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早期该城市选址的有利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
(2) M、P、Q中________处是高级住宅区。
(3)拟在甲、乙两处规划建设高新技术工业城和石油化工城两座卫星城市。石油化工城应建在________处,理由是________。
材料 中国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 长江三角洲,简称“长三角”,土地面积约占全国的1%,人口约占全国5.8%,目前被列入“长三角”城市群的共有16座城市,成为中国第一大城市群和世界第六大城市群。随着杭州湾跨海大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港)、沪—崇(明)—苏大通道三大工程的相继启动,“长三角”城市群经济一体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


(1)“长三角”地区的核心城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长三角”城市群形成的社会经济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长三角”城市群的空间分布形式是__________,交通线路表现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
(4)三大工程的启动和完成会引起“长三角”空间结构怎样的变化?
材料1:为了搭建荒漠化治理全民参与的平台,动员企事业单位积极投身荒漠化治理这一公益事业,中国治理荒漠化基金会与甘肃省治理荒漠化基金会联袂打造的公益事业品牌甘青宁运营中心2011年11月11日上午在兰州举行了挂牌仪式。
材料2:甘肃省地理简图。

材料3:2000~2010年甘肃省产业结构变化。
年份 | 第一产业(%) | 第二产业(%) | 第三产业(%) |
2000年 | 19.6 | 44.8 | 35.6 |
2003年 | 18.4 | 46.7 | 34.9 |
2005年 | 15.6 | 43.4 | 41.0 |
2008年 | 14.6 | 46.3 | 39.1 |
2010年 | 14.5 | 48.2 | 37.3 |
(1)甘肃位于我国 部,西南以 山脉为界与青海省相邻,地处地势第 级阶梯,著名的河西走廊呈 走向, 河流经本省省会 市。
(2)下列关于甘肃这个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区域界限模糊
B.区域内部自然特征完全一致
C.具有明显的优势、特色和功能
D.和其他省市没有任何联系
(3)甘肃省气候地区差异大,大部分地区气候类型为 气候,甘肃省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4)根据材料3,分析甘肃省2000年以来产业结构变化的特征。
2.单选题- (共13题)

【小题1】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第一产业产值保持稳定不变 |
B.目前该市以第二产业为主 |
C.2009年第三产业比重最大 |
D.产业结构应坚持均衡发展 |
A.加大科技投入,减少企业数量,发展第三产业 |
B.实行区域经济合作,进行资源、能源的跨区域调配 |
C.引进高技术人才,限制外来人口进入,控制人口规模 |
D.严格土地管理,提高土地价格,缓解土地紧缺的局面 |
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进入“人口红利”期。“人口红利”期指的是在一个时期内,社会抚养指数相对较小,总人口中劳动适龄人口比重较大。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各题。【小题1】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人口红利”期提前到来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发展速度很快 | B.医疗卫生事业进步,人口死亡率低 |
C.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 | D.城市化速度快 |
A.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 | B.人口总量减少 | C.就业困难 | D.经济衰退 |

【小题1】该城市工业不断向东北部迁移,主要原因可能是
①城区地价上涨
②缓解城区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
③北部人口众多,有大量剩余劳动力
④北部地区矿产资源丰富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②④ |
A.位于城区外缘,环境质量好 | B.远离中心城区,地价便宜 |
C.地势开阔,便于建立住宅区 | D.位于河流附近,取水方便 |
【小题1】反映一个区域的总体发展水平的综合指标有()
①预期寿命 ②教育程度 ③国内生产总值 ④人均国民收入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A.第一产业的就业人口比重最大 |
B.劳动力开始向服务业大规模转移 |
C.中心城市发展迅速 |
D.大多数劳动力从事采矿业 |

【小题1】图中甲为该国核心经济区,经过a—b—c阶段的发展,该国核心经济区()
A.空间范围逐渐扩大 | B.城市数量逐渐增多 |
C.始终为人口迁入区 | D.核心区地位有所下降 |
A.德国 | B.美国 | C.英国 | D.巴西 |

【小题1】图中所示的工业部门可能是( )
A.啤酒酿造工业 | B.服装制造工业 |
C.飞机制造工业 | D.钢铁冶炼工业 |
A.增加产品的国际化程度,从而更好地被世界各国人选购 |
B.充分发挥各地优势,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
C.带动相关各国经济的发展,从而促进全球经济水平的提高 |
D.跨国公司为显示其实力,从而提高某品牌知名度 |

【小题1】根据图示信息分析,该图中县界划分的主要依据及最适宜发展的工业分别是()
A.河流 化学工业 | B.交通线 建材工业 |
C.山脉 电子工业 | D.山脉 建材工业 |
A.工业化起步阶段──以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为主体 |
B.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加工制造业和服务业大大增加 |
C.工业化阶段──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为主 |
D.传统农业为主的阶段──没有任何工业部门 |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区域的规模有大有小,区域之间常发生物质、能量、信息等流动。读甲、乙两个不同区域,分析回答下列各题。
A.资金 | B.劳动力 |
C.信息 | D.观念 |
A.矿产品 | B.粮食 |
C.工业制成品 | D.技术 |
【小题1】劳动力在产业间的分布状况是()
A.第一产业将逐渐增多 |
B.第二产业先增后降 |
C.第三产业将稳步减少 |
D.第二、三产业将稳步增加 |
A.第一产业比重较大 |
B.第二产业比重较大 |
C.第三产业比重较大 |
D.第一、二、三产业比重相当 |
3.选择题- (共9题)
【兴修水利工程】
材料一:
【引进优良作物】
材料二:……中国精美的丝绸是这条商路上运输最多的商品,而石榴、葡萄、胡麻、胡桃、胡豆、胡萝卜等西域物产,也是在汉朝时通过这条商路传到内地的,在中原很多地区得到推广种植。这些作物的引进,不仅增加了我国农作物的种类,更对我国的农业生产及饮食结构的变化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
——《历史上的外来作物引进》
【采用先进技术】
材料三:东晋南朝时,在太湖、鄱阳湖和洞庭湖一带开辟出了大量湖田。人们还把北方农作物的栽培、施肥、牛耕等先进技术与南方水田种植经验相结合,在江南地区普遍实行麦稻兼作,五岭以南则种双季稻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材
【兴修水利工程】
材料一:
【引进优良作物】
材料二:……中国精美的丝绸是这条商路上运输最多的商品,而石榴、葡萄、胡麻、胡桃、胡豆、胡萝卜等西域物产,也是在汉朝时通过这条商路传到内地的,在中原很多地区得到推广种植。这些作物的引进,不仅增加了我国农作物的种类,更对我国的农业生产及饮食结构的变化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
——《历史上的外来作物引进》
【采用先进技术】
材料三:东晋南朝时,在太湖、鄱阳湖和洞庭湖一带开辟出了大量湖田。人们还把北方农作物的栽培、施肥、牛耕等先进技术与南方水田种植经验相结合,在江南地区普遍实行麦稻兼作,五岭以南则种双季稻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材
{#blank#}1{#/blank#} {#blank#}2{#/blank#} does Grace do online shopping?
{#blank#}1{#/blank#} {#blank#}2{#/blank#} does Grace do online shopping?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单选题:(13道)
选择题:(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