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江苏省如东高级中学高三暑期作业检测语文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513633

试卷类型:假期作业
试卷考试时间:2017/7/19

1.选择题(共5题)

1.
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涌现的互联网精英以其崭新的理念和独特的方式,诠释着时代的大趋势。
B.为减少细颗粒物(PM2.5)浓度,北京将进一步淘汰不符合首都功能的污染企业,以世界上最严格的标准治理北京市工业污染。
C.不知从何时起,我们的祖父一辈被我们忽略了,他们离我们如此遥远,以至于不知道他们有着怎样的孤独和悲伤。
D.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市委市政府不仅表现出了应有的责任感和担当意识,媒体也显示出了难得的宽容和真诚。
2.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昆曲的衰落当然是有历史原因的。 。但昆曲之幸也恰恰就因为它是中国雅文化的结晶,从清末到当下,中国文化人勇于担当,肩负起拯救昆曲的重任,才使昆曲的香火一脉流传,直到今天。

①雅文化的衰落必然导致昆曲走向衰落

②却必须直面昆曲衰落这无法改变的事实

③当代世界范围内文化重心的下移更让昆曲几乎遭遇灭顶之灾

④昆曲是雅文化美学追求的浓缩、代表与象征

⑤我们可以感慨人类文化的尴尬

A.⑤②③①④
B.④①③⑤②
C.⑤①④②③
D.①③④②⑤
3.
下列交际用语最为得体的一项是
A.一位同学在讨论会上说:“像孙老师这样快要退休的老师仍在为培养我们而略尽绵薄之力,我们深感荣光。”
B.一位同学在班上的学习方法交流会上说:“我殷切期望方法不当的同学调整心态,改进方法,取得佳绩。”
C.王教授是唐诗研究行家,他对李白诗风的论述非常透彻,真是抛砖引玉,让同学们大开眼界。
D.某经理在部门工作分析会上做报告,最后总结说:这只是我的浅知拙见,如有不当,敬请批评指正。
4.
下列有关各节日的对联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教师节对联:旭日灿星照学府,春风化雨育新苗。
B.中秋节对联:灯火交辉元夜里,笙歌簇拥月明中。
C.国庆节对联:惠政兴邦千家乐,赤诚报国万众心。
D.重阳节对联:何处题糕酬锦句,有人送酒对黄花。
5.选出所听到的内容。        

2.诗歌鉴赏(共1题)

6.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文后各题问题。
石州慢•己酉秋,吴兴舟中作张元幹
雨急云飞,惊散暮鸦,微弄凉月。谁家疏柳低迷,几点流萤明灭。夜帆风驶,满湖烟水苍苍,菰蒲零乱秋声咽。梦断酒醒时,倚危樯清绝。
心折,长庚② 光怒,群盗纵横,逆胡猖獗。欲挽天河,一洗中原膏血。两宫③ 何处?塞垣只隔长江,唾壶空击悲歌缺。万里想龙沙④ ,泣孤臣吴越。
(注)①宋高宗建炎三年,金兵大举南下,宋高宗狼狈南逃。②长庚:即金星,又名太白星。③两宫:指宋徽宗与宋钦宗二帝。④龙沙:泛指沙漠,这里指宋徽宗、钦宗被囚禁的地方。
⑴这首词上阕的景物描写渲染了怎样的氛围?有什么作用?(4 分)
⑵“心折,长庚光怒,群盗纵横,逆胡猖獗”句中词人“心折”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概括。(2分)
⑶下阕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 分)

3.现代文阅读(共2题)

7.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问题。
平常的沈从文 黄永玉
①从一九四六年起,我同表叔沈从文开始通信,积累到文化大革命前,大约有了一两百封。可惜在“文革”时,全给弄得没有了。解放后,人民文学出版社第一次为他出的一本作品选中,他自己的序言说过这样一句话:“我和我的读者都行将老去。”那是在五十年代中期,现在九十年代了。这句伤感的预言并没有应验,他没有想到,他的作品和他的读者都红光满面,长生不老
②他的一生,是不停的“完成”的一生。他自己也说过:“我从来没想过‘突破’,我只是‘完成’。”如果想要在他头上加一个非常的形容词的话,他是非常非常平常的“平常”。
③因为平常,在困苦生活中才能结出从容的丰硕果实。
④好些年前,日本政府派了三个专家来找我。据说要向我请教,日本某张钞票上古代皇太子的画像,因为服饰制度上出现了疑点,所以怀疑那位皇太子是不是真的皇太子。若果这样,那张钞票就可能要废止了。这是个大事情,问起我,我没有这个知识。我说幸好有位研究这方面的大专家长辈,我们可以去请教他。
⑤在他的客厅里请他欣赏带来的图片。他仔细地翻了又翻,然后说:“……既然这位太子在长安住过很久,人又年轻,那一定是很开心的了。青年人嘛!长安是很繁荣的,那么买点外国服饰穿戴穿戴、在迎合新潮中得到快乐那是有的;就好像现在的青年男女穿牛仔裤赶时髦一样。如果皇上接见或是盛典,他是会换上正统衣服的”。“敦煌壁画上有穿黑白直条窄裤子的青年,看得出是西域的进口裤子。不要因为服装某些地方不统一就否定全局,要研究那段社会历史生活、制度的‘意外’和‘偶然’”。“你们这位皇太子是个新鲜活泼的人,在长安的日子过得好,回日本后也不舍得把长安带回的这些服饰丢掉,像我们今天的人留恋旅游纪念品的爱好一样……”
⑥问题就释然了,听说那张钞票今天还在使用。
客人问起他的文学生活时,他也高兴地说到正在研究服饰的经过,并且说:“……那也是很‘文学’的!”并且哈哈笑了起来。——“我像写小说那样写它们。”
⑦这是真的,那是本很美的文学作品。
⑧沈从文对待苦难的态度十分潇洒。
⑨“文革”高潮时,我们已经很久没见面了,忽然在东堂子胡同迎面相遇了,他看到我,却装着没看到我,我们擦身而过。这一瞬间,他头都不歪地说了四个字:“要从容啊!”他是我的亲人,是我的骨肉长辈,我们却不敢停下来叙叙别情,交换交换痛苦;不能拉拉手,拥抱一下,痛快地哭一场。高考资源网
⑩“要从容啊!”这几个字包含了多少内情。也好像是家乡土地通过他的嘴巴对我们两代人的关照,叮咛,鼓励。
⑾日子松点的时候,我们见了面,能在家里坐一坐喝口水了。有一次,他说他每天在天安门历史博物馆扫女厕所,“这是造反派领导、革命小将对我的信任,虽然我政治上不可靠,但道德上可靠……”
⑿又有一次,他说,有一天开斗争会的时候,有人把一张标语用糨糊刷在他的背上,斗争会完了,他揭下那张“打倒反共文人沈从文”的标语一看,说:“那书法太不像话了,在我的背上贴这么蹩脚的书法,真难为情!他原应该好好练一练的!”
⒀时间过得很快,他到湖北咸宁干校去了,我也到河北磁县在解放军监管下劳动了三年,我们有通信。他那个地方虽然名叫双溪,有万顷荷花,老人家身心的凄苦却是可想而知的。他来信居然说:“这里周围都是荷花,灿烂极了,你若来……”在双溪,身边无任何参考,仅凭记忆,他完成了二十一万字的服装史。
⒁钱钟书先生,我们同住在一个大院子里,一次在我家聊天他谈到表叔时说:你别看从文这人微笑温和,文雅委婉,他不干的事,你强迫他试试!
⒂表叔是一个连小学都没有毕业的人,他的才能智慧、人格品质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呢?我想,是我们故乡山水的影响吧。
【小题1】文章从“平常”落笔,字里行间却洋溢着作者对沈从文“不平常”的崇敬之情。试结合全文,概括分析“平常”与“不平常”分别表现在哪些方面。(5分)
【小题2】解释下面两句话在文中的含义。(5分)
(1)他的作品和他的读者都红光满面,长生不老。(3分)
(2)这里周围都是荷花,灿烂极了,你若来……(2分)
【小题3】文章第⒁小节划线句子有什么作用?请简析。(5分)
【小题4】指出下面这句话所体现的人物语言特色,分析它的表达效果。(5分)
那书法太不像话了,在我的背上贴这么蹩脚的书法,真难为情!他原来应该好好练一练的!
8.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的题目。
“六朝人物”张中行     谢志浩
1909年,张中行先生出生于河北香河。1931年,通县师范学校毕业后,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自由的学术空气在三十年代初期的北平随风飘散。当时东北已沦陷,学生运动风起云涌。做学问还是搞政治,不可能不萦绕在学子们的心头。在胡适、钱穆、陈寅恪、傅斯年、吴宓、梁思成等学术名流的支撑下,尽管政治已进校园,但学府的生态和心态依然存在底线的从容。张中行那一代读书人,耳濡目染,有着自由的呼吸,经过慎思明辨,然后有所确信,最后直道而行。危城北平,还是能够安放得下一张平静的书桌。这一点,对理解像张中行辈分的学者,是很关键的。
张先生一辈子本本分分,兢兢业业。大学毕业后,他在天津、保定、北平当过多年的中学老师。1949年,被分配到人民教育出版社,将后半生完全奉献于此。文革结束之后,老先生看到了中国社会的真正希望,所以他像出土文物一样,开始了自己辉煌的夕阳红。
那个时代的《读书》,因为有冯亦代、黄裳、金克木、张中行这样的老先生做台柱子,所以既有趣,又好玩。张先生穿越时光隧道,围绕北大教授,展开记忆。妙趣横生的人物,飘逸潇洒的岁月,把读者带回到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也给了读者无穷的力量。难怪洪子城在《当代文学史》中,特别推崇他的散文,认为有大家风范。
长期的动荡生活,使得具有佛学修养的老先生,更多地想在困难的环境中,寻找一点人生的乐趣。1997年,88岁退休回家后,跟随女儿住在燕园,与季羡林、邓广铭、金克木相过从,被坊间誉为“燕园四老”。这几位老哥,真是老顽童,居然合作研究起八股文。张先生还研究“文言与白话”“佛教与中国文学”。这些东西,可不是一般的教授说干就能干得了的。 
先生还支持过河北的一张语文报纸。主持报纸事务的赵晓龙先生与我友善,给我说过老先生的趣事。晓龙兄到北京办事,看望先生,在红楼附近的酒馆小酌。花生米一碟,二锅头一小瓶,简简单单,情趣盎然。先生还提议,和晓龙一起前往正定访古,在86岁高龄,回乡访古,凭吊古迹,发思古之幽情,可谓殊胜因缘,堪称文坛佳话。
民国时期,军阀割据,党派纷争,内忧外患,兵连祸结,很不太平。但短短三十八年恍惚间,让人觉得和六朝特别接近,有些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风格,产生了不少具有魏晋风度的人物。如今,金克木、张中行、季羡林都已化作云烟。六朝人物,真是越来越稀罕了。
(选自《那些有伤的读书人》,有删改)
【小题1】“危城北平,还是能够安放得下一张平静的书桌。”这句话如何理解?(6分)
【小题2】根据文意,概括张中行先生“夕阳红”的具体表现。(6分)
【小题3】作者称张中行先生为“六朝人物”,理由是什么?(6分)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5道)

    诗歌鉴赏:(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