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6题)
早期的田纳西河流域山清水秀,森林茂盛。19世纪后期,流域内人口剧增,对流域内的资源进行大规模掠夺式的开发,带来系列生态问题与发展问题。下图是田纳西河流域综合开发与治理模式示意图,据此回答问题。
炼铜大量排放高浓度的SO2土地退化
长期高强度种植棉花 植被破坏
过度开垦和获取炼铜用的木炭 环境污染
(2)该流域开发的核心是 。
(3)列举河流建坝带来的综合效益。(至少回答2点)
20 世纪80年代,香港与珠江三角洲地区逐步形成了“前店后厂”的加工贸易模式。主导产业为服装加工业、印刷业、金属制品业等。90 年代中后期,格局逐步改变,主导产业转变为计算机、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下图是广东省产业转移区域布局示意图,
据此回答问题。A.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发展 |
B.土地租金低、矿产资源丰富 |
C.拥有廉价、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
D.发达国家和地区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 |
(3)简述产业转移对粤东、粤北、粵西的有利影响。( 至少回答2点)
材料一:红水河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是珠江水系干流西江的上游,全长638千米。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国家批准红水河梯级开发方案,在红水河全河段建设了10个梯级电站。
材料二:下图是红水河梯级开发示意图。
①落差大②峡谷多③河流水量丰富

(2)水电具有______清洁无污染等优点。 红水河梯级电站的建设对于满足广东和广西电力增长的需要,优化 (填“东北”“华北"或“华南”)地区电力结构具有重要的作用。
(3)列举除提供电力外,红水河梯级开发对区域农业发展的作用。(至少回答两点)

(1)西气东输一线工程西起 油田东至 市;在气源地方面,西气东输二线与一线相比,最明显的变化是气源地来自 (填“境内”或“境外”)。
(2)“协调发展、共同富裕”主要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原则(填“公平性”“持续性”或“共同性”)。
(3)简述西气东输工程对东部地区发展的有利影响。(至少回答两点)

(1)该区最显著的自然特征是 。
(2)


的地域分异规律。
(3)简述该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原因。(至少回答3点)

(1)20世纪80年代,珠江三角洲地区引进外资的有利条件是什么?(至少回答四点)
(2)与长江三角洲相比,珠江三角洲产业升级面临这一定困境,究其原因是什么?
2.单选题- (共13题)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承接了大量电子装配工业的转移。近年来,随着生产成本的提高,电子装配工业有向内陆地区转移的趋势。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小题1】电子装配工业属于( )
A.动力导向型 | B.劳动力导向型 |
C.市场导向型 | D.原料导向型 |
A.内陆地区科技水平不断提高 | B.内陆地区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大 |
C.东部沿海地区运输成本上升 | D.东部沿海地区劳动力价格上升 |
近年来,黑龙江省全面启动建设全国“生态大粮仓”和“绿色大厨房”工程,提出率先建成全国现代化大农业示范、生产、供给基地。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小题1】黑龙江省优质水稻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的主要原因是( )
A.全球气候变暖 | B.生态环境改善 |
C.市场需求扩大 | D.交通条件改善 |
A.大规模退耕还湿,停止粮食生产 |
B.大规模开发未垦湿地,扩大粮食播种面积 |
C.全面退耕还林,变种植业主导产业为林业主导产业 |
D.推进农业向规模化、专业化和生态化方向发展,建设绿色食品基地 |

【小题1】图中兼有资源和市场区位优势的石化基地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A.石油开采 | B.核电站建设 | C.海岛旅游开发 | D.港口建设 |

【小题1】限制东北地区农业发展最主要的自然原因是( )
A.耕地不足 | B.土壤贫瘠 | C.热量不足 | D.气候干旱 |
A.小农经验 | B.水利工程量大 |
C.粮食单位面积产量低 | D.人均粮食占有量高 |
A.RS(遥感) | B.GPS(全球定位系统) |
C.GIS(地理信息系统) | D.数字地球 |

【小题1】有关图示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该地区位于我国东北 |
B.图中所示铁路有利于加强山西省的煤炭外运 |
C.黄骅港将发展成我国大型的石油输出港 |
D.该地区丰富的水资源有利于能源基地的建设 |
A.矿物燃料的大量燃烧 | B.不合理的灌溉 |
C.过度开采地下水 | D.过度樵采和乱垦滥牧 |
下图是雨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示意图,圆圈大小反映养分储量的多少,箭头粗细表示物流量的大小。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雨林系统中最主要也是最关键的部位是图中的( )
A.a | B.b | C.c | D.d |
A.维持大气碳氧平衡 | B.促进水循环、调节水平衡 |
C.生态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 | D.大气中CO2含量减少,净化空气 |
A.遥感(RS) | B.全球定位系统(GPS) |
C.地理信息系统(GIS) | D.数字地球 |
湿地包括沼泽。河湖、沿海滩涂等,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其在防洪、抗旱、调节气候、控制污染等方面具有其他生态系统所不可替代的功能和效益,被誉为“地球之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小题1】下列地区中单位面积湿地比重最大的是( )
A.长江中下游、东北地区 | B.青藏地区、西北地区 |
C.长江中下游、西北地区 | D.华北地区、西南地区 |
A.变“北大荒”为“北大仓”,建商品粮基地 |
B.“围湖造田",发展果蔬、花卉生产 |
C.进行大批量“耕海牧渔”,迅速扩大水产养殖面积 |
D.“退田还湖”,发展旅游 |
萨赫勒地区是指撒哈拉沙漠南缘东西延伸的干旱与半干旱地区。20世纪以来,随着人口和经济的发展,本区的传统游牧经济向商业性的定居牧业经济转化,同时南部农田向北入侵,农牧之争加剧了土地荒漠化。下图是萨赫勒地区示意图。
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形成萨赫勒地区荒漠化的自然背景是( )
A.高温多雨 | B.气候干旱 | C.冬冷夏热 | D.温和湿润 |
A.过度开垦 | B.过度砍伐 | C.过度樵采 | D.过度放牧 |
A.人口过度增长 | B.森林的过度砍伐 |
C.全球气候变暖 | D.开发建设不注意环保 |
【小题1】在我国的各类地理分区中,太湖平原和吐鲁番盆地总是位于两个不同的区域上,其根本原因是( )。
A.纬度差异巨大 | B.空间距离遥远 | C.中间相隔更多地形区 | D.整体状况差异明显 |
A.太湖平原和吐鲁番盆地都以农牧业为主 |
B.太湖平原注重发展外向型农业,吐鲁番盆地立足于干旱农业 |
C.太湖平原突出农业技术的投入,吐鲁番盆地保持自然农业模式 |
D.太湖平原改水田为旱地,吐鲁番盆地注意灌溉农业的发展 |

【小题1】中国与世界能源消费结构的特点是
A.中国以石油为主 | B.中国以煤炭为主 |
C.世界以水电为主 | D.世界以核能为主 |
A.提高煤炭的比重 | B.降低水电的比重 |
C.提高天然气比重 | D.降低风能的比重 |
下图是我国部分农业区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图示农业区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
A.气候 | B.地形 | C.行政区 | D.人口密度 |
A.河网密布、水源充足 | B.红壤广布、土壤贫瘠 |
C.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 | D.自然植被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 |
A.水土流失 | B.资源短缺 |
C.土地荒漠化 | D.生物多样性减少 |
根据新疆《哈密地区煤炭工业“十二五”-2020年区域发展规划》,哈密地区围绕“疆电外送”“疆煤东运”战略,2020年煤炭产量将超过3亿吨。
据此回答下列小题。【小题1】哈密地区提出“疆电外送”“疆煤东运”战略,主要的优势条件是( )
A.接近消费市场 | B.丰富的煤炭资源 |
C.充足的劳动力 | D.便利的交通运输 |
A.扩大了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差距 | B.促进新疆旅游业的发展 |
C.缓解东部地区的能源紧缺状况 | D.减轻新疆大气的污染程度 |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该河段进行梯级开发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①海拔高度大②河流流量大③水位季节变化大④河流落差大⑤水库移民较少
A.③④ | B.①② | C.②④ | D.④⑤ |
①减轻旱涝灾害威胁 ②增加年径流量 ③改善枯水期水质 ④提高地下水位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③ |
3.选择题- (共1题)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6道)
单选题:(13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