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江苏省泰兴市黄桥东区域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51520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7/5/23

1.选择题(共2题)

1.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我国网球选手李娜从小就有自命不凡的理想,这激励着她不断超越自己,成为中国第一个网球大满贯赛事冠军。
B.在热心公益蔚然成风的今天,百名青年教师在节日当天,以无偿献血作为自己成长的见证,体现了当代青年的责任感。
C.有人把那些只读书而不假思索的人称作为“书橱”,也有人把他们称作“书迷”、“书虫”、“书呆子”。
D.为迎接学校首届文化艺术节,李明和他的搭档们逢场作戏,精心编排了一出反映校园生活的话剧。
2.
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先生,你上哪里去?”走到客店门口,碰到了独眼龙店主,他用沙哑的声音问我,“出去溜达一会儿,天太热了,屋子里太闷!”
B.如何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资源?这是值得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
C.为了对演出市场及演员进行规范管理,文化部近日下发了“演员个人营业活动管理暂行办法”。
D.当被问及《中国好声音》为什么会有如此高关注度的问题时,作家查建英一语中的地回答:“很闹的外表,形式里边是触及灵魂的。”

2.诗歌鉴赏(共1题)

3.
阅读唐代高适的《塞上听吹笛》一诗,完成第小题。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①?风吹一夜满关山。
【注】:①戍楼:军营城楼。 ②梅花何处落:是将曲调《梅花落》拆用。
⑴诗歌一、二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诗的三、四两句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表达诗人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言文阅读(共1题)

4.
阅读《陶公性检厉》一文,完成下面小面题。
陶公性检厉,勤于事。作荆州时,敕船官悉录锯木屑,不限多少。咸不解其意。后正会,值积雪始晴,听事前除雪后犹湿,于是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官用竹,皆令录厚头,积之如山。后桓宣武伐
蜀,装船,悉以作钉。又云,尝发所在竹篙,有一官长连根取之,仍当足。乃超两阶用之。
选自《世说新语•政事》
【注】①陶公:指陶侃。侃字士衡,庐江寻阳(今江西)人。少孤贫,积功至荆州刺史。成帝时,封才郡
公。②检厉:检束严格,办事认真。③正会:皇帝元旦朝会群臣、接受朝贺的礼仪。④听事:厅堂。指官
府办公的大堂。⑤除:台阶。⑥仍:乃,于是。⑦阶:官阶。
【小题1】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咸不解其意 (________________)   ②值积雪始晴(______________) 
③皆令录厚头 (________________)   ④尝发所在竹篙(____________)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_____________)
【小题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于是悉用木屑覆之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
(1)乃超两阶用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核舟记》)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结合选文,试说说陶公具有那些优秀品质?

4.现代文阅读(共1题)

5.
阅读陈晓卿《爸妈的旅行餐》一文,然后回答下面小题。
我爸是北方人,母亲则出生在南方,所以在主食的选择上,他们一直采取求同存异、搁置争议的政策:做米饭换了小火,母亲总会给我爸放进两个馒头;我爸蒸馒头时,蒸锅的中间是空的,为的就是给我妈蒸一碗米饭。我也真是佩服,他们就这样生活了将近50年。父母这一代人从小穷惯了、饿怕了,养成了有好东西也舍不得吃的习惯。
上次的东京之旅就是这样。临行之前,我特意跟他们交代,咱们是去旅游,是去享受,不是逃荒。结果等于没说,无论吃饭还是买东西,我妈都会打听价钱,默默地心算一番,再大声报出一个人民币的数字:“乖乖,一瓶矿泉水这么贵啊!”结果第二天再出去,我爸的双肩背包就变得沉甸甸了,拉开一看,里面是老两口连夜在房间冰箱里冷藏的凉开水,好几瓶!
为了开导爸妈,第二天晚餐时,我带着二老一小去了涩谷一家专吃螃蟹的料理店。我们点了新鲜的蜘蛛蟹,还从刺身、寿司、烧烤、清蒸、奶油焗到蟹肉蛋羹等都点了个遍。我妈坚持全家要一只蟹就够了,我只好说:“一只?可能只够我那个大胖儿子吃的。”于是,我表面上只要了一只,私下又偷偷要了一只。
很快,儿子的面前就摆满了空壳,而父母面前的盘子里还是最开始夹过去的那条蟹腿。他们很夸张地比画着进食的样子,食物却不见消耗。我有些急,剔好了一个蟹螯放到我妈的盘子里。“你真不知道我不喜欢吃螃蟹?你妹妹家的冰箱里现在还有好多只,我根本不吃。”我妈说着,把蟹螯像传递奥运火炬一样传给了我爸。我没说话,又剔干净另外一只递了过去:“这和你吃过的梭子蟹还真不是一个味儿,尝尝嘛。”说完,我继续伺候我们家少爷吃喝。待我转过头来,发现新剥的蟹钳子又出现在了我爸的盘子里。老爸二话没说,一筷子又把肉还给了我妈。就这样,我几乎每次抬头时,那只蟹螯都会变一个位置。这是我第六次来日本,之前的五次,这里的美食都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但这次,无论是拉面、烧肉还是刺身,都让我吃出了另一番滋味。
回到北京后,儿子在父母那里住了几天。接他的时候,我问:“有没有发现爷爷奶奶最爱吃什么呀?”儿子认真地想了半天,肯定地说:“剩菜。”
(选自《读者》2017年第6期)
【小题1】请说出文中写了关于父母的哪几件事。
【小题2】赏析“我妈说着,把蟹螯像传递奥运火炬一样传给了我爸”一句的妙处。
【小题3】请从结构和内容上谈谈文章结尾的好处。
【小题4】结合文章内容谈谈文中的爸妈具有哪些品质,并写出自己的爸妈曾经感动你的一个细节。

5.名著阅读(共1题)

6.
(题文)名著阅读
那怪道:“我愿皈正果。”又向前道:“菩萨,我在此间吃人无数,向来有几次取经人来,都被我吃了。凡吃的人头,抛落流沙,竟沉水底。这个水,鹅毛也不能浮。惟有九个取经人的骷髅,浮在水面,在不能沉。我以为异物,将索儿穿在一处,闲时拿来玩耍。这去。但恐取经人不得到此,却不是反误了我的前程也?”菩萨曰:“岂有不到之理?你可将骷髅儿挂在头项下,等候取经人,自有用处。”怪物道:“既然如此,愿领教诲。”
(1)上面一段话出自______________这部作品
(2)上文中的那怪是__________ ,因____________________被贬到下界 ,九个骷髅头“自有用处”,后来发挥了什么用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作文(共1题)

7.
题目:终于跨出那一步
要求:
①字数600字左右;②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2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名著阅读:(1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