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读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完成下列各小题。

(1)D平原是我国西北三大灌区之一的平原,也是西北著名的粮食产区,请你试分析D平原发展农业的有利自然条件,并说明该地农业发展过程中可能引发的生态问题。
(2)分析D平原准备大力推广农作物播种地膜覆盖技术,你是否赞同?请说明理由。
(3)图中E省是我国重要的煤炭资源产地,请你分析我国规划在该地建设能源基地的优势条件。

(1)D平原是我国西北三大灌区之一的平原,也是西北著名的粮食产区,请你试分析D平原发展农业的有利自然条件,并说明该地农业发展过程中可能引发的生态问题。
(2)分析D平原准备大力推广农作物播种地膜覆盖技术,你是否赞同?请说明理由。
(3)图中E省是我国重要的煤炭资源产地,请你分析我国规划在该地建设能源基地的优势条件。
2.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一带一路”惠及全球,苏伊士经贸合作区是中埃经贸合作的典范。目前一期工程已经完工,交通、通信、水电、医院、学校、商店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备,为“走出去”的中国企业搭建了良好的海外发展平台,吸引了中国石油装备、纺织服装、新型建材、机械制造等产业落户,被称之为荒漠中的“工业绿洲”。这里吸引中国产业落户的主要原因是可大福降低生产成本,更好地开拓国际市场。埃及与欧洲、非洲、西亚的许多国家和组织订了条件优厚的贸易协定。下图为苏伊士经贸合作区位置图。

(1)分析我国选择在苏伊上建经贸合作区的主要地理原因。
(2)从地理学角度分析尼罗河对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
(3)埃及是横跨亚非两大洲的阿拉伯国家,领土亚洲部分为________半岛。______收入是继运河收入,石油
收入、旅游收入的第四大经济收入,试分析埃及此经济收入比例高的原因。
“一带一路”惠及全球,苏伊士经贸合作区是中埃经贸合作的典范。目前一期工程已经完工,交通、通信、水电、医院、学校、商店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备,为“走出去”的中国企业搭建了良好的海外发展平台,吸引了中国石油装备、纺织服装、新型建材、机械制造等产业落户,被称之为荒漠中的“工业绿洲”。这里吸引中国产业落户的主要原因是可大福降低生产成本,更好地开拓国际市场。埃及与欧洲、非洲、西亚的许多国家和组织订了条件优厚的贸易协定。下图为苏伊士经贸合作区位置图。

(1)分析我国选择在苏伊上建经贸合作区的主要地理原因。
(2)从地理学角度分析尼罗河对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
(3)埃及是横跨亚非两大洲的阿拉伯国家,领土亚洲部分为________半岛。______收入是继运河收入,石油
收入、旅游收入的第四大经济收入,试分析埃及此经济收入比例高的原因。
2.单选题- (共5题)
3.

【小题1】导致鸟取沙丘形成的主要动力因素可能是
【小题2】当地政府“下了很大的气力”最有可能是指
日本鸟取沙丘能实现人们领略沙漠风情的愿望。鸟取沙丘东西长约16公里,南北宽约2.4公里。鸟取沙丘降水较多,适合草木生长。当地政府为了保护该“沙漠”下了很大力气。
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导致鸟取沙丘形成的主要动力因素可能是
A.冬季风 | B.盛行西风 |
C.夏季风 | D.东北信风 |
A.持续除草 | B.从外地运沙 |
C.修筑防浪堤 | D.植树种草 |
4.
磁化率是反映温湿气候与干冷气候变化的良好指标。气候温湿利于磁性物质形成与聚集。右图为我国黄土高原某典型地区磁化率变化曲线。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距今6-7万年时间段,下列现象最可能发生的是
【小题2】距今13万年以来,黄土高原磁化率变化反映出

【小题1】距今6-7万年时间段,下列现象最可能发生的是
A.我国北方沙尘暴天气增多 | B.我国甘蔗种植区北界北移 |
C.我国正处于间冰期 | D.我国夏季风势力偏强 |
A.全球气候变暖 |
B.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形成过程 |
C.东亚冬夏季风环境效应交替变迁 |
D.黄河下游断流现象日益严重 |
5.
下图为上海某地区工作日与周末手机进出的数据统计情况。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对该地区手机进出数量统计,主要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①RS ②GPS ③GIS ④数字地球
【小题2】关于该地区人口流动叙述正确的是
【小题3】该地区最可能是

【小题1】对该地区手机进出数量统计,主要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①RS ②GPS ③GIS ④数字地球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②④ |
A.14-16点该地区人口数量较稳定 | B.工作日8点前后人口流动量最大 |
C.人口流动量周末大于工作日 | D.工作日18点后人口流动量持续减少 |
A.中小学集中区 | B.大型购物中心 | C.迪斯尼景区 | D.中心商务区 |
6.
【小题1】建水县拟加大对紫陶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由此产生的影响可能是( )
【小题2】目前,限制建水县个体陶瓷作坊陶艺产品互联网销量的主要瓶颈是( )
“建水紫陶”是云南省建水县的汉族传统手工艺品,始于元末明初,为中国四大名陶之一。其主要用建水近郊五色陶土制作成型,经过书画、雕刻、填刮、烧炼、磨光等工序制作而成。“建水紫陶”是以心手感应的手工拉坯为成型工艺,其工艺以手口相传为主。目前“建水紫陶”文化产业仍以个体作坊生产经营为主,并未形成产业化、规模化效应。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小题1】建水县拟加大对紫陶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由此产生的影响可能是( )
A.加速陶土资源更新 | B.导致石漠化加剧 |
C.植被覆盖率上升 | D.区域降水量增多 |
A.劳动力成本过高 | B.工艺无法传承 |
C.交通通达度较低 | D.紫陶产品产量低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单选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