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甘肃永昌县一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514631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7/7/19

1.选择题(共3题)

1.

东南亚华人华侨来自于中国的(    )两省。

2.

东南亚华人华侨来自于中国的(    )两省。

3.

东南亚华人华侨来自于中国的(    )两省。

2.句子默写(共1题)

4.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①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杜甫《蜀相》)
②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周邦彦《苏幕遮》)
   ,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杜甫《登岳阳楼》)
⑤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李白《将进酒》)

3.诗歌鉴赏(共1题)

5.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竹轩诗兴  张镃
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
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
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
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注]篆烟:盘香的烟缕。
【小题1】本诗第二联描写精妙,请简要分析。(5分)
【小题2】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6分)

4.现代文阅读(共1题)

6.
现代文阅读
茶作饮料的可靠记载,始见于距今两千多年前的西汉。公元前59年,王褒的《僮约》中提到家僮要在家里煮茶,还要到市场上购买茶叶。这是我国最早和最有价值的关于茶叶的记载,反映了当时的情景。秦汉时期,饮茶的方法有所改进,不是仅以未加工的生茶叶煎服,而是将茶叶捣碎,加上油膏、米粉之类,制成茶团或茶饼,饮用时放入壶内煎煮,外加葱、姜、桔、盐等调料。
三国两晋时期,饮茶的风气渐盛。东吴最后一个皇帝孙皓,每次大宴群臣,都要强迫群臣喝酒,直到各位大臣都喝得酩酊大醉,孙皓才十分高兴。一位姓韦的大臣不会喝酒,孙皓密赐给他茶叶,允许以茶代酒。也就是在这一时期,文人以茶待客渐成风气,甚至在妇女中饮茶也很普遍。到了南北朝时,随着佛教的盛行,和尚坐禅,饮茶发挥了很大功效。饮茶可以兴奋头脑,驱除睡意,利于清心修行。饮茶之风在各大小寺庙流传开来,各地寺院也开始种茶。佛教兴盛了,饮茶也日益普遍,时人称“茶佛一味”。
唐朝时,饮茶之风更为普遍。唐朝初年,饮茶仅在南方流行,北方有些地方则认为是奇异风俗。在长期的饮茶实践中,人们发现饮茶可以提高人的思考能力。这无疑受到文人学士的青睐,他们逐渐饮茶成癖,纷纷以茶作为吟诗作赋的题材。唐朝中期,北方饮茶普及,南方大批茶叶运往华北。城镇乡村的茶馆到处可见。茶叶不再是贵族和士大夫特有的享受品,而成为普通百姓的日常饮料。不仅如此,饮茶之风还传到塞外西北各地,乃至西藏。我国边区少数民族喜食肉类,领略了茶叶的奇特风味,认识到茶叶有助消化的药理功效,更视茶叶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饮料。唐代产茶区域遍布江浙、华南、华中地区,同今天大致相同。茶叶产量以江淮为最,浮梁(今景德镇)、湖州(今浙江吴兴)是重要的茶叶集散地。所以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有“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之句。
宋代以后,饮茶直接用焙干的茶叶煎煮,不再外加调料。由于制作茶叶的技术显著提高,人们的饮茶风气日盛,嗜茶的人更加普遍。当时好茶的品类很多,有龙团茶、龙凤茶、石乳、白乳、玉液长春、万春银叶等等。元朝开放西北茶市,饮茶风气在边疆地区少数民族中进一步普及,边茶大量生产。
明代发明炒青制茶,茶叶也改为用开水冲泡饮用,不但方便,还保留了茶叶的清香,更适合人民的需要。随着制茶技术的提高和茶叶质量的改进,饮用方法及泡茶器皿等也越来越讲究。有很多茶叶专著问世。如许次纾的《茶疏》,顾元庆的《茶谱》等。这些专著对茶的饮用和生产的发展有过很大影响,普及了饮茶知识。到了清代,饮茶盛况空前,茶叶的品种更加丰富多彩。人们交际应酬、礼尚往来都离不开茶。茶叶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已成为每家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其中之一。
我国是茶叶的故乡。很早以前,我国的茶叶就通过海陆运输传播到世界各地,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我国劳动人民用自己的聪明智慧,给世界人民带来茶这样美好的饮料,是值得中国人民引以自豪的。
(节选自《中国古代文化基础知识》)
【小题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不属于饮茶之风流行的原因的一项是( )
A.文人以茶待客渐成风气,妇女也普遍饮茶,和尚也普遍饮茶。
B.饮茶可以兴奋头脑,驱除睡意,也可以提高人的思考能力。
C.喜食肉类的边区少数民族认识到茶叶有助消化的药理功效。
D.制茶技术显著提高,饮茶由原来将茶饼加多种调料煎煮,而后直接用焙干的茶叶煎煮,到明代改用开水冲泡。
【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秦汉时期,饮茶的方法不是将未加工的生茶叶煎服,而是将茶叶制成茶团或茶饼煎煮,外加调料。
B.所谓“茶佛一味”是指随着佛教的盛行,饮茶因在和尚坐禅时发挥了很大功效而日益普遍。
C.饮茶风气在边疆地区少数民族中进一步普及,这与元朝开放西北茶市有很大关系。
D.到了清代,茶叶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及交往中地位越发重要,饮茶的盛况是其他朝代无法比肩的。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褒的《僮约》中提到家僮要在家里煮茶,还要到市场上购买茶叶,这反映了西汉时茶叶的饮用和买卖的情景。
B.因为大诗人白居易写出了“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的诗句,于是浮梁因诗名而成为重要的茶叶集散地。
C.明代发明炒青制茶,茶叶改为用开水冲泡饮用,不但方便而且还保留了茶叶的清香,这是一大进步。
D.饮茶的方法从煎服生的茶叶到冲泡炒制的茶叶,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

5.语言表达(共2题)

7.
根据要求在横线处仿写
“人体部位”为喻的词语,取义各不相同,使用恰当可以增加表达的情趣。例如:期末考试已经迫在“眉睫”。取眉毛和睫毛距离眼睛极近之义,形容事情已经到了极紧急的关头。
请参照例句,再仿写两个句子(用“眉睫”以外的例子)。
8.
某校开展评价我喜爱的选修课活动,一些学生很好地表达了自己的心声。请仿照甲同学的表述,将乙同学关于喜欢《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的发言补充完整。
甲同学说:我喜欢学习《语言文字应用》,它让我走进国文方言,锤炼词汇艺术,提高使用母语的能力,享受汉字世界的乐趣。
乙同学说:我喜欢学习《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3道)

    句子默写:(1道)

    诗歌鉴赏:(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语言表达:(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