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黑龙江佳木斯一中高二上开学考试地理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515109

试卷类型:开学考试
试卷考试时间:2014/9/23

1.综合题(共3题)

1.
下图是某特大城市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7分)

(1)早期该城市选址的有利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
(2) M、P、Q中________处是高级住宅区。
(3)拟在甲、乙两处规划建设高新技术工业城和石油化工城两座卫星城市。石油化工城应建在________处,理由是________。
2.
阅读下列材料和图,回答问题。(13分)
材料 中国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 长江三角洲,简称“长三角”,土地面积约占全国的1%,人口约占全国5.8%,目前被列入“长三角”城市群的共有16座城市,成为中国第一大城市群和世界第六大城市群。随着杭州湾跨海大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港)、沪—崇(明)—苏大通道三大工程的相继启动,“长三角”城市群经济一体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

(1)“长三角”地区的核心城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长三角”城市群形成的社会经济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长三角”城市群的空间分布形式是__________,交通线路表现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
(4)三大工程的启动和完成会引起“长三角”空间结构怎样的变化?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3分)
材料1:为了搭建荒漠化治理全民参与的平台,动员企事业单位积极投身荒漠化治理这一公益事业,中国治理荒漠化基金会与甘肃省治理荒漠化基金会联袂打造的公益事业品牌甘青宁运营中心2011年11月11日上午在兰州举行了挂牌仪式。
材料2:甘肃省地理简图。

材料3:2000~2010年甘肃省产业结构变化。
年份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2000年
19.6
44.8
35.6
2003年
18.4
46.7
34.9
2005年
15.6
43.4
41.0
2008年
14.6
46.3
39.1
2010年
14.5
48.2
37.3
 
(1)甘肃位于我国 部,西南以 山脉为界与青海省相邻,地处地势第 级阶梯,著名的河西走廊呈 走向, 河流经本省省会    市。
(2)下列关于甘肃这个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区域界限模糊
B.区域内部自然特征完全一致
C.具有明显的优势、特色和功能
D.和其他省市没有任何联系
(3)甘肃省气候地区差异大,大部分地区气候类型为 气候,甘肃省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4)根据材料3,分析甘肃省2000年以来产业结构变化的特征。

2.单选题(共13题)

4.
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城市2008年和2009年两大产业结构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第一产业产值保持稳定不变
B.目前该市以第二产业为主
C.2009年第三产业比重最大
D.产业结构应坚持均衡发展
【小题2】该市目前面临资源、能源短缺;进一步发展需要更多劳动力,而城市已经不堪人口重负;环境承载力达到极限。对此,你认为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A.加大科技投入,减少企业数量,发展第三产业
B.实行区域经济合作,进行资源、能源的跨区域调配
C.引进高技术人才,限制外来人口进入,控制人口规模
D.严格土地管理,提高土地价格,缓解土地紧缺的局面
5.

   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进入“人口红利”期。“人口红利”期指的是在一个时期内,社会抚养指数相对较小,总人口中劳动适龄人口比重较大。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人口红利”期提前到来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发展速度很快B.医疗卫生事业进步,人口死亡率低
C.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D.城市化速度快
【小题2】2015年前后,我国达到“人口红利”高峰,“人口红利”期结束后,我国面临的突出问题是
A.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B.人口总量减少C.就业困难D.经济衰退
6.
下图为我国东部某城市城区图,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该城市工业不断向东北部迁移,主要原因可能是
①城区地价上涨
②缓解城区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
③北部人口众多,有大量剩余劳动力
④北部地区矿产资源丰富
A.①②B.②③
C.①③D.②④
【小题2】近年来,甲地出现了高级住宅群,主要原因是甲地
A.位于城区外缘,环境质量好B.远离中心城区,地价便宜
C.地势开阔,便于建立住宅区D.位于河流附近,取水方便
7.
尼日尔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经济以农牧业为主,工业基础薄弱。但采矿业比较发达,铀矿资源丰富,自1959年发现铀矿后,现已探明铀矿储量为21万吨,居世界第五位,已先后成立3家合资企业。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反映一个区域的总体发展水平的综合指标有()
①预期寿命 ②教育程度 ③国内生产总值 ④人均国民收入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小题2】下面关于尼日尔的叙述,正确的是()
A.第一产业的就业人口比重最大
B.劳动力开始向服务业大规模转移
C.中心城市发展迅速
D.大多数劳动力从事采矿业
8.
读世界某国家经济区发展变化模式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甲为该国核心经济区,经过a—b—c阶段的发展,该国核心经济区()
A.空间范围逐渐扩大B.城市数量逐渐增多
C.始终为人口迁入区D.核心区地位有所下降
【小题2】依据图示信息推断,该国家最可能是()
A.德国B.美国C.英国D.巴西
9.
读图,图中椭圆代表分布于不同国家的零件生产厂家。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所示的工业部门可能是( )
A.啤酒酿造工业B.服装制造工业
C.飞机制造工业D.钢铁冶炼工业
【小题2】该工厂的零部件生产出现了全球化趋势。这样做的最终目的是( )
A.增加产品的国际化程度,从而更好地被世界各国人选购
B.充分发挥各地优势,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C.带动相关各国经济的发展,从而促进全球经济水平的提高
D.跨国公司为显示其实力,从而提高某品牌知名度
10.
读某区域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根据图示信息分析,该图中县界划分的主要依据及最适宜发展的工业分别是()
A.河流 化学工业B.交通线 建材工业
C.山脉 电子工业D.山脉 建材工业
【小题2】该区域各发展的阶段与主要工业部门搭配正确的是()
A.工业化起步阶段──以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为主体
B.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加工制造业和服务业大大增加
C.工业化阶段──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为主
D.传统农业为主的阶段──没有任何工业部门
11.
影响下列工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排列正确的是(    )
家具厂    印刷厂 炼铝厂    微电子工业
A.原料市场动力技术
B.市场原料动力技术
C.市场市场原料技术
D.市场市场动力技术
12.
台湾岛修建的铁路是半环状的环岛铁路,没有直接联系东西部的横向铁路。这样选择线路主要是考虑了哪种因素对铁路修建的影响:
A.经济因素B.社会因素C.自然因素D.技术因素
13.
扬州、济宁城市的兴衰,说明(    )
A.自然资源影响城市区位
B.政治、军事影响城市区位
C.交通条件影响城市区位
D.宗教活动影响城市区位
14.
以下城市与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对应不正确的是()
A.黄山──旅游城市B.包头──铁路枢纽
C.筑波──科学技术D.麦加──宗教
15.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区域的规模有大有小,区域之间常发生物质、能量、信息等流动。读甲、乙两个不同区域,分析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若甲、乙分别对应目前我国的农村地区和城市地区,则沿箭头①方向在区域间调配的是(  )
A.资金B.劳动力
C.信息D.观念
【小题2】若甲表示发达国家,乙表示发展中国家,则沿箭头②方向在区域间调配的主要是(  )
A.矿产品B.粮食
C.工业制成品D.技术
16.
在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由于资源配置的变化和人均收入的差异,劳动力在三次产业间重新分配。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劳动力在产业间的分布状况是()
A.第一产业将逐渐增多
B.第二产业先增后降
C.第三产业将稳步减少
D.第二、三产业将稳步增加
【小题2】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
A.第一产业比重较大
B.第二产业比重较大
C.第三产业比重较大
D.第一、二、三产业比重相当

3.选择题(共9题)

17.My bike is _________Lucy's.
18.“张骞出使西域”的故事发生在(    )
19.中国是以农立国的世界文明古国。某校七年级同学探讨了“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原因”,请你参与同学们的小组探究,回答相关问题。

【兴修水利工程】

材料一:

【引进优良作物】

材料二:……中国精美的丝绸是这条商路上运输最多的商品,而石榴、葡萄、胡麻、胡桃、胡豆、胡萝卜等西域物产,也是在汉朝时通过这条商路传到内地的,在中原很多地区得到推广种植。这些作物的引进,不仅增加了我国农作物的种类,更对我国的农业生产及饮食结构的变化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

——《历史上的外来作物引进》

【采用先进技术】

材料三:东晋南朝时,在太湖、鄱阳湖和洞庭湖一带开辟出了大量湖田。人们还把北方农作物的栽培、施肥、牛耕等先进技术与南方水田种植经验相结合,在江南地区普遍实行麦稻兼作,五岭以南则种双季稻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材

20.中国是以农立国的世界文明古国。某校七年级同学探讨了“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原因”,请你参与同学们的小组探究,回答相关问题。

【兴修水利工程】

材料一:

【引进优良作物】

材料二:……中国精美的丝绸是这条商路上运输最多的商品,而石榴、葡萄、胡麻、胡桃、胡豆、胡萝卜等西域物产,也是在汉朝时通过这条商路传到内地的,在中原很多地区得到推广种植。这些作物的引进,不仅增加了我国农作物的种类,更对我国的农业生产及饮食结构的变化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

——《历史上的外来作物引进》

【采用先进技术】

材料三:东晋南朝时,在太湖、鄱阳湖和洞庭湖一带开辟出了大量湖田。人们还把北方农作物的栽培、施肥、牛耕等先进技术与南方水田种植经验相结合,在江南地区普遍实行麦稻兼作,五岭以南则种双季稻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材

21.Grace does online shopping four times a month.(对划线部分提问)

{#blank#}1{#/blank#} {#blank#}2{#/blank#} does Grace do online shopping?

22.Grace does online shopping four times a month.(对划线部分提问)

{#blank#}1{#/blank#} {#blank#}2{#/blank#} does Grace do online shopping?

23.要精确的知道物体的温度,需要用{#blank#}1{#/blank#}来测量,计量温度的单位通常是{#blank#}2{#/blank#}。
24.在探究水在什么温度结冰的活动中,在碎冰里加盐是为了制造更低的{#blank#}1{#/blank#}。
25.在探究水在什么温度结冰的活动中,在碎冰里加盐是为了制造更低的{#blank#}1{#/blank#}。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单选题:(13道)

    选择题:(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