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故城县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3月月考地理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516118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4/10

1.综合题(共3题)

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人口迁移日渐频繁,老龄化现象也日趋严重。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6年我国部分地区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统计图。

省区
65岁以上人口比重/%
省区
65岁以上人口比重/%
重庆
13.25
安徽
10.53
四川
12.76
辽宁
10.22
江苏
12.25
广西
9.29
天津
11.46
浙江
9.2
山东
10.98
河南
8.93
上海
10.64
北京
8.58
湖南
10.57
广东
7.24
 
材料二 老龄化带来的巨大养老压力已经成为我国面临的重大问题。上面表格是2014年我国部分省区常住人口老龄化数据。
党的十八大五中全会指出,为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
(1)由于人口迁移导致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不一致。分析我国人口迁移的空间特点,并分析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区造成的影响。
(2)据材料,分析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及其原因。
(3)比较四川省和广东省常住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差异,并分析其中的原因。
(4)有人认为,我国全面实施“二孩政策”,就是放弃坚持30多年的计划生育基本国策,鼓励多生多育,你是否认同这样的观点?请说明理由。
2.
阅读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人口年龄中位数指将全体人口按年龄大小的自然顺序排列时居于中间位置的人的年龄数值.也称中位年龄或中数年龄.国际上通常用年龄中位数指标作为划分人口年龄构成类型的标准.①年龄中位数在20岁以下为年轻型人口;②年龄中位数在20~30岁之间为成年型人口;③年龄中位数在30岁以上为老年型人口.年龄中位数向上移动的轨迹,反映了人口总体逐渐老化的过程.
材料二:2011年部分国家和地区人口年龄中位数
国家
香港
巴西
德国
尼日利亚
中国
韩国
世界
人口年龄中位数
41.8
28.9
44.3
15.2
35.2
37.9
28.4
 
(1)表中人口年龄中位数最大的是    ,该国处在城市化的    阶段,其城市化特点是    
(2)有专家预测,在未来的几年内我国人口中位数有向上移动的趋势,针对这一趋势,结 合我国人口增长现状,请提出应对措施.
(3)表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    ,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是    ,产生的人口问题有    
3.
中国和印度既是两个发展中大国,又是两个人口大国.结合下列图表,回答相关问题.
中印人口数据比较(2004年)
 
中国
印度
世界
人口总数(亿)
13.0
10.9
64.0
出生率(‰)
12
25
21
死亡率(‰)
6
8
9
 

(1)2004年,中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    (高或低)于世界平均值,印度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印度新增的人口数约为    万.
(2)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大致分为原始型、传统型和现代型三种,目前中国人口增长模式属于    型,印度的人口增长模式属于    型.
(3)中、印两国每年净增人口数量大,其共同原因是    .从中、印两国人口年龄结构看,中国更突出的人口问题是    ,其带来的社会问题是        ;与中国相比,印度人口增长压力更大的原因是    

2.单选题(共31题)

4.
读“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曲线图”

该国人口达到顶峰的时期为(  )
A.①B.②C.③D.④
5.
下图四个国家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国家是(   )
A.①B.②C.③D.④
6.
(题文)日本、荷兰等国家,虽然土地、矿产资源不足,但人口合理容量较高的原因是(   )
A.气候温暖湿润B.自然灾害少C.对外开放程度高D.科技水平低
7.
人口增长模式中,传统型和现代型的共同特点是 (  )
A.两者的出生率都高B.两者的自然增长率都高
C.两者的死亡率都低D.两者的自然增长率都低
8.
环境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1850年,清朝的人口为4.3亿.当时的学者汪士铎惊呼:“人多之害,山顶已植黍稷,江中已有洲田,川中已辟老林,苗洞已开深菁,犹不足养…”而今天的中国,不但养活了13亿人,人们的生活水平比那个时代还提高了许多。以上材料表明,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是( )
A.地区对外开放程度B.人口的生活与文化消费水平
C.科技发展水平D.蕴藏的资源数量
9.
如下图是2015年我国东部沿海某市迁入人口年龄及性别统计图,读下图,回答问题。

迁入人口对该市的影响有(  )
A.提高了人口死亡率B.降低了人口自然增长率
C.减少了该市被抚养人口D.扩大了联姻的地域范围
10.
下表中反映人口合理容量的数据是(  )
某岛国环境与人口信息
最多级供养的人口数量
45万
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25万
2006年实际供养的人口数量
30万
预测2010年供养的人口数量
35万
 
A.25万B.30万C.35万D.45万
11.
下图是木桶效应示意图。木桶能装多少水,是由组成木桶的所有木板中最短的那一块决定的。影响我国下列省区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中,相当于木桶短板的是(  )
A.贵州的耕地资源
B.新疆的矿产资源
C.海南的气候资源
D.西藏的太阳能资源
12.
寒假期间,在我国某省某县城的路口统计了车流量和车辆信息,情况如下表:
日期
车辆户籍构成(百分比)
车流量
(辆/小时)
本省




其他
腊月二十
90
8
5
2
0
3
500
腊月三十
50
25
20
8
2
1
900
 
若车辆的构成变化主要是由于外出务工人员返乡造成,该省可能是
A.安徽B.辽宁C.新疆D.山西
13.
人口金字塔的类型不仅能显示一个国家的人口结构与人口发展阶段,同时也能反映该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程度.下列四种类型的人口金字塔图,若按人口发展阶段的前后排列,其正确的顺序是:(  )
A.甲乙丙丁B.甲丙丁乙C.甲乙丁丙D.甲丁丙乙
14.
人口的性别结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两性人口数量的比例关系,它通常用性别比这个指标加以度量。性别比为平均每100名女性所对应的男性人口的数量。读人口性别比曲线图,曲线峰值的出现可能带来的问题有

①就业困难    ②人口老龄化    ③婚姻困难    ④劳动力缺乏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④
15.
下图反映了亚洲某国人口增长与构成的变化及其发展趋势。回答下题。

从1980年到2025年(预测),该国
A.出生率不断降低B.青壮年劳动力比重提高
C.平均寿命延长,女性长于男性D.由人口迁入国变成人口迁出国
16.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深圳市总人口性别比为118.34,即有100个女性人口,就有118.34个男性人口。人口性别结构已经从2000年的“男少女多”演变成2010年的“男多女少”。性别比十年上升20.6个百分点,其原因主要是
A.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
B.生育观念的转变
C.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D.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
17.
读最佳人口规模示意图,回答问题.关于图中P、P’最佳人口规模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最大的环境承载力B.环境人口容量
C.人口的合理容量D.最小的环境承载力
18.
世界人口分布极不平衡,但具有一定的趋向性.读图,回答问题.

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  )
A.中高纬度B.平原C.欧洲D.南半球
19.
对我国目前全面放开二胎政策带来影响的不正确认识是(  )
A.提升家庭抵御风险水平B.提高未来照顾老人能力
C.促使儿童抚养成本下降D.调整失衡人口比例关系
20.
环境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是衡量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据此回答问题.某半干旱地区水资源的承载人口为40万,耕地的承载人口为67万,森林的承载人口为42万,矿产资源的承载人口为115万,则该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为(  )
A.40万B.42万C.67万D.115万
21.
每年8月底到11月初,河南周口都有大量的务工人员前往新疆打工,采摘棉花。新疆每年对季节工的需求在50万人左右。据此完成问题。影响材料中人口流动的主导因素是( )
A.经济因素B.自然环境因素
C.文化教育因素D.政治因素
22.
读“中国农业区划委员会对我国各地的土地生产潜力和最大可能人口密度估算的部分数据”,分析青藏地区环境人口承载力的特点是(  )
估算地区
年生产量(万吨)
可承载人口量(万人)
最大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长江中下游
88 600
22 000
395
青海、西藏
10 000
1 000
4
 
①地域广大,资源丰富,环境人口承载力大 
②地处内陆,气候干旱,环境承载力小 
③地理环境“高、寒”,生态脆弱,环境人口承载力小 
④充分利用该地区丰富的太阳辐射能,可提高土地生产潜力和环境人口承载力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3.
关于我国民工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农业机械化的普及,使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外流
B.城乡和地区间巨大的收入差距是引起民工流动的根本原因
C.大量民工的涌入,给城市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不利于城市经济的发展
D.使大城市人口老龄化严重
24.
近年来,我国流动人口一直维持在2亿人以上,且持续增长,城乡间人口流动是主要的流动形式.关于我国人口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流动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
B.区域协调发展会减缓流动人口增长
C.生态环境是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
D.小城镇人口向大城市流动可提高城市化水平
25.
形成多育多子的传统生育观的根源是(  )
A.“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传统观念
B.劳动力增值能增加家庭财富
C.传统农业社会生产力水平底下
D.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26.
美国老年人口退休后从东北部的“冷冻地带”向南部和西部的“阳光地带”迁移,影响的主要因素是(  )
A.战争B.资源C.经济D.气候
27.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这是继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启动实施“单独二孩”政策之后的又一次人口政策调整.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的15年时间内(  )
A.青少年人口男女的性别构成比以前更趋合理
B.劳动力人口的抚养将得到减轻
C.人口自然增长率将会在现有基础上提高一倍
D.针对青少年消费的产业进入到困难期
28.
老年抚养比是老年人口数(65岁以上)与劳动年龄人口数(15﹣64岁)之比.下表为甲、乙两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比较(%)
年份
指标
甲国
乙国
2000
老年人口比重
6.9
16.2
老年抚养比
10.0
24.8
2010
老年人口比重
8.5
17.0
老年抚养比
18.6
25.6
2020
老年人口比重
11.9
20.8
老年抚养比
26.3
33.0
 
2000﹣2010年甲国老年抚养比的增长快于老年人口比重的增长,可能是因为甲国(  )
A.少年人口增长速度慢于老年人口
B.老年人口比重增长快于总人口增长
C.大量劳动力的国际劳务输出
D.老年人口比重增速快于劳动力比重增速
29.
2015年10月以后,随着中东地区局势进一步恶化,中东难民大量迁往欧洲,欧洲成为中东难民迁入地的主要原因是(  )
①欧洲经济发达 ②两地距离近 ③两地宗教信仰相同 ④两地生活习俗一致.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30.
我国“黑河—腾冲”以西的地区面积占全国的53%,人口只占6.3%,下列关于
其成因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西部地区气候干燥,生态脆弱
B.西部地区地形复杂,多高山高原
C.西部地区经济文化落后,交通不便
D.西部地区人口出生率低,人口迁出量大
31.
下图为上海市2000~2010年外来常住人口的变化情况示意,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2000~2010年上海市(  )
A.中心城区人口密度最小
B.近郊区的外来人口增幅较远郊区小
C.外来人口集中在中心城区
D.远郊区的就业人数较中心城区多
32.
兰州是沿黄河河谷而建的城市,整个城市呈东西向带状分布,造成这种城市布局特点最主要的区位因素是( )
A.矿产资源分布状况B.政治经济的发展
C.交通运输的需要D.地形和河流分布
33.
我国南方城市布局的一般规律是( )
A.沿铁路分布B.沿河设城C.沿公路分布D.临海布局
34.
下列城市的区位位于大河入海口的是(  )
A.北京B.武汉C.重庆D.上海

3.选择题(共6题)

35.

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开关闭合后,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从左向右滑动过程中,灯泡的亮度将 {#blank#}1{#/blank#}(填“变亮”或“变暗”),电压表示数将 {#blank#}2{#/blank#}(填“增大”或“减小”)

36.如图1,一条笔直的公路上有A、B、C三地B、C两地相距150千米,甲、乙两个野外徒步爱好小组从B、C两地同时出发,沿公路始终匀速相向而行,分别走向C、B两地.甲、乙两组到A地的距离y1、y2(千米)与行走时间x (时)的关系如图2所示.

37.如图1,一条笔直的公路上有A、B、C三地B、C两地相距150千米,甲、乙两个野外徒步爱好小组从B、C两地同时出发,沿公路始终匀速相向而行,分别走向C、B两地.甲、乙两组到A地的距离y1、y2(千米)与行走时间x (时)的关系如图2所示.

38.如图1,一条笔直的公路上有A、B、C三地B、C两地相距150千米,甲、乙两个野外徒步爱好小组从B、C两地同时出发,沿公路始终匀速相向而行,分别走向C、B两地.甲、乙两组到A地的距离y1、y2(千米)与行走时间x (时)的关系如图2所示.

39.Two {#blank#}1{#/blank#}are in the room.

40.Two {#blank#}1{#/blank#}are in the room.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单选题:(31道)

    选择题:(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