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读“世界主要稻谷生产国生产状况图”及“我国水稻优势种植区分布图”,回答问题。

(1)世界上稻谷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是_____、单产最高的国家是_____。
(2)从社会经济条件看,这些国家发展水稻种植业的共同优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国水稻优势种植区的优势气候条件是__________。
(4)东北平原的农业地域类型主要是__________。近年来,该地水稻产量不断提高,其主导的因素是__________。

(1)世界上稻谷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是_____、单产最高的国家是_____。
(2)从社会经济条件看,这些国家发展水稻种植业的共同优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国水稻优势种植区的优势气候条件是__________。
(4)东北平原的农业地域类型主要是__________。近年来,该地水稻产量不断提高,其主导的因素是__________。
2.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 城市人口容量应与城市的经济发展和资源总量相适应。有人根据上海经济发展水平和水资源总量,估算出2010年、2020年和2030年上海常住人口容量(见下表)。随着上海城市化进程的加速,2010年上海常住人口已达2301.91万人,超过估算的人口容量。
上海市人口容量的估算(万人)

(1)2010年上海人口年龄构成中0~14岁少年儿童比重约为 %。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为10.12%,这标志着上海已进入 阶段。
(2)根据上海2010年人口年龄构成,说明上海劳动人口数量特点,并分析其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3)运用影响人口容量因素的知识,从水资源和经济发展两个方面,分析上海今后提升人口容量可以采取的措施。

材料 城市人口容量应与城市的经济发展和资源总量相适应。有人根据上海经济发展水平和水资源总量,估算出2010年、2020年和2030年上海常住人口容量(见下表)。随着上海城市化进程的加速,2010年上海常住人口已达2301.91万人,超过估算的人口容量。
上海市人口容量的估算(万人)

(1)2010年上海人口年龄构成中0~14岁少年儿童比重约为 %。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为10.12%,这标志着上海已进入 阶段。
(2)根据上海2010年人口年龄构成,说明上海劳动人口数量特点,并分析其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3)运用影响人口容量因素的知识,从水资源和经济发展两个方面,分析上海今后提升人口容量可以采取的措施。
3.
左图是某校兴趣小组对右图四条线路中的两条线路沿线聚落调查后作的统计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丙、丁四条线路人口密度最小的是哪一条?分析其自然原因。
(2)分析a、b两条曲线最有可能是沿甲、乙、丙、丁四条线路中的哪两条线路所得的结果?并说明判断理由?
(3)分析a、b两条曲线所代表的聚落特征的不同并分析其原因。


(1)甲、乙、丙、丁四条线路人口密度最小的是哪一条?分析其自然原因。
(2)分析a、b两条曲线最有可能是沿甲、乙、丙、丁四条线路中的哪两条线路所得的结果?并说明判断理由?
(3)分析a、b两条曲线所代表的聚落特征的不同并分析其原因。
2.单选题- (共11题)
4.
读下图“中心商务区内部结构中零售业的空间分布图”,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对图示含义解释正确的是
【小题2】在图中“角落部位”租金曲线低的原因最可能是

【小题1】对图示含义解释正确的是
A.距市中心越近,租金越高,零售业专门化程度越低 |
B.距市中心越近,租金越高,商品档次越高 |
C.距市中心越远,租金越低,零售业专门化程度越高 |
D.距市中心越远,租金越高,商品档次越低 |
A.地域狭窄,不适合零售业用地 |
B.交通通达度较高,适合作为商务机构的办公楼 |
C.交通便捷程度较差,无法吸引大量人流,对零售业无吸引力 |
D.交通通达度较好,租金较高,各零售业均付不起高昂租金 |
5.
据2010年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离开户籍所在地,在新的居住地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为26139万人,比2000年增加11700万人;东部沿海地区的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上升。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材料反映出的我国人口现象是( )
【小题2】出现该人口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小题1】材料反映出的我国人口现象是( )
A.人口流动规模扩大 |
B.中、西部地区人口数量减少 |
C.人口空间分布趋于均匀 |
D.东部沿海地区人口自然增长快 |
A.东部发展政策的吸引 | B.西部生态环境的恶化 |
C.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 D.户籍管理政策的松动 |
6.
读下图,完成问题。

【小题1】①、③区域的人口增长模式分别属于
【小题2】③与①相比死亡率高的原因是
【小题3】与②人口增长模式相对应的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是

【小题1】①、③区域的人口增长模式分别属于
A.现代型和原始型 |
B.原始型和现代型 |
C.现代型和传统型 |
D.传统型和现代型 |
A.战争 |
B.疾病 |
C.生活水平差 |
D.老年人口多 |

7.
下图中四条折线示意中国、全世界、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及其变化趋势。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代表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折线是( )
【小题2】目前,我国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带来的主要影响有( )
①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②二、三产业产值比重上升
③城市生态环境不断改善
④城市中心区人口不断减少

【小题1】图中代表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折线是( )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①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②二、三产业产值比重上升
③城市生态环境不断改善
④城市中心区人口不断减少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③④ |
8.
读“某城市住宅区内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变化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M、N、L依次表示的土地利用方式是( )
【小题2】当L线变成P线时,反映了各功能区的变化是( )

【小题1】M、N、L依次表示的土地利用方式是( )
A.商业、住宅、工业 | B.商业、工业、住宅 |
C.住宅、工业、商业 | D.工业、商业、住宅 |
A.商业区范围变小 | B.工业区范围变大 |
C.住宅区范围变大 | D.工业不断向外围移动 |
9.
读我国东部某历史名城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有关图中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区位条件,叙述正确的是( )
【小题2】城中甲地为一钢铁厂,因城市发展需要,欲将钢铁厂迁往周边小城镇,下列四地中最适宜建钢铁厂的是( )

【小题1】有关图中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区位条件,叙述正确的是( )
A.丰富的矿产资源是该城市形成的主要因素 |
B.交通运输的改善是促进城市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 |
C.丰富的水能资源是该城市形成的主要因素 |
D.自然条件对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影响不大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10.
下图示意我国某小区雨水收集、净化和利用过程。读图完成问题。

【小题1】该系统在居民区的广泛利用,对城市的影响是( )
【小题2】从综合效益考虑,该系统最适宜的推广地区是( )

【小题1】该系统在居民区的广泛利用,对城市的影响是( )
A.降低地下水水位 | B.加重水体污染 |
C.缓解缺水问题 | D.解决城市内涝 |
A.西北地区 | B.青藏地区 |
C.华北地区 | D.东北地区 |
11.
下图是云南红河“哈尼梯田”景观空间分布格局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修筑梯田种水稻,主要是为了充分利用当地最有利的( )
【小题2】有关该农业生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小题1】修筑梯田种水稻,主要是为了充分利用当地最有利的( )
A.地形条件 | B.气候条件 | C.土壤条件 | D.水条件 |
A.机械化水平高 | B.生产规模大 | C.水利工程量大 | D.商品率高 |
12.
土地流转也称土地使用权流转,是指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将土地经营权(使用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经济组织,即保留承包权,转让使用权。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下列不属于土地流转模式的是( )
【小题2】农村土地流转,有利于( )

【小题1】下列不属于土地流转模式的是( )
A.小农经营 | B.大园区+小业主 |
C.土地股份公司 | D.土地银行 |
A.劳动密集型农业的发展 | B.农产品品牌的形成 |
C.承包权、使用权变更 | D.为城市化提供土地 |
13.
继“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后,我国又制订了“实现东部新跨越”的战略方针,环渤海经济圈作为东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在加速崛起,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目前,影响环渤海经济圈可持续发展的首要因素是( )
【小题2】图中阴影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棉基地,其棉花生长的有利气候条件是( )

【小题1】目前,影响环渤海经济圈可持续发展的首要因素是( )
A.矿产资源不足 | B.水资源短缺 | C.人口密度较大 | D.洪水灾害频发 |
A.地势平坦广阔 | B.土壤深厚肥沃 |
C.降水丰富,水源充足 | D.光热条件好,雨热同期 |
14.
如下图为欧洲西部大不列颠岛农业地域类型分布示意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小题2】图中农业地域类型甲为( )
【小题3】【小题4】该农业地域类型在该地区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①气候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 ②劳动力丰富 ③城市众多,消费市场广阔④机械化水平低

【小题1】【小题2】图中农业地域类型甲为( )
A.大牧场放牧业 | B.季风水田农业 |
C.乳畜业 | D.商品谷物农业 |
①气候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 ②劳动力丰富 ③城市众多,消费市场广阔④机械化水平低
A.①② | B.②④ | C.③④ | D.①③ |
3.选择题- (共2题)
4.填空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单选题:(11道)
选择题:(2道)
填空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