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4题)
1.
读下图,完成相关问题。

(1) 根据图中等高线分布特点,可知该地区地形基本形态明显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两大类。
(2)仅就影响聚落分布的自然因素而言,图中居民点分布有哪些特点?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A处为当地商业中心。就影响商业中心区位的主要因素看,该地成为当地商业中心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根据图中等高线分布特点,可知该地区地形基本形态明显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两大类。
(2)仅就影响聚落分布的自然因素而言,图中居民点分布有哪些特点?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A处为当地商业中心。就影响商业中心区位的主要因素看,该地成为当地商业中心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下图为某城市地形与交通线路图,利用城市功能分区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中交通网来判断:A、B、C、D四地中,最有可能是中心商务区的是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城市工业区移动的趋势看,B地与C地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更适于新建稍具规模的工厂,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地与D地的住宅区,________地为高级住宅区,原因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地是低级住宅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从图中交通网来判断:A、B、C、D四地中,最有可能是中心商务区的是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城市工业区移动的趋势看,B地与C地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更适于新建稍具规模的工厂,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地与D地的住宅区,________地为高级住宅区,原因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地是低级住宅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比较甲(美国)、乙(澳大利亚)两幅图,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甲、乙两图所示区域农业生产地域类型的差异及各自的特点。
(2)比较图甲中A、C两农业带农作物类型的差异。
(3)甲图所示地区农业发展中存在哪些问题?
(4)限制乙图所示区域农业生产发展的因素及其形成原因是什么?

(1)比较甲、乙两图所示区域农业生产地域类型的差异及各自的特点。
(2)比较图甲中A、C两农业带农作物类型的差异。
(3)甲图所示地区农业发展中存在哪些问题?
(4)限制乙图所示区域农业生产发展的因素及其形成原因是什么?
4.
上海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于2010年11月1日启动,主要目的是查清十年来上海市人口在数量、结构、分布和居住环境等方面的变化情况。结合以下三幅图回答相关问题。

图甲 上海市部分年份人口数量

图乙 上海市2010年人口金字塔
(灰色部分表示外来人口比重)

图丙 上海市近年来户籍人口自然增长率
(1)读图甲归纳1990年以来上海市人口数量的变化状况,并结合图乙、图丙和所学知识分析原因。
(2)读图乙可知上海外来人口相对集中的年龄段是__________,并分析外来人口对上海经济的影响。

图甲 上海市部分年份人口数量

图乙 上海市2010年人口金字塔
(灰色部分表示外来人口比重)

图丙 上海市近年来户籍人口自然增长率
(1)读图甲归纳1990年以来上海市人口数量的变化状况,并结合图乙、图丙和所学知识分析原因。
(2)读图乙可知上海外来人口相对集中的年龄段是__________,并分析外来人口对上海经济的影响。
2.单选题- (共15题)
5.
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2010年)数据显示,离开户口登记地在居住地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为26 139万人,比2000年增11700万人;东部沿海地区的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上升。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所给材料反映出的现象是
【小题2】出现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小题3】该现象会
【小题1】所给材料反映出的现象是
A.我国人口流动规模扩大 | B.我国中、西部地区人口数量减少 |
C.我国人口空间分布趋于均匀 | D.我国沿海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升高 |
A.中、西部发展政策的吸引 | B.人们的生育观念改变 |
C.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 D.人均耕地减少 |
A.提高我国环境人口容量 | B.提高我国城市化水平 |
C.加重我国劳动力负担 | D.增加我国粮食需求量 |
6.
【小题1】拉萨利用大棚技术种植瓜果蔬菜,主要是改善当地的
【小题2】拉萨原来不产西瓜,引种后发现,直接“铺”在地上生长的西瓜生长不好,只有将西瓜藤蔓架空,西瓜“挂”着才能结果(如图)。西瓜“挂”着的原因是

青藏高原位于一种特殊的高原气候区,但利用大棚技术使得拉萨的瓜果蔬菜供应充足。
据此完成下列小題。【小题1】拉萨利用大棚技术种植瓜果蔬菜,主要是改善当地的
A.光照条件 | B.热量条件 |
C.水分条件 | D.土壤条件 |

A.可以减少叶子对西瓜的遮掩,增强光照,促进光合作用 |
B.可以充分利用立体空间,节省土地、节省大棚面积,减少农业投入 |
C.土壤的湿度不够、干燥,直接“搁”在地上,容易使西瓜的水分蒸发 |
D.大棚内的地面温度比空气温度低,不利于西瓜的发育成熟 |
7.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图中显示的地理含义是( )
【小题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小题1】图中显示的地理含义是( )
A.聚落人口规模越大,其数量就会越多 |
B.聚落人口规模越小,其数量就会越少 |
C.城市人口在16万人时,城市数量最多 |
D.城市人口在32万人时,城市数量最多 |
A.城市规模和城市数量呈正相关 |
B.等级高的城市,多位于城市群的边缘地带 |
C.合理的城市体系结构有利于城市之间的相互联系 |
D.城市规模等级模型呈倒金字塔形 |
9.
下图为某城市功能分区示意图,图例中序号代表不同类型的功能。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从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区的角度考虑,下列用地类型正确的是( )
【小题2】从影响该城市功能分区的因素考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小题1】从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区的角度考虑,下列用地类型正确的是( )
A.①工业区 ②文教区 ③住宅区 ④商业区 ⑤仓储区 |
B.①工业区 ②商业区 ③仓储区 ④住宅区 ⑤文教区 |
C.①住宅区 ②工业区 ③文教区 ④商业区 ⑤仓储区 |
D.①商业区 ②仓储区 ③工业区 ④住宅区 ⑤文教区 |
A.距市中心远近对①功能区影响最大 |
B.③功能区受社会因素影响,常形成不同级别的用地区域 |
C.交通通达性对④功能区影响不大 |
D.⑤功能区受行政因素影响最大 |
10.

【小题1】图中a、b、c、d与下列区位条件对应正确的是
①农业科技先进 ②人均耕地面积大 ③机械化水平高 ④市场广阔
【小题2】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东北地区发展商品谷物农业的优势条件是
商品谷物农业是一种面向市场的农业地域类型,其基本特征是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商品率高。下图为“商品谷物农业区位条件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a、b、c、d与下列区位条件对应正确的是
①农业科技先进 ②人均耕地面积大 ③机械化水平高 ④市场广阔
A.a—①、b—②、c—③、d—④ | B.a—②、b—①、c—④、d—③ |
C.a—①、b—③、c—④、d—② | D.a—②、b—④、c—③、d—① |
A.水热条件优越 | B.人均耕地面积大 |
C.市场广阔 | D.农业科技先进 |
11.
青海省玉树县2010年4月14日早晨发生两次地震,最高震级7.1级,地震震中位于县城附近。截至4月25日下午17时,玉树地震造成2 220人遇难,失踪70人。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地震发生后,一批药品可采取哪种运输方式从成都直接运往灾区( )
【小题2】灾后重建需要大量钢材,若一批钢材需从西宁运往玉树,最佳的运输方式是( )
【小题1】地震发生后,一批药品可采取哪种运输方式从成都直接运往灾区( )
A.航空 | B.公路 | C.铁路 | D.水运 |
A.航空 | B.公路 | C.铁路 | D.水运 |
12.
2011年7月23日20时30分左右,杭州至福州南的D3115次动车与北京南至福州的D301次动车追尾,造成40人遇难,百余人受伤。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高铁的建设反映现代交通运输的发展趋势是( )
①大型化 ②自动化 ③高速化 ④专业化
【小题2】保障动车安全运行主要应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小题3】“7·23”甬温线特大铁路交通事故发生后,救护车为将伤者尽快送入医院,需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小题1】高铁的建设反映现代交通运输的发展趋势是( )
①大型化 ②自动化 ③高速化 ④专业化
A.②③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A.GIS | B.RS | C.RS和GPS | D.GPS和GIS |
A.RS | B.GMS | C.GIS | D.GPS |
13.
陕西省北部白于山区39.2万人因干旱缺水和水质差而陷入贫困。2011年陕西省政府决定将他们搬迁到城镇周边、中心村附近或其他城市。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影响白于山区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是
【小题2】促成此次人口迁移的直接原因是
【小题1】影响白于山区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是
A.自然资源 | B.科学技术 | C.消费水平 | D.开放程度 |
A.矿产枯竭 | B.经济落后 | C.政策扶持 | D.教育需求 |
14.

【小题1】当成本曲线由1变为2后,仍停留在AE区域的企业
【小题2】该类企业的最佳区位是
企业总是布局在有利润空间的地方,这一原理通过空间成本曲线和空间收入曲线来反映。下图示意“某类企业收益性空间界限的区位模型(O代表市中心)”。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当成本曲线由1变为2后,仍停留在AE区域的企业
A.因离市场近,开始盈利 |
B.因政策扶持,开始盈利 |
C.因地租上涨,出现亏损 |
D.因交通不便,出现亏损 |
A.A点 | B.E点 | C.D点 | D.F点 |
15.
图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形态变化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下列关于该城市的描述正确的是()
【小题2】该城市向外扩展的主要自然条件优势是()
【小题3】形成城市交通运输以公路运输为主的主导因素是()

【小题1】下列关于该城市的描述正确的是()
A.建国前,公路对城市形态的影响最大 |
B.建国后,铁路对城市形态的影响最大 |
C.建国以来城市化的速度是先快后慢 |
D.郊区城市化是城市扩展的主要途径 |
A.地形 | B.气候 | C.水源 | D.土壤 |
A.运输距离 | B.运输质量 | C.运输速度 | D.运输数量 |
17.
读我国中部地区某城市发展过程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该地城市化过程中( )
①土地由农业用地转为非农用地 ②支柱产业由工业变为第三产业 ③工业布局由集聚走向分散 ④交通运输网由单一趋向综合
【小题2】促进图示地区城市化的主要因素有( )
①政策 ②科技 ③交通 ④工业

【小题1】该地城市化过程中( )
①土地由农业用地转为非农用地 ②支柱产业由工业变为第三产业 ③工业布局由集聚走向分散 ④交通运输网由单一趋向综合
A.①③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①政策 ②科技 ③交通 ④工业
A.①③ | B.①② | C.③④ | D.②④ |
18.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6年底中国大陆人口133 972万人,自然增长率0.5%。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若纵坐标表示人口总量,表示10万年来人口增长的是( )
【小题2】若纵坐标表示人口自然增长率,四图中能大致表示新中国成立以来变化趋势的是( )

【小题1】若纵坐标表示人口总量,表示10万年来人口增长的是( )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19.
2016 年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制造业面临的“招工难”、“用工荒”局面仍未得到有效改善,高悬的招工条幅已经成为这些地区的日常风景。根据相关知识,完成 下面小题。

【小题1】下图中四种工业区位选择结构图中,最有可能面临用工荒的是
【小题2】“用工荒”对沿海地区经济的可能影响是

【小题1】下图中四种工业区位选择结构图中,最有可能面临用工荒的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A.减少资金投入,缩小生产规模 |
B.促进农业发展,改善粮食供应 |
C.增大重工业比重,减少用工数量 |
D.刺激科技创新,促进产业优化升级 |
3.选择题- (共4题)
20.My brother lives {#blank#}1{#/blank#} a small village {#blank#}2{#/blank#}the southwest of England.
21.在横线上填数.
3<{#blank#}1{#/blank#} {#blank#}2{#/blank#}>5 {#blank#}3{#/blank#}<2 4={#blank#}4{#/blank#}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单选题:(15道)
选择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