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读关于中国人口的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8分)
材料一 我国人口及其自然增长率变化趋势图。

材料二 国家统计局报告称,2012年全国流动人口为2.3亿,同比上年年末增加828万人,流动人口中很大一部分是新生代农民工。
材料三 年龄中位数指将全体人口按年龄大小的自然顺序排列时居于中间位置的人的年龄数值。年龄中位数是一种位置的平均数,它把人口分为两个数目(按年龄)相等的部分,一半在中位数以上,一半在中位数以下。下表示意2010年部分国家及世界人口平均年龄中位数(单位:岁)。
(1)材料一反映我国人口变化有何特点?说明变化原因。(10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现阶段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的主要原因。(6分)
(3)预测我国年龄中位数未来的变化趋势,并说出其原因。(12分)
材料一 我国人口及其自然增长率变化趋势图。

材料二 国家统计局报告称,2012年全国流动人口为2.3亿,同比上年年末增加828万人,流动人口中很大一部分是新生代农民工。
材料三 年龄中位数指将全体人口按年龄大小的自然顺序排列时居于中间位置的人的年龄数值。年龄中位数是一种位置的平均数,它把人口分为两个数目(按年龄)相等的部分,一半在中位数以上,一半在中位数以下。下表示意2010年部分国家及世界人口平均年龄中位数(单位:岁)。
国家 | 日本 | 巴西 | 瑞典 | 尼日 利亚 | 中国 | 韩国 | 世界 |
平均年龄 中位数 | 44.6 | 28.9 | 41.7 | 15.2 | 35.2 | 37.9 | 28.4 |
(1)材料一反映我国人口变化有何特点?说明变化原因。(10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现阶段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的主要原因。(6分)
(3)预测我国年龄中位数未来的变化趋势,并说出其原因。(12分)
2.
城市化过程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也对环境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某大城市1949—2002年发展统计图。


材料二 该城市中心与郊区平原的数据比较表。

(1)据材料一描述该城市的发展特征____________。
(2)据材料二,运用水循环的知识分析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___________。
材料一 下图为某大城市1949—2002年发展统计图。


材料二 该城市中心与郊区平原的数据比较表。

(1)据材料一描述该城市的发展特征____________。
(2)据材料二,运用水循环的知识分析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___________。
3.
城市化是城乡一体共同发展的过程,城市化过程中也产生了问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随着日本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以及人口老龄化现象的日益严重,日本务农人口更是呈现出快速老龄化的趋势。有统计资料显示,如今在日本的农民中,60岁以上的老人超过7成,70岁以上的的老人也占据半壁江山,只有8.5%的农民在39岁以下。
材料二 某城市公共住房的空间分布图

材料三 东京大都市圈空间结构示意图。

(1)目前我国很多农村地区出现了材料一中的现象,分析这种农村老龄化形成的最主要的原因及对农业发展带来的影响。
(2)某城市大力建设公共住房(即由政府控制的低成本住房),解决了80%以上城市居民的居住问题。结合材料二描述该城市公共住房的分布规律及这样布局的好处。
(3)2011年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里程碑式的一年,我国城市化水平首次超过50%。请结合材料三简述东京城市空间扩张模式对我国城市化发展带来的的有益启示。
材料一 随着日本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以及人口老龄化现象的日益严重,日本务农人口更是呈现出快速老龄化的趋势。有统计资料显示,如今在日本的农民中,60岁以上的老人超过7成,70岁以上的的老人也占据半壁江山,只有8.5%的农民在39岁以下。
材料二 某城市公共住房的空间分布图

材料三 东京大都市圈空间结构示意图。

(1)目前我国很多农村地区出现了材料一中的现象,分析这种农村老龄化形成的最主要的原因及对农业发展带来的影响。
(2)某城市大力建设公共住房(即由政府控制的低成本住房),解决了80%以上城市居民的居住问题。结合材料二描述该城市公共住房的分布规律及这样布局的好处。
(3)2011年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里程碑式的一年,我国城市化水平首次超过50%。请结合材料三简述东京城市空间扩张模式对我国城市化发展带来的的有益启示。
2.单选题- (共13题)
4.
下图为位于平原地区的某城市等地价线分布概况图(地价等值线数值a、b、c、d依次递减)。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根据图中信息可推知
【小题2】该城市计划新建一座大型火电厂,在图中①②③④处选择厂址,则最佳位置可能是

【小题1】根据图中信息可推知
A.图中等值线弯曲与交通通达度有关 | B.a→d分布有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 |
C.市区边界应在d线附近 | D.城市主干道为环行道路网 |
A.①处 | B.②处 | C.③处 | D.④处 |
5.
下图为2009年我国和美国人口迁移年龄分布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下列有关二国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
【小题2】针对我国人口迁移的特点,迁入地今后应重点做好

【小题1】下列有关二国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中国人口迁移率峰值比美国早与农村早婚有关 |
B.美国老年人口迁移率较高主要因为和子女团聚 |
C.美国老年人口迁移的方向自南部向东北部 |
D.中国与美国10岁儿童的迁移量相当 |
A.加强法制和道德建设 | B.加大城市幼儿园建设 |
C.加大医疗、卫生事业建设 | D.加强户籍管理制度建设 |
6.
读“某地区城市分布图”、“甲城市地租等值线示意图”(左图)以及“甲城市某区域日均地铁分时段客运量统计图”(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左上图中所示地区
【小题2】关于左上图中甲城市地租水平的描述,正确的是
【小题3】右上图反映的最有可能是甲城市

【小题1】左上图中所示地区
A.城市共有三个等级 |
B.甲城市服务范围比乙城市大 |
C.城市等级越高,数目越多 |
D.乙、丙城市服务功能相同 |
A.a<b | B.b<c | C.b<d | D.c>d |
A.a以内的区域 | B.ab间的区域 |
C.bc间的区域 | D.c以外的区域 |
7.
图甲为我国人口负担系数曲线图[人口负担系数为(14岁及以下人口数+65岁及以上人口数)/(15~64岁人口数)×100%]和图乙我国人口年龄构成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2010年的前1O年和后1O年,我国人口负担系数曲线变化的最主要原因分别是()
【小题2】2000年至2010年我国人口年龄构成变化特点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影响是()


【小题1】2010年的前1O年和后1O年,我国人口负担系数曲线变化的最主要原因分别是()
A.14岁及以下人口数减少,60岁及以上人口数减少 |
B.65岁及以上人口数增加,14岁及以下人口数增加 |
C.14岁及以下人口数减少,65岁及以上人口数增加 |
D.60岁及以上人口数增加,14岁及以下人口数减少 |
A.人口老龄化减轻,利于社会经济发展 |
B.生育率迅速上升,造成人口结构失衡 |
C.劳动人口过少,失业率下降 |
D.劳动力供给充足,利于社会经济发展 |
8.
下表为2000-2050年中国人口发展趋势统计表(表中数据为百分比),读表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表中信息解读错误的是()
【小题2】针对表中反映的主要人口问题,合理的应对措施是()
①放开生育政策,鼓励生育 ②适当调整生育政策 ③继续完善社会养老等保障措施
④建立完善的儿童养育和教育服务体系 ⑤大量从国外移民
年龄指标 | 2000 | 2010 | 2020 | 2030 | 2040 | 2050 |
0~14 | 24.84 | 20.25 | 18.83 | 17.17 | 16.21 | 16.09 |
15~59 | 65.07 | 67.49 | 64.34 | 59.23 | 56.22 | 53.93 |
60+ | 10.10 | 12.26 | 16.83 | 23.60 | 27.57 | 29.95 |
80+ | 0.89 | 1.33 | 1.85 | 2.71 | 4.43 | 7.00 |
100+ | 0.0009 | 0.0022 | 0.0045 | 0.0092 | 0.0172 | 0.0338 |
【小题1】表中信息解读错误的是()
A.劳动适龄人口持续减少 |
B.人均寿命不断延长 |
C.社会负担越来越重 |
D.青少年比重不断下降 |
①放开生育政策,鼓励生育 ②适当调整生育政策 ③继续完善社会养老等保障措施
④建立完善的儿童养育和教育服务体系 ⑤大量从国外移民
A.①③④ | B.②③④ | C.③④⑤ | D.①③⑤ |
9.
人口压力指数分为人口经济比较压力指数和人口资源比较压力指数,它们分别等于人口数量除以经济人口容量和人口数量除以资源人口容量。右图是我国省级行政区的综合人口压力指数示意图(2000年)。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综合人口压力指数与人口密度呈()
【小题2】结合以上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西北地区人口密度小,有人口扩容的能力
②人口合理容量应该考虑该地区人口与经济、资源、环境之间是否协调 ③中、西部地区的人口向东部地区流动是主流 ④东部地区人口大量增加会加快其经济发展,没有负面影响

【小题1】综合人口压力指数与人口密度呈()
A.正相关 | B.负相关 |
C.不相关 | D.西部负相关,东部正相关 |
①西北地区人口密度小,有人口扩容的能力
②人口合理容量应该考虑该地区人口与经济、资源、环境之间是否协调 ③中、西部地区的人口向东部地区流动是主流 ④东部地区人口大量增加会加快其经济发展,没有负面影响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②④ |
10.
下图为2000~2008年我国东部某市人口增长率变动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该时段内,该市人口总量最大的年份是()
【小题2】2004年后人口机械增长率开始明显下降的原因是该市()
【小题3】该市人口变化带来的影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小题1】该时段内,该市人口总量最大的年份是()
A.2003年 | B.2005年 | C.2007年 | D.2008年 |
A.人口自然增长率提高 |
B.出现逆城市化 |
C.产业转移和升级 |
D.城市居住用地紧张 |
A.人口老龄化速度明显加快 |
B.有利于该市产业结构调整 |
C.促进该市经济发展 |
D.2006至2008年该市劳动力需求量有所减少 |
11.
联合国指定2011年10月31日为“世界70亿人口日”,向全世界敲响了人口警钟,引起了各国关于人口问题的忧虑。阅读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2000-2010年间,关于中、美两国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
【小题2】老龄化是中美两国共同面临的问题,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小题1】2000-2010年间,关于中、美两国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中国人口增长率高于美国 |
B.鼓励中国男性移民美国是解决两国性别构成不合理的可行措施 |
C.中国的老龄化速度快于美国 |
D.中美两国15-64岁年龄段的人口比重都很高,劳动力都很富余 |
A.老龄化是社会进步、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
B.由于我国“未富先老”,应提高青少年的比重,从而降低老年人的比重 |
C.相对于美国,我国老龄化水平还很低,老龄化的压力还不大 |
D.中美两国老龄化产生的原因相同 |
12.
下图是我国某城市简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铁路穿越该市区的影响因素最可能是( )
【小题2】图中能正确表示ab间地租变化情况的曲线是( )

【小题1】铁路穿越该市区的影响因素最可能是( )
A.经济因素 | B.社会因素 | C.行政因素 | D.历史因素 |
A.![]() | B.![]() |
C.![]() | D.![]() |
13.
图表示我国某城市2008年部分人均用地状况。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2008年该城市四类人均用地中,符合国家标准的是
【小题2】该城市准备打造成为区域性的物流基地,急需采取的措施是

【小题1】2008年该城市四类人均用地中,符合国家标准的是
A.居住用地 | B.工业用地 |
C.道路用地 | D.绿地用地 |
A.改善居住条件 | B.发展高技术工业 |
C.加强交通建设 | D.美化城市环境 |
14.
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甲、乙两城市三个年份的常住人口密度分布图,图中楼高表示2000年城市商务楼相对高度。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小题2】关于2000年两城市功能区分布的推断,最有可能的是()
①甲城市的中心商务区位于M处 ②乙城市的中心商务区位于P处 ③甲城市的卫星城位于N处 ④乙城市的卫星城位于Q处

【小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000年甲城市的人口规模比乙城市的小 |
B.2000年乙城市的服务范围比甲城市的小 |
C.1982~2000年,两城市的市中心常住人口密度变化特征相同 |
D.1982~2000年,两城市的边缘区常住人口密度变化特征不同 |
①甲城市的中心商务区位于M处 ②乙城市的中心商务区位于P处 ③甲城市的卫星城位于N处 ④乙城市的卫星城位于Q处
A.①④ | B.③④ | C.①② | D.②③ |
15.
图甲为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土地承载力评价图,图乙为中国沿海地区水土协调度面积图。注:水土协调度=(本区水资源量/全区水资源量)/(本区耕地规模/全区耕地规模)。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从材料中可看出土地承载力除资源外最突出的影响因素有()
①科技水平 ②文化教育水平 ③消费水平 ④对外开放程度
【小题2】我国东部沿海地区()


【小题1】从材料中可看出土地承载力除资源外最突出的影响因素有()
①科技水平 ②文化教育水平 ③消费水平 ④对外开放程度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A.水土协调度高的地区是经济发达区 |
B.水土协调度高的地区耕地资源丰富 |
C.水土协调度高的地区水资源较丰富 |
D.水土协调度高的地区土地承载力大 |
16.
右面的甲图为城市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在住宅区内随距市中心距离递减示意图,乙图中M、N分别表示该城市1991年和2010年城市用地比重情况。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在住宅区内变化曲线L1、L2、L3分别代表()
【小题2】曲线L3在甲地段出现突变的原因可能有()
①临近地铁站 ②临近生态公园 ③靠近垃圾处理厂
④靠近过境铁路 ⑤依傍知名中学
【小题3】下列有关该城市1991~2010年用地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小题1】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在住宅区内变化曲线L1、L2、L3分别代表()
A.商业用地、工业用地、住宅用地 |
B.工业用地、商业用地、住宅用地 |
C.工业用地、住宅用地、商业用地 |
D.商业用地、住宅用地、工业用地 |
①临近地铁站 ②临近生态公园 ③靠近垃圾处理厂
④靠近过境铁路 ⑤依傍知名中学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③④⑤ | D.①②⑤ |
A.工业用地比重变化幅度最大 |
B.商业和其他用地面积不断增大 |
C.住宅用地一直是主要用地类型 |
D.城市用地比重变化与经济水平下降密切相关 |
3.选择题- (共2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单选题:(13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