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读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人口密度超过500人/平方千米的省级行政区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简称)。
(2)A—B一线西北部,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57%,人口只占全国总人口的6%。其原因是:
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社会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历史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我国人口密度超过500人/平方千米的省级行政区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简称)。
(2)A—B一线西北部,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57%,人口只占全国总人口的6%。其原因是:
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社会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历史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下面甲图为某城区交通通达度等值线图,图中数值越大表示通达度越好;乙图为该城区所在地的等高线(m)图。据此回答问题。

(1)该城市的中心商务区在__________。
A.A地 B.B地 C.C地 D.D地
(2)D处通达度较__________(填"好"或"差")的原因是
A.建筑物稠密,道路狭窄 B.紧邻中心商务区 C.地形崎岖 D.处在城市的几何中心
(3)E处为一工业区,其布局是否合理?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
(4)若H处为一居民区,其布局是否合理?_____。有利条件是________。

(1)该城市的中心商务区在__________。
A.A地 B.B地 C.C地 D.D地
(2)D处通达度较__________(填"好"或"差")的原因是
A.建筑物稠密,道路狭窄 B.紧邻中心商务区 C.地形崎岖 D.处在城市的几何中心
(3)E处为一工业区,其布局是否合理?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
(4)若H处为一居民区,其布局是否合理?_____。有利条件是________。
3.
下图为某近百万人口规模的城市总体规划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各组团之间安排有农田和绿地,其主要优点是 。
(2)C、E两个组团均为新区,若在其中规划一个规模比较大的电子信息高新技术园区,请任选一个区域对比分析其有利和不利的条件。
(3)水厂2和3(图中水2、水3处)、污水处理厂2(图中污2处)均为新规划项目,其中不合理的是 。判断理由是 。

(1)各组团之间安排有农田和绿地,其主要优点是 。
(2)C、E两个组团均为新区,若在其中规划一个规模比较大的电子信息高新技术园区,请任选一个区域对比分析其有利和不利的条件。
(3)水厂2和3(图中水2、水3处)、污水处理厂2(图中污2处)均为新规划项目,其中不合理的是 。判断理由是 。
2.单选题- (共15题)
4.
城市功能区地租指数是指城市某功能区单位面积土地租金与该区人口日流通量的比值。下图为世界某城市功能区地租指数与布局方位雷达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该城市商业区地租指数低的主要原因是( )
【小题2】若图中有高级住宅区分布,可能分布在该城市的( )

【小题1】该城市商业区地租指数低的主要原因是( )
A.城市中心金融机构较多 |
B.城市中心环境质量较差 |
C.城市中心商品流通量较大 |
D.城市中心流通人口较多 |
A.西南方向 | B.西北方向 |
C.东南方向 | D.东北方向 |
5.
下图表示安徽省1985-2010年就业结构与城镇人口比重变化。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2005年以来,安徽省城市化处于( )
【小题2】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安徽省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表现在( )

【小题1】2005年以来,安徽省城市化处于( )
A.初期阶段 |
B.中期阶段 |
C.后期阶段 |
D.逆城市化阶段 |
A.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均持续快速提高 |
B.城镇新增就业人口第二产业超过第三产业 |
C.农村人口向东部沿海城市迁移数量增加 |
D.劳动力主要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 |
6.
下表为我国部分地区的土地生产潜力和最大可能人口密度表。读下表,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表中信息反映的影响人口容量的主导因素是( )
A. 科技水平 B. 自然资源 C. 开放程度 D. 消费水平
【小题2】青藏地区人口容量的特点是( )
①地域广大,资源丰富,人口容量大
②地处内陆,气候干旱,人口容量小
③地理环境“高寒”,生态脆弱,人口容量小
④充分利用该地区丰富的太阳辐射能,能增大人口容量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小题1】表中信息反映的影响人口容量的主导因素是( )
A. 科技水平 B. 自然资源 C. 开放程度 D. 消费水平
【小题2】青藏地区人口容量的特点是( )
①地域广大,资源丰富,人口容量大
②地处内陆,气候干旱,人口容量小
③地理环境“高寒”,生态脆弱,人口容量小
④充分利用该地区丰富的太阳辐射能,能增大人口容量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7.
下图示意某个时期宁夏部分县级行政区的环境人口容量(单位:万人),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影响图中宁夏各县级行政区环境人口容量的最主要因素是( )
【小题2】宁夏南部地区今后一段时间人口发展的正确做法是( )

【小题1】影响图中宁夏各县级行政区环境人口容量的最主要因素是( )
A.矿产资源 | B.淡水资源 |
C.地形地势 | D.科技水平 |
A.放宽生育政策,鼓励生育 |
B.增加人口密度,接纳宁夏北部地区的移民 |
C.垦荒拓耕,向宁夏东部地区迁入部分人口 |
D.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同时向宁夏北部地区迁入部分人口 |
8.
图表示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域2005-2010年间迁移人口比重。迁移人口以青壮年为主。读图并结合相关知识,完成题。

【小题1】2005-2010年
【小题2】2005-2010年,省级行政区城间的人口迁移

【小题1】2005-2010年
A.迁出人口数量贵州多于四川 | B.迁入人口数量上海多于广东 |
C.人口增长率浙江高于江苏 | D.人口自然增长率安徽低于天津 |
A.延缓了皖、赣、黔的老龄化进程 | B.延缓了沪,京、津的老龄化进程 |
C.降低了皖、赣、黔的城市化水平 | D.降低了沪、京、津的城市化水平 |
9.

【小题1】以谋求就业和提高经济收入为主要目的的人口迁移是( )
【小题2】若图中反映的人口迁移现象造成美国人口机械增长率呈正增长态势,则以下数量关系式表达正确的是( )
下图是“美国人口迁移情况图”,图中箭头的含义分别是:①亚洲人口迁往美国,②美国人口迁往亚洲,③国内人口由东北部迁往南部“阳光地带”,④国内人口由其他地区迁往东北部。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以谋求就业和提高经济收入为主要目的的人口迁移是( )
A.①、④ | B.②、③ |
C.①、②、③ | D.②、③、④ |
A.①<② | B.①>② | C.③<④ | D.③>④ |
10.
下图是“我国1953年和2010年人口金字塔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据图判断,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小题2】从1953年到2010年,我国( )

【小题1】据图判断,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a图所示人口增长特点是高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
B.b图所示人口增长特点是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
C.a图表示1953年的人口结构,人口老龄化问题显著 |
D.b图表示2010年的人口结构,0~14岁男性略多于女性 |
A.人口增长模式不变 | B.社会养老负担加重 |
C.人口增长加快 | D.劳动力日益短缺 |
11.
人口潜力指数是指目前人口状况下各地区能够继续容纳人口的潜力大小,人口潜力指数越大,说明该地区容纳更多人口的潜力越大。
【小题1】美国东北部人口潜力指数较高的主要原因是( )
【小题2】图中A地区人口潜力指数较低的主要原因是( )
【小题1】美国东北部人口潜力指数较高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壤肥沃 | B.气候适宜 | C.军事部署 | D.工业发达 |
A.地形崎岖 | B.开发较早 | C.光热条件差 | D.矿产资源短缺 |
12.
下图是不同城市间的人口流动趋势示意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符合图中所示人口流动趋势的国家和地区是( )
【小题2】影响图中所示的城市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是( )

【小题1】符合图中所示人口流动趋势的国家和地区是( )
A.20世纪60年代的中国 | B.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 |
C.20世纪90年代的欧洲 | D.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 |
A.政治因素 | B.环境因素 | C.经济因素 | D.文化因素 |
13.
下图示意我国2008年末人口(单位:万人)统计资料。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下列有关我国人口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小题2】我国人口增长带来的主要问题是( )

【小题1】下列有关我国人口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基数大,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 B.出生率高,每年净增人口多 |
C.死亡率低,老龄人口增加快 | D.2008年城镇人口多,乡村人口少 |
A.教育、医疗、就业压力过大 | B.城市数量增长过慢 |
C.劳动力资源严重短缺 | D.环境承载力到达极限 |
14.
【小题1】安徽省常住人口减少,主要是因为( )
【小题2】根据材料可以判断安徽省人口增长模式已经进入( )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安徽省常住人口为5 950.1万人,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减少35.9万人;户籍人口为6 862.0万人,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增加616.7万人。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小题1】安徽省常住人口减少,主要是因为( )
A.生态环境极度恶化 | B.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现负值 | C.外出务工人口增多 | D.老龄化进程加快 |
A.原始型 | B.传统型 | C.过渡型 | D.现代型 |
15.
下图是发达国家某城市用地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在城市的形成阶段(Ⅰ阶段),决定城市区位的主要因素是
【小题2】Ⅲ阶段城市道路网得到进一步发展,这种道路网的特点是

【小题1】在城市的形成阶段(Ⅰ阶段),决定城市区位的主要因素是
A.气候 | B.地形 | C.河流 | D.资源 |
A.可减轻中心城区交通压力 | B.增加出行时间 |
C.对城市地域形态有分割作用 | D.增加城市车流量 |
16.
近年来,苏州市沿江地以冶金、能源、纺织、化工、粮油等基础产业为主的产业群体。图中的Ⅰ、Ⅱ、Ⅲ示意苏州市城市化、工业化发展走廊。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正确表述图中城市等级或服务范围的是
【小题2】与Ⅰ、Ⅱ走廊相比,Ⅲ走廊发展的有利条件是

【小题1】正确表述图中城市等级或服务范围的是
A.苏州市有4个城镇等级 | B.昆山服务范最广 |
C.常熟、张家港、太仓的服务范围层层嵌套 | D.苏通大桥建成通车后,苏州市的服务范围扩大 |
A.当地市场广阔 | B.水运便利 | C.科技实力强 | D.原有工业基础雄厚 |
17.
下图是我国某城市沿某方向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从2004年到2014年,该城市住宅区范围大致由距市中心( )
【小题2】2014年某大型超市连锁店进驻该城市,选址位于图示方向距市中心4.5千米处,选址原因最可能是( )

【小题1】从2004年到2014年,该城市住宅区范围大致由距市中心( )
A.0.5—5.8千米处转移到1.1—6.5千米处 | B.0.5—3.9千米处转移到1.1—4.5千米处 |
C.1.1—3.9千米处转移到1.5—4.5千米处 | D.1.1—3.9千米处转移到1.5—6.5千米处 |
A.市中心交通拥堵 | B.地租比市中心低 | C.便于居民就近消费 | D.市中心人口减少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单选题:(1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