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5题)
1.
下列加点词语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攒聚(zán) 雕镂(lòu) 磅礴(bàng) 执拗(niù) |
B.酝酿(liàng) 倔强(jué) 菜畦(wā) 静谧(mì) |
C.称职(chèn) 竹筛(sāi) 摒弃(bĭng) 叱咤风云(zhà) |
D.嗫(niè)嚅 恣情(zì) 和煦(xù) 发绺(liǔ) |
2.
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马可波罗花世界”乐园坐落于世界探险家马可波罗停驻过三年的名城扬州,各大主题的花园景点真可谓是繁花仙境,美轮美奂! |
B.这篇文章文笔虽然不够优美,但结构安排还差强人意。 |
C.学校组织春游时,生病的他,既想去参加春游,又想留在家里休息,总是见异思迁,很难做出决定。 |
D.爸爸经常教育我写字时一定要正襟危坐,且眼睛距离书本一尺远。 |
3.
选择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
A.大型明星真人秀节目火爆全国的原因,是明星们放下偶像包袱,毫不矜持的表现增加节目的看点和娱乐性造成的。 |
B.连淮扬镇铁路扬州站站场的顺利开工,让人倍感振奋,谁也不会否认将来不会为市民出行带来更大的便利。 |
C.2017反腐大剧《人民的名义》由著名编剧周梅森创作,讲述了反腐天团与位高权重的贪腐分子之间斗智斗勇的故事。 |
D.当中国这个能源消费大国不再需要大量从国际市场上进口原油之后,使得国际油价又将面临“压力山大”的窘境。 |
4.
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鲁迅是喜欢百草园呢?还是喜欢三味书屋? |
B.创造,是人类智慧高度发展的结晶;创造,也是打开成功大门的钥匙。 |
C.当“少林寺”风靡全国时,他也学会了一套足以乱真的醉拳。 |
D.“霾”究竟是什么东西,老百姓十之八、九说不清楚。 |
5.
下列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童年的朋友》一文主要通过外貌、语言描写,刻画了乐观坚毅和对世界充满爱的外祖母形象,抒发了主人公高尔基对外祖母的热爱和感激之情。 |
B.《月迹》一文按照“盼月—议月—寻月”的顺序,记叙了一家几个孩童中秋夜寻月的过程,表现了孩童奇特敏锐的想象,以及为共同拥有美好事物而满足的可贵的心灵世界。 |
C.《核舟记》节选自清代人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这篇说明文采用了“总述—分述”的结构形式,细致描述了核舟和舟上人物的形象,表现了核舟的“奇巧”。 |
D.《巍巍中山陵》以空间为序向我们介绍了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的陵墓,表现了它的巍巍气势和孙中山先生在人民心中的崇高地位。 |
2.诗歌鉴赏- (共1题)
6.
月 夜
【唐】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①南斗斜。
今夜偏知②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注】①阑干:这里指横斜的样子。②偏知:才知。
【小题1】这首诗描写的是 ________时节的景象。
【小题2】这首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分析。
【唐】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①南斗斜。
今夜偏知②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注】①阑干:这里指横斜的样子。②偏知:才知。
【小题1】这首诗描写的是 ________时节的景象。
【小题2】这首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分析。
3.文言文阅读- (共1题)
7.
太宗尝谓中书今岑文本①曰:“夫人虽禀性定,必须博学以成其道,A亦犹蜃②性含水,待月光而水垂;木性怀火,待燧动而焰发;人性含灵,待学成而为美。是以苏秦③刺股,董生④垂帷。不勤道艺,则其名不立。”文本对曰:“夫人性相近,情则迁移,必须以学饬⑤情,以成其性。B《礼》云:‘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所以古人勤于学问,谓之懿⑥德。”
(节选自【唐】吴兢《贞观政要》)
【注释】①岑文本:唐太宗时宰相,文学家。②蜃:大蛤蝌,古人认为其性含水,月光出现时晶莹剔透。③苏秦:战国纵横家。④董生:即董仲舒,西汉政治家。讲学时以惟幕遮掩,以求专心。⑤饬:整理。⑥懿:美好。
【小题1】解释下面加粗的词语。
①苏秦刺股 (__________) ②人不学不知道 (__________)
③ 则其名不立(_________) ④文本对曰 (______________)
【小题2】下面加粗的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小题3】翻译句子。
(1)夫人虽禀性定,必须博学以成其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于何逃声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太宗和岑文本围绕什么观点展开了对话?请分别说说A、B两个画线句子是从什么角度说理的?
(节选自【唐】吴兢《贞观政要》)
【注释】①岑文本:唐太宗时宰相,文学家。②蜃:大蛤蝌,古人认为其性含水,月光出现时晶莹剔透。③苏秦:战国纵横家。④董生:即董仲舒,西汉政治家。讲学时以惟幕遮掩,以求专心。⑤饬:整理。⑥懿:美好。
【小题1】解释下面加粗的词语。
①苏秦刺股 (__________) ②人不学不知道 (__________)
③ 则其名不立(_________) ④文本对曰 (______________)
【小题2】下面加粗的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夫人虽禀性定 虽多忌克 |
B.必须博学以成其道 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
C.燧动而焰发 中峨冠而多髯者 |
D.博学成而为美 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 |
(1)夫人虽禀性定,必须博学以成其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于何逃声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太宗和岑文本围绕什么观点展开了对话?请分别说说A、B两个画线句子是从什么角度说理的?
4.现代文阅读- (共2题)
8.
母亲的菜篮
①前不久,我携妻儿回老家看望父亲。偶尔瞥见不高的厨房横梁上,还挂着那个竹篮。四四方方的,不大,全部用青篾编成,精致,结实。时间已把它的外观由青绿冲刷成黝黑,竹篮上还蒙上了一层厚厚的尘灰。
②那是母亲最常用的菜篮。这菜篮跟着母亲从田间走到菜园,从菜园走到灶堂。母亲用菜篮编织着我们全家人的希望。
③春天来了,母亲把满篮子希望播撒在菜园的黑土地里。母亲在菜园里种下了西红柿、玉米、黄瓜、茄子、豆角……生根,发芽,浇水,施肥。阳光雨露中,这些幼苗在母亲的呵护下一天天变得茁壮。
④到了夏天,菜园里已是一片生机盎然、姹紫嫣红。红彤彤的西红柿,金灿灿的大南瓜,绿油油的空心菜,紫色的茄子,青脆的黄瓜……尤其是那籽粒饱满的玉米棒子和与弟弟有着一般高的丝瓜,把母亲的菜篮压得扁扁的,提都提不起。母亲还给我们烹制了好吃的南瓜饭,那满屋飘香,如今忆起来都甜丝丝的。收获多了,菜吃不完,母亲就让我提着满篮子的菜去送人。
⑤初秋的时候,菜园里就是一幅红绿相间的风景画。那火红的辣椒,躲在绿叶下面,一串一串的,或长或肥,如同小孩子在吃吃地笑,煞是可爱。母亲用菜篮把它们摘回家,清洗干净,切成细丁,均匀地撒上一层盐,放进瓷坛里,做成辣子酱。我和弟弟喜欢跟着母亲转,有时候掺和着做一些提篮送水之类的小事情。我看见母亲额头上盐白一样的银丝,在秋日中闪闪发亮。
⑥冬天里,雪还没有下,菜园里的萝卜就把它乳白色的胴体显露在土地外。阳光的日子,母亲把满篮子的大头萝卜和“春不老”萝卜,切成小条,铺在门板上,晒干。然后放进辣子酱里,过上一个来月,就成了辣椒萝卜。吃饭的时候端一盘出来,香喷喷脆丝丝,好吃又下饭。喝茶的时候端一盘上来,就成了十分抢手的点心。住在城里的表姐,最爱吃母亲做的辣椒萝卜,每次到我家来,第一件事就是拿双筷子到厨房瓷坛里找辣椒萝卜吃,吃得满嘴辣嚯嚯的。
⑦母亲用菜篮把我们全家人的日子安排得非常盈实。我们兄弟几个也在母亲春风般的润泽中一天天长大。
⑧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春夏秋冬岁月更替中,母亲和菜篮逐渐变得苍老。
⑨在我二十二岁那年,母亲因病去世了。母亲的菜篮也变成空荡荡的了,父亲舍不得丢,搁在厨房横梁上。它就一直挂在那个很不起眼的地方,静静地,默默地,昔日的光泽已不再现。
⑩上街买菜,总要拎回几只塑料袋。回到家,解开,一股浓浓的塑料味儿便会扑鼻而来。这时,我总会想起母亲的菜篮。
⑪那像母亲一样带给我们全家希望的菜篮。
【小题1】文章以“母亲的菜篮”作为题目,有什么好处?
【小题2】第①段凸显了母亲菜篮怎样的特征?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小题3】文章多处前后照应,结构严谨。请在文中分别为下列两个句子找出相呼应的句子。
前文:偶尔瞥见不高的厨房横梁上,还挂着那个竹篮。
后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前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后文:那像母亲一样带给我们全家希望的菜篮。
【小题4】本文语言清新朴实,但不乏生动形象的句子。请赏析第⑤段中的画线句。
【小题5】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联系全文内容加以简要分析。
①前不久,我携妻儿回老家看望父亲。偶尔瞥见不高的厨房横梁上,还挂着那个竹篮。四四方方的,不大,全部用青篾编成,精致,结实。时间已把它的外观由青绿冲刷成黝黑,竹篮上还蒙上了一层厚厚的尘灰。
②那是母亲最常用的菜篮。这菜篮跟着母亲从田间走到菜园,从菜园走到灶堂。母亲用菜篮编织着我们全家人的希望。
③春天来了,母亲把满篮子希望播撒在菜园的黑土地里。母亲在菜园里种下了西红柿、玉米、黄瓜、茄子、豆角……生根,发芽,浇水,施肥。阳光雨露中,这些幼苗在母亲的呵护下一天天变得茁壮。
④到了夏天,菜园里已是一片生机盎然、姹紫嫣红。红彤彤的西红柿,金灿灿的大南瓜,绿油油的空心菜,紫色的茄子,青脆的黄瓜……尤其是那籽粒饱满的玉米棒子和与弟弟有着一般高的丝瓜,把母亲的菜篮压得扁扁的,提都提不起。母亲还给我们烹制了好吃的南瓜饭,那满屋飘香,如今忆起来都甜丝丝的。收获多了,菜吃不完,母亲就让我提着满篮子的菜去送人。
⑤初秋的时候,菜园里就是一幅红绿相间的风景画。那火红的辣椒,躲在绿叶下面,一串一串的,或长或肥,如同小孩子在吃吃地笑,煞是可爱。母亲用菜篮把它们摘回家,清洗干净,切成细丁,均匀地撒上一层盐,放进瓷坛里,做成辣子酱。我和弟弟喜欢跟着母亲转,有时候掺和着做一些提篮送水之类的小事情。我看见母亲额头上盐白一样的银丝,在秋日中闪闪发亮。
⑥冬天里,雪还没有下,菜园里的萝卜就把它乳白色的胴体显露在土地外。阳光的日子,母亲把满篮子的大头萝卜和“春不老”萝卜,切成小条,铺在门板上,晒干。然后放进辣子酱里,过上一个来月,就成了辣椒萝卜。吃饭的时候端一盘出来,香喷喷脆丝丝,好吃又下饭。喝茶的时候端一盘上来,就成了十分抢手的点心。住在城里的表姐,最爱吃母亲做的辣椒萝卜,每次到我家来,第一件事就是拿双筷子到厨房瓷坛里找辣椒萝卜吃,吃得满嘴辣嚯嚯的。
⑦母亲用菜篮把我们全家人的日子安排得非常盈实。我们兄弟几个也在母亲春风般的润泽中一天天长大。
⑧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春夏秋冬岁月更替中,母亲和菜篮逐渐变得苍老。
⑨在我二十二岁那年,母亲因病去世了。母亲的菜篮也变成空荡荡的了,父亲舍不得丢,搁在厨房横梁上。它就一直挂在那个很不起眼的地方,静静地,默默地,昔日的光泽已不再现。
⑩上街买菜,总要拎回几只塑料袋。回到家,解开,一股浓浓的塑料味儿便会扑鼻而来。这时,我总会想起母亲的菜篮。
⑪那像母亲一样带给我们全家希望的菜篮。
【小题1】文章以“母亲的菜篮”作为题目,有什么好处?
【小题2】第①段凸显了母亲菜篮怎样的特征?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小题3】文章多处前后照应,结构严谨。请在文中分别为下列两个句子找出相呼应的句子。
前文:偶尔瞥见不高的厨房横梁上,还挂着那个竹篮。
后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前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后文:那像母亲一样带给我们全家希望的菜篮。
【小题4】本文语言清新朴实,但不乏生动形象的句子。请赏析第⑤段中的画线句。
【小题5】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联系全文内容加以简要分析。
9.
福建土楼
①福建土楼是东方文明的一颗明珠,它被誉为“东方古城堡”、 “世界建筑奇葩”,“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区建筑模式”。
②风格奇异的土楼民宅散布在闽西的永定、武平、上杭及闽西南的南靖、平和、华安、漳浦等地。其造型、装饰和建造工艺世所罕见,土楼,俗称“生土楼”。因其大多数为福建客家人所建,故又称“客家土楼”。它是以生土作为主要建筑材料,掺上细沙、石灰、糯米饭、红糖、竹片、木条等,经过反复揉、舂、压建造而成。楼顶覆以火烧瓦盖,经久不损。土楼高可达四五层,供三代或四代人同楼聚居。
③福建土楼大多具备完善的防御功能。其外墙厚一至二米,一二层不开窗,仅有坚固大门一关,土楼便成坚不可摧的堡垒。为防火攻,门上设有漏水漏沙装置,紧急时楼内居民还可从地下暗道逃出。如今,土楼早已不再是堡垒,但那些完备而精致的防御设施,仍让人们拍案惊奇。
④厚重的福建土楼,承载着厚重的传统文化。发人深省的楹联匾额,与楼共存的私塾学堂,教化育人的壁画彩绘,无不激荡着历朝历代土楼人家“修身齐家”的理想和“止于至善”的追求。振成楼有副楹联备受称道:振作哪有闲时,少时壮时老年时,时时须努力;成名原非易事,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要关心。
⑤2008年7月福建土楼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小题1】从文章介绍的内容可以看出,福建土楼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缘由有哪些?(写出3点)
【小题2】指出下列说法中的错误,并简述理由。
第③段中划线句子“福建土楼大多具备完善的防御功能” 中的“大多” 这个词是可以去掉的。
【小题3】第④段中划线句子“振成楼有副名联备受称道:振作哪有闲时,少时壮时老年时,时时须努力;成名原非易事,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要关心。”使用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小题4】请为扬州市推荐可以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一个项目,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推荐的理由。
①福建土楼是东方文明的一颗明珠,它被誉为“东方古城堡”、 “世界建筑奇葩”,“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区建筑模式”。
②风格奇异的土楼民宅散布在闽西的永定、武平、上杭及闽西南的南靖、平和、华安、漳浦等地。其造型、装饰和建造工艺世所罕见,土楼,俗称“生土楼”。因其大多数为福建客家人所建,故又称“客家土楼”。它是以生土作为主要建筑材料,掺上细沙、石灰、糯米饭、红糖、竹片、木条等,经过反复揉、舂、压建造而成。楼顶覆以火烧瓦盖,经久不损。土楼高可达四五层,供三代或四代人同楼聚居。
③福建土楼大多具备完善的防御功能。其外墙厚一至二米,一二层不开窗,仅有坚固大门一关,土楼便成坚不可摧的堡垒。为防火攻,门上设有漏水漏沙装置,紧急时楼内居民还可从地下暗道逃出。如今,土楼早已不再是堡垒,但那些完备而精致的防御设施,仍让人们拍案惊奇。
④厚重的福建土楼,承载着厚重的传统文化。发人深省的楹联匾额,与楼共存的私塾学堂,教化育人的壁画彩绘,无不激荡着历朝历代土楼人家“修身齐家”的理想和“止于至善”的追求。振成楼有副楹联备受称道:振作哪有闲时,少时壮时老年时,时时须努力;成名原非易事,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要关心。
⑤2008年7月福建土楼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小题1】从文章介绍的内容可以看出,福建土楼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缘由有哪些?(写出3点)
【小题2】指出下列说法中的错误,并简述理由。
第③段中划线句子“福建土楼大多具备完善的防御功能” 中的“大多” 这个词是可以去掉的。
【小题3】第④段中划线句子“振成楼有副名联备受称道:振作哪有闲时,少时壮时老年时,时时须努力;成名原非易事,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要关心。”使用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小题4】请为扬州市推荐可以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一个项目,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推荐的理由。
5.语言表达- (共1题)
10.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扬州的“老玩意儿”既是历史的见证,又是文化的沉淀。为了引导学生关注传统文化,学校组织同学们参与以“走近扬州的‘老玩意儿’”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请你为“探访家乡的‘老玩意儿’”的采访活动设计一个采访问题,并写明相应的采访对象。
采访对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采访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是某小组同学搜集到的资料,请你围绕“扬州的‘老玩意儿’得以传承的原因”整理出两条主要信息
【材料一】扬州木刻年画的图像大多以象征、谐音、表意、用典等手法,借形寓意,谐音寓意,表号寓意或几种手法混合运用,寄寓人们对福禄寿喜财等理想的期盼,民间称“讨口彩”,增加了室内外装饰的趣味。因而,年画深受人们的喜爱。
【材料二】在江苏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扬州彩灯榜上有名。它造型多样,是集纸扎、装裱、剪纸、书画、诗文、木刻为一体的高档艺术品。2011年元宵节11组扬州彩灯亮相台湾灯会展现“诗画瘦西湖”,彩灯为节庆营造了浓厚的喜庆氛围。
【材料三】剪纸是扬州古老的民间艺术,它题材广泛,造型生动活泼,是扬州民间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剪纸往往选择吉祥喜庆、福禄寿诞、五谷丰登等题材,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原因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因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活动过程中,同桌小明搜集了大量的资料,对本组的研究内容有较深入的理解,大家推荐他在全班展示学习成果,胆小的他却反复推辞,你鼓励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明终于点了点头。
扬州的“老玩意儿”既是历史的见证,又是文化的沉淀。为了引导学生关注传统文化,学校组织同学们参与以“走近扬州的‘老玩意儿’”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请你为“探访家乡的‘老玩意儿’”的采访活动设计一个采访问题,并写明相应的采访对象。
采访对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采访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是某小组同学搜集到的资料,请你围绕“扬州的‘老玩意儿’得以传承的原因”整理出两条主要信息
【材料一】扬州木刻年画的图像大多以象征、谐音、表意、用典等手法,借形寓意,谐音寓意,表号寓意或几种手法混合运用,寄寓人们对福禄寿喜财等理想的期盼,民间称“讨口彩”,增加了室内外装饰的趣味。因而,年画深受人们的喜爱。
【材料二】在江苏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扬州彩灯榜上有名。它造型多样,是集纸扎、装裱、剪纸、书画、诗文、木刻为一体的高档艺术品。2011年元宵节11组扬州彩灯亮相台湾灯会展现“诗画瘦西湖”,彩灯为节庆营造了浓厚的喜庆氛围。
【材料三】剪纸是扬州古老的民间艺术,它题材广泛,造型生动活泼,是扬州民间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剪纸往往选择吉祥喜庆、福禄寿诞、五谷丰登等题材,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原因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因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活动过程中,同桌小明搜集了大量的资料,对本组的研究内容有较深入的理解,大家推荐他在全班展示学习成果,胆小的他却反复推辞,你鼓励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明终于点了点头。
6.作文-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5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语言表达:(1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