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读“中国三大自然区”图,完成下列要求。

(1)写出三大自然区的名称:① ②
③
(2)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主要河流C D E
(3)图中①区与②区的界线与哪些地理界线大致吻合?
(4)我国最大的内流河分布于 区。(填数字序号)
(5)②区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是 。

(1)写出三大自然区的名称:① ②
③
(2)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主要河流C D E
(3)图中①区与②区的界线与哪些地理界线大致吻合?
(4)我国最大的内流河分布于 区。(填数字序号)
(5)②区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是 。
2.
下图图甲为“美国本土农业带分布示意图”,图乙为“中国部分地区土地利用类型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乙中①处的农业发展,可以借鉴图甲中何处的农业带的发展经验?( )
A. F B. B C. E D. C
(2)读图,美国B处的粮食生产,与图乙中相似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3)图甲中农业带的形成体现了美国农业生产布局具有__________特征,影响各农业带分布位置的首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乙中东北地区农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中,遇到了哪些主要问题?

(1)图乙中①处的农业发展,可以借鉴图甲中何处的农业带的发展经验?( )
A. F B. B C. E D. C
(2)读图,美国B处的粮食生产,与图乙中相似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3)图甲中农业带的形成体现了美国农业生产布局具有__________特征,影响各农业带分布位置的首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乙中东北地区农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中,遇到了哪些主要问题?
3.
江苏是我国东部经济较发达的省份之一,区域内既有密切的联系又存在着明显的南北差异。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江苏省苏南、苏中、苏北区际联系示意图

材料二:加快沿江开发,是江苏省实现“两个率先”目标的战略选择,是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实际步骤,也是深入实施区域共同发展战略的突破口,新一轮沿江开发必将带来江苏省经济的新一轮腾飞。
(1)据材料分析,苏南、苏中、苏北三地区中,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是____ ,推断第一产业比重最大的是 ______。
(2)简要分析江苏省发展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
(3)图中箭头代表人口迁移和产业转移方向,其中代表人口迁移方向的是箭头 ,代表产业转移方向的是箭头 。简述产业转移对转入区发展的影响。(至少写3点)
材料一:江苏省苏南、苏中、苏北区际联系示意图

材料二:加快沿江开发,是江苏省实现“两个率先”目标的战略选择,是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实际步骤,也是深入实施区域共同发展战略的突破口,新一轮沿江开发必将带来江苏省经济的新一轮腾飞。
(1)据材料分析,苏南、苏中、苏北三地区中,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是____ ,推断第一产业比重最大的是 ______。
(2)简要分析江苏省发展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
(3)图中箭头代表人口迁移和产业转移方向,其中代表人口迁移方向的是箭头 ,代表产业转移方向的是箭头 。简述产业转移对转入区发展的影响。(至少写3点)
2.判断题- (共10题)
3.单选题- (共12题)
14.
【小题2】土地利用变化对该地区生态影响,正确的是( )
读图“我国洞庭湖沿岸某地1950年和2010年土地利用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A.湿地面积明显减少 | B.居住用地变化不大 |
C.林地面积显著下降 | D.工业用地增加最多 |
A.生物多样性增加 | B.湖泊对气候的调节能力下降 |
C.水污染加重 | D.湖泊对长江的调蓄能力加强 |
15.
美国田纳西河流域可开发水能达457万千瓦,目前装机容量约414万千瓦,水能利用率约为90%。图为“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与治理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从图示看,该流域开发的核心环节是( )
【小题2】田纳西河流域最适合布局的工业类型是( )

【小题1】从图示看,该流域开发的核心环节是( )
A.发电 | B.防洪 | C.养殖 | D.梯级开发 |
A.市场指向型 | B.廉价劳动力指向型 |
C.技术指向型 | D.动力指向型 |
16.
下图显示了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读图分析下列各题。

【小题1】这种关系反映了环境质量的提高主要取决于( )
【小题2】根据这种关系,发展中国家应该认识到( )

【小题1】这种关系反映了环境质量的提高主要取决于( )
A.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提高 | B.对人地关系认识的深化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
C.发展中国家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 | D.发达国家环保政策的不断完善 |
A.环境污染不可避免,只能采取“先污染、后治理”的策略 |
B.后工业化阶段,环境问题会自然而然的解决 |
C.保护环境至关重要,必须杜绝建设有污染工业 |
D.必须采取措施减少或者避免发展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 |
18.
读我国土地资源分布状况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下列选项与图示内容相符的是( )
【小题2】图中我国水田、旱地的大致分界与下列哪个选项吻合( )
【小题3】下列关于我国土地资源的特征,推断不正确的是( )

【小题1】下列选项与图示内容相符的是( )
A.①水田②旱地③林地④荒地 | B.①水田②旱地③草地④林地 |
C.①水田②旱地③林地④草地 | D.①水田②林地③草地④荒地 |
A.秦岭─淮河一线 | B.我国二、三两级阶梯分界 |
C.400毫米等降水线 | D.北亚热带与中亚热带的大致分界 |
A.绝对数量大、人均占有量少 |
B.土地类型多样、区域差异显著 |
C.难以开发利用和质量不高的土地比例较大、我国有相当一部分土地是难以开发利用的 |
D.水田主要分布在温带地区,降水量一般在800毫米以上 |
19.
江苏省划分为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区域。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该图主要反映区域的( )
【小题2】据图中城市化水平的差异,由③→②→①迁移的经济要素主要是( )

【小题1】该图主要反映区域的( )
A.开放性 | B.差异性 | C.整体性 | D.联系性 |
A.劳动力 | B.矿产资源 | C.能源 | D.资金 |
20.
图示为“我国1975与2012年各类湿地面积比例构成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与1975年相比,2012年 ( )
【小题2】能迅速搜集和分析湿地面积变化所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包括( )
① RS ② GPS ③ GIS ④BDS(北斗导航)

【小题1】与1975年相比,2012年 ( )
A.湿地总面积明显增加 |
B.自然湿地面积减少 |
C.各类湿地比例减小 |
D.人工湿地变化率最小 |
① RS ② GPS ③ GIS ④BDS(北斗导航)
A.①② | B.①③ | C.①④ | D.③④ |
21.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关于黄土高原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小题2】关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叙述,正确的是( )
【小题3】下列属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农业技术措施的是( )

【小题1】关于黄土高原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位于黄河下游与海河上游地区 |
B.位于湿润区向干旱区. 森林向草原过渡的地带 |
C.位于平原向山地、农业区向林业区过渡的地带 |
D.位于大兴安岭、太行山以西,多为内流区 |
A.治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应当重治理轻开发 |
B.提高植被覆盖率是做好水土保持工作的唯一途径 |
C.黄土高原小流域的综合治理容易造成水土流失 |
D.综合目前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人为因素大于自然因素 |
A.科学施肥、选育良种 | B.修建淤地坝、平整坡面 |
C.推广沼气池的修建和使用 | D.在陡坡封坡育林育 |
22.
中国以23%的稀土资源承担了世界90%的市场供应,近几年除继续向国际市场供应稀土外,稀土工业产品日趋丰富。上图为“中国稀土矿分布略图”,下图为“中国稀土出口和创汇总额对比统计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有关我国稀土资源地区分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有( )
【小题2】有关我国稀土资源开发利用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进口稀土资源,增加稀土资源储备 ②合理开采稀土资源,防止生态破坏
③不断增加稀土出口量和创汇量 ④优化稀土工业结构,提高深加工能力


【小题1】有关我国稀土资源地区分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有( )
A.南方地区是重稀土资源主要分布区 | B.分布广且相对集中,中部多北部少 |
C.我国西部经济地带没有稀土资源的分布 | D.长江中下游地区没有该资源的分布 |
①进口稀土资源,增加稀土资源储备 ②合理开采稀土资源,防止生态破坏
③不断增加稀土出口量和创汇量 ④优化稀土工业结构,提高深加工能力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②④ |
23.
山西省是我国重要的煤炭能源基地,读“山西省煤炭综合利用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表示“煤炭开采”的数字序号是( )
【小题2】陕西省煤炭综合利用的产业链不包括( )

【小题1】图中表示“煤炭开采”的数字序号是(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A.煤-电-铝 | B.煤-焦-化 |
C.煤-电-气 | D.煤-铁-钢 |
24.
图示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简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A湖周边地区农业已从粮食生产转为园艺业
和乳畜业,其主要原因是( )
①地势平坦,草场广阔
②经济发达,劳动力成本高
③城市稠密,市场需求量大
④交通发达,距市场近
【小题2】下列不是长三角地区工业发展优势条件的是( )
【小题3】长三角地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
①水土流失 ②大气污染 ③水污染 ④土地荒漠化
【小题4】近年来长江三角洲地区将一系列产业转移到苏北等地。
下列有关其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

【小题1】A湖周边地区农业已从粮食生产转为园艺业
和乳畜业,其主要原因是( )
①地势平坦,草场广阔
②经济发达,劳动力成本高
③城市稠密,市场需求量大
④交通发达,距市场近
A.① | B.①② |
C.①②③ | D.②③④ |
A.劳动力丰富 | B.交通便利 | C.科技水平较高 | D.资源能源丰富 |
①水土流失 ②大气污染 ③水污染 ④土地荒漠化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下列有关其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
A.能够促进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
B.长三角地区的环境污染更加严重 |
C.劳动力的就业机会大大增加 |
D.与全国经济合作更加紧密,侧重于发展劳动密集型的产业 |
25.
图示为“‘西气东输’二线工程管线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西气东输主要管线走向所考虑的主要经济因素是()
【小题2】关于西气东输工程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彻底改变西部地区能源消费结构和经济格局。
②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使沿线地区成为一条新的经济增长带。
③改善南方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
④对中、西部的生态环境将产生一定的影响。
【小题3】该工程建设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小题1】西气东输主要管线走向所考虑的主要经济因素是()
A.地形类型 | B.城市分布 |
C.河流状况 | D.土地利用 |
①彻底改变西部地区能源消费结构和经济格局。
②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使沿线地区成为一条新的经济增长带。
③改善南方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
④对中、西部的生态环境将产生一定的影响。
A.①③ | B.②④ | C.①② | D.③④ |
A.加快新疆天然气资源的开采,限制其经济发展 |
B.诱发沿线地区地震. 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
C.缓解珠三角地区能源短缺,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
D.促进中国和中亚地区各国之间的社会文化交流 |
4.多选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判断题:(10道)
单选题:(12道)
多选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