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中山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段考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513145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6/6

1.选择题(共2题)

1.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村庄改造在保护“原汁原味”的基础上,传统民俗、民居得到了保护,农村传统文化得以传承,群众在潜移默化中传承传统、接受黛陶。
B.文化自信,对于行进在实现自己伟大梦想征途中的民族、国家意义重大,对于发掘潜能、追求幸福的个体更是不可或缺。
C.从《见字如面》《中国诗词大会》到《经典咏流传》,这类将传统与现代相融合的文化节目,赞不绝口,圈粉无数。
D.推行自主招生改革,扩大学校的招生自主权,有助于高校根据自己的办学定位、育人要求,选拔适合本校培养目标的学生。
2.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A.今天我的华翰寄到你的手中,希望你看后能鼓起学习的勇气。
B.我之所以垂青于你,是因为你身居卑位,却能屡吐高论,说来实属不易。
C.多年不见,蒙您垂念,我这边说起来事事如意,二切安好,也遥祝您在异乡诸事顺畅,
D.这几天连降暴雪,地面结冰,学生上下学途中,实在欠安,各地各校务必小心防范。

2.文言文阅读(共1题)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肃,琅邪临沂人。肃少而聪辩,涉猎经史,颇有大志。仕萧赜,历著作郎、太子舍人、秘书丞。肃自谓《礼》《易》为长,亦未能通其大义也。父奂及兄弟并为萧赜所杀,肃自建业来奔。
高祖幸邺,闻肃至,虚襟待之,引见问故,甚哀恻之。遂语及为国之道,肃陈说治乱,深会帝旨。高祖嗟纳之,促席移景(影),不觉坐之疲淹也因言萧氏危灭之兆,可乘之机,劝高祖大举。高祖器重礼遇日有加焉,或屏左右相对谈说,至夜分不罢。肃亦尽忠输诚,无所隐避。寻除辅国将军,赐爵开阳伯;肃固辞伯爵,许之。
二十年七月,高祖以久旱不雨,辍膳三旦,百僚诣阙,引在中书省。高祖在崇虚楼,遣舍人问何为而来。肃对曰:“伏承陛下辍膳已经三旦,群臣焦怖,不敢自宁。臣闻尧水汤旱,自然之数,须圣人以济世,不由圣以致灾。”高祖遣舍人答曰:“昔尧水汤旱,赖圣人以济民,朕虽居群黎之上,今日之旱,无以救恤,应待立秋,克躬自咎。”是夜澍雨大降。
高祖伐淮北,令肃讨义阳,未克,而萧鸾遣将裴叔业寇涡阳。刘藻等救之,为叔业所败。肃表求更遣军援涡阳,高祖得表览之怃然,曰:“当以藻等锐兵新败于前,事往势难故也。今日之计,唯作必克之举。”肃乃解义阳之围,以赴涡阳,叔业乃引师而退。以破裴叔业功,进号镇南将军,封汝阳县开国子,食邑三百户。
高祖崩,遗诏以肃为尚书令,与咸阳王禧等同为宰辅,征肃会驾鲁阳。肃至,遂与禧等参同谋谟。禧兄弟并敬而昵之,上下称为和辑。唯任城王澄以为憾焉。每谓人曰:“朝廷以王肃加我上尚可。从叔广陵,宗室尊宿,历任内外,云何一朝令肃居其右也?”肃闻其言,恒降而避之。寻为澄所奏劾,称肃谋叛,言寻申释。
肃频在边,悉心抚接,远近归怀,附者若市。清身好施,简绝声色,终始廉约,家无余财。景明二年薨于寿春,年三十八。有司奏以肃忠心大度,诏谥宣简。
(节选自《魏书·王肃传》)
【小题1】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不觉坐之疲淹也 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
B.肃乃解义阳之围 平明,汉军乃觉之
C.肃自谓《礼》《易》为长 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
D.高祖以久旱不雨,辍膳三旦 有以神取之者,不言而诚心先达
【小题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肃自谓《礼》《易》为长 长:专长
B.或屏左右相对谈说 屏:回避
C.东至睢阳,闻之皆争下项王 下:归顺
D.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  过:超过
【小题3】下列对文学知识的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古人有名有字,男子的字是在二十岁成人举行冠礼时取的,是男子在社会上的正式用名。季父:小叔父。
B.补,指官员由候补而正式上任;出,指京官外任;除,指授予官职。
C.行伍,我国古代兵制,五人为伍,五伍为行,后用“行伍”泛指军队。
D.节,也称“旄节”,古代使者出使所带的礼物。相坐:相连坐(治罪)。古代法律规定,凡犯谋反大罪者,其亲属也要连同治罪,称为“连坐”或“相坐”。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肃闻其言,恒降而避之,寻为澄所奏劾。
(2)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3)马氏所作,因变而得,是则初所言者不皆是矣。

3.现代文阅读(共1题)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灵性鬼才黄永玉
美丽的凤凰古城除了作家沈从文,还出了另一位奇人,就是画家黄永玉。他少年自学美术、文学,皆造诣高深。他博学多识,才情非凡。历经世事风雨,却依然不改天真、顽皮、倔强、幽默的天性,被称为一代“鬼才”。
少年辍学的黄永玉到过上海、台湾、香港,干过苦力,搞过舞美,做过编剧,历尽了沧桑。在严酷的时代里,漂泊让黄永玉把世界看了个透,颠沛流离的经历让他对人生善恶有了更深的了解。
和爱憎分明的性格一样,黄永玉的画也常由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画纯水墨,淋漓尽致,不染丝毫丹青;需要用色彩了,又大红大绿大紫等“俗”色一股脑上来。国画讲求飞白,此中最显功力,黄永玉却丝毫不理会这些规则:“我的画没空飞白,你要飞到自己大脑子里飞去!”但他的另一类写意画,却异常地空,偌大的画面上只有一个极小然而特征极明显的人或物。兴致来了,皮纸、高丽纸,水粉、丙烯、国画色无所不用。反面泼墨,正面点染;巧拙互补,工写结合,一切出于表达内心情感的需要。
黄永玉木刻版画出身,很早就被誉为“中国三神童”之一。1956年,他在木刻艺术最炉火纯青的阶段,创作了中国版画史上的经典之作《阿诗玛》。这幅版画以美丽的彝族姑娘为原型,用十幅木刻讲述了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与传统木刻画崇尚黑白两色不同,他的版画大胆添加了丰富的色彩,成为中国版画史上创新的一页。那一年,黄永玉才32岁。
受这一次创作的启发,黄永玉的中国画也慢慢形成了水彩与水墨结合而相得益彰的新风格,而两次“丰盛”的欧洲之行也令其得益不少。从塞纳河到佛罗伦萨,黄永玉大量写生观摩,归来后又在万荷塘边苦练近万张白描荷花。借助西方绘画的冷暖色对比,黄永玉终于在造型、色彩与风韵上打通了中西方的经脉。他画的荷花就有着别样的美感:浑然红黄蓝绿,挥洒浓淡枯焦,最终呈现出的不再是寻常荷花高标独立的清雅之美,而是浓墨重彩的绚丽与灿烂。
除了美的事物之外,黄永玉也和他所钦佩的大师林风眠一样,从不忌讳任何“丑”的事物。有一年,黄永玉和吴冠中等人到重庆旅行写生,听人说“北京不得了,北京现在批黑画了,有个人画了个猫头鹰,结果出大事了”。他不以为意:“画个猫头鹰有什么了不起呢?我也画过。”回到北京后,黄永玉好奇地跑去看展览,一看才知道,他画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猫头鹰挂在中间,是被批得最严重的一个。“文革”开始后,黄永玉因“猫头鹰事件”被打成“黑帮”,一家人被赶进一间狭小的屋子,屋子光线很差,体弱多病的妻子经受不住打击病倒了,多方求治不见好转。黄永玉心急如焚,忽然灵机一动,在内墙上画了一个两米多宽的大窗子,窗外花草绚丽,艳阳高照,顿使满屋生辉。经常看着这幅画,妻子的病居然慢慢好了。
有人问黄永玉一生中最得意的事情是什么,他眯缝着的眼睛一下子瞪大了,腾地坐起来,把烟斗重重一磕,不耐烦地说:“过日子就是平平常常,有时候有意思,有时候很没意思。不要成天到晚地找意义。”
(摘编自《鬼才:黄永玉的旷达人生》)
(相关链接)
①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黄永玉每天工作十小时以上。盛夏时节,他背着画箱,顶着炎炎烈日四处写生,饿了渴了,就坐在路边吃点随身带的面包,喝几口凉水。而当时他已经年近七十。
②黄永玉在写作之余,也常常读书,他认为读书对人生有着重要意义。在《书的回忆》这篇文章中黄永玉有这样的总结:“读书能使人的思想有节奏感,有灵活性,不那么干巴巴,使尽了力气还拐不过弯来。读一点书,思考一点什么问题时就不那么费力,而且还觉得妙趣横生。”
【小题1】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黄永玉以彝族姑娘为原型创作的版画《阿诗玛》,因他炉火纯青的木刻艺术而成为中国版画史上创新的一页。
B.黄永玉画荷,一改荷花高标独立的寻常姿态,用浓墨重彩着意呈现荷花的绚丽与灿烂,给人以别样的美感。
C.黄永玉一片天真,听说北京有人因为画猫头鹰出了大事,他不仅没有为自己画过猫头鹰而担心,回到北京后还好奇地跑去看展览。
D.黄永玉对人生看得很透彻,他认为生活平平淡淡就好,反对一天到晚地找意义,表现出平实自然的人生态度。
【小题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黄永玉是凤凰古城人,被人们称为“鬼才”的原因是他绘画造诣高深,自学文学,人生经历曲折,丰富多彩。
B.少年辍学后到过多个地方、干过许多工作,这使黄永玉对社会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造就了他的性格,奠定了他之后的艺术创作特色。
C.黄永玉的绘画色彩运用大胆、构图不囿于规则,绘画要么不染丝毫丹青,要么各种“俗”色兼用,国画弃置“飞白”,写意画大块留白。
D.黄永玉的绘画跨越多种画材、技法、画风等的界限,注重兼容和融通,如其中国画形成了水彩与水墨结合而相得益彰的新风格。
E. 文本中引用了黄永玉的话,其目的是塑造一位愤世嫉俗、与社会流行思想有很大出入的人,比如他说的不寻找人生意义。
【小题3】黄永玉独特画风形成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4.情景默写(共1题)

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赤壁赋》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写曹操斟酒祭江、执矛吟诗的骄态,极力渲染其不可战胜的赫赫声势。
(2)屈原在《离骚》中以女子为喻,揭露奸臣嫉妒贤才,对自己肆意造谣中伤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壮词以寄之》里用“_________,_______ ”两句深情回忆了往昔“沙场秋点兵”的雄壮场景。

5.语言表达(共1题)

6.
在下面一段文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宇。
文本阅读是不可缺少的。要说现代化,欧洲、北美总比我们更现代化吧?我们在那里看到的是良好的读书風气。火车上、飞机上、轮船上,到处都有人安静地阅读。他们的习惯是不说闲话,只读书;我们恰恰相反,______。读书风气其实就是一个社会的文化風气,甚至也是一个社会的道德风气的反映。因为读书不仅使人获得知识,还可以_______。而我们今天的社会,可以说充满了浮躁气,扎扎实实做事情的人少了,走捷径、取巧的人多了。这种情况下,_____,尤为重要。如果说人们往往喜欢追求时尚的话,读书也应该成为今天的一种时尚。(高梦溪《今天为什么还要阅读经典》)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2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情景默写:(1道)

    语言表达:(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