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江苏省淮安市重点中学高三上学期10月联合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516166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7/7/19

1.选择题(共6题)

1.
下列各句中,问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请问校长:到底是生来就盲的人比半道才盲的人幸福呢?还是恰恰相反。
B.对于校长的告诫,我不知道这条路谁能走通?但我一定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C.天色越来越黑,雨越下越大,到底去还是不去?尊敬的校长。
D.校长到底是称赞我什么呢?是有几处说得好,还是勇气可嘉,什么都敢说?
2.小榕骑共享单车上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3.小榕骑共享单车上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4.某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分析图像可知该物质(      )

5.小榕将一袋10kg的大米从地上提起并扛到肩上所做的功,最接近的是(      )
6.小榕将一袋10kg的大米从地上提起并扛到肩上所做的功,最接近的是(      )

2.诗歌鉴赏(共1题)

7.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夜曲

张仲素

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秋思赠远(其一〕

王涯

当年只自守空帷,梦里关山觉别离。

不见乡书传雁足,唯看新月吐蛾眉。

(1)两首诗分别是以什么人的口吻来写的?
(2)“当年只自守空帷,梦里关山觉别离”包含两重对比,请具体说明。
(3)“漫漫轻云露月光”和“唯看新月吐蛾眉”都写到月亮,各有什么作用?

3.文言文阅读(共1题)

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刘古塘墓志铭
〔清〕方苞
雍正四年五月望后二日,兄子道希书至,告古塘之丧。昔余成童,从先兄求友闾巷间,得古塘。其后之近邑,归故乡,客京师,学同而志相近者,复得数人,而惟古塘为本交。古塘少以雄豪自处,短衣厉饰,惟恐见者知为儒生,而先兄独义之。余少好气,数以气盖余,心不能平,久之乃见谓直谅。古塘早丧母,家贫,母家给田数十亩。少长,觅食自活,田归庶弟。既为诸生,得时誉,学使常以重币延。岁时归家,解装,遇亲友,随手尽,俄而乏绝,饥不得餐,如也。年羹尧巡抚四川,固请与偕。议加赋,力争而止。遂他故行,曰:“其心神外我矣!能守吾言以期月邪?”及督川陕,复固请以往,再三见,浃月而归。
古塘貌精悍。有与同姓名者,大患乡里,督学邵嗣尧闻之而未察也,按试呼名,忽注视冯怒,榜笞数十。众皆哗,群聚而之,嗣尧愧恨,发疾死。古塘始无愠色,既无宽容。尝语余曰:“士之大闲二::其一义利也,其一利害也。君子怀刑,设子遘祸殃而我退避,以为明哲,可乎?”及余以《南山集》被逮,冒危险急余,如所言。辛卯乡试为举首,以随部檄,挈余妻子北上,失会试期,后遂绝意进取。年六十有九,终于家。
始余出刑部狱,传客诸公间。诸公计数余兄弟早岁诸同好,数之,彼此如一辙。时存者惟彝叹、古塘,因谱其行及殁而未见余文者,作《四君子传》。无何彝叹亦殁,至于今无一存者矣,而余独留其衰疾之躯,其尚足控揣邪?然吾闻古之为交者,其有失言过行,则相引以为羞;今诸君子各以身名完,未为不幸,独后死者滋惧耳。
古塘子幼,道希与翁君止园纪其丧,余恐不宿,乃为志铭。古塘姓刘氏,名捷,怀宁人,流寓江宁。其卒四月廿五日。某年月日葬于某乡某原。
(选自《方苞姚鼐集》,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饥不得餐,晏也如: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B.乃为志铭豫:通“预”,预先
C.众皆哗,群聚而之诟:辱骂
D.数之,彼此如一辙奇:非凡
【小题2】下列各句中虚词“以”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A.田归庶弟具沛公言报项王
B.其卒四月廿五日余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
C.冒危险急余作《师说》贻之
D.遂他故行其无礼于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年少时的刘古塘,虽为一介书生,但总以英雄豪杰自居,多次在气概上压过当年争强好胜的作者,不过后来两人却成为挚友。
B.作者出狱后,为当年与自己志趣相投的朋友相继离世而悲痛万分,由于担心自己不久于人世,就预先为亡友刘古塘写好了墓志铭。
C.刘古塘早年,因与一个祸患乡里的人同名同姓,曾遭到行事鲁莽的督学邵嗣尧的毒打,督学也为此犯了众怒,愧恨、发病而死。
D.刘古塘在年羹尧担任四川巡抚期间,受邀入其幕府,但因为与年羹尧在加赋问题上意见相左,他只待了一个月时间便离开了。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既为诸生,得时誉,学使常以重币延。(3分)
(2)设子遘祸殃而我退避,以为明哲,可乎?(4分)
(3)今诸君子各以身名完,未为不幸,独后死者滋惧耳。(3分)

4.现代文阅读(共1题)

9.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题。
警惕自我糟蹋文化
冯骥才
我们必须正视:一种文化上自我糟蹋的现象不能不使人忧虑。
我们悠久历史养育和积淀下来的文化精华,尤其是那些最驰名、最具影响的——从名城名镇名街,到名人名著名墓,乃至各类文化遗产等,都在被热热闹闹地重新“打扮”,甚至拆卸重组,再浓妆艳抹,挤眉弄眼,招摇于市。
那些在城市改造中残剩无多的历史街区,忽然被“聪明”地发现,它们竟是一种天赐的旅游资源。己经拆掉的无法复原,没拆的也难逃厄运——全被开发成商业风情街(实际上是风情商业街)。更糟糕的是很多古村古镇正被“腾笼换鸟”,迁走原住民,然后大举招商,一个个被改造成商铺、旅店、农家乐、茶社、咖啡屋混成一团的“游客天堂”。历史的内涵、文化的意蕴、独特的精神跑到哪里去了?没人管也没人问。
有人说旅游原本就是走马观花,用不着太认真。那么再看看我们影视中的历史文化吧。
我们的历史名人只要一跑到银幕和荧屏上,不论明君重臣,还是才子佳人,大都多了一身好功夫,动不动大打出手,甚至背剑上房。没有确认的朝代与地域,衣食住行的道具、物品和礼俗全是胡编乱造。历史在这里只是被借用的一个空袋子,什么都可以往里装。
一边是真实的历史被抽空内涵,只留下躯壳,滥加改造;一边是荒诞不经和无中生有的伪造——这便是当今国人眼中的历史文化。经过这样的粗鄙化打造,在人们眼里,古村古镇无非是些年久失修的老房子,名人故居不过是几间老屋子,历史上的人物全有几招花拳绣腿;全离不开男欢女爱。没有庄重感、神圣感、厚重感甚至基本的美感,从哪里感知“博大精深”?
真正强大的文化一定又精又深。只有在精深的文化中,才会有大作品和大家的出现,社会文明才能整体提高。而当下这种鄙俗化的潮流,这种充满谬误、以假乱真的伪文化,正在使我们的文化变得粗浅、轻薄、空洞、庸俗,甚至徒有虚名,有害公众的文化情怀和历史观,也伤及中华文化的纯正及传承。在这样的文化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一代,很难对自己的文化心怀挚爱与虔敬。到底是什么力量在驱动这股潮流?一句话戳穿,即以文化谋利。
毋庸讳言,任何事物进入市场,都不免受到市场规律的制约,不免依照消费需求和商业利益调整自己。但调整是科学调整,不能扭曲甚至破坏自己去换取经济利益。文化更具特殊性,它直接影响着社会文明与全民素质。不能为了畅销、票房、收视率等等,而放弃文化固有的尊严。这尊严一旦被糟蹋,文化也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因为被糟蹋的文化,反过来一定会糟蹋人的精神。
由此可见,问题真正的要害——不是拿文化赚钱,而是靠糟蹋文化来赚钱。任何有文化良心的人,都不能回避这个问题。
【小题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思路。(6分)
【小题2】文章列举了种种文化遗产被“重新打扮”的现象,请加以概述。(6分)
【小题3】结合全文,简析作者对文化谋利持怎样的态度? (6分)

5.语言表达(共1题)

10.
下列各项标题,与新闻材料最为合适的是(   )(3分)
13年8月14日,央视电视剧频道副总监黄海涛被有关部门带走。央视内部人士分析,黄海涛长期负责央视电视剧的引进与播出,据传其出事与电视剧采购有关。黄海涛曾对媒体说,其所在影视部平时的任务就是与电视剧制作公司建立广泛的联系,从剧本乃至提纲文案层面就开始跟踪参与。从5月底开始,原财经频道总监郭振玺、副总监李勇,知名主持人芮成钢,以及央视纪录片频道总监、《舌尖上的中国》总制片人刘文等相继被检方带走。据悉,目前央视有近20名员工处于被调查状态,但也有被部分媒体点名的女性主持人和相关栏目负责人属协助调查,目前已经“出来”。
A.知名人物遭调查电视剧频道副总监被带走
B.央视近20名员工遭调查诠释反腐倡廉新时期
C.央视遭调查员工被带走
D.央视近20名员工遭调查电视剧频道副总监被带走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6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语言表达:(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