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在 M、P、Q 三地中 最可能是高级住宅区,简要说明原因。
(3)近年来该城市大力发展雨水收集工作,简述该措施的意义。
材料一 下图是“我国东部沿海某大城市示意图”,统计显示近年来有数十万人迁入该城市。

材料二 雨水收集系统是将雨水收集并进行处理后达到使用标准的系统,主要收集屋顶雨水和地面雨水。在目前我国水资源紧张、水污染加重、城市内涝加剧的情况下,将雨水收集并利用势在必行。
(1)说明人口大量迁入对该城市造成的不利影响。(2)在 M、P、Q 三地中 最可能是高级住宅区,简要说明原因。
(3)近年来该城市大力发展雨水收集工作,简述该措施的意义。
2.
“农夫果园”番茄汁的原料主要来自图示的山麓河谷地区。据图回答问题。

(1)该地区种植番茄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_________,B河流主要补给是_____________,此河流在山麓 地带形成地貌名称是________。
(2)分析该地区产的番茄质量优良的主要自然原因。
(3)A城镇分布有“农夫果园”番茄榨汁企业,分析影响该企业分布的主要区位因素。
(4)描述图示地区城镇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其主要区位因素。

(1)该地区种植番茄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_________,B河流主要补给是_____________,此河流在山麓 地带形成地貌名称是________。
(2)分析该地区产的番茄质量优良的主要自然原因。
(3)A城镇分布有“农夫果园”番茄榨汁企业,分析影响该企业分布的主要区位因素。
(4)描述图示地区城镇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其主要区位因素。
2.单选题- (共12题)
3.

【小题1】关于该省人口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小题2】该省十年来常住人口(指实际居住在当地半年以上的人口)数量减少,其原因最可能是
下图为我国西部某省人口数据统计图。近年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5%左右。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关于该省人口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目前出生率低、死亡率低 |
B.人口密度十年来大幅减小 |
C.城市人口比重提高依靠人口自然增长 |
D.城市人口数量十年来增长50%以上 |
A.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 | B.水利工程移民增多 |
C.省级行政区域缩小 | D.劳务输出数量增加 |
4.

【小题1】该城市中心商务区可能位于( )
【小题2】若甲、乙、丙、丁为四个功能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某城市东西相距25千米,下图为该城市沿东西方向人口密度与土地价格分布曲线图,其中甲、乙、丙、丁分别表不该城市不同的区域。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该城市中心商务区可能位于( )
A.甲区域 |
B.乙区域 |
C.丙区域 |
D.丁区域 |
A.甲功能区人口密度小,工业区位条件最差 |
B.乙功能区土地价格高,以仓储和绿地为主 |
C.丙功能区人口密度大,以住宅用地为主 |
D.丁功能区基础设施完善,土地价格低 |
5.
读某发达国家四城市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四城市中,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受人口迁移影响较小的城市是
【小题2】据人口年龄、性别结构判断,文化教育在城市服务功能中占主要地位的是

【小题1】四城市中,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受人口迁移影响较小的城市是
A.a | B.b | C.c | D.d |
A.a | B.b | C.c | D.d |
6.
下图为“某城市建设前后水量平衡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城市建设导致了当地
A. 汛期洪峰流量加大 B. 地面径流汇集速度减慢
C. 蒸发量增强 D. 地下水位上升
【小题2】城市建设后地面径流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生活用水量增加 B. 植被覆盖率增加
C. 城市热岛效应 D. 降水下渗量减少

【小题1】城市建设导致了当地
A. 汛期洪峰流量加大 B. 地面径流汇集速度减慢
C. 蒸发量增强 D. 地下水位上升
【小题2】城市建设后地面径流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生活用水量增加 B. 植被覆盖率增加
C. 城市热岛效应 D. 降水下渗量减少
7.
下图为我国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利用所在城市人口资料绘制的人口金字塔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2010年,该市0~4岁女性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约为( )
【小题2】该城市近三十年来人口结构变化产生的影响是( )

【小题1】2010年,该市0~4岁女性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约为( )
A.3% | B.6% | C.6.2% | D.3.2% |
A.青壮年养育子女的负担逐渐加重 | B.生育率逐渐增加 |
C.该城市逐渐迈向老龄化社会 | D.青壮年男子逐渐外移 |
8.
下图为某特大城市及其周边地区各类土地付租能力与该地区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a、b、c城市功能分区分别可能是 ( )
【小题2】图中b1、b2功能区相同,但级别不同,在b2地区发展该功能区的原因是( )

【小题1】a、b、c城市功能分区分别可能是 ( )
A.工业区、住宅区和商业区 | B.商业区、住宅区和工业区 |
C.住宅区、商业区和工业区 | D.工业区、商业区和住宅区 |
A.位于城市工业区附近,工人上下班较方便 |
B.位于农耕区附近,乳肉蛋食品丰富 |
C.靠近景点和林地,空气清新,环境优美 |
D.位于背风坡,空气湿度小,日照多 |
9.
读某特大城市距离市中心4千米范围内城市各功能区占土地面积比例变化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关于图中①②③④表示的功能区的表述,正确的是
【小题2】科学规划城市,有利于

【小题1】关于图中①②③④表示的功能区的表述,正确的是
A.住宅区、工业区、行政及绿化区、商业区 |
B.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行政及绿化区 |
C.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行政及绿化区 |
D.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行政及绿化区 |
A.合理利用土地,使每寸土地都能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 |
B.加强各功能区之间的分工与联系 |
C.有利于分散城市职能,重点建设某一功能区 |
D.完全摆脱地理环境的影响,建立合理的城市等级体系 |
10.
【小题2】该城镇东南部适宜规划( )
下图为某城镇工业区分布及年内风频统计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A.石化厂 | B.水泥厂 |
C.造纸厂 | D.印染厂 |
A.高档住宅小区 | B.中心商务区 |
C.仓储物流区 | D.休闲度假区 |
11.
张某承包了0.5公顷耕地,种植结构变化如图。当地1月平均气温3℃。完成小题。

【小题1】张某承包的耕地可能位于
【小题2】导致种植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小题1】张某承包的耕地可能位于
A.珠江三角洲 | B.太湖平原 | C.华北平原 | D.松嫩平原 |
A.市场需求 | B.生产经验 | C.自然条件 | D.国家政策 |
12.
读下边某地等降水量分布图,回答下题。
【小题1】为使④地农业稳定高产,需采取的措施是( )
【小题2】④是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典范,当地农业地域类型是( )

【小题1】为使④地农业稳定高产,需采取的措施是( )
A.西水东调 | B.东水西调 | C.北水南调 | D.南水北调 |
A.商品谷物农业 | B.灌溉农业 | C.混合农业 | D.大牧场放牧业 |
13.
青藏高原形成特殊的高原气候,利用大棚技术使得拉萨瓜果蔬菜供应充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拉萨利用大棚技术种植瓜果蔬菜,主要是改善了当地的
【小题2】拉萨原来不产西瓜,引种后发现:直接“铺”在地上生长的西瓜长不好,只有将西瓜藤蔓架空,西瓜“挂”着才能结果。西瓜“挂”着的主要原因是
【小题1】拉萨利用大棚技术种植瓜果蔬菜,主要是改善了当地的
A.热量条件 | B.光照条件 |
C.水分条件 | D.土壤条件 |
A.大棚内的地面温度比空气温度低,不利于西瓜的发育成熟 |
B.可以减少叶子对西瓜的遮掩,增强光照,促进光合作用 |
C.可以充分利用立体空间,节省土地、节省大棚面积,减少农业投入 |
D.土壤干燥,直接“搁”在地上,容易使西瓜的水分蒸发 |
14.
读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平原城市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2012年与1980年比较,该城市
【小题2】2012年,该城市新建商业中心

【小题1】2012年与1980年比较,该城市
A.交通发展促使城区面积向东大规模扩展 | B.城区发展和交通建设不受河流影响 |
C.多层次的立体交通网络尚未形成 | D.老商业中心服务范围变小 |
A.沿河流两岸分布 | B.沿环线高架路分布 |
C.位于城市交通干线交会处 | D.围绕老商业中心均匀分布 |
3.选择题- (共4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单选题:(12道)
选择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