事诘吏部尚书李遇知/遇知曰/臣正纠驳/岳贡曰/何不即题参/深合帝意
C.尝召对/帝适以事诘吏部尚书李遇知/遇知曰/臣正纠驳岳贡/曰/何不即题参/深合帝意
D.尝召对帝适以事/诘吏部尚书李遇知/遇知曰/臣正纠驳/岳贡曰/何不即题参/深合帝意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郎中,官名,是帝王侍从官的通称。其职责原为护卫、陪从,随时建议,备顾问及差遺。宋代以后,也称医生为郎中。
B.擢,提拔官职,在文言文中有许多表示官职升迁的词语,如本文中的“举”,就是提拔或者授予官职的意思。
C.日晡,即晡时,古人将一天划分为“晡时、日入、黄昏、人定”等十二个时辰,晡时对应干支中的申时,即下午三点至五点。
D.朔日,中国农历将每月的第一天称为 “朔”,即初一。将农历每月的十五称“望”,十六称“既望”,每月的最后一天称“晦”。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方岳贡廉洁谨慎。在负责掌管仓库、管理永平粮仓时就因廉洁谨慎而闻名于世,在被贼军抓获时,又因无钱进献备受拷打。
B.方岳贡政绩卓异。将数十万石粮食漕运到京城并建立“仓城”,连皇帝也知道有一位担任知府十几年屡有卓异政绩的官员。
C.方岳贡勤政为民。担任松江知府时,飓风大浪带来灾难,为使人民免受祸患,他修筑石堤二十多里,使之成为松江人民永久的福利。
D.方岳贡善于应对。被召应对,恰逢皇帝诘问吏部尚书李遇知,方岳贡的回答深合皇帝心意,被赏赐食物,到了晡时才出宫。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他如救荒助役、修学课士,咸有成绩,举卓异者数矣。
(2)法司谳上,言行贿无实迹,宜复官。帝奖其清执,报可。

3.现代文阅读(共2题)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垃圾分类,指按一定规定或标准将垃圾分类储存、分类搬运,从而转变成公共资源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分类的目的是提高垃圾的资源价值和经济价值,力争物尽其用。从国内外各城市对垃圾分类的方法来看,大致都是根据垃圾的成分构成、产生量和处理方式来进行分类的。

市民在家中或单位等地产生的垃圾,应做到分类贮存或投放,需注意做到以下几点:垃圾压缩车收集垃圾时,应做到密闭收集,防止二次污染环境,收集后应及时清理作业现场,清洁收集容器和分类垃圾桶。非垃圾压缩车直接收集时,应在垃圾收集容器中内置垃圾袋,通过保洁员密闭收集。

投放时应按垃圾分类标志的提示,分别投放到指定的地点和容器中。投放后应注意盖好垃圾桶上盖,以免垃圾污染周围环境,滋生蚊蝇。  

(摘编自“百度百科”等)

材料二:

最近,继上海之后,49个城市开始垃圾分类试点。根据住建部等部门的计划,到2020年年底,将在先行先试的46个重点城市,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所以,很多人在分析预测,垃圾分类有望带动2000亿元行业新风口。从小程序识别垃圾、智能垃圾箱到智能分拣,似乎一个新的行业就要出现了。

那么,如何才能建好这个市场体系,过去历史中的经验,值得借鉴。

20世纪六七十年代起,由于中国经济不发达,物资紧缺,所以建立起了一套国有体制的废旧物品回收系统,回收废旧物资再利用,帮助国家经济建设。改革开放后,国有的废品回收体系没落了,而市场化的、更加高效的废品回收体系取而代之。   

改革开放后,来自河南信阳固始县、河北和四川等地的农民到达北京后,开始依靠买卖废品为生。20世纪80年代,这个由外来谋生农民搭建的废品回收网络,从社区甚至垃圾箱开始,实现了高效的废品回收、集中,再到末端再生利用,整个链条实现了无缝衔接。可以说,这些人是城市的清道夫。2014年左右,北京的废品回收从业人员达到历史高峰,近30万人分散在废品回收、分类和再利用各个环节。其他大城市的情况也与北京类似,也正因为如此,中国一直拥有较高的废品回收率。除首尔之外,东京、新加坡、纽约等城市的再利用率均低于北京。

现在很多人在谈垃圾的智能识别,而我国20世纪的废品收购者早就会判断型号、材质、塑料的种类,甚至洗衣机电机是铜是铝,他们都能高效区分。他们的下游——收购市场中,废纸、废铜分门别类,塑料制品甚至分为好几个类别。

所以,中国原本的市场化的、成熟的废品回收体系,在这一波垃圾分类中,不应该缺位。新的更高技术、更大规模的市场化,应该吸纳这个行业过去成熟的流程、专业能力。

(摘编自刘远举《高大上的垃圾分类风口,不应忘记拾荒者》,2019年7月22日“央视网”)

材料三:

在垃圾分类方面,日本走在了世界最前列。20世纪60年代严重的环境污染“逼”出了日本一流的环保技术,70年代石油危机又促成了最好的节能技术。在号称垃圾分类标准“最严格”的日本,垃圾分类已成为人们的基本“生存技能”。

在日本,如果垃圾回收人员发现垃圾分类得不合理,可不予回收。如果谁家的垃圾分类不当而被拒收,是一件很没有面子的事情。情节严重的“不法投弃”则会被通知警方出面处理。如果乱丢垃圾,可能面临高额罚款甚至坐牢。

日本的儿童打小就受到正确处理垃圾的教育。日本居民扔垃圾真可谓一丝不苟:废旧报纸和书本要捆得非常整齐,有水分的垃圾要控干水分,锋利的物品要用纸包好。

分类垃圾被专人回收后,报纸被送到造纸厂,用以生产再生纸,很多日本人以名片上印有“使用再生纸”为荣;饮料容器被分别送到相关工厂,成为再生资源;不可燃垃圾经过压缩无毒化处理后可作为填海造田的原料。日本商品的包装盒上就已注明了其属于哪类垃圾,牛奶盒上甚至还有这样的提示:要洗净、拆开、晾干、折叠以后再扔。

(摘编自2019年5月20日“北青网”等)

【小题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AB.BC.CD.D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继今年上海率先实行垃圾分类之后,国内其他49个城市也开始垃圾分类试点,带动了与垃圾分类相关新行业的发展。
B.从某种意义上讲,正是20世纪以买卖废品为生的来自河南、河北和四川等地的农民使北京的废品再利用率超越东京、新加坡等世界大城市。
C.在建立我国垃圾分类体系,践行垃圾分类理念的实践中,日本严格的分类标准、严厉的惩罚措施、对垃圾分类的重视,都值得我们学习。
D.日本曾经历的环境污染、能源危机促使其拥有了世界一流的环保技术和节能技术,废物利用、节能环保的意识如今已深入人心。
【小题3】我国要建好垃圾分类市场体系,应从过去借鉴哪些经验?请结合材料二分析。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偶像总会给人一些神圣感、威仪感,靠近它们会有一种灵魂被触及的感觉,可是如果把偶像过分的世俗化、庸俗化,就成了“呕像”了。比如河北某地的奶奶庙就出现了手把方向盘的“车神”,对普通人吃喝拉撒声色犬马的欲望都进行了精细化管理,有“钱”必“应”;北京某地的财神庙里的塑像,则直接让裸体的美女坐在了财神爷的大腿上,那“教化”意义,直白显豁,唯恐别人不明白、不掏钱……或许有人会说:那是民俗,是文化,是发展旅游的需要。

其实并非如此。民俗是文化的一部分,毋庸置疑。但什么叫文化?一般认为,“文化”乃是“人文化成”一语的缩写。此语出于《易经·贲卦·彖辞》:“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民俗是自然规律和文明道理在生活中的“形象化”,饮食男女、生老病死,无不被“文而化之”。也就是说,人之所以为人,总有一些超乎肉体的精神性的东西,它们以某种偶像、节日、仪规、禁忌、图形等等形式存在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散发出某种精神的力量,对人们的道德、言行、审美、价值观等进行潜移默“化”,甚至可以渲染着一个时代的文化氛围,一定程度上塑造出一个地域的、民族的文化性格。所谓东北人的豪放、山东人的热情、湖南妹子的泼辣、苏杭女子的曼妙,主要是地方文化濡养的结果。

民俗文化有明显的时代性、地域性,同一个节日在不同的地域传播,总会有大大小小的不同,这是个非常复杂的发生学、传播学过程。但是就影响力而言,层级越高,就越带有超越性和高尚性。一村一落的民俗,只要满足普通人六畜兴旺、五谷丰登、老少平安的基本愿望就可以了。一省一市一个国家的民俗,就必然要承担起更为普适的包容的美好的社会责任。层级越高的民俗,越是摆脱了具体的实用价值的,具有了某种道德和信念的力量。是一种普通人难以企及,但是值得所有人仰望和追寻的“星空”。也就是说,民俗出自于俗,却最终指向雅,包含着从平庸生活中超拔出来的向上的渴望。

从这个意义上看,那些打着民俗旗号的“伪民俗”,是功利主义、拜金主义和投机取巧思想在作祟。那些为了旅游开发编造出来的故事,为了满足违章开车免受处罚的侥幸心理而生造“车神”,为了贪污腐败不被发现而求菩萨保佑,为了迎合财色双收的低俗愿望而“创造”出一个裸女坐怀的财神像……都属于上不得台面的伪民俗、恶民俗、丑民俗,是走向了“文化”反面的精神霉菌。

真正的民俗是在民间自发生成的,永远处在不断传播,不断升华、丰富、美化的动态过程中。它符合绝大多数人向真、向善、向美的共同的心理诉求,它所形成的文化氛围对所有人的身心健康和生存发展都无害,它是所有人共同营造又总能反哺于所有人的“文化共同体”。伪民俗是负面的文化,有害的文化,任何一个文明社会都不会给这种糟粕留下存在的空间。一时的兴盛,迟早会招致灭顶的结果。这一方面是文化自新的内在力量,也是先进的文化思潮、正确的社会力量,以及党和政府恰如其分的干预。民俗的意识形态属性表明,放任自流的民俗经常会跑偏、变质,最终伤害到每一个人。

《礼记·学记》:“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这说明主流价值观对民俗的教育、引导是必要的。而对民俗发生影响的理想状态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是适应了文化传承规律的循序渐进,是充分尊重了人民群众基本的认知、审美、心理和既有生活习惯和文化传统之后的“移异”。

(选自刘加民《警惕“伪民俗”》,《光明日报》2019年10月20日12版,有删节)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偶像会给人神圣感、威仪感,但不过分地世俗化、庸俗化,就会成为民俗。
B.民俗是自然规律和文明道理在生活中的形象化,塑造地域的民族的文化性格。
C.层级高是民俗超越性、高尚性和道德信念力量的标志,因为普通人难以企及。
D.真正的民俗是在民间自发生成的,不断传播、升华、丰富、美化,无须干预。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方式展开论证,在逻辑上环环相扣、逐层推进。
B.文章论证将民俗与伪民俗对比,分析了民俗特点及作用,警惕伪民俗负面影响。
C.文章引用《易经》《礼记》中的句子,既衔接了上下文,也有力支撑了作者观点。
D.文章第四段主要论证了伪民俗的危害,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也呼应了第一段。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北人的豪放、山东人的热情、湖南妹子的泼辣、苏杭女子的曼妙等文化性格主要由地方文化濡养,所以地方文化应值得重视。
B.民俗文化层级越高,就越能摆脱具体的实用价值,具有某种道德和信念的力量,可见民俗出自于俗,最终指向雅,有向上的渴望。
C.因为文化有自新内在力量,有党和政府恰如其分的干预,所以有害的伪民俗没有存在的空间,一时兴盛,迟早会招致灭顶结果。
D.民俗常受主流价值观影响,充分尊重人民群众基本的认知、审美、心理和既有生活习惯和文化传统之后的“移异”,不会跑偏变质。

4.情景默写(共1题)

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岳阳楼记》中,“进亦忧”在文中指的是“_____________ ”,“退亦忧”在文中指的是“_____________”。
(2)国家领导人访问墨西哥时,在墨西哥参议院发表了题为“促进共同发展,共创美好未来”的演讲。国家领导人强调,庄子说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逍遥游》),只有让中墨两国人民的友情汇聚成深厚的海水,才能承载起中墨两国友好合作的大船。
(3)《逍遥游》中,荀子用“__________”来评价列子乘风远行时的状态;而苏轼的《赤壁赋》则用“_______________”的想象来表现小船在宽广江面上自如漂流的状态。

5.材料作文(共1题)

6.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据《法制晚报》报道:北京14名女学生皆因校园欺凌被判刑,其中最重的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零十个月,缓刑二年;轻的予以行政处罚。
有的家长认为校园里发生欺凌事件,这只不过是学生之间正常的打打闹闹,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了了之。法官则认为北京14名女学生因校园欺凌而获刑,这是对未成年人违法行为的有力打击,具有很好的教育及导向意义。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6.语言表达(共1题)

7.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8个字。
在热播剧《长安十二时辰》每一集的片头,导演都会巧妙地利用日晷报时。日晷由晷盘、晷针组成。带有刻度和文字的圆盘,称为晷盘。以晷盘中心为基点,均匀的分出刻度,用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这“①________”来表示十二个时辰,一个时辰相当于今天的②___________。穿过晷盘中心,与晷盘保持垂直角度的铜针,称为晷针。晷针与地轴平行,起着立竿的作用,而当太阳光照到晷针上时,会在晷盘表面上“见影”,根据针影位置所在的晷度,就能知道现在是什么时辰。
日晷计时虽简单可靠,③________:一是日晷依赖阳光,如果是夜晚和阴雨天,日晷就失去了计时作用;二是春分和秋分时节,太阳运行轨道与赤道和晷盘平行,日晷上没有影子,也就无法标示时间。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情景默写:(1道)

    材料作文:(1道)

    语言表达:(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