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1题)
1.
读下面美国和中国东北地区农业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东北部和美国东北部两个地区从农业地域类型来看,都属于____________。
(2)影响两个地区小麦种植的有利自然条件有哪些?
(3)我国东北地区种植水稻主要的不利条件有哪些?
(4)美国东北部乳畜带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5)下表是美国和我国东北玉米带的比较:

由表中可以看出,两地玉米带的单产为美国高于我国,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分析其原因。

(1)中国东北部和美国东北部两个地区从农业地域类型来看,都属于____________。
(2)影响两个地区小麦种植的有利自然条件有哪些?
(3)我国东北地区种植水稻主要的不利条件有哪些?
(4)美国东北部乳畜带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5)下表是美国和我国东北玉米带的比较:

由表中可以看出,两地玉米带的单产为美国高于我国,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分析其原因。
2.单选题- (共22题)
2.
下列发展阶段,关于陆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采集和狩猎阶段——自然界气候、地形、动植物分布对人类生活影响不大 |
B.农业社会阶段——能源、矿产资源和交通状况是人类活动的自然基础 |
C.工业社会阶段—_地形、土壤、水源、气候是人类活动的自然基础 |
D.后工业化阶段——原料、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整体下降,环境质量对社会的影响上升 |
3.
【小题2】田纳西河流域早期由于炼铜企业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主要表现为
田纳西河的早期开发,由于发展炼铜业,对环境造成了污染并使植被遭到破坏。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造成田纳西河流域植被破坏的原因不包括A.扩大耕地面积 | B.矿山开采 | C.获取炼铜用的木炭 | D.修建水库 |
A.酸雨 | B.光化学污染 | C.噪声污染 | D.固体废弃物污染 |
4.
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大河流域冲积平原、三角洲、盆地是农业文明的发源地,因为这里具有
①平坦的地形
②肥沃的土壤
③便利的河水灌溉
④适宜的气温
⑤充足的日照
⑥较多的农业人口
⑦较大的城市市场需求
①平坦的地形
②肥沃的土壤
③便利的河水灌溉
④适宜的气温
⑤充足的日照
⑥较多的农业人口
⑦较大的城市市场需求
A.①②③④⑤ | B.②③④⑤⑥ | C.③④⑤⑥⑦ | D.①④⑤⑥⑦ |
6.
据报道,我国江西省南部山区出现了大片的“红色荒漠”。据此判断回答下列各问题。
【小题1】“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条件主要是( )
【小题2】“红色荒漠”形成的人为原因是( )
【小题1】“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条件主要是( )
A.风蚀作用 | B.水蚀作用 | C.沉积作用 | D.风化作用 |
A.滥伐森林 | B.开山取石 | C.过度放牧 | D.风化作用 |
9.
下列关于田纳西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位于美国的西南部 |
B.是密西西比河支流俄亥俄河的一条流程最长、水量最大的分支,因而是二级支流 |
C.发源于阿巴拉契亚山的北坡 |
D.在肯塔基市流入密西西比河 |
10.
关于岛屿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工业化前的岛屿,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大陆高 |
B.岛屿在工业化时期充分发挥海运优势,发展商品经济,是日本在世界上首先实现工业化的重要原因 |
C.夏威夷群岛属于珊瑚岛,其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 |
D.小岛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周围海域的归属权和岛屿本身丰富的资源上 |
16.
中国邮政曾发行“中国民居”特种邮票一套,邮票上的民居建筑不仅反映了各地风俗,还反映了当地地理环境的重要特征。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傣家竹楼底层为架空层,说明该地夏季的气候特点是( )
【小题2】蒙古包反映了其所居民族主要从事( )
【小题3】上图中三种民居的不同特点反映了不同区域地理环境具有( )

【小题1】傣家竹楼底层为架空层,说明该地夏季的气候特点是( )
A.炎热干燥 | B.寒冷干燥 | C.温和湿润 | D.高温多雨 |
A.种植业 | B.畜牧业 | C.林业 | D.渔业 |
A.整体性 | B.统一性 | C.差异性 | D.共同性 |
17.
如图是我国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的人口、面积和经济水平示意图,读图完成以下两题。

【小题1】根据材料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小题2】关于东部地区将部分产业转移到中西部产生的影响,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小题1】根据材料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
B.西部地区面积广阔,环境承载力最高 |
C.中部地区人口、面积适中,经济发展条件最优 |
D.东部地区经济水平最高,发挥内引外联和对内对外两个辐射作用 |
A.有利于中西部环境污染状况的改善 |
B.短期内可能引起东部地区失业人口的增加 |
C.有利于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 |
D.加快中、西部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 |
19.
读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单位:mm),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影响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的主要因素有( )
①农牧活动 ②距海远近 ③季风风向 ④纬度位置
【小题2】甲地降水较丰富,与之关联的资源有( )
①草原 ②水能 ③石油 ④森林
【小题3】乙平原农业生产的不利条件的是( )
【小题4】我国政府停止开垦丙山脉,采取封山育林的措施,主要原因是( )

【小题1】影响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的主要因素有( )
①农牧活动 ②距海远近 ③季风风向 ④纬度位置
A.①③ | B.②③ | C.②④ | D.①④ |
①草原 ②水能 ③石油 ④森林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②④ |
A.年降水量不足,缺乏灌溉水源 |
B.广泛分布红壤,土壤肥沃 |
C.耕地多为旱地,人均耕地少 |
D.纬度偏高,低温冻害影响农作物生长 |
A.抚育更新森林资源 | B.开发特色森林旅游 |
C.进口木材,成本低 | D.伐木难度大,成本高 |
20.
下列不属于梯级开发对田纳西河上游流域带来的有利影响的是( )
A.有利于通航能力的提高 |
B.有利于大范围的扩大灌溉面积,使田纳西河流域内耕地面积大增 |
C.有利于有效地调节径流,起到防洪的效益 |
D.有利于充分利用流域的水能资源,建成全国的电力供应基地 |
21.
读我国甲、乙两地区(北方、南方地区)水资源总量、土地面积、人口及耕地分布对比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关于甲、乙两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
【小题2】有关甲、乙两地区的对比分析,正确的是 ( )

【小题1】关于甲、乙两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甲代表北方地区,乙代表南方地区 |
B.甲地区水资源总量比重大的主要原因是降水多、蒸发少 |
C.乙地区人口比甲地区少的主要原因是人口自然增长率低 |
D.乙地区耕地面积比重大与平原面积广阔有关 |
A.甲地区以旱地为主 |
B.乙地区的石油、煤炭资源均不如甲地区丰富 |
C.甲地区能源供应充足,可以满足工农业生产的需要 |
D.乙地区需进行水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来缓解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缺水状况 |
22.
三江平原成为水稻种植优势区的原因是( )
A.地势平坦开阔,多冻土和沼泽 |
B.夏季高温多雨,适合作物生长的时间长 |
C.北部有山地阻挡,不易受低温冻害的影响 |
D.河流较多,有充足的灌溉水源 |
3.填空题- (共1题)
24.
我国跨世纪的四大工程,在促进西部大开发、资源大调度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读“我国四大工程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写出四大工程名称:属于水资源跨流域调配的是___工程,属于能源调配的是____工程和______工程,属于交通设施建设的是_______工程。
(2)四大工程中,沿线自然景观呈现从沿海到内陆地域分异规律最显著的是_____工程,所经过的地区全部位于同一地形区的是______工程。
(3)四大工程建设有利于我国东西互补、南北共济、资源共享,请写出我国水资源、能源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
水资源分布的南北差异: 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源需求的东西差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济发展水平的东西差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四大工程中,对上海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有积极影响的工程是____________,它们对上海的积极影响是___________。

(1)写出四大工程名称:属于水资源跨流域调配的是___工程,属于能源调配的是____工程和______工程,属于交通设施建设的是_______工程。
(2)四大工程中,沿线自然景观呈现从沿海到内陆地域分异规律最显著的是_____工程,所经过的地区全部位于同一地形区的是______工程。
(3)四大工程建设有利于我国东西互补、南北共济、资源共享,请写出我国水资源、能源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
水资源分布的南北差异: 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源需求的东西差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济发展水平的东西差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四大工程中,对上海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有积极影响的工程是____________,它们对上海的积极影响是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单选题:(22道)
填空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