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湖南岳阳华容县一中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514468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7/7/19

1.句子默写(共1题)

1.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 (***《沁园春·长沙》)
(2)她飘过,像梦一般的, 。 (戴望舒《雨巷》)
(3)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徐志摩《再别康桥》)
(4)但我不能放歌, 。 (徐志摩《再别康桥》)
(5)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 。 《荆轲刺秦王》
(6)《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齐威王为鼓励臣民谏言,设立了上、中、下三等赏赐。其中,能够受上赏的人是: 。 
(7)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 ”。
(8)《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中老人和孩子悠闲、幸福生活的句子是“        ”。(陶渊明《桃花源记》)

2.文言文阅读(共1题)

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梅圣俞诗集序
(欧阳修)
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夫岂然哉?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之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盖愈穷则愈工。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予友梅圣俞,少以荫补为吏,累举进士,辄抑于有司,困于州县,凡十余年。年今五十,犹从辟书,为人之佐,郁其所蓄,不得奋见于事业。其家宛陵,幼习于诗,自为童子,出语已惊其长老。既长,学乎六经仁义之说,其为文章,简古纯粹,不求苟说于世。世之人徒知其诗而已。然时无贤愚,语诗者必求之圣俞;圣俞亦自以其不得志者,乐于诗而发之,故其平生所作,于诗尤多。世既知之矣,而未有荐于上者。昔王文康公尝见而叹曰:“二百年无此作矣!”虽知之深,亦不果荐也。若使其幸得用于朝廷,作为雅、颂,以歌咏大宋之功德,荐之清庙,而追商、周、鲁颂之作者,岂不伟欤!奈何使其老不得志而为穷者之诗乃徒发于虫鱼物类羁愁感叹之言世徒喜其工不知其穷之久而将老也可不惜哉
圣俞诗既多,不自收拾。其妻之兄子谢景初,惧其多而易失也,取其自洛阳至于吴兴以来所作,次为十卷。予尝嗜圣俞诗,而患不能尽得之,遽喜谢氏之能类次也,辄序而藏之。
其后十五年,圣俞以疾卒于京师,余既哭而铭之,因索于其家,得其遗稿千余篇,并旧所藏,掇其尤者六百七十七篇,为一十五卷。呜呼!吾于圣俞诗论之详矣,故不复云。
庐陵欧阳修序。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犹从书     辟:征召
B.不求苟于世 说:说明
C.商、周、鲁颂之作者  追:赶上
D.其尤者六百七十七篇  掇:选取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予闻世谓诗人少达多穷 余既哭铭之
B.少荫补为吏 歌咏大宋之功德
C.世人徒知其诗而已    无丝竹乱耳
D.故平生所作 取自洛阳至于吴兴以来所作
【小题3】对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奈何使其老/不得志而为/穷者之诗乃徒发/于虫鱼物类/羁愁感叹之言/世徒喜/其工不知其穷之久/而将老也/可不惜哉
B.奈何使其老不得志/而为穷者之诗/乃徒发于虫鱼物类/羁愁感叹之言/世徒喜其工/不知其穷之久而将老也/可不惜哉
C.奈何使其老不得志/而为穷者之诗/乃徒发/于虫鱼物类/羁愁感叹之言/世徒喜其工/不知其穷之久/而将老也/可不惜哉
D.奈何使其老/不得志/而为穷者/之诗乃徒发于虫鱼物类/羁愁感叹之言世/徒喜其工/不知其穷之久而将老也/可不惜哉
【小题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首先从理论上阐发“穷而后工”的创作思想,从而形成一个高屋建瓴的主旨。然后写梅圣俞的生平和创作,写生平紧扣“穷”,写创作紧扣“工”,因穷而后工,可谓首段说理的典型例证。
B.文章写梅诗之工,采用了多角度、多手法,既以其文作陪衬,又用世风作对比,既写公众的推崇,又引名人的赞誉。
C.文章在写完梅诗之工以后,有感而发,顺势而成感慨,先通过实写,叹其终不得志;后通过虚写,写其若“幸得用于朝廷”,则将功德宏伟,虚实并举,事理昭彰,情致跌宕,令人不胜悲怆。
D.第三段和第四段交待梅圣俞诗集的成书经过,从中可看出欧阳修对其人其诗的爱重,从侧面烘托梅诗之工。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之外。
②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③遽喜谢氏之能类次也,辄序而藏之。

3.现代文阅读(共1题)

3.
阅读下面文学作品,完成文后各题。
清明不仅是节日
(郭文斌)
春分过后是清明,这是小时候从父亲口中听到的一句话。现在想来,它既是一句话,又是一个哲理。只有太阳直射到黄经,才有昼夜等长,阴阳平衡。而只有昼夜等长,阴阳平衡,才有“清明”。
创设了清明这个节日的,无疑是一个大智者。
“山水”同在为“清”,“日月”同在为“明”,一个“同”字,道尽了天地秘密,也道尽了文化的秘密,特别是中国文化的秘密。无水之山少了情韵,无山之水少了风骨;无日之月少了热烈,无月之日少了温柔;水因山不浊,山因水不枯;日因月不烈,月因日不晦。这一切,都在一种“大同”之中实现了。
这便是“清明”。
清明看上去是季节,其实是人格。没有山水精神的人格是残缺的人格,没有日月精神的人格同样是残缺的人格。
而山水日月精神,说到底则是天地精神。
天同覆,地同载。齐生死便是由此而来。
对于中国人来说,从来就没有生,也从来没有死,因为中国人有怀念,真诚又深沉的怀念。
而怀念来自人格,人格来自奉献,奉献来自觉悟,觉悟来自天地精神,来自“清明”。
而要参透这个“清明”,则需要昼夜等长、万物复苏相佐。惟有此时,人们才能生死并参。而只有生死并参,人们才能留意生死之间的“我”,才能把握生的“清”,死的“明”,才能让灵魂春色永驻。
清明处心积虑,她让我们看破:死是一个假象。就像春分过后,杨柳依然,所谓春来草自青。或者说,只要我们在“清明”之中,“死”就成为杨柳,就会成为春色,就会成为秋千,就会成为风筝,就会成为踏青途中的欢声笑语。
为此,清明前后,栽瓜点豆。这时候的瓜和豆睡醒了,开始了它们新一轮的生命旅程,带着山水之清气和潮湿,带着日月之光辉和温暖,带着主人之期待和叮嘱,开始它们的旅行,走进农历,走进它们的缘分,走进它们的因果。
而充盈在天地间的灵魂又何尝不是如此。
大家把郊游认为是在扫墓之后乘机呼吸新鲜空气,锻炼身体,显然表面化了。真正郊游的意义在《庄子》中。庄子认为,人不必执着于生,因为生若是一次远游,那么死就等同于归。
出游是惬意的,惬意可能让人流连忘返,但天黑下来了,所有的惬意都成了归意。路上行人欲断魂,正是因为我们在路上。出游的目的是让你体会那个“归”。
庄子说得好啊:天地赋予形体让我承受,赋予生命让我劳累,赋予衰老让我安逸,赋予死亡让我安息。所以把活着看作是乐事,也就是把死去看作是乐事了。这是一种“归”。
面对人们对“死”的看不开,庄子又说:丽姬是艾的女儿,许配给晋王时,哭得死去活来,对未来的陌生环境充满着不确定感。嫁过去住进王宫,享受锦衣美食,就对自己在家中哭泣感到好笑,早知道宫中如此舒服,还哭个什么劲呢?同样的道理,我们现在对死亡恐惧不安,是否到头来也会笑自己对世界的依恋不舍很幼稚呢?
视生若死,视死如生。这是庄子的安详和智慧。
孔子说得更彻底:朝闻道,夕死可矣。清明讲的就是这个“道”。在杨柳依依中,在草色青青中,在旧墓,在新坟,在山麓,在河滨,如果我们没有看到这个“道”,我们已和“清明”擦肩而过。
中国的节日,大凡都是诱发你对道的感悟,诱发你对山水精神的感悟,对天地精神的感悟。依山悟崇高,傍水悟清廉;以日月悟光明,由天地悟正大;假生之乐悟慈,借死之苦悟悲;从而珍惜青春,珍惜年华,珍惜生命,珍惜因缘,感念造化宏德,善待自然有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中国的节日,大凡和祭有关。以祭悟道,这是中国人的智慧。在我理解,清明是春祭,中元是夏祭,寒衣是秋祭,大年是冬祭。而一切祭的背面却是暗藏的狂欢。哀以乐感,乐以哀感,一体两面,这便是中国人的大幽默、大安详。
如此,真正的清明上河图在阴阳两界展开。把追思和狂欢均匀地撒在四季,让岁月芬芳,让大地馥郁,让灵魂清明,中国文化的大戏就这样一代代演了下来,一如长河。
这时的“上河”已不单单是清明的“上河”了。
如果说上巳节是中国的情人节,那么清明节无疑是中国的感恩节。有意思的是,她俩居然比肩接踵,让人不由赞叹中国人的智慧:昨天上巳,今天清明,如同一家人的前院和后院。前院求生,后院念死;环绕着前院后院的,是青青杨柳和无尽春色。上巳的主旨是幽会求子,清明的主旨是鉴死知生。这两个节日的奇妙联袂,真是让人叫绝。幽会之后是求子,求子之后是祭祖,生死相续,以生观死,以死鉴生,一个中国人特有的“产业链”就这样形成了。它同时叮嘱我们,子不必求,因为子在祖德;祖不必祭,因为建功立业光宗耀祖就是最好的祭。
清明不仅是节日,清明也是人格,炎黄子孙的人格。
【小题1】文章的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
【小题2】如何理解文中划线句“而一切祭的背面却是暗藏的狂欢”的含义?
【小题3】从全文看,作者解析了“清明”哪几个层面的深刻内涵?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
【小题4】文中提到了庄子和孔子的生死观,一个强调“归”,一个强调“道”。请结合文章,联系现实,说说在当代社会,谁的观点更有意义?

4.语言表达(共1题)

4.
在下面横线处各补上一句话。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一致,形成完整的排比句。
人要懂得尊重自己,尊重自己所以不苟且,不苟且所以有品位;人要懂得尊重别人, ;人要懂得尊重自然,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句子默写:(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语言表达:(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