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达标检测25——交通和通信展带来的变化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514791

试卷类型:专题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8/11/26

1.综合题(共1题)

1.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隋唐以后,我国经济重心和人口重心逐步转移到南方,在长达1 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江浙地区的经济发展翘楚中华。以稻米、桑蚕生产为代表的农业,以丝绸、陶瓷为代表的手工业名扬天下。下图为沪宁杭地区的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分布图。

(1)“水巷小桥多,人家尽枕河。”(参见图中照片)简析该区域内众多古城形成这种聚落景观的地理原因。
(2)“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简析隋唐以后扬州成为我国古代著名商都的区位条件。
(3)19世纪中期以后江浙地区古城纷纷衰落。简析该地区影响城市发展的区位条件发生了哪些变化。

2.单选题(共4题)

2.

   在我国进入“高铁时代”的大背景下,各城市的高铁站建设也方兴未艾,而部分河运却日益衰落。2014年2月26日,中国首条在高原高海拔和戈壁荒漠地区开通的高速铁路兰新高铁全线开通运营。汉江全长1532 km,流域涉及6省市,素有“千里黄金水道”之称。

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兰州等大城市高铁车站远离主城区,布局在城市核心区的边缘,其主要原因是(  )
A.高铁站用地面积广,郊区地价较低,可大大降低成本
B.促进高铁站所在郊区的城市化步伐
C.远离主城区,便于旅客集散
D.位于城乡结合部方便居民出行
【小题2】近代以来,汉江船运不断萎缩,下列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①新的运输方式的兴起并发展成为主要运输方式
②河流落差加大,水流湍急
③水库、涵闸和桥梁等工程建设阻碍通航
④船舶大型化使干流和下游的部分河段丧失通航能力
A.①④B.①②
C.①③D.②④
【小题3】兰新高铁沿线修建了长达440 km的防风墙防护措施,在一些路段还出现了地上隧道。这些防护措施和隧道的作用是(  )
A.防沙尘暴B.防泥石流
C.防动物穿行D.防大风
3.
高铁客运站不仅是城市对外的枢纽,更是城市发展的新引擎,对城市产业活动有较强的集聚性。读我国某城市高铁站示意图,回答下列题。

【小题1】在高铁站核心区域最适宜布局的产业活动是()
A. 工业     B. 园艺 C. 物流 D. 商务
【小题2】高铁站对城市化可能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 郊区城市化   B. 城市空心化
C. 逆城市化 D. 过度城市化
4.

   随着高速公路、轨道交通不断向郊区延伸,高速公路出入口、轨道交通站点附近成为购物、就业和人口的集聚区。随着集聚区规模的扩大,逐渐形成具备城市功能的新都市,又称“边缘城市”。下图示意美国某“边缘城市”高速公路出入口附近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布局。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图示高速公路出入口附近首先出现的土地利用类型是
A.生产用地B.居住用地
C.办公用地D.零售业用地
【小题2】图示“边缘城市"
A.人口的昼夜流动性大B.产业结构以第三产业为主
C.空间上和中心城市相接D.建筑物的密度比中心城市大
5.
读京杭运河古、今通航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这是古人对扬州的赞誉与向往。历史上的扬州曾经是全球十大繁华都市之一,地位堪比今天的纽约、巴黎。下列关于造成扬州地位下降的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类的过度开垦使环境恶化
B.洪水淹没了原来的扬州
C.环境污染严重
D.交通运输线路的发展变化
【小题2】下列关于扬州城市发展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发展速度加快
B.目前城市形态沿运河伸展
C.城市形态变化缓慢
D.历史上城市形态多方向发展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单选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