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辽河油田第二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4月月考地理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515396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5/4

1.综合题(共2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后,北京成为全国政治中心。20世纪50~70年代的发展,北京从一个消费城市变成一个工业化城市。改革开放后,北京的产业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目前,北京已被确定为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教育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和宜居城市”。
材料二 北京城市空间变化图(图甲)和北京人口数量变化图(图乙)。


(1)依据图甲,分别说出第Ⅱ、Ⅲ阶段北京城市空间发展最快的方向。
(2)说出图甲、图乙中能直接反映出的北京城市化发展的主要特点。
(3)1949~1958年和1998~2008年是北京人口两个快速增长阶段,请任选其中一个阶段,简述人口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
(4)说出北京人口迅速增长对城市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
2.
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①②③三个地区的主要农作物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明①②③地区所属的农业地域类型及其主要特点。
(3)上述地区发展该种农业地域类型的有利条件有哪些?我国东北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与之相比较明显的劣势是什么?

2.单选题(共11题)

3.
下图为“我国东部某省(区)局部农业结构在不同阶段的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该省区(最)可能是(  )
A.辽宁B.山东C.上海D.广东
【小题2】下列关于图示内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气候条件变化是导致图示变化的最主要原因
B.甲、乙两城市的自然条件差别很大
C.各城市地区专业化生产日趋明显
D.甲、乙两城市的农业逐渐衰落
4.
下图为“我国目前部分优势商品粮基地分布和粮食流通方向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关于甲、乙、丙、丁商品粮基地优势条件和限制性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人均耕地多,热量不足
B.乙地夏季水热充足,多风沙
C.丙地水源充足,土壤肥力低
D.丁地光热充足,旱涝灾害频发
【小题2】Q地区曾经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目前其地位下降,主要原因有(  )
①河网稠密,地块小,土壤黏重 ②工业快速发展,农业劳力严重流失 ③城市化发展快,非农用地增多 ④农业结构调整,粮食种植面积减少
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
5.
下表资料摘自联合国于2000年发布的预测报告,反映了2001~2050年世界移民趋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趋向是(  )
A.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B.从北半球向南半球迁移
C.从西半球向东半球迁移D.从内陆国家向沿海国家迁移
【小题2】移民外迁的主要动因是寻求(  )
A.更高的社会地位B.更多的休闲时间
C.更高的收入D.更优的自然环境
6.

   读“某国自18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70年代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四个阶段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按人口再生产类型的演变历程,排列正确的是( )
A.②③④①
B.①③②④
C.①②③④
D.④①②③
【小题2】关于该国在不同阶段社会经济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阶段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
B.②阶段农业产值大于工业产值
C.③阶段从事第三产业的人口大于第一、二产业的人口
D.④阶段城市人口的比重最大
7.

   人口迁移差额率=(迁入人口-迁出人口)/总人口×100%。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四地中可能为发达国家或地区的是(  )
A.A地和B地B.A地和C地C.B地和C地D.B地和D地
【小题2】导致D地人口迁移率为负值的原因最可能是(  )
A.经济落后B.政策因素C.社会因素D.环境变迁
8.
下图中四条折线示意中国、全世界、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及其变化趋势。读图完成问题。

【小题1】图中代表中国城市进程的折线是()
A.甲B.乙C.丙D.丁
【小题2】2000年后,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提高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A.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B.工业产值的比重持续增大
C.城市环境趋于恶化
D.城市中心区人口不断增多
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部经济快速发展引起了大规模的“移民潮”,未来我国中西部经济的发展将使产业资本替代劳动力成为流动的主体,由“移民就业”向“移业就民”转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下图中最容易吸引“移民就业”的工业部门是(  )
A.甲B.乙C.丙D.丁
【小题2】“移业就民”带来的影响有(  )
①加快中西部地区城市化进程   
②促进东部地区产业升级 
③缓解东部地区就业紧张状况   
④降低中西部地区环境压力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10.
黑龙江省黑河市是我国现有水稻种植的最北限,也是世界水稻栽培的纬度最高限。该地区地广人稀,每个劳动力平均有近2.67公顷耕地。这里曾是种稻禁区,经过多年的努力,禁区不仅可以种稻,还能够持续获得高产、稳产。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黑河市曾是种稻禁区,其主要的制约条件是
A.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低B.劳动力缺乏
C.灌溉水源缺乏D.热量不足
【小题2】由“种稻禁区”到“能够持续获得高产、稳产”,促使其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全球气候变暖B.农田水利设施的不断完善
C.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D.优良水稻品种的引入和培育
11.

   下图表示的四个区域均是世界上著名的农业区。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关于四个区域农业生产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甲——草场茂密,光热不足
B.乙——土壤肥沃,雨热适宜
C.丙——地势东西高、中间低,平原面积大
D.丁——地面平坦,水网稠密
【小题2】关于四个区域农业生产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甲——粮食商品率高
B.乙——机械化水平低
C.丙——水利工程量大
D.丁——市场适应性强
12.
读图,回答下题。

下列关于A区域所示农业地域类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是市场广阔
B.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是劳动力资源丰富
C.A区域适宜发展花卉、蔬菜种植,乳畜业等
D.A区域投入的资金和技术较多
13.
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下列因素与发展家庭农场关系不大的是(  )
A.农业机械化B.劳动力数量
C.国家政策D.农业科技
【小题2】下列地区适宜以小麦、玉米种植为主的家庭农场是(  )
A.华北平原B.江南丘陵
C.珠江三角洲D.长江三角洲

3.选择题(共1题)

14.已知点A(m,4)在双曲线 y=4x 上,则m的值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单选题:(11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