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5题)
1.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场院chǎng 气氛fēn 漂白piāo 抹杀mǎ |
B.憎恶zēng 殷红yīn 哺育pǔ 嗥鸣háo |
C.校补xiào 挚痛chì 默契qiè 警报迭起dié |
D.些微xiē 亘古gèn 气冲斗牛dǒu 截然不同jié |
2.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汉代董仲舒专心读书,目不窥园,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
B.《奔跑吧兄弟》这个栏目办得惟妙惟肖,赢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 |
C.优秀的文学作品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
D.我实在是莫名其妙,我从那时得着这么一个门生,连我也不知道。 |
3.
(2016年中考湖南张家界卷)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张家界天门山中学采取了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激发学生们的阅读热情。 |
B.在教育部公示的《通用规范汉字表》中,对44个汉字的字形进行了微调c |
C.拓展性课程从培养孩子兴趣与特长作为出发点,为学生创造个性发展的平台。 |
D.央视举办的“汉字听写大赛”,使人们重拾汉字之美,越发珍惜纸质时代的美好。 |
4.
下列各句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邓稼先》一文,作者是杨振宁,作者与邓稼先同窗数载,感情深厚。 |
B.《木兰诗》展现了木兰的英雄气概,也表现了她的女儿情怀。 |
C.鲁迅对长妈妈怀有深厚的感情,长妈妈是一位心地善良、饱读诗书的劳动妇女。 |
D.1939年春,光未然创作了组诗《黄河大合唱》,激发了中国军民的抗日热情。 |
5.
下列各句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果实”,这句中加点词语是副词;“别人在赞美,而闻一多先生在批判”,这句中加点词是连词。 |
B.《卖油翁》 中,写陈尧咨看卖油翁射箭,只用了“但微颔之”一语,就表现出人物的心理。 |
C.可以抓住典型细节来表现人物精神风貌,如《回忆鲁迅先生(节选)》一文通过对其日常琐事的细腻描述,展现一个伟大人物的平凡生活。 |
D.读完《老王》一文,我们会想到以下词语:穷苦、尊重、人道关怀、平等。 |
2.诗歌鉴赏- (共1题)
6.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后面小题
漫成一首⑴
杜甫
江月⑵去人只数尺,风灯⑶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⑷静,船尾跳鱼拨剌鸣⑸。
⑴漫成:即诗人一时应手之作。⑵江月:江面上空的月亮。⑶风灯:船中桅杆上挂着照夜的灯,有纸罩避风。⑷拳:屈曲。一说“联拳”通“连蜷”,蜷身之意。⑸拨剌:鱼在水里跳动所发出的声音。拨:一作“跋”,一作“泼”。
【小题1】【小题2】“江月去人只数尺”中的“去人只数尺”抓住江上夜景的特点进行描绘,请作具体描述。
【小题3】【小题4】诗的最后两句分写静睡的鸟和跳跃的鱼,一静一动,富于诗意。请作简要赏析。
漫成一首⑴
杜甫
江月⑵去人只数尺,风灯⑶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⑷静,船尾跳鱼拨剌鸣⑸。
⑴漫成:即诗人一时应手之作。⑵江月:江面上空的月亮。⑶风灯:船中桅杆上挂着照夜的灯,有纸罩避风。⑷拳:屈曲。一说“联拳”通“连蜷”,蜷身之意。⑸拨剌:鱼在水里跳动所发出的声音。拨:一作“跋”,一作“泼”。
【小题1】【小题2】“江月去人只数尺”中的“去人只数尺”抓住江上夜景的特点进行描绘,请作具体描述。
【小题3】【小题4】诗的最后两句分写静睡的鸟和跳跃的鱼,一静一动,富于诗意。请作简要赏析。
3.文言文阅读- (共1题)
7.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一年来归,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妻乃引刀趋①机而言曰:“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今若断斯织也,则捐②失成功,稽废时日。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③,以就懿④德。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遂七年不返。
(节选自《后汉书•烈女传》)
【注】①趋,快步走向 ②捐,抛弃 ③亡,通“无”,不足 ④懿,美好
【小题1】解释加点的字。
(1)但当涉猎 (2)及鲁肃过寻阳 (3)当日知其所亡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或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小题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小题4】对文中划线句子断句恰当的一项是( )
【小题5】把下列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何异断斯织乎?
【乙】一年来归,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妻乃引刀趋①机而言曰:“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今若断斯织也,则捐②失成功,稽废时日。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③,以就懿④德。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遂七年不返。
(节选自《后汉书•烈女传》)
【注】①趋,快步走向 ②捐,抛弃 ③亡,通“无”,不足 ④懿,美好
【小题1】解释加点的字。
(1)但当涉猎 (2)及鲁肃过寻阳 (3)当日知其所亡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或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蒙辞以军中多务 以我酌油知之。 | B.蒙乃始就学 妻乃引刀趋机而言曰 |
C.遂七年不返 肃遂拜蒙母 | D.结友而别 释担而立 |
A.甲文段孙权要求吕蒙不仅要涉猎广泛,而且要钻研经书。 |
B.乙文段中羊子被妻子的话感动,又回去修完了他的学业。 |
C.甲乙两文段中,孙权、羊子之妻都劝学有法,并达到了劝学的目的。 |
D.甲文段孙权指出“学”的必要性;乙文段羊子之妻指出“学”要不断积累,持之以恒。 |
A.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遂七年不返。 | B.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遂七年不返。 |
C.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遂/七年不返。 | D.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遂七年不返。 |
何异断斯织乎?
4.现代文阅读- (共1题)
8.
现代文阅读
我那走过路的鞋子
都知道走路要靠双脚,但真正踏在地上的不是双脚,而是脚上的鞋子。鞋子为了人的走路前仆后继,牺牲了一双又一双。经常听到有人吹嘘一生走了多少路,却没听人说一生穿了多少鞋。即使这样鞋子仍然匍匐在大地上,任人踩踏,任脚左右。
我也走了几十年的路,如果要问这些路是怎么走过来的,我要感谢为我做过很多双鞋子的母亲。因为从不会走路开始,我就穿母亲做的虎头娃娃鞋。告别虎头鞋时我上了小学,母亲也把她最拿手的虎头鞋改成了尖口鞋。再后来我穿的,都是母亲做的粗布鞋。直到我当兵之前……
当兵走的头天晚上,母亲拿出一双鞋装在我的提包里,说是让我带到部队上穿。我在灯下接过鞋子一看,是一双崭新的黑色条绒松紧口的千层底布鞋。这是我以前从没穿过的好鞋子,在村上,只有富裕家庭的孩子才能穿这种鞋的啊。我坚决地对母亲说:“这鞋我不带,部队上有鞋穿,留着让父亲穿吧。”
“咋啦,嫌娘做的鞋不好?”母亲有几分生气。
我赶紧说:“不是,父亲在家干活需要鞋,我到了部队,人家管穿鞋。”
“管不管也得装上,部队是部队的,这是娘做的,可以替换着穿。”母亲的态度少有的坚决。
我不再说什么,在母亲的注视下,把鞋子装进了提包。
我是个粗心人,母亲什么时候做的这双鞋我竟毫不知晓。后来是住在同村的大姨告诉我的,母亲知道我要去当兵之后,就开始整夜失眠,睡不着觉她就点上煤油灯为我做鞋子,一做就做到天亮。我无法猜测母亲做这双鞋时的心境,但我能从那纳了密密麻麻的二千八百二十六针中感受到母亲的担心、母亲的无奈、母亲的祝福、母亲对儿子无尽的慈爱和牵挂。
到部队后要求统一穿配发的解放鞋,只有节假日才允许穿其它鞋。每次上街,我都特意穿着母亲做的松紧口布鞋,母亲没到过城市,我想让城市的大街印满母亲做的千层底的鞋印。
我当兵七年,中间探过几次家,每一次,母亲都为我做好了一双条绒布鞋。母亲的用心我感动不已,在部队虽颇多曲折但我从不气馁,一直踏实做人。第八年的时候我提干了,发干部服的同时也发了一双军用皮鞋。在战士的行列中,我能够一步步走过来,并坚持到最后,是因为我穿着母亲做的千层底,我脚下时刻有母亲的牵挂,才没有走偏路,才没有半途而废,才能脚踏实地做一名堂堂正正的军人。
我第一次穿着皮鞋探家是1985年,那年母亲生了一场几乎致命的病,住进了医院。看着我脚上的皮鞋,母亲在病床上很勉强地笑了,笑完了说:“这几年你没少吃苦,我都知道,但不管再苦,也要把部队的事儿干好,别老想着家里。” 我对母亲说:“您放心,我一定好好干,决不给您丢脸。”
母亲把目光从我脸上移开,看了会儿天花板又说:“娘老了,眼也不济事了,以后可能做不成鞋了,会挣钱了就别太仔细,发的不够穿就买着穿,皮鞋磨脚,别穿着它走远路。
“您说啥呢,娘,您还不到五十岁,哪就老了,我们战友都说您做的鞋好看呢。”
母亲真的没再为我做过鞋子。因为从那次生病以后,她的身体一年不如一年,到了1992年,病魔无情地夺去了她的生命,那年母亲才五十六岁。
如今我已是戎马倥偬三十载的老兵了,各式各样的鞋也都穿过,但最不能忘怀的,还是母亲亲手做的千层底的布鞋,那是真正适合走路的鞋。
【小题1】文中提到母亲为我做的哪几种鞋?请分点回答。
【小题2】下列加点文字极富表现力,收到了很好的表达效果。请作简要分析。
①经常听到有人吹嘘一生走了多少路,却没听人说一生穿了多少鞋。即使这样鞋子仍然匍匐在大地上,任人踩踏,任脚左右。
②看着我脚上的皮鞋,亲在病床上很勉强地笑了,笑完了说:“这几年你没少吃苦,我都知道,但不管再苦,也要把部队的事儿干好,别老想着家里。”
【小题3】文中最后说“最不能忘怀的,还是母亲亲手做的千层底的布鞋,那是真正适合走路的鞋”,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我那走过路的鞋子
都知道走路要靠双脚,但真正踏在地上的不是双脚,而是脚上的鞋子。鞋子为了人的走路前仆后继,牺牲了一双又一双。经常听到有人吹嘘一生走了多少路,却没听人说一生穿了多少鞋。即使这样鞋子仍然匍匐在大地上,任人踩踏,任脚左右。
我也走了几十年的路,如果要问这些路是怎么走过来的,我要感谢为我做过很多双鞋子的母亲。因为从不会走路开始,我就穿母亲做的虎头娃娃鞋。告别虎头鞋时我上了小学,母亲也把她最拿手的虎头鞋改成了尖口鞋。再后来我穿的,都是母亲做的粗布鞋。直到我当兵之前……
当兵走的头天晚上,母亲拿出一双鞋装在我的提包里,说是让我带到部队上穿。我在灯下接过鞋子一看,是一双崭新的黑色条绒松紧口的千层底布鞋。这是我以前从没穿过的好鞋子,在村上,只有富裕家庭的孩子才能穿这种鞋的啊。我坚决地对母亲说:“这鞋我不带,部队上有鞋穿,留着让父亲穿吧。”
“咋啦,嫌娘做的鞋不好?”母亲有几分生气。
我赶紧说:“不是,父亲在家干活需要鞋,我到了部队,人家管穿鞋。”
“管不管也得装上,部队是部队的,这是娘做的,可以替换着穿。”母亲的态度少有的坚决。
我不再说什么,在母亲的注视下,把鞋子装进了提包。
我是个粗心人,母亲什么时候做的这双鞋我竟毫不知晓。后来是住在同村的大姨告诉我的,母亲知道我要去当兵之后,就开始整夜失眠,睡不着觉她就点上煤油灯为我做鞋子,一做就做到天亮。我无法猜测母亲做这双鞋时的心境,但我能从那纳了密密麻麻的二千八百二十六针中感受到母亲的担心、母亲的无奈、母亲的祝福、母亲对儿子无尽的慈爱和牵挂。
到部队后要求统一穿配发的解放鞋,只有节假日才允许穿其它鞋。每次上街,我都特意穿着母亲做的松紧口布鞋,母亲没到过城市,我想让城市的大街印满母亲做的千层底的鞋印。
我当兵七年,中间探过几次家,每一次,母亲都为我做好了一双条绒布鞋。母亲的用心我感动不已,在部队虽颇多曲折但我从不气馁,一直踏实做人。第八年的时候我提干了,发干部服的同时也发了一双军用皮鞋。在战士的行列中,我能够一步步走过来,并坚持到最后,是因为我穿着母亲做的千层底,我脚下时刻有母亲的牵挂,才没有走偏路,才没有半途而废,才能脚踏实地做一名堂堂正正的军人。
我第一次穿着皮鞋探家是1985年,那年母亲生了一场几乎致命的病,住进了医院。看着我脚上的皮鞋,母亲在病床上很勉强地笑了,笑完了说:“这几年你没少吃苦,我都知道,但不管再苦,也要把部队的事儿干好,别老想着家里。” 我对母亲说:“您放心,我一定好好干,决不给您丢脸。”
母亲把目光从我脸上移开,看了会儿天花板又说:“娘老了,眼也不济事了,以后可能做不成鞋了,会挣钱了就别太仔细,发的不够穿就买着穿,皮鞋磨脚,别穿着它走远路。
“您说啥呢,娘,您还不到五十岁,哪就老了,我们战友都说您做的鞋好看呢。”
母亲真的没再为我做过鞋子。因为从那次生病以后,她的身体一年不如一年,到了1992年,病魔无情地夺去了她的生命,那年母亲才五十六岁。
如今我已是戎马倥偬三十载的老兵了,各式各样的鞋也都穿过,但最不能忘怀的,还是母亲亲手做的千层底的布鞋,那是真正适合走路的鞋。
【小题1】文中提到母亲为我做的哪几种鞋?请分点回答。
【小题2】下列加点文字极富表现力,收到了很好的表达效果。请作简要分析。
①经常听到有人吹嘘一生走了多少路,却没听人说一生穿了多少鞋。即使这样鞋子仍然匍匐在大地上,任人踩踏,任脚左右。
②看着我脚上的皮鞋,亲在病床上很勉强地笑了,笑完了说:“这几年你没少吃苦,我都知道,但不管再苦,也要把部队的事儿干好,别老想着家里。”
【小题3】文中最后说“最不能忘怀的,还是母亲亲手做的千层底的布鞋,那是真正适合走路的鞋”,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5.名著阅读- (共1题)
9.
(题文)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填空
⑴《最后一课》作者是 。 《阿长与<山海经>》选自《 》。
⑵他来自农村,老实,健壮,坚韧。来到北京后,他选择了当时城市底层老百姓很普通的行业—拉洋车。他自尊好强,吃苦耐劳,经历了三起三落,他失去了生活的信心,最后变成了麻木、狡猾、自曝自弃的行尸走肉。
“他”是小说《 》中的主人公,该小说的作者是 。
(3)《孙权劝学》一文选自《 》,是一部 体通史。
⑴《最后一课》作者是 。 《阿长与<山海经>》选自《 》。
⑵他来自农村,老实,健壮,坚韧。来到北京后,他选择了当时城市底层老百姓很普通的行业—拉洋车。他自尊好强,吃苦耐劳,经历了三起三落,他失去了生活的信心,最后变成了麻木、狡猾、自曝自弃的行尸走肉。
“他”是小说《 》中的主人公,该小说的作者是 。
(3)《孙权劝学》一文选自《 》,是一部 体通史。
6.综合性学习- (共1题)
10.
根据下面的对话,拟写一则寻物启事,以初三(9)班的名义到校广播室播报。(只写正文,不超过80字)
王明:老师,今天我不小心丢失了钱包和钥匙 老师:什么时候丢的?
王明:中午在餐厅。 老师:钱包和钥匙什么样子的?包里有什么 ?
王明:钱包是黑色的,有拉链。钥匙放在包里,有五六把钥匙,包里还有六十几块钱和学生证。
老师:好的,你先别急。你去告知班长,让他去广播室播一条通知。
王明:老师,今天我不小心丢失了钱包和钥匙 老师:什么时候丢的?
王明:中午在餐厅。 老师:钱包和钥匙什么样子的?包里有什么 ?
王明:钱包是黑色的,有拉链。钥匙放在包里,有五六把钥匙,包里还有六十几块钱和学生证。
老师:好的,你先别急。你去告知班长,让他去广播室播一条通知。
7.作文-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5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名著阅读:(1道)
综合性学习:(1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