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1题)
1.
读“珠江三角洲某城市平面图”,回答问题。

(1)图中农田区由种植水稻转变为生产时令蔬菜,你认为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
(2)城市高收入人群住宅区往往选择C、D、E中的 处,理由是 。
(3)在招商引资过程中,纺织厂、化工厂和精密仪器厂均有投资意向,你认为该城市应引进 厂比较合适,理由是 。

(1)图中农田区由种植水稻转变为生产时令蔬菜,你认为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
(2)城市高收入人群住宅区往往选择C、D、E中的 处,理由是 。
(3)在招商引资过程中,纺织厂、化工厂和精密仪器厂均有投资意向,你认为该城市应引进 厂比较合适,理由是 。
2.单选题- (共15题)
2.
某城市具有环形—放射状道路系统。下图为城市地租随距市中心距离的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图中能正确表示该城市从市中心到城市外缘地租水平变化趋势的曲线是( )
【小题2】在地租最高峰处和次高峰处一般形成的功能区是( )

【小题1】图中能正确表示该城市从市中心到城市外缘地租水平变化趋势的曲线是( )
A.a曲线 | B.b曲线 |
C.c曲线 | D.d曲线 |
A.住宅区 | B.工业区 |
C.商业区 | D.文化区 |
3.
下图为2005--2012我国某省常住人口数量变化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该省常住人口变化的原因主要包括( )
①生活和医疗水平下降 ②计划生育的有效实施③本地青壮年的大量迁出④农业生产结构的变化
【小题2】该省最可能是( )

【小题1】该省常住人口变化的原因主要包括( )
①生活和医疗水平下降 ②计划生育的有效实施③本地青壮年的大量迁出④农业生产结构的变化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②④ |
A.海南 | B.四川 | C.广东 | D.浙江 |
4.
下图是某三个地区的人口年龄结构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推测a、c两地中青年男女比例失调严重的主要原因( )
①a地战争频繁 ②a地大力发展高等教育 ③c地人民普遍存在重男轻女思想 ④c地近年来纺织服装工业大力发展
【小题2】对b地可能出现的人口问题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

【小题1】推测a、c两地中青年男女比例失调严重的主要原因( )
①a地战争频繁 ②a地大力发展高等教育 ③c地人民普遍存在重男轻女思想 ④c地近年来纺织服装工业大力发展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A.鼓励当地人口向经济更发达的地区迁移 | B.积极发展公共交通事业 |
C.实施“提前退休”政策 | D.对产妇实施“带薪休假”政策 |
5.
下列关于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简单地说,环境人口容量是指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规模 |
B.环境人口容量是指能促进社会、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最适宜人口数 |
C.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 |
D.资源、科技发展水平及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对环境人口容量影响很大 |
6.

【小题1】如果该城市人口数量的变化只受自然增长率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小题2】根据图乙判断该城市人口呈现正增长的开始时期是()
人口增长取决于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人口迁移率之和。下图甲、乙为某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曲线图”和“人口增长率曲线图”。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如果该城市人口数量的变化只受自然增长率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②时人口数量达最大值 | B.③时人口数量达最大值 |
C.④时人口数量比⑤时少 | D.①时人口数量比③时多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7.
读“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某城市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据图判断,该城市最初形成的原因是( )
【小题2】滨海新区的建设,有利于( )
①缓解老城区用地紧张状况 ②扩大城市规模,方便城市内部联系和管理
③更利于扩大对外开放 ④分散老城区城市职能,减轻环境污染

【小题1】据图判断,该城市最初形成的原因是( )
A.位于河流沿岸 | B.位于铁路沿线 |
C.靠近海港 | D.矿产资源丰富 |
①缓解老城区用地紧张状况 ②扩大城市规模,方便城市内部联系和管理
③更利于扩大对外开放 ④分散老城区城市职能,减轻环境污染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8.
下表所列为我国四个城市主要社会服务功能情况,根据表中信息,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表中城镇等级由高到低排序,正确的是( )
【小题2】四城市中,最适宜发展国家级IT产业的是( )

【小题1】表中城镇等级由高到低排序,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丁 | B.乙、丁、甲、丙 |
C.甲、丙、丁、乙 | D.乙、丁、丙、甲 |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9.
2015年7月北京市委全会正式确定北京通州区为北京行政副中心,各市属行政事业单位,将在2017年整体或部分迁入通州区。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北京市政府的搬迁,下列城市病可以明显改善的是
【小题2】通州成为北京行政副中心的主要原因是
【小题1】北京市政府的搬迁,下列城市病可以明显改善的是
A.噪声污染 | B.交通拥堵 | C.就业困难 | D.资源短缺 |
A.劳动力 | B.气候 | C.资源 | D.政策 |
10.
下图为农业分类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关于甲代表的农业地域类型的生产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小题2】乙代表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小题1】关于甲代表的农业地域类型的生产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专业化程度高,商品率高 | B.精耕细作,劳动力投入多 |
C.机械化程度高,单产较高 | D.科技含量高,生产规模大 |
A.水稻种植业 | B.大牧场放牧业 | C.商品谷物农业 | D.乳畜业 |
11.
下列为某饮料食品集团的部分工厂厂址及其主要产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表中信息显示,影响厂址选择的主导因素是
【小题2】在新疆阿勒泰市设立沙棘果加工厂,对当地的有利影响有
①促进经济发展
②增加就业机会
③解决水资源短缺
④防治土地荒漠化

【小题1】表中信息显示,影响厂址选择的主导因素是
A.市场 | B.原料 | C.劳动力 | D.技术 |
①促进经济发展
②增加就业机会
③解决水资源短缺
④防治土地荒漠化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12.
2012年3月6日我国海关公布的数字表明,2011年我国从越南进口大米31万吨,我国已经成为越南大米的主要出口市场。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下列属于越南水稻种植的优越区位条件是( )
【小题2】如要减少稻米进口,需提高我国水稻的总产量,下列生产措施较合理的是( )
【小题1】下列属于越南水稻种植的优越区位条件是( )
A.黑土肥沃,雨热同期 |
B.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
C.市场需求大,农业机械化水平高 |
D.农业劳动力充足 |
A.大面积的开垦耕地 |
B.发展大型农业机械,提高机械化水平 |
C.改变经营方式,扩大农场规模 |
D.发展农业科技,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
13.
水果玉米(即超甜玉米)起源于南美洲印地安玛雅民族地区,欧美国家栽培广,近些年引入中国栽培。它可生食,也可煮熟吃,剥下籽粒能做菜,是一种新兴休闲保健营养食品。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水果玉米栽培时须与其他作物隔离300米以上,其最主要目的是
【小题2】目前以水果玉米为原料的加工制成品主要有:真空保鲜果穗、速冻果穗、甜玉米浆、甜玉米汁等蔬菜、饮料制品。该类企业布局除了要考虑原料外,其次要首先考虑的因素是
【小题1】水果玉米栽培时须与其他作物隔离300米以上,其最主要目的是
A.方便耕地浇灌 | B.利于作物通风 |
C.保证玉米品质 | D.增加光照强度 |
A.水源 | B.市场 | C.交通 | D.技术 |
14.
下图为工业区位选择模式示意图,完成第问题。

【小题1】下列选项中所列工业部门依次与模式甲、模式乙、模式丙、模式丁对应正确的是
【小题2】关于工业模式丙的叙述,正确的是

【小题1】下列选项中所列工业部门依次与模式甲、模式乙、模式丙、模式丁对应正确的是
A.水果罐头、精密仪表、电子装配、家具 |
B.甘蔗制糖、印刷、粮食加工、集成电路 |
C.水产加工、集成电路、炼铝厂、纺织 |
D.飞机制造、面包食品、啤酒厂、制鞋 |
A.因大气污染严重,宜布局在郊外 |
B.产品运输成本较高,布局宜靠近市场 |
C.目前该产业在我国由沿海向内陆转移 |
D.该模式的工业在布局时受科技影响较大 |
15.
酱油是我国的主要调味品之一,下图所示为广式优质酱油生产过程。酱油生产的主要原料黄豆(又叫大豆)除了热量不足的高海拔、高纬度地区和年降水量在250毫米以下且无灌溉条件的地区以外,一般均可种植。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长期以来,福建、广东地区成为国内知名酱油生产基地的主要原因是( )
【小题2】广东地区酱油厂多数采用东北大豆作为主要原料的主要原因是( )

【小题1】长期以来,福建、广东地区成为国内知名酱油生产基地的主要原因是( )
A.降水丰富,水源充足 | B.纬度较低,光热充足 |
C.科技发达,人才众多 | D.政策优惠,市场广阔 |
A.东北大豆病虫害少,品质高 | B.利用河运输往广东,成本低 |
C.我国南方地区无法种植大豆 | D.东北生长周期长复种指数高 |
16.
每年的国庆节期间,安徽黄山等景区游客爆满。据此回答下面各题。

【小题1】安徽黄山等景区游客爆满产生的后果可能是
①破坏旅游资源
②污染水体
③产生噪声,但不会影响生态环境
④对各项基础设施没有影响
【小题2】针对游客爆满的问题,旅游部门可采取的措施是
①利用大众传媒,向潜在旅游者提供参考信息,帮助旅游者避开热门旅游地
②扩大旅游景点规模,尽可能多地容纳旅游者
③在旅游景点内对旅游者实行空间上的分流
④限制游览时间,加快游览节奏

【小题1】安徽黄山等景区游客爆满产生的后果可能是
①破坏旅游资源
②污染水体
③产生噪声,但不会影响生态环境
④对各项基础设施没有影响
A.①② | B.①③ | C.③④ | D.②④ |
①利用大众传媒,向潜在旅游者提供参考信息,帮助旅游者避开热门旅游地
②扩大旅游景点规模,尽可能多地容纳旅游者
③在旅游景点内对旅游者实行空间上的分流
④限制游览时间,加快游览节奏
A.①② | B.①③ | C.①④ | D.③④ |
3.选择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单选题:(15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