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世界灌溉工程遗产——郑国渠是在战国末年由秦国修建,它利用地势西高东低的特点,引泾河河水缓缓流入洛河。郑国渠对渭河平原(又称关中平原)农业发展产生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史记·河渠书》对郑国渠记载到:“渠成,注填淤之水,溉泽卤之地(盐碱地)四万余顷,收皆亩一钟,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当地关于郑国渠的歌谣云:“举臿为云,决渠为雨,泾水一石,其泥数斗,且灌且粪,长我禾黍……”。自公元前246年到公元1930年,郑国渠渠首(从泾河取水的地方)曾六次变更。下图示意郑国渠位置及历代渠首位置。


(1)说出《史记·河渠书》中关中平原“凶年”发生的自然灾害,并分析其形成的气候原因。
(2)简述郑国渠对改善渭河平原农业土壤的作用。
(3)说明自先秦以来人们不断改变郑国渠渠首的主要原因。
俄罗斯亚马尔半岛的涅涅茨人自古以驯养驯鹿为生。驯鹿能刨食雪下一定深度的苔 原植被并适宜在较寒冷的地带生活。涅涅茨人每年随驯鹿南北迁徙,在迁徙途中会生食 少量富含维生素的鲜鹿肉。21 世纪初,随着天然气资源的开发,亚马尔半岛传统的驯鹿 游牧业受到了冲击。2017 年 12 月 8 日,中俄亚马尔项目产出的天然气首次由 LNG(液 化天然气)船通过北方航道(北冰洋--白令海峡--太平洋)运往中国。下图示意亚马尔半 岛及周边地理事物分布。
(2)分析涅涅茨人随驯鹿迁徙途中会生食鲜鹿肉的原因。
(3)简述亚马尔半岛油气资源开发对传统游牧业的冲击。
(4)分析亚马尔天然气经北方航道输往我国成为可能的原因。
2.单选题- (共4题)

【小题1】安平桥采用“睡木沉基”方法修建桥墩的最适宜月份是
A.1月 | B.4月 | C.7月 | D.10月 |
A.减少桥底对水流的阻力,以防泥沙淤积 |
B.减少水流对桥墩的冲击 |
C.增大桥涵空间,加大水流通过量,以防洪涝 |
D.增大流速,减少潮汐对河水的顶托 |
A.桥梁坚固,便于马车通行 | B.海湾宽阔,可停泊船只多 |
C.桥面居中,便于增大码头辐射范围 | D.桥下水深,利于船只停泊 |
杞柳为多年生落叶灌木,喜生长在河漫滩和沟渠边的深厚沙壤土中。安徽省霍邱县适宜种植杞柳,当地人自周朝以来就使用杞柳枝条编制生产、生活用品。2008年,柳编工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年来,霍邱县柳编产业发展迅速,但杞柳种植面积却有所下降。下图为淮河流域(局部)地理事物分布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A.温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 |
B.冬暖夏凉,气温年较差小 |
C.山地丘陵广布,地形崎岖 |
D.河滩众多,土壤深厚肥沃 |
A.淮河流域人口外迁 | B.黄河泛滥经正阳关夺淮入海 |
C.长江流域多次大旱 | D.全球气候冷暖干湿不断交替 |
①淮河上游水利治理工程成效显著
②运输费用上升,柳编产业效益下降
③城市化造成农村劳动力不断减少
④柳编工艺失传,柳编制品质量降低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小题1】导致图中20°N到70°N高山开花植物开花季节逐渐缩短的主要气候要素是( )
A.光热 | B.降水 |
C.温度 | D.气压 |
A.数量较少 | B.种类较少 |
C.花期较短 | D.花朵较小 |
【小题1】2007年前,白牛村成为“空心村”的主要影响因素为
A.文化因素 | B.环境因素 | C.经济因素 | D.政策因素 |
A.农产品特色鲜明 | B.自然环境优美 |
C.劳动力充足廉价 | D.电子商务发展 |
①促进了基础设施建设 ②优化当地人口结构③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 ④扩大粮食播种面积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单选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