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江苏清江中学高三一周双练冲刺模拟卷一语文试卷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514222

试卷类型:未知
试卷考试时间:2017/7/19

1.选择题(共5题)

1.
下列各句中比喻运用恰当的项是 (    )
A.每当看到这张相片,我就仿佛置身于天真浪漫的少年时代,那些金色的华年洒满阳光,回荡着轻快的旋律。
B.作风浮躁的人是不能做好调查研究的,即使是下基层了,“身入”能“心入”吗?到头来,还不是井底的青蛙,一会儿沉到了水底下,一会儿又浮到水面上来。
C.这女人编着席,不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
D.距离高考越来越近了,学校进行了百日誓师动员,同学们的学习劲头像决了堤的洪水,势不可挡,冲垮了前进路上的一切障碍。
2.
下列交际用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 (    )
A.爸爸给在北京工作的袁刚打电话:“我和你妈想年底时让你们兄弟俩回家团聚,大家一起乐呵乐呵,一定要记得到时回来呀。”
B.李毅是宏志中学的办公室主任,该校将举办教学经验交流会议,给兄弟学校发请柬说:“欢迎届时惠顾指导,我校一定会热情接待虚心学习。”
C.法官严肃地宣布:“传证人张南生到庭”,并告知张南生应该如实陈述自己所知的情况,作伪证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D.一位想参加某大学自主招生考试的考生自荐信写道:“贵校拥有良好的学术氛围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是我梦寐以求的顶级名校。希望贵校能给我一次参加考试的机会。
3.
宗白华:“诗中有画,而不全是画;画中有诗,而不全是诗。”对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项是()
A.诗画各有表现的可能性范围
B.诗和画的分界不会泾渭分明
C.诗和画表达的情感不尽相同
D.诗和画不能也不必互相代替。
4.Hearing the son paid little attention to the marriage and _________ he remained _________with his work, the mother was quite anxious if he could find a girlfriend.
5.Hearing the son paid little attention to the marriage and _________ he remained _________with his work, the mother was quite anxious if he could find a girlfriend.

2.诗歌鉴赏(共1题)

6.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小题。
水调歌头
蔡伸
亭皋木叶下,原隰菊花黄。凭高满眼秋意,时节近重阳。追想彭门注往岁,千骑云屯平野,高宴古球场。吊古论兴废,看剑引杯长。
感流年,思往事,重凄凉。当时坐间英俊,强半已凋亡。慨念平生豪放,自笑如今霜鬓,漂泊水云乡。已矣功名志,此意付清觞。
【注】彭门:徐州治所,蔡伸任徐州通判时曾率部北上,援助抗辽。
【小题1】本词上片哪些景象体现了秋意?“千骑云屯平野”一句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小题2】上片“看剑引杯长”一句有何用意?
【小题3】本词下片写出了哪几种“凄凉”?

3.文言文阅读(共1题)

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小题。
芋老人传
周 容
(1)芋老人者,慈水祝渡人也。子佣出,独与妪居渡口。一日,有书生避雨檐下,衣湿袖单,影乃益瘦。老人延入坐,知从郡城就童子试归。老人略知书,与语久,命妪煮芋以进。尽一器,再进,生为之饱,笑曰:“他日不忘老人芋。”雨止,别去。
(2)十余年,书生用甲第为相国,偶命厨者进芋,辍箸叹曰:“何向者祝渡老人之芋之香而甘也!”使人访其夫妇,载以来。丞、尉闻之,谓老人与相国有旧,邀见,讲钧礼,子不佣矣。
(3)至京,相国慰劳曰:“不忘老人芋,今乃烦尔妪一煮芋也。”已而妪煮芋进,相国亦辍箸曰:“何向者之香而甘也!”老人前曰:“犹是芋也,而向之香而甘者,非调和之有异,时、位之移人也。相公昔自郡城走数十里,困于雨,不择食矣;今日堂有炼珍,朝分尚食,张筵列鼎,尚何芋是甘乎?老人犹喜相公之止于芋也。老人老矣,所闻实多:村南有夫妇守贫者,织纺井臼,佐读勤苦,幸获名成,遂宠妾媵,弃其妇,致郁郁死,是芋视乃妇也。城东有甲乙同学者,一砚、一灯、一窗、一榻,晨起不辨衣履。乙先得举,登仕路,闻甲落魄,笑不顾,交以绝,是芋视乃友也。更闻谁氏子,读书时,愿他日得志,廉干如古人某,忠孝如古人某,及为吏,以污贿不饬罢,是芋视乃学也。是犹可言也,老人邻有西塾,闻其师为弟子说前代事,有将、相,有卿、尹,有刺史、守、令,或绾黄纡紫,或揽辔褰帷,一旦事变中起,衅孽外乘,辄屈膝叩首迎款,惟恐或后,竟以宗庙、社稷、身名、君宠,无不同于芋焉。然则世之以今日而忘昔日者,岂独一箸间哉!”
(4)老人语未毕,相国遽惊谢曰:“老人知道者!”厚资而遣之。于是芋老人之名大著。
(5)赞曰:“老人能于倾盖不意,作缘相国,奇已!不知相国何似,能不愧老人之言否?然就其不忘一芋,固已贤夫并老人而视芋之者。特怪老人虽知书,又何长于言至是,岂果知道者欤?或传闻之过实耶?嗟夫!天下有缙绅士大夫所不能言,而野老鄙夫能言者,往往而然。
注:周容,明清之际文学家,有民族气节,明亡后,一度为僧,康熙时拒应博学鸿词科。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书生甲第为相国用:任用
B.非调和之有异,时、位之人也。移:改变
C.愿他日得志,廉干如古人某。廉干:廉洁而有才能
D.一旦事变中起,衅孽外乘衅孽:祸害。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衣湿袖单,影益瘦。设九宾于廷,臣敢上璧。
B.何向者祝渡老人之芋香而甘也!屈平疾王听不聪也。
C.及为吏,污贿不饬罢。遂自投汨罗死。
D.遂宠妾媵,弃妇,致郁郁死生乎吾前,闻道也固先乎吾。
【小题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丞、尉闻之,谓老人与相国有旧,邀见,讲钧礼,子不佣矣。
(2) 特怪老人虽知书,又何长于言至是,岂果知道者欤?
【小题4】第三段中,芋老人列举了哪四个“以今日而忘其昔日”的例子,请简要概括,每点不超过8个字。

4.现代文阅读(共2题)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小题。
①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有两个重要的基础:一是小农自然经济的生产方式;二是国家一体,即由国及国的宗法社会政治结构。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必然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的文化价值体系。因为家族宗法血缘关系本质上是一种人伦关系,这种关系的扩展就形成了社会伦理关系。家族本位的特点,一方面使得家族伦理关系的调节成为社会生活的基本课题,家族伦理成为个体安身立命的重要基础;另一方面,在家国一体社会政治结构中,整个社会的组织系统是家族——村落——国家,文化精神的生长路向是家族——宗族——民族。家族的中心地位使得伦理在社会生活秩序的建构和调节中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在传统社会中,人们的社会生活是严格按照伦理的秩序进行的,服式举止,洒扫应对,人际交往,都限制在“礼”的范围内,否则便是对“伦理”的僭越。这种伦理秩序的扩充,便上升为中国封建社会政治体制的基础——家长制。家长制的实质就是用家族伦理的机制来进行政治统治,是一种伦理政治。
②与此相适应,伦理道德学说在各种文化形态中便处于中心地位。中国哲学是伦理型的,哲学体系的核心是伦理道德学说,宇宙的本体是伦理道德的形而上的实体,哲学的理性是道德化的实践理性。因此人们才说,西方哲学家具有哲人的风度,中国哲学家则具有贤人的风度。中国的文学艺术也是以善为价值取向的。“文以载道”,美善合一,是中国文化审美性格的特征。即使在科学技术中,伦理道德也是首要的价值取向。中国传统科技的价值观是以“正德”即有利于德性的提升为第一目标,然后才考虑“利用、厚生”的问题。因此,中国文化价值系统的特点是强调真、善、美统一,而以善为核心。
③中国文化的普遍信念是“人为万物之灵”。而人之所以能为“万物之灵”,就是因为有道德,因而中国文化特别重视人与人之间的“道”,以及遵循这种“道”而形成的“德”。老子曾从本体论的高度说明“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的道理。“尊道贵德”的基本精神,就是强调人兽之分,以德性作为人兽区分的根本,突显人格尊严。孔子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因而中国人都以成德建业、厚德载物为理想。早在孔子前,鲁国大夫叔孙豹就提出过“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思想,在此基础上,一种以道德为首要取向的具有坚定节操的文化人格就逐渐形成了。“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优贫”,为追求仁道,虽箪饭陋巷,不改其乐,这是一种道德至上的价值取向和文化精神。
(选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有删改)
【小题1】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
【小题2】如何理解“家族”的意义?请用自己的语言表述。
【小题3】第三段引用了很多古代哲人之语,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章内容回答
9.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小题。
主角
红酒
①武生孙成有身段有扮相就是没嗓子,这个行当过于讲究,有功没嗓,自然演不了赵子龙。演不了赵子龙不等于孙成没有名气,在相思古镇,只要提起马童孙成,老戏迷们哪个不知?
②朝细处说,孙成应该叫做翻扑武生。一般的翻扑武生只在武场中翻跟头或跑龙套,顶多饰演个牵马拉蹬的小马童,实在是没多大意思。梨园行有句话,说“只有小演员,没有小角色”,可戏份儿有轻有重,摆明了还是有区别。
③孙成早就听师傅说过关公戏不同于其它,那叫神戏。所有的关公戏中孙成最喜欢《古城会》。这出戏中的马童,可是个举足轻重的角色。关公是圣人,上场哪能说翻就翻说打就打?全凭马童腾跃跌扑推波助澜渲染气氛烘托关二爷的豪气神武。孙成扮演的马童身手矫健敏捷,干净利落,从不拖泥带水。所以老戏迷们都夸孙成演得好,为关公增色不少。
④孙成和扮演关公的红生孟强同科,俩人在舞台上是搭档,生活中是好友。孙成性情稳健办事颇有章法,孟强相反,大小有点事,就会迫不及待地找孙成讨教,就连他的婚事,要没孙成出主意,师妹含春决不会顺顺当当的嫁给他
⑤可你孙成再能,在戏中也是个马童;孟强再没主意,在《古城会》里也是二爷,一声招呼———马童,孙成就忙不迭地上场听关二爷使唤来了。马童孙成在背对观众时,半真半假地冲孟强小声骂道,你这家伙。可一转过身,马上恭敬地说:遵命!人照样在戏情中。
⑥戏闭,关二爷怀抱鲜花谢幕,冲观众频频点头致谢,这时,马童孙成早已卸妆完毕,静静地坐在后台喝水,听着那一浪高过一浪的掌声,孙成似乎无动于衷。说孙成无动于衷是假的,他心里波涛汹涌,难以平静。孙成跟鲜花掌声无冤无仇,这辈子他期待的就是这个。
⑦说话间,主角配角的鬓角都生出了斑斑银丝。孟强在一次演出时,刚刚“斩完那蔡阳老儿”,就觉得体力不支,勉强回到后台就倒下了。这一病,再也没能上台。从此,这一对儿搭档从古镇的老戏迷眼中消失了。
⑧桃园三结义至死都不曾割袍断义,关二爷和他的马童又怎么能就此分开呢?孙成先是陪着孟强住院治疗,后又四处寻医问药帮他做康复。台上关二爷招呼马童时还会捻髯说声“马来”,戏外,孙成根本不用招呼,端水送药殷勤周到。看着跑前跑后的孙成,孟强心里很不是味儿。可让孟强欣慰的是儿子孟小强从戏剧学院毕业后又回到了剧团,踌躅满志,要演《古城会》里的关二爷,孟小强特意点名要孙成为他牵马。孟小强担心孙成拒绝,亲自上门求孙叔叔能来助阵。
⑨孙成看着眼前青春勃发一脸诚意的孟小强,推辞不过,应了。孙成不是不想演,戏是老戏,一招一式,早已烂熟于胸,他担心的是久未登台,功夫生疏,对不起戏迷。《古城会》排练了小半年后正式公演,开场锣鼓震耳欲聋,扎黑巾穿快靴扮作马童的孙成,眉宇间英气逼人,风采不减当年,从侧幕口一溜儿空心跟头,接着身子一拧,十几个旋子轻盈飘逸,“胯下赤兔胭脂马,手中青龙偃月刀”义薄云天的关羽关二爷的马童,绝非等闲之辈。“好”,老戏迷们忍不住拍手叫好,眼睛瞪得滴溜溜圆,生怕错过了孙成的哪个动作。关公提刀出场,红脸,黑须,绿蟒,眼微闭,头半低,不怒自威,既有泰山当头压下的气势,又有令人不寒而栗的力量。一场戏下来,关公和马童,绿叶托红花,红花扶绿叶,至始至终,配合默契,戏迷们欣喜若狂,眼界大开,如痴如醉。
⑩谢幕时,新一代红生孟小强突然转身下场,就在大家诧异不已时,他紧紧地挽着孙成又来到台子中央,把一大束鲜花恭恭敬敬地献给了马童孙成。这时掌声如雷,观众席中的孟强涨红着脸,猛然起身,泪眼模糊,可着劲儿拍巴掌……
【小题1】小说中塑造的“马童”孙成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征?请简析。
【小题2】文中画线的两处,分别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情感?
(1)这时,马童孙成早已卸妆完毕,静静地坐在后台喝水,听着那一浪高过一浪的掌声,孙成似乎无动于衷。
(2)观众席中的孟强涨红着脸,猛然起身,泪眼模糊,可着劲儿拍巴掌……
【小题3】小说第③段,对全文情节展开有什么作用?请具体说明。
【小题4】小说题为“主角”,请探究题目的寓意。

5.材料作文(共1题)

10.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杂货铺老板山姆先生养了一只可爱的鹦鹉,每天都有很多人跟鹦鹉说说话,逗逗乐。有一位姑娘对鹦鹉说:“你好,你真漂亮!”鹦鹉也对她说:“你好,你真漂亮!”姑娘高高兴兴地走了。有一个小伙子过来说:“嗨,你这个小混蛋,你真坏!”鹦鹉学舌道:“嗨,你这个小坏蛋,你真坏!”小伙子怏怏不乐地走了。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5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材料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