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7题)
A.早春天气,江南乡间石桥头细柳漂丝,那纤(xiān)细的游丝拂(fú)着桥身坚硬的石块,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消魂。 |
B.渐进故乡时,天气又阴晦(huì)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蓬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héng)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
C.两星期后,根也被挖走了,为了割下这颗生满虬(qióng)须的大头颅,刽(kuài)子手贴近它做了个陷阱,切断所有的动脉静脉。 |
D.长髯(rán)复盖了两颊,遮住了嘴唇,遮住了皱(zòu)似树皮的黝黑脸膛,一根根迎风飘动,颇有长者风度。 |
A.大家七嘴八舌地商量着,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
B.我是母亲的代表,总是一马当先,不请自到。 |
C.人们都喜爱观赏日出,无不赞叹太阳升起时的巧夺天工。 |
D.命运对他实在太苛刻了。然而,尽管奄奄一息,他还是不情愿死。 |
①相较于传统纸币,它能节省发行、流通带来的成本
②支付宝支付、微信支付是网上支付,也是电子货币
③能提高交易或投资的效率,提升经济交易活动的便利性和透明度
④游戏货币、Q币等网络虚拟货币是一种数字货币
A.创造力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综合性本领,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主要根据是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 |
B.2015年我国计划发射4颗“北斗”全球导航卫星,对全球导航卫星系统中的新技术进行验证。 |
C.“一带一路”和亚投行是各国记者在博鰲亚洲论坛上报道。 |
D.马航MH370航班的神秘失踪,正在成为民用航空历史上一步步最令人震惊的事件和最让人费解的谜案。 |
A.“没有。”他摇了摇头,“因为这些行为如此稀奇古怪,以致人们连可能的假说也提不出来。” |
B.“还有一个问题,”我急不可耐地打断了他的话,“如果所有的旅鼠都这样匆匆忙忙地跳到大海去自杀了,那么它们不是早该断子绝孙了吗?” |
C.他们早就形成了对他的主观概念,希望从他身上找见威严非凡的东西,希望看到一个貌似天父的美髯公,集尊贵、轩昂、伟岸、天才于一身。 |
D.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使人能达到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的田地。 |
A.颜真卿是唐代与欧阳询、褚遂良和柳公权齐名的四大书法家之一,颜体书法在我国书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
B.《范进中举》出自《儒林外史》,作者是吴敬梓。《儒林外史》是我国清代一部长篇讽刺小说,主要描写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 |
C.罗曼·罗兰,20世纪上半叶俄国的人道主义作家,代表作品有《名人传》《简·爱》等。 |
D.散文,是一种描写见闻、表达感悟的自由灵活的文学样式。散文的语言具有朴素、自然、流畅、简净等特点。它不刻意雕饰而不乏文采,不有意追求而自得其意蕴。 |
A.①媵人持汤(煮东西的汁液)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送东阳马生序》) ②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院里)。(《记承天寺夜游》) |
B.①群臣吏民,能面刺(当面指责)寡人之过者,受上赏。(《邹忌讽齐王纳谏》) ②鯈鱼出游从容,是(这)鱼之乐也。(《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
C.①牡丹之爱,宜(应当)乎众矣。(《爱莲说》) ②会(适逢,恰巧遇到)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陈涉世家》) |
D.①友人惭,下车引之,元芳入门不顾(回头看)。(《陈太丘与友期》) ②寡助之至,亲戚畔(通“叛”)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
2.诗歌鉴赏- (共1题)
武陵春
【宋】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小题1】对“日晚倦梳头”中的“倦”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心绪不宁,无心做事。 |
B.疲惫不堪,毫无兴致。 |
C.百无聊赖,内心空虚。 |
D.琐事多多,精力不济。 |
A.化简为繁,化有形为无形,写出了词人哀愁的数量之多。 |
B.化虚为实,化抽象为具体,写出了词人哀愁的分量之重。 |
C.词人内心沉重,舴艋舟又太小,确实是“载不动”。 |
D.词人内心苦闷,双溪又太遥远,“载不动”是一种借口。 |
A.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
B.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
C.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
D.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
3.文言文阅读- (共1题)
广汉为人强力,天性精于吏职,见吏民,或夜不寝至旦。尤善为钩距①,以得事情。钩距者,设预知马贾,则先问狗,已问羊,又问牛,然后及马,参伍其贾,以类相准,则知马之贵贱不失实矣。唯广汉至精能行之,它人效者莫能及也。富人苏回为郎,二人劫之。有顷,广汉将吏到家,自立庭下,使长安丞龚奢叩堂户晓贼,曰:“京兆尹赵君谢两卿,无得杀质,此宿卫臣也。释质,束手,得善相遇,幸逢赦令,或时解脱。”二人惊愕,又素闻广汉名,即开户出,下堂叩头,广汉跪谢曰:“幸全活郎,甚厚!”送狱,敕吏谨遇,给酒肉。至冬当出死,豫为调棺,给敛葬具,告语之,皆曰:“死无所恨!”
广汉奏请,令长安游徼狱吏秩百石,其后百石吏皆差自重,不敢枉法妄系留人。京兆政清,吏民称之不容口。长老传以为自汉兴以来治京兆者莫能及。
注释:①钩距,从事物关系中寻找线索。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或夜不寝至旦(_____)
(2)广汉将吏到家(_____)
(3)使长安丞龚奢叩堂户晓贼(_____)
(4)又素闻广汉名(_____)
【小题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类相准,则知马之贵贱不失实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唯广汉至精能行之,它人效者莫能及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京兆政清,吏民称之不容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赵广汉精于吏职表现在哪些地方?
4.现代文阅读- (共4题)
旷野与城市
毕淑敏
(1)城市是一粒粒精致的银扣,缀在旷野的黑绿色大氅上,不分昼夜地熠熠闪光。我所说的旷野,泛指崇山峻岭,河流海洋,湖泊森林,戈壁荒漠……一切人烟罕至保存原始风貌的地方。
(2)旷野和城市,从根本上讲,是对立的。
(3)人们多以为和城市相对应的那个词,是乡村。比如常说“城乡差别”“城里人乡下人”,其实乡村不过是城市发育的低级阶段。再简陋的乡村,也是城市的一脉血缘的兄长。(4)惟有旷野与城市永无声息地对峙着。城市侵袭了旷野昔日的领地,驱散了旷野原有的驻民,破坏了旷野古老的风景,越来越多地以井然有序的繁华,取代我行我素的自然风光。
(5)城市是人类所有伟大发明的需求地、展览厅、比赛场、评判台。如果有一双慧眼从宇宙观看夜晚的地球,他一定被城市不灭的光芒所震撼。旷野是舒缓的,城市是激烈的;旷野是宁静的,城市喧嚣不已的;旷野对万物具有强大的包容性,城市几乎是人的一统天下……
(6)人们为了从一个城市,越来越快地到达另一个城市,发明了各式各样的交通工具。人们用最先进的通讯手段联结一座座城市,使整个地球成为无所不包的网络。可以说,人们离开广义上 的城市已无法生存。
(7)我读过一则登山报道,一位成功地攀上了珠穆朗玛峰的勇敢者,在返回营地的途中,遭遇暴风雪,被困且无法营救。人们只能通过卫星,接通了他与家人的无线电话。冰暴中,他与遥距万里的城市内的妻子,讨论即将出生的孩子的姓名,飓风为诀别的谈话伴奏。几小时后,电话再次接通主峰,回答城市呼唤的是旷野永恒的沉默。
(8)我以为这凄壮的一暮,具有几分城市和旷野的象征。城市是人们用智慧和心血,勇气和时间,一代又一代堆积起来的庞然大物,在城市里到处是文明的痕迹,以致于后来的人们,几乎以为自己披甲执兵,无坚不摧。但在城市以外的广袤大地,旷野无声地统治着苍穹,傲视人寰。
(9)人们把城市像巨钉一样,楔入旷野,并以此为据点,顽强地繁衍着后代,创造出流光溢彩的文明。旷野在最初,漠然置之,甚至是温文尔雅的接受着。但旷野一旦反扑,人就一筹莫展了。尼雅古城、庞贝古城……一系列历史上辉煌的城郭名字,湮灭在大地的皱褶里。
(10)人们建造了越来越多越来越大的城市,以满足种种需要,旷野日益退缩着。但人们不应忽略旷野,漠视旷野,而要寻觅出与其相亲相守的最佳间隙。善待旷野就是善待人类自身。要知道,人类永远不能以城市战胜旷野,旷野是大自然的肌肤。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小题1】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题。
【小题2】结合选文内容说出你对第(3)段画线句子的理解。
【小题3】第(7)段作者引用登山报道的事例,有何用意?请作简要分析。
【小题4】举例说明本文的语言特点。
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毛色是花白,但并不好看,又很瘦。它伏着不去。我们如不取来留养,至少也要为冬寒与讥饿所杀。张婶把它拾了进来,每天给它饭吃。但大家都不大喜欢它,它不活泼,也不像别的小猫之喜欢顽游,好像是具着天生的忧郁性似的,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注意。如此的,过了几个月,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它渐渐地肥胖了,但仍不活泼。大家在廊前晒太阳闲谈时,它也常来蜷伏在母亲或三妹的足下。三妹有时也逗着它玩,但没有对于前几只小猫那样感兴趣。有一天,它因夜里冷,钻到火炉底下去,毛被烧脱好几块,更觉得难看了。
春天来了,它成了一只壮猫了,却仍不改它的忧郁性,也不去捉鼠,终日懒惰地伏着,吃得胖胖的。
这时,妻买了一对黄色的芙蓉鸟来,挂在廊前,叫得很好听。妻常常叮嘱着张婶换水,加鸟粮,洗刷笼子。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乌,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
妻道:“张婶,留心猫,它会吃鸟呢。”
张婶便跑来把猫提了去。隔一会儿,它又跳上桌子对鸟笼凝望着了。
一天,我下楼时,听见张婶在叫道:“鸟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了,茏板上都是血。是什么东西把它咬死的?”
我匆匆跑下去看,果然一只鸟是死了,羽毛松散着,好像它曾与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
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于是立刻便去找它。
妻听见了,也匆匆地跑下来,看了死鸟,很难过,便道:“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它常常对鸟笼望着,我早就叫张婶要小心了。张婶!你为什么不小心?”
张婶默默无言,不能有什么话来辩护。
于是猫的罪状证实了。大家都去找这可厌的猫,想给它以一顿惩戒。找了半天,却没找到。我以为它真是“畏罪潜逃”了。
三妹在楼上叫道:“猫在这里了。”
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象还在吃着什么。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
我心里还愤愤地,以为惩戒得还不够快意。
隔了几天,李嫂在楼下叫道:“猫!猫!又来吃鸟了。”同时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地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
我心里十分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苦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
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地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
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
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小题1】加点句子中“我”为什么认为咬死芙蓉鸟的“一定是猫”?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猫“畏罪潜逃”了②“我”不喜欢这只猫③猫常对着鸟笼凝望④“我”看见了猫嘴里好像在吃着鸟腿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③ | D.①②③④ |
A.对猫的负罪感永远不能消除。 | B.确保以后不再出现这种过失。 |
C.永远愧对这类弱小的生命。 | D.见了猫就会触发灵魂的伤痛。 |
A.表现了“我”莽撞急躁的性格特征。 |
B.表现了弱者悲惨的生活和对自己命运的抗争。 |
C.表达了希望社会都能保护、关爱小动物的美好愿望。 |
D.表达了知识分子的自省意识和悲天悯人的宽厚情怀。 |
A.心理描写 肖像描写 | B.心理描写 动作描写 |
C.动作描写 语言描写 | D.语言描写 肖像描写 |
①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②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③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④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⑤有些园林池沼宽畅,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⑥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⑦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⑧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⑨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⑩池沼里养着金鱼和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小题1】【小题2】第一段第⑩句引用了诗句“鱼戏莲叶间”,对引用这句诗的作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将生动说明与平实说明相结合,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多样性。 |
B.更好地表现了苏州园林池沼的布置合乎图画美这一特征。 |
C.增添了诗歌知识,使说明内容更加丰富。 |
D.充满诗意,充分调动读者的想象力,使说明文语言更生动,可读性更强。 |
A.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 |
B.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阅兵式似的道旁树。 |
C.中国画的审美观点。 |
D.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
A.苏州园林里假山和池沼以及栽种和修剪树木讲究配合。 |
B.苏州园林里假山和池沼以及栽种和修剪树木讲究自然之趣。 |
C.苏州园林里假山和池沼以及栽种和修剪树木着眼在画意。 |
D.苏州园林里假山和池沼以及栽种和修剪树木讲究整齐划一。 |
“国学”一说,产生于西学东渐、文化转型的历史时期。关于国学的定义,严格意义上,到目前为止,学术界还没有给我们作出统一明确的界定。各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一般来说,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国学既然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那么无疑也包括了医学、戏剧、书画、星相、数术等等,这些当然是属于国学范畴,但也可以说是国学的外延了。国学以学科分,应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等,其中以儒家哲学为主流;以思想分,应分为先秦诸子、儒道释三家等,儒家贯穿并主导中国思想史,其他列从属地位;国学以《四库全书》分,应分为经、史、子、集四部,但以经、子部为重,尤倾向于经部。
“国学”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语言表达- (共1题)
6.作文- (共1题)
2011年全世界最权威的拉斯克医学大奖颁给了81岁的中国土生土长的科学工作者屠呦呦,奖励她将一种草药变成了世界广泛使用的抗疟疾药物,“拯救了千百万人的生命—尤其发展中国家人民的生命,并将在今后抗击这种致命疾病的斗争中继续造福人类。”屠呦呦一没有博士学位,二没有海外留学经历,三不是中国两院院士。她在上世纪60年代文化大革命时期开始了艰难的中药研究工作,取得了青蒿素抗疟疾药的研制成功,但目前在网上搜不到更多关于她的故事。在百般磨难中的坚持,往往使平凡走向伟大。
请以“坚持”为话题,结合你的经历和见闻,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②字数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等,如果有需要,请用“xx”代替。
7.- (共1题)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日:“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 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小题1】下列全都表现秦王蛮横的一组句子是( )①秦王不悦。②秦王怫然怒。③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
陵君其许寡人!”④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⑤秦王色挠。
A.①③⑤ | B.①②④ | C.③④⑤ | D.②③④ |
A.唐雎有胆有识,不为秦王的谎言所动,也不为他的威胁所屈,始终处于主动地位。 |
B.秦王企图用“易地”的方法吞并安陵,由此引出安陵君派唐雎出使秦国一事。 |
C.秦王的欺骗没有得逞,于是企图以“天子之怒”来恫吓唐雎。 |
D.面对秦王的恫吓,唐雎起初有些惊慌,但最终还是驳斥了秦王,维护了安陵国的利益。 |
A.在紧张激烈的矛盾冲突中,塑造了唐雎和秦王的形象。 |
B.秦王最后“长跪而谢之”,从正面表现了唐雎的不畏强暴。 |
C.情节构成紧张曲折,波澜起伏。 |
D.人物对话简洁整齐,绘声绘色。 |
A.《伤仲永》 | B.《木兰诗》 |
C.《邹忌讽齐王纳谏》 | D.《出师表》 |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7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4道)
语言表达:(1道)
作文:(1道)
:(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0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