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4题)
1.
2009年,北京市在优先保证高端、高效、高辐射力优势产业用地供应的原则下,制定了城市建设土地供应计划(如下图所示)。读图回答题。

(1)商业服务用地较少的原因是( )
A.公用事业的发展 B.该市服务范围覆盖全国
C.金融业和工矿业的发展 D.商业服务业高度集聚
(2)该土地供应计划最有利于该市( )
A.调整产业结构 B.促进工业发展
C.推动科教事业 D.改善人居环境

(1)商业服务用地较少的原因是( )
A.公用事业的发展 B.该市服务范围覆盖全国
C.金融业和工矿业的发展 D.商业服务业高度集聚
(2)该土地供应计划最有利于该市( )
A.调整产业结构 B.促进工业发展
C.推动科教事业 D.改善人居环境
2.
读图甲和图乙,完成下列各题。

(1)图甲中,ABCDE反映的是 过程,该过程的主要标志是 。
(2)图甲中E—F所反映的现象为 ,简述其成因。
(3)依据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世界上的国家和地区分为两种类型。指出图乙中甲属于 国家,乙属于 国家。分别说明其劳动力就业结构特点。

(1)图甲中,ABCDE反映的是 过程,该过程的主要标志是 。
(2)图甲中E—F所反映的现象为 ,简述其成因。
(3)依据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世界上的国家和地区分为两种类型。指出图乙中甲属于 国家,乙属于 国家。分别说明其劳动力就业结构特点。
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我国部分省区示意图。

材料二 下图为中国各省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与能源消费强度散点图。能源消费强度是指单位GDP所使用的能源量,单位为:吨标煤/万元。

(l)材料一所示地区的农业生产类型是________,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目前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图中的省会年降水量较大的是________。
(2)若材料二中A、B、C三点代表上海、贵州、辽宁,则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3)广东、浙江地处我国的重要工业基地,能源消费度比较低,试分析其原因。
(4)简述广东和宁夏相互协作对两省区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材料一 我国部分省区示意图。

材料二 下图为中国各省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与能源消费强度散点图。能源消费强度是指单位GDP所使用的能源量,单位为:吨标煤/万元。

(l)材料一所示地区的农业生产类型是________,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目前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图中的省会年降水量较大的是________。
(2)若材料二中A、B、C三点代表上海、贵州、辽宁,则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3)广东、浙江地处我国的重要工业基地,能源消费度比较低,试分析其原因。
(4)简述广东和宁夏相互协作对两省区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2.单选题- (共16题)
5.
下图为我国 2007 年十大粮食输出和短缺省份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粮食输出前两位的省份发展商品农业的有利条件是( )
①地形平坦,光热充足
②水源充足,土壤肥沃
③人口稀少,本地消费量较小
④交通便利,机械化水平高
【小题2】下列选项中,广东省需大量调入粮食的最主要原因是( )

【小题1】粮食输出前两位的省份发展商品农业的有利条件是( )
①地形平坦,光热充足
②水源充足,土壤肥沃
③人口稀少,本地消费量较小
④交通便利,机械化水平高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 |
A.耕地污染严重,单产低 | B.水旱灾害频发,粮食减产快 |
C.工业化和城市化占地多 | D.人口自然增长过快,粮食供给不足 |
6.
如图是我国太行山脉东侧和西侧的交通和城市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太行山脉以西的城市分布特点是( )
【小题2】太行山脉以东的两条铁路线上西侧一线的城市规模较大,其主要原因不正确的是( )

【小题1】太行山脉以西的城市分布特点是( )
A.沿黄河分布 | B.沿铁路和河谷分布 |
C.沿山麓地带分布 | D.沿冲积扇边界分布 |
A.地势较高,不易受洪灾影响 |
B.沿大道、公路分布,形成较早 |
C.河流沿岸,水运便利 |
D.地形平坦,易于城市建设 |
7.
下面图甲为“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变化图”,图乙为劳动力在各行业中的百分比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在图甲中,字母E→F反映的是( )
【小题2】图乙中a、b表示不同城市化阶段的就业比重状况,其中b最可能处在图甲中的( )

【小题1】在图甲中,字母E→F反映的是( )
A.城镇化进程进入加速阶段 | B.城镇化进程进入衰退阶段 |
C.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 D.城乡差距扩大 |
A.C时段 | B.B时段 | C.E时段 | D.F时段 |
8.
读“浙江省某市迁入人口与年龄关系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从图中判断,影响该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最可能是
【小题2】由于上述人口迁移带来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小题1】从图中判断,影响该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最可能是
A.人口密度 | B.政治因素 |
C.生态环境 | D.经济因素 |
A.缩小了迁出地与迁入地之间的经济差异 |
B.加大了迁出地的环境压力 |
C.对迁入地的人口容量没有影响 |
D.加大了迁出地与迁入地之间的文化差异 |
9.
读“某国总人口和外来移民的年龄结构图”。据此完成小题。

【小题1】由图中数据可知该国( )
【小题2】影响该国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是( )

【小题1】由图中数据可知该国( )
A.男女比例不平衡 |
B.外来移民人口超过本国人口 |
C.老年人口超过青年人口 |
D.移民缓解了人口老龄化问题 |
A.人口老龄化 | B.自然因素 |
C.政治因素 | D.经济因素 |
10.
读“美国与中国东北部人口迁移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中,经济因素一般起主要作用。下列组合中,影响人口迁移的主导因素不是经济因素的是 ( )
【小题2】人们习惯上把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东北人口的迁移叫做“雁南飞”。“雁南飞”现象对山东省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下列有关这种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 ②促进了思想和文化的交流
③对交通、教育、住房等带来巨大的压力 ④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东北地区的环境压力


【小题1】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中,经济因素一般起主要作用。下列组合中,影响人口迁移的主导因素不是经济因素的是 ( )
A.①④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③④ |
①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 ②促进了思想和文化的交流
③对交通、教育、住房等带来巨大的压力 ④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东北地区的环境压力
A.①②④ |
B.①②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③④ |
11.
下图为某地理要素随时间变化示意图,Y轴箭头指向表示数值增大,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若Y轴表示某国人口数量,该国的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受人口自然增长的影响,则
【小题2】若Y轴表示某国城市人口比重,且该国城市发展符合城市化进程的一般规律,则

【小题1】若Y轴表示某国人口数量,该国的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受人口自然增长的影响,则
A.①阶段人口出生率最低 | B.②阶段人口出生率显著下降 |
C.②阶段人口死亡率显著下降 | D.③阶段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 |
A.①阶段城镇数量多,规模大 | B.②阶段城市生态环境显著改善 |
C.③阶段工业化速度不断加快 | D.③阶段可能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
12.
读世界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关于图中信息判读,正确的是
【小题2】2005年之后

【小题1】关于图中信息判读,正确的是
A.与发达国家相比,近50年来发展中国家出生率下降更快 |
B.与发达国家相比,图示时间内发展中国家死亡率始终高 |
C.图示时间内发达国家自然增长率持续下降 |
D.图示时间内发展中国家自然增长率持续上升 |
A.发达国家总人口将趋于减少 |
B.发达国家的死亡率将进一步下降 |
C.发展中国家人口老龄化严重 |
D.发展中国家总人口将继续增长 |
14.
读世界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图,关于图中信息判读,正确的是( )


A.与发达国家相比,近50年来发展中国家出生率下降更快 |
B.与发达国家相比,图示时间内发展中国家死亡率始终高 |
C.图示时间内发达国家自然增长率持续下降 |
D.图示时间内发展中国家自然增长率持续上升 |
15.
资料: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是通过影响人们的生育意愿而表现出来的,即人们的生育目的、对生育子女数量和性别的看法。据此回答下列下列各题。
【小题1】下列观念,深受传统农业文化影响的是
①“多子多福”②男性偏好③“地有余而民不足,君子耻之”④重视子女质量⑤注重自我发展⑥“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小题2】婚俗对人口发展的影响,正确的是
【小题1】下列观念,深受传统农业文化影响的是
①“多子多福”②男性偏好③“地有余而民不足,君子耻之”④重视子女质量⑤注重自我发展⑥“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A.①②③⑥ | B.②③④⑤ |
C.③④⑤⑥ | D.①②⑤⑥ |
A.初婚年龄大,人口的出生率低 | B.初婚年龄小,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低 |
C.婚姻关系不稳定,则人口的出生率高 | D.离婚率高,则人口的出生率高 |
16.
下表为2010年四个省份地理数据统计情况。读表判断下列问题。
【小题1】①、②、③、④四个省份对应正确的是
【小题2】下列关于各省的说法不正确的
省份 地理要素 | ① | ② | ③ | ④ |
>65岁人口比重 | 9.3% | 7.8% | 6.3% | 7.6% |
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之比 | 6∶54∶40 | 29:30:41 | 11:55 :34 | 14:58:28 |
人口年均增长率 | 1.53% | 0.98% | 0.83% | 0.16% |
城市化率 | 62% | 49.1% | 44.7% | 48% |
【小题1】①、②、③、④四个省份对应正确的是
A.①浙江、②海南、③青海、④河南 |
B.①青海、②浙江、③海南、④河南 |
C.①海南、②浙江、③青海、④河南 |
D.①浙江、②青海、③河南、④海南 |
A.①省份人口年增长率大主要是外来人口迁入造成 |
B.②省份第三产业比重最高,说明经济发展水平最高 |
C.③省份目前经济发展水平最低 |
D.四个省份中①省份老龄化程度最重 |
17.
某城市岛国大力建设公共住房(即由政府控制的低成本住房),解决了80%以上国民的居住问题。图示意2008年该国公共住房的空间分布。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该国公共住房
【小题2】该国公共住房布局主要考虑城市的

【小题1】该国公共住房
A.呈现出明显的等级分布 | B.相对集中分布在城市中部 |
C.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向外呈环状分布 | D.沿快捷、高效的公共交通线分布 |
A.功能分布、基础设施 | B.人口分布、产业结构 |
C.土地价格、休闲娱乐 | D.环境质量、历史文化 |
18.
读 “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城市人口占世界总城市人口比重和占本区总人口比重”示意图,其中点A、点B为曲线N1、N2交点,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表示发达地区城市人口的曲线是()
【小题2】依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小题1】图中表示发达地区城市人口的曲线是()
A.Ml、N1 | B.M2、N1 | C.Ml、N2 | D.M2、N2 |
A.发达地区城市人口首次超过欠发达地区大约在A时期 |
B.20世纪初期欠发达地区城市人口数量达到顶峰 |
C.20世纪初期发达地区城市人口数量达到顶峰 |
D.世界城市人口总量在A时期与B时期基本相当 |
19.
图是某工业部门在某城市及其附近地区的土地、运输和劳动力成本曲线图,其中土地成本和运费都只与距城市中心的远近、交通通达度有关。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表示土地成本、运费、劳动力成本的曲线依次是
【小题2】据图判断,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小题3】如果综合考虑土地、运输、劳动力等成本因素,该工业部门的工厂应布局在

【小题1】表示土地成本、运费、劳动力成本的曲线依次是
A.a、b、c | B.c、b、a | C.c、a、b | D.b、a、c |
A.②与④两处运费的差异主要由交通通达度造成 |
B.该城市西侧交通通达度比东侧高 |
C.距城市中心远近对劳动力成本影响最小 |
D.交通通达度是影响①和②两处土地成本差异的主要因素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20.
读“我国某地区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城市①的主要工业部门是( )
【小题2】图中城市③的主要工业部门及其原料来源地组合正确的是( )
【小题3】连接城市②③的铁路是( )

【小题1】图中城市①的主要工业部门是( )
A.采掘工业 | B.机械工业 |
C.棉纺织工业 | D.毛纺织工业 |
A.采煤工业——鄂尔多斯的煤 |
B.钢铁工业——白云鄂博的铁矿石 |
C.毛纺织工业——内蒙古草原的羊毛 |
D.制糖工业——河套平原的甜菜 |
A.京包线 | B.包兰线 |
C.包神线 | D.集二线 |
3.选择题- (共3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单选题:(16道)
选择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