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南充市阆中市2018年中考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
试卷号:5156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8/5/24

1.选择题(共6题)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荣膺 (yīng)    泥泞(níng )    高屋建瓴(líng)   呱呱坠地( guā)
B.巉岩 (chán )   荫庇( yìn )    龙吟凤哕(huì )   怏怏不乐(yàng)
C.褴褛(lǚ) 殷红(yīn)    转弯抹角(mǒ)    周道如砥(dǐ)
D.拽出(zuài)   筵席(yàn)   差强人意(chā)    引颈受戮(lù)
2.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旖旎 虬须 略胜一筹 一泄千里B.恻隐 脏物 如法泡制 斩钉截铁
C.聒躁 告磬 相得益章 红妆素裹D.惬意 棘手 叱咤风云 妇孺皆知
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二三线城市要想留住人才,就必须积极寻求解决人才之“高级”需求的有效举措,为留住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当然,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能一挥而就。
B.无论在哪个领域,一次或几次挫折,绝不等于满盘皆输。痛定思痛,以过为师,厉兵秣马,继续前行,才可能笑到最后。
C.五年来,反腐败保持雷霆万钧之势,在官场作风改善、重塑政治生态等过程中,发挥着独特的“清障”作用。
D.“佛系青年”,冠之以“佛”,是心无旁骛深谙“舍得”之道的表现。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扶贫的关键在于扶智,因此,增强贫困地区教育体系,完善贫困地区教育供给,应成为精准扶贫的关键。
B.党风问题关系人心向背、党的生死存亡和事业成功。这就是历史镜鉴。
C.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我们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齐心协力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齐心协力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彼岸。
D.法治是减少学生欺凌所必需的大环境,社会需要加快法治进程,杜绝暴力不得以各种方式进行传播。
5.
下面语句的顺序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
①人世间,再快乐的事,你也要想:那只是一时的!有此认识,你就不会留恋,贪图不舍。
②所以,做事时,不妨告诉自己:利人是一世的,辛苦是一时的;有此一念,自然会锲而不舍的努力,终能坚持到底,直达成功。
③人世间,再苦的事,如果你想到“那是一时的,马上就会过去”,如此一想,再大的辛苦,再多的逆境,都能突破、都能克服。
④一时,表示很快就会成过去;一世,则代表恒长的未来。
⑤对于苦乐都能舍的人,还有什么事情不能成功呢?
A.⑤④③①②B.④③①⑤②C.⑤②④①③D.④①③⑤②
6.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科举时代,一般童生先在县或府里参加院试,考取了叫“进学”,也就是中了秀才。秀才再到省会参加三年一次的乡试,考中的为“举人”。
B.《愚公移山》中提到“山之阴”,山的北面和江河的南面叫作阴,山的南面和江河的北面叫作阳。我国古代刻在器物上的文字,笔画凸起的叫阳文,凹下的叫阴文。
C.《五柳先生传》《出师表》《岳阳楼记》《马说》《与朱元思书》《送东阳马生序》中的“传”“表”“记”“说”“书”“序”都是古代的文体。
D.加冠,古时男子十八岁举行加冠(束发戴帽)仪式,表示已经成人。后人常用“冠”或“加冠”表示年已十八。

2.诗歌鉴赏(共1题)

7.
诗歌赏析
行 路 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天。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请从写作手法角度简要赏析“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所表达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_____)
A.诗的开头两句以夸张的笔法,营造了欢乐的宴饮气氛,体现了诗人愉悦的心情。
B.诗的前四句写朋友因惋惜、同情李白的境况,设下盛宴为之饯行。
C.“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是作者感情激荡变化的表现,形象地表现了作者内心的苦闷和抑郁。
D.“冰塞川”和“雪满山”运用了比喻的修辞,作者以此比喻自己在仕途中遇到的艰难险阻;“行路难!行路难!”这感情突发的惊叹,显示出诗人内心的惊讶与不安。
E.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慨,也表达了其对人生前途充满乐观的豪迈气慨。

3.现代文阅读(共3题)

8.
回忆小时候拜月
李汉荣
①天刚擦黑,爹就和娘一起从堂屋供桌前搬出小方桌和小凳子,放在我们家院子的正中,把一盘大枣、一盘月饼放在小方桌上,然后端端正正恭恭敬敬朝着月亮的方向坐下来。
②我也端端正正恭恭敬敬坐在爹的旁边。我问爹:月亮今晚出不出来?爹说:说话要轻声一点,别吵着了月亮,月亮爷爷正在往我们这里走呢。
③我就安静地坐着,不说话,眼睛瞅着桌子上让月亮吃的东西。
④爹说:别馋,这是为月亮爷爷准备的,它过一会儿来看我们。
⑤我问:月亮是我们家的亲戚吗?爹说:是。月亮是我们祖祖辈辈的亲戚。正说着,院子前面的屋顶就白花花亮了,隔壁三娘家的山墙也白花花亮了,像悄悄涂了一层石灰。 是月亮出来了。圆圆的,已挂在前面的皂角树上。
⑥爹抬起头,望了一会儿月亮,他脸上的表情很安静,很远,淡淡地,又罩着一层喜悦。 ⑦我看一眼爹,又看一眼月亮。觉得他们的脸很相似,月亮是天上的一张不会老去的脸。
⑧爹站起来,向月亮作了三个揖,然后跪下来,向月亮磕了三个头。
⑨爹的动作恭恭敬敬,爹的表情恭恭敬敬。
⑩我学着爹的样子,也向月亮作了三个揖,磕了三个头。
爹对着月亮说:请月亮尝尝我们的心意。然后就把一部分月饼、红枣撒在院子里的月光上面。
爹又给我了一捧掰碎的月饼和红枣,让我在有月亮的地方都撒一些。
我把月饼和红枣撒在屋后的溪水里,溪水里有一轮月亮;撒在大门外的池塘里,池塘里有一轮月亮;正准备撒进村头的井里,井里也有一轮月亮等着。赶来挑水的杨自明叔叔说井里的月亮只喝水不吃东西,吃了别的东西会吃坏月亮的肚子,井水就不好了。
我回到我们家的院子,看见爹还在静静地望着月亮出神。
爹从月亮上返回,一脸的月光。他对着我和娘说:今晚月亮好,天气好,月亮领了我们的心意,会照看和保佑我们有好年成,好身体,好心情。
我问:每一家都拜月吗?每一个人都拜月吗?
爹说:天下人都拜月,古往今来的人都拜月,月亮领了人们的心意,才保养得白白胖胖,然后保佑天下人安康。
后来,我就趴在爹的膝盖上睡着了。
第二天早上起来,我就在院子里、池塘里、溪水里寻找昨天晚上撒给月亮的礼物,都不见了。
我问爹:真是月亮爷爷吃了吗?爹说:是月亮爷爷吃了。
我问娘:真是月亮爷爷吃了吗?娘说:是院子里的鸡吃了,狗吃了,鸟吃了,虫吃了,是池塘里的鱼吃了,是溪水里的鹅吃了。
爹看了一眼娘,拍拍我的脑袋说:那是月亮爷爷让给它们吃的,月亮照着的地方,月亮都要照料那里的花花草草虫虫鸟鸟,不让它们饿着。
我当时觉得父亲很古怪。直到此时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才忽然明白:
我父亲那一代人,他们和天地万物保持着一种很深厚的血脉亲情。
他尊敬月亮,他虔诚地拜谢这位天上的亲戚,就在他拜月的时候,他不仅让自己过了一个节日,他也让水里的鱼,树上的鸟,门前的狗,地上的鸡,甚至那些看不见的虫虫蚂蚁都过了一个节日。
那个夜晚的节日,多么明亮,多么温暖,多么深情,多么神秘,多么有意思……
【小题1】文中说:“我当时觉得父亲很古怪。”父亲的“古怪”表现在哪些地方?请概括回答。
【小题2】下列句子富有表现力,请简要赏析。
①院子前面的屋顶就白花花亮了,隔壁三娘家的山墙也白花花亮了,像悄悄涂了一层石灰。
②爹从月亮上返回,一脸的月光。
【小题3】文章第段写 “我”和娘的一段对话有什么作用?
【小题4】如何理解爹说的“月亮是我们祖祖辈辈的亲戚”这句话?请根据文章内容回答。
9.
假如手机长期不关机
①现如今我们在使用手机的时候,经常会使手机长期处于开机状态,当然很多时候我们是为了晚上拿起手机看个时间,或者怕漏掉电话和微信之类,因此我们不仅会不关手机,还会将手机放在自己触手可得的地方,也就是床头边以便查看使用。而更有甚者,我们会直接在床头边进行手机充电,一宿的时间往往造成了非常大的安全隐患。
②其实手机不关机,除了会处于持续的耗电状态之外,对电池的损耗也是相当大的。而且辐射,发热等情况也在持续发生中。因此,手机不关机给我们带来的长期的、持续性的伤害可想而知。
③如果手机长期不关机,手机便在不断地运行过程当中产生各种各样的深度垃圾文件,我们通过普通的清理方法很难将其清理干净。因此,在手机不断地运行和开启后台等程序后,便会变得卡顿,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手机用的时间久了,不论开什么APP都显得特别令人“着急”了。
④不过运行速度的事儿是小,损害了电池从而给我们的安全造成问题却是大事儿。手机长期处于不关机的状态,电池老化的速度也因此变得非常快,续航能力也由此变弱。
⑤除了垃圾的产生和电池的寿命减短,长期不关手机还会引起APP闪退,不能正常打开或运行等问题。当然,严重些会引起手机无法正常开启、黑屏等现象。
⑥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手机长期不关机所带来的危害还是非常大的。但经常性关机又对手机造成更大的负荷,例如执行开关机需要相当大的耗电量,以及需要重新载入和读取等步骤,因此,到底应该怎样合理科学的开关机也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⑦专业人士建议,一周左右的时间关闭一次,或者超强度使用一段很长的时间后进行关闭,或许才是手机最适合的频率。
⑧除了刚刚我们提到的关机频率,重启或许是重新恢复手机状态非常有利的方法。就时间和耗电量来说,重启比关机会略有优势;对手机的“健康”来说,重启并没有深层次的清除系统程序数据,以及系统垃圾,因此在彻底性上还是略逊一筹,只不过是以最快速的方法“治疗”一些表面的疼痛。
⑨由此可以看出,适当的关机给手机带来的片刻“休息”,或许也正是手机“健康”恢复的一个重要的过程,能够让手机伴随我们更久的时间。
(选自于2017年12 中关村在线 有删改)
【小题1】下列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手机变得卡顿的原因,是由于长期不关机,手机便在不断地运行过程当中产生各种各样的深度垃圾文件,我们通过普通的清理方法很难将其清理干净。
B.重启可以深层次的清除系统程序数据以及系统垃圾,因此在彻底性上还是略胜一筹。
C.一周左右的时间关闭一次,或者超强度使用一段很长的时间后进行关闭,或许才是手机最适合的频率。
D.经常性关机会对手机造成更大的负荷,例如执行开关机需要相当大的耗电量,以及需要重新载入和读取等步骤。
【小题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篇事理说明文,主要阐明的是手机长期不关机所带来的危害。
B.第⑥段开头加点的“此”所指代的内容指的是“手机长期不关手机会引起APP闪退,不能正常打开或运行等问题”。
C.选文第⑥段是一个过渡段,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因而本文是递进式结构。
D.第⑧段划线句所使用的说明方法是作比较,突出说明了重启比关机所用时间和耗电量小。
【小题3】下列句中,加点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生动性特点的一句是( )
A.而更有甚者,我们会直接在床头边进行手机充电,一宿的时间往往造成了非常大的安全隐患。
B.适当的关机给手机带来的片刻“休息”,或许也正是手机“健康”恢复的一个重要的过程,能够让手机伴随我们更久的时间。
C.对手机的“健康”来说,重启并没有深层次的清除系统程序数据,以及系统垃圾,因此在彻底性上还是略逊一筹,只不过是以最快速的方法“治疗”一些表面的疼痛。
D.专业人士建议,一周左右的时间关闭一次,或者超强度使用一段很长的时间后进行关闭,或许才是手机最适合的频率。
10.
“宁作我”方能成我
陈大昊
①据《世说新语》记载,东晋名士殷浩与权臣桓温齐名,桓温常有竞争之心,每每要与殷浩一比高下。殷浩对此回应道:“我与我周旋久,宁作我。”
②某种意义上,“宁作我”,就是要在变动不居的世界中找到方位,在波涛汹涌的浪潮中岿然不动。但在现实生活中,抵达“宁作我”的境界,殊为不易。在我们身边,有的人会产生“卿不如我”的傲气,有的人则会发出“我不如卿”的喟叹。在人与人的对比中,无论是略逊一筹,还是甘拜下风,难免打破平静的心境,让内心起了波澜。
③人的一生中,每个人都“与我周旋久”,不断地重新认识自己。然而,想抵达“自知”的境界谈何容易。有的登高望远,便自视甚高,忘记了“自缘身在此山中”;有的自甘堕落,总觉得与失败结缘,久而久之便深陷泥淖,消极怠惰;有的寄人篱下,盲从盲信、毫无主见、随波逐流。事实证明,一个人倘若不能正确认识自我、始终坚持自我、勇于战胜自我,心理就容易被外界影响,思想就容易被外物奴役,行为就容易被外力裹挟。长此以往,最终只会弄丢了自己。
④由此想起著名的“斯坦福监狱实验”。实验安排一批经过测试确属“心理健康的正常人”分别充当看守和囚犯,结果,无论是看守还是囚犯,都在不知不觉中被角色改变,各自沉湎于相应情境而无法自拔。翻看那些落马官员的忏悔录,也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的规律:他们常常陶醉于为官的角色,在高高在上的“失重”状态下飘飘欲仙,在欲壑难填的“超重”状态中腐化堕落,这些人自然容易走上贪腐的不归路,走向人民的对立面。
⑤为官从政难在不忘初心,做人做事更是如此。著名画家丰子恺曾说:凡做人,在当初,其本心未始不想做一个十分像“人”的人;但到后来,为环境、习惯、物欲、妄念等所阻碍,往往不能做得十分像“人”。前进路上,信息的迷雾、信念的迷失、成长的迷茫,都会成为“宁作我”的障碍;变动的世界、个人的眼界、做人的境界,都会影响“宁作我”的坚守。“踩着别人脚步走路的人,永远不会留下自己的脚印”。始终保持“我是谁”的自省、“宁作我”的自信和“勿忘我”的自律,看淡世俗眼光,看轻世间纷扰,看守住自己心中的世外桃源,才能避免成为“别人的影子”“他人的复制品”。
⑥歌德说:“谁不能主宰自己,便永远是一个奴隶。”从来没有不需要抵抗重力的飞翔,也没有随随便便、轻而易举的成长。一个人真正的敌人是自己,真正的成功是“成我”。无论是面对未知的前路,还是身处人生的低谷,只要坚持做自己心灵的“主人”,一个人就能听见自己内心的声音,“宁作我”而成我。
(《 人民日报 》 2017年12月26日 04 版 有改动)
【小题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小题2】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小题3】第③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分析其作用。
【小题4】请梳理本文的论证思路。

4.综合性学习(共1题)

11.
请你参加“研学旅行——行走的课堂”综合性学习活动。

研学旅行也叫“游学”,是以旅行的方式求知、治学。孔子曾率弟子周游列国,实践理想;司马迁也曾游历天下,终成“史家之绝唱”。“游学”是圣贤思想的形成和传播之路。
(1)阅读右面图表,说说近三年研学旅行活动呈现出哪些特点。(不得出现数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学校组织研学旅行活动,可部分同学认为,这仅仅是一次旅游,怕耽误学习不愿参加。你将如何劝说他们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文(共1题)

12.
题目:这也是一场考试
要求:①有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
②书写工整、规范,不少于600 字。
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6.(共1题)

13.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节选自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注释)①浚(jùn):疏通,挖深。  ②明哲:聪明睿智(的人)   ③神器,指帝位。④休:美。这里指政权的平和美好。

【小题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1)臣之妻臣(____________)    (2)时时而进(_____________)   
(3)必固其根(____________)    (4)居域中之大(_____________)
【小题2】用“/”标出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限两处)
今齐地方千里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2)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小题4】(甲)(乙)两文都采用了____________说理,(甲)文中邹忌劝谏齐王要广开言路、修明政治才能兴国,(乙)文中魏征向太宗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文中两个四字短语回答)的治国之道,邹忌和魏征的劝谏入情入理,容易让人接受。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6道)

    诗歌鉴赏:(1道)

    现代文阅读:(3道)

    综合性学习:(1道)

    作文:(1道)

    :(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7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