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一轮复习人口空间变化与人口容量专题训练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516237

试卷类型:专题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8/10/28

1.综合题(共2题)

1.
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国家人口计生委监测“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中部、西部,涉及北京、上海、深圳、太原、成都五市的2330万流动人口,最终绘制的流动人口性别年龄金字塔图如下:


材料二 分户口性质流动人口在各行业就业比例(%)及收入(元)分布图。


材料三 监测显示,流动人口中78.7%为农业户口,21.3%为非农业户口。86.8%接受过初中教育,10.4%接受过大专及以上教育,平均受教育年限为9.9年。

材料四 监测显示,北京流动人口50.9%来自河北、河南和山东;上海的流动人口52.1%来自安徽和江苏。

(1)结合材料一、三、四分析我国目前人口流动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可判断流动人口的就业主要集中在  等行业。
(3)评价人口大量流动给流入区造成的影响主要有哪些?
2.
图甲和图乙分别表示2000年中国农村劳动力在产业和空间转移的流向(占总量比重),读下面的图和表,完成问题。

2000年中国跨省人口流动的地区构成表
流出省(市)
占总量比重(%)
流入省(市)
占总量比重(%)
贵州
6.1
福建
5.6
四川
16.1
北京
5.6
江西
8.6
上海
7.2
河南
8.3
江苏
5.6
安徽
10.6
浙江
8.9
湖南
10.6
广东
35.5
其他
39.7
其他
31.6
 
(1)据图分析2000年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特征,并分析其原因。
(2)据表分析2000年中国人口跨省流动的空间特征,并说明其主要原因。
(3)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什么影响?

2.单选题(共3题)

3.

   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我国人口数量及人口容量进行了预测,下表为一些学者的预测数据,读表回答下列各题。

预测2050年人口数量将达到

约14亿~15亿人

依农业资源最大供养的人口数量

约15亿~16亿人

依粮食生产能力最多供养的人口数量

15.1亿人或16.6亿人

依小康消费水平最适宜供养的人口数量

约8亿~9亿人

 

 

【小题1】表中反映出我国的人口合理容量是
A.约15亿~16亿B.15.1亿或16.6亿
C.约8亿~9亿D.约14亿~15亿
【小题2】影响我国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是
①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 ②地区开放程度  
③科技水平和消费水平 ④国家人口政策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4.

   下表资料摘自联合国于2001年发布的预测报告,反映了2001—2050年世界移民趋势。

迁出国

数量(万人/年)

迁入国

数量(万人/年)

中国

30.3

美国

110.0

墨西哥

26.7

德国

21.1

印度

22.2

加拿大

17.3

印度尼西亚

18.0

英国

13.6

菲律宾

14.4

澳大利亚

8.3

 

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趋向是 (  )
A.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B.从北半球向南半球迁移
C.从西半球向东半球迁移D.从内陆国家向沿海国家迁移
【小题2】移民外迁的主要动因是寻求(  )
A.更高的社会地位B.更多的休闲时间
C.更高的收入D.更优越的自然环境
5.
人口专家依据1990年的人口现状、自然增长率、人口迁移、经济发展水平,预测了2050年我国四省区老年人口比重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值,如下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依据图示判断,2050年前后四省区劳动力短缺最突出的是
A.粤B.桂C.贵D.苏
【小题2】人口专家对预测依据进行分析,认为导致1990-2050年广东省老年人口比重变化最可能的原因是
A.老年人口基数大B.自然增长率为负
C.省际人口迁入多D.经济发展速度放缓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单选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