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516245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7/4/8

1.综合题(共3题)

1.
读下图,
A.B表示两类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国家的人口年龄构成,读图分析回答:

(1)A、B两类国家属于发达国家的是   ,属于发展中国家的是
(2)A、B两国人口年龄结构所反映出的人口问题是:
A国   ;
B国      。
(3)上述人口问题对两国人口增长及社会产生的影响是:
A国  ;
B国  。
(4)针对以上人口问题,两国应采取的人口政策是
A国
B国  。
2.
读大西洋两侧部分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和B都是世界上人口最密集的地区之一,请从社会经济角度分析原因,分别是:
A. ; B.    
(2)15—19世纪,图示区域出现了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其特点是   ;其中被强制性迁移的 (图中字母)地区;从B到D如果顺着洋流航行,则依次经过的洋流是  
(3)图中A、B、C、D四地,二战前后一直是人口迁入地区的是 ,一直是人口迁出地区的是 ,由迁出地区变为迁入地区的是   ,由迁入地区 变为迁出地区的是
(4)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引起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3.
世界人口分布极不平衡,但具有一定的趋向性,读下图回答问题。

图Ⅰ:世界人口垂直分布  图Ⅱ:世界人口纬度分布

图Ⅲ:世界大洲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陆地面积、人口占洲总面积、总人口的比例
(1)分析图Ⅰ,从地形上看,世界56%左右的人口主要分布在________地区。
(2)分析图Ⅱ,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数比例最小的纬度带人口少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3)分析图Ⅲ,在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陆地总面积占洲总面积小于30%的大洲中,人口占洲总人口比例最大的洲是________。
(4)综合分析,世界人口分布有集中于地势________的地区、________纬度地区和________地区的趋向性。
(5)根据上述世界人口分布趋向性判断,下列地区属于世界人口稠密地区的是(   )
A.恒河平原B.亚马孙平原
C.西欧平原D.美国阿拉斯加
E. 朝鲜半岛 F. 青藏高原
G. 刚果盆地 H. 加拿大东南角

2.单选题(共21题)

4.
读下图,四城市某年人口资料,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若四城市人口规模相当,按自然增长率递增排序为 ( )
A.乙丁甲丙B.乙甲丁丙C.甲丙乙丁D.丙甲丁乙
【小题2】四城市中,经济发展较快,就业水平最高的是  ( )
A.甲B.乙C.丙D.丁
【小题3】四城市中,人口老龄化日益突出的有( )
A.甲乙B.丙丁C.乙丁D.甲丙
5.
人类历史上出现了不同人口增长模式是因为(   )
A.不同历史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
B.不同历史阶段有不同的自然灾害和战争爆发
C.不同地区人口居住地自然环境不同
D.农业和工业的出现
6.
下图中①②③④反映了一些国家近年来的人口迁移状况,这些国家分别是(  )
   
A.①德国、②俄罗斯、③日本、④美国B.①俄罗斯、②德国、③美国、④日本
C.①美国、②日本、③俄罗斯、④德国D.①日本、②美国、③德国、④俄罗斯
7.
在人口增长模式中,具有低死亡率的是
①原始人口增长模式
②传统人口增长模式
③过渡人口增长模式
④现代人口增长模式
A.①②B.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
8.
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和最低的大洲分别是
A.大洋洲、非洲B.欧洲、非洲C.非洲、欧洲D.亚洲、拉丁美洲
9.
现代环境人口容量比原始社会大得多,其主要原因是    (   )
A.人们的生活消费水平提高,对资源的需求量减少
B.资源总量不断增加
C.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D.人类对粮食的需求量减少
10.

   读城市化进程和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曲线两幅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该国人口达到顶峰的时间为()
A.1B.2C.3D.4
【小题2】下列各国中,人口发展状况与图示类型一致的是()
A.埃及B.中国C.新加坡D.德国
【小题3】当前该国城市化进程所处的阶段是()
A.甲B.乙C.丙D.甲和乙
11.
长江上游某山区,人们在砍光烧尽的森林的废墟上戳洞下种,说明()
A.次生环境因素对人体有危害
B.人口数量是影响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
C.人口科学文化素质高,就不会破坏环境
D.人口科学文化素质低,会浪费资源.破坏环境
12.
改革开放后,中国大批学生到欧美留学,以及国内大量民工涌向我国东南沿海大城市,两者的共同之处是
A.都是政策性移民,具有自发的性质
B.交通和通信的发展是最重要的拉动因素
C.地区自然条件相差很大、环境质量不同是决定性因素
D.都是追求自身职业更好的发展,谋求更高的生活水平
13.
我国“黑河—腾冲”以西的地区面积占全国的53%,人口只占6.3%,下列关于
其成因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西部地区气候干燥,生态脆弱
B.西部地区地形复杂,多高山高原
C.西部地区经济文化落后,交通不便
D.西部地区人口出生率低,人口迁出量大
14.
近年来,我国派往海外留学生,学成不归国现象严重,这一现象对我国而言(  )
A.可以缓解就业压力B.可以减轻人口压力
C.造成人才流失D.有利于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
15.
下面四块假想地,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相同,人口机械增长对四地人口数量变化的影响由大到小的排序是(  )

A.①>③>④>②B.③>①>②>④C.④>③>②>①D.④>①>②>③
16.
下列地区人口密度最小的是
A.黄土高原B.亚马孙平原C.巴西高原D.恒河平原
17.
下列关于我国人口分布状况的正确叙述是
① 南部沿海密集,北部高原稀少
② 东部沿海密集,西部高原稀少
③ 平原地区密集,山区稀少
④ 沿海密集,内陆稀少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8.
关于人口迁移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目前人口的迁移方向是由农村到城市
B.社会发展的总方向使人们由第三产业向第一和第二产业迁移
C.国家的政治变革引起的人口迁移属社会经济方面的影响因素
D.自然原因引发的人口迁移都是可预测的
19.

   读人口、资源、环境污染随时间变化曲线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若此图表示某个国家的人口、资源、环境状况,则该国最有可能位于  ( )
A.非洲B.西欧C.北美D.大洋洲
【小题2】有关图中反映的人口、资源、环境关系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到20世纪末全球性三大问题仍然是人口过快增长,资源递减短缺,环境污染加剧
B.图中反映的问题在发展中国家比发达国家严重
C.图中反映的环境问题在发达国家没有出现过
D.图中反映的环境问题大部分可能影响到其他国家甚至全球
【小题3】有关图中反映20世纪后半期人口、资源、环境的变化,解析正确的是 ( )
A.人口过快增长的原因主要是城市化的结果
B.资源递减是由于资源均为非可再生资源
C.环境污染加剧的原因与人类片面追求经济增长有关
D.人口增长过快是环境污染加剧的唯一原因
20.
我们常说的“环境难民”产生的原因是( )
A.战争或地区冲突B.经济建设造成的移民
C.地方性传染病的威胁D.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21.
有关于我国历史上的人口迁移正确的说法是  ( )
A.我国建国以前没有大规模的人口迁移
B.逐水草而居是历史上人口迁移最主要的直接原因
C.历史上大的农民起义、改朝换代,都可能引起大规模的人口迁移
D.清朝乾隆年间,锡伯族的部分人员西迁新疆是一种自发的行为
22.
发展中国家人口迅速增长,其带来的后果是  ( )
A.阻碍经济发展,不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B.劳动力充足,促进生产发展
C.对资源需求增长,有利于资源的合理利用
D.消费者增多,扩大了市场,有利于经济发展
23.
下列国家人口增长模式属于现代人口增长模式的是
①日本   ②韩国   ③印度   ④新西兰    ⑤古巴    ⑥埃及
A.①②③B.④⑤⑥C.①③④D.①②④
24.
人口素质低,生产活动可能出现违反自然规律的现象,如: ( )
A.黄土高原修水平梯田B.江汉平原大面积围湖造田
C.东北平原发展塑料大棚D.宁夏平原引黄河水灌溉

3.选择题(共4题)

25.

李鸿章认为:“古今国势,必先富而后自强,尤先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能够体现其上述思想的企业是(     )

26.在农田、果园里长期使用农药,会发现农药灭虫的效果越来越差,这是因为有些害虫产生了抗药性。害虫产生抗药性的原因是    (     )
27.

1947年7月—9月,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攻,揭开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序幕的历史事件是(     )


28.如图,一个直角三角板ABC绕其直角顶点C旋转到△DCE的位置,若∠BCD=30°,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单选题:(21道)

    选择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