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茶树适宜生长在温度为10~35℃,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空气湿度较大,坡度和缓、排水条件良好的地区。

(1)图中所示甲、乙两地区,最适宜茶树生长的是 。你是依据图中哪些信息判断的?请列举两条并说明。
近些年,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务工的外来人员约30%来自安徽省。
(2)请说明长江三角洲地区吸引大量安徽人前来务工的主要原因。
(3)外贸加工等产业的转入,会给这些城市的产业发展带来哪些好处?
茶树适宜生长在温度为10~35℃,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空气湿度较大,坡度和缓、排水条件良好的地区。

(1)图中所示甲、乙两地区,最适宜茶树生长的是 。你是依据图中哪些信息判断的?请列举两条并说明。
近些年,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务工的外来人员约30%来自安徽省。
(2)请说明长江三角洲地区吸引大量安徽人前来务工的主要原因。
为了促进我国沿海地区外贸加工等产业向中部地区转移,国家在安徽省的长江沿岸城市设立了产业转入示范区。
(3)外贸加工等产业的转入,会给这些城市的产业发展带来哪些好处?
2.
阅读图文资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新疆轮台(位置见图)盛产小白杏。原来,杏肉食用,杏核弃之。某年,浙江义乌某瓜子商经反复试验,研究出炒制此种杏核的方法,其杏仁口味上佳。此后,该瓜子商从轮台大量收购杏核,在义乌炒制后出口美国。由此,小白杏成为轮台重要的农产品之一。

(1)评价轮台种植瓜果的自然条件。
(2)从区位选择的角度,说明义乌瓜子商把杏核从轮台运到义乌加工的原因。
(3)说明我国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在农业区际协作中各自的优势条件。
新疆轮台(位置见图)盛产小白杏。原来,杏肉食用,杏核弃之。某年,浙江义乌某瓜子商经反复试验,研究出炒制此种杏核的方法,其杏仁口味上佳。此后,该瓜子商从轮台大量收购杏核,在义乌炒制后出口美国。由此,小白杏成为轮台重要的农产品之一。

(1)评价轮台种植瓜果的自然条件。
(2)从区位选择的角度,说明义乌瓜子商把杏核从轮台运到义乌加工的原因。
(3)说明我国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在农业区际协作中各自的优势条件。
2.单选题- (共13题)
3.

【小题1】同一纬度的山区,R国生长出来的板栗品质不及我国Q县板栗,形成这种差异的最主要的自然条件可能是( )
【小题2】Q县应分布在我国的 ( )
我国某县(Q)北依燕山,缓坡地分布有由片麻岩发育形成的土壤。该县板栗栽培历史悠久,境内百年栗树随处可见,是我国著名的板栗生产之乡(下图显示为该县生产的板栗)。早在20世纪40年代,位于我国东部的某国(R)从Q县采集种栗,并调集专家选择和Q县同一纬度(约40°N)的本土山区进行了栽培试验,其生长出来的板栗品质却与Q县板栗相差甚远。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同一纬度的山区,R国生长出来的板栗品质不及我国Q县板栗,形成这种差异的最主要的自然条件可能是( )
A.光热 | B.降水 | C.土壤 | D.地形 |
A.辽宁省 | B.河北省 |
C.陕西省 | D.甘肃省 |
7.
决定下列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依次是 ( )
①华南的双季稻种植
②宁夏平原的水稻种植
③新疆吐鲁番盆地的瓜果生产
④上海郊区的乳畜业
①华南的双季稻种植
②宁夏平原的水稻种植
③新疆吐鲁番盆地的瓜果生产
④上海郊区的乳畜业
A.热量 水源 光照 市场 | B.水源 地形 热量 市场 |
C.地形 政策 土壤 科技 | D.土壤 热量 水源 政策 |
8.
某企业于 20 世纪末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建立乳品加工厂,产品销往全国各地,21 世纪初,该企业又在北京、上海等地建立分厂。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与北京、上海等地相比,呼和浩特建乳品加工厂的优越条件是( )
【小题2】吸引该企业在北京、上海建立分厂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
【小题1】与北京、上海等地相比,呼和浩特建乳品加工厂的优越条件是( )
A.靠近原料产地 | B.交通运输便捷 |
C.市场庞大 | D.技术领先 |
A.原料产地 | B.廉价劳动力 |
C.消费市场 | D.先进技术 |
9.
【小题1】转基因抗虫棉在环境保护上的作用是( )
【小题2】生物工程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运用( )
近年来,棉铃虫在我国大面积爆发成灾,我国科学工作者经过多年探索,成功地将杀虫蛋白基因导入棉花细胞中,得到棉花新品种,对棉铃虫的毒杀效果高达80%以上。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小题1】转基因抗虫棉在环境保护上的作用是( )
A.人会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 | B.减少农药对环境的污染 |
C.棉花单产将不断提高 | D.农业资源利用率的提高 |
A.改变了农业生产的自然环境 | B.使农业生产的季节性不明显 |
C.是改变农业区位的重要因素 | D.将影响世界农业的地域类型 |
10.
【小题1】家庭农场在我国的出现和发展主要得益于( )
①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 ②交通运输的完善 ③农产品市场需求的变化 ④国家政策的扶持
【小题2】据表可知我国家庭农场( )
我国农业部首次对全国家庭农场发展情况开展了统计调查。符合本次调查的家庭农场共有87.7万个,下表为主要指标统计。
主要指标 | 总量 | 平均值 | 备注 |
经营耕地面积 | 1.76亿亩 | 200.2亩/个 | 占全国承包耕地面积的13.4% |
劳动力 | 533.08万人 | 6.01人 | 其中家庭成员4.33人,长期雇工1.68人 |
经营收入 | 1 620亿元 | 18.47万元 |
|
据表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家庭农场在我国的出现和发展主要得益于( )
①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 ②交通运输的完善 ③农产品市场需求的变化 ④国家政策的扶持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A.已经进入成熟发展阶段 |
B.长期雇工为主要劳动力 |
C.生产经营规模较大 |
D.集约化、商品化水平低 |
13.

【小题1】对Ⅰ地带自然条件的描述,正确的有( )
①地形以高原、平原为主,地势起伏小 ②地下水资源较丰富
③全部为热带草原气候,草原辽阔 ④沿海有暖流流经
【小题2】与Ⅳ地带比较,Ⅱ地带发展畜牧业的最大优势是( )
澳大利亚平均海拔约350米,人口约2 170万(2009年),绝大部分分布在东南沿海一带,广大内陆地区人口稀少。读“澳大利亚农牧业地带示意图”。
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对Ⅰ地带自然条件的描述,正确的有( )
①地形以高原、平原为主,地势起伏小 ②地下水资源较丰富
③全部为热带草原气候,草原辽阔 ④沿海有暖流流经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A.草场资源丰富 | B.科技水平高 |
C.土地租金低 | D.靠近市场 |
3.选择题- (共6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单选题:(13道)
选择题:(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