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9月月考地理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512976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7/10/13

1.综合题(共3题)

1.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一带一路”(如下图所示)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起海上丝之路”的简称,随着“一带一路”的实施,中国企业纷纷走出国门,我国H集团是金球最大的电信设备创造企业,已在欧测西部成立研发、销售中心。另外,我国一些著名轮胎厂也在东南亚投资建厂。


(1)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相比,指出“海上丝绸之路”运输方式的主要优缺点。
(2)说明H集团在欧洲西部建立研发、销售中心的原因。
(3)简述我国轮胎厂在东南亚投资建厂的主要有利条件。
2.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近年来,随着我国“走出去”战略的实施,我国企业全面参与非洲基础设施建设。蒙内铁路是肯尼亚独立以来的最大工程,是肯尼亚百年来建设的首条新铁路,铁路由中国公司承建,将全部采用中国标准制造。蒙内铁路将取代100多年前修建的陈旧铁路,成为连接非洲东海岸最大海港蒙巴萨与首都内罗毕的快捷通道。下图示意肯尼亚位置和蒙内铁路。

(1)描述肯尼亚的地理位置特征。
(2)分析蒙巴萨港成为非洲东海岸最大海港的区位条件。
(3)简述蒙内铁路的修建为肯尼亚带来的社会与经济效益。
3.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8分)
材料一:我国某地区绝大部分地区海拔在4000米以上。该地区农用地几乎全部为牧草地,1985年可利用草地面积约11172平方千米,分为4、5、6三个等级,分别占可利用草地总数的9.26%、52.13%和38.61%;1997年可利用草地面积约为10793平方千米,4级优质牧草地已经消失,5级、6级草地分别占当年可利用草地总面积的48.3%和51.7%。
材料二:青海省过去的经济模式是挖矿、卖原料,把初级产品输入到东部地区进行加工盐湖主要成分是氯化钠,还含有钾、镁、锂、硼等资源。
(1)读材料一,说出该地区在畜牧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并结合材料说出其具体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针对该地区的主要环境问题,简述其发展畜牧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2)根据下图及所学知识,说出该生产模式取得了哪些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2.单选题(共18题)

4.
萤火虫被赋予了浪漫色彩,网上“活体萤火虫”生意越来越火爆。萤火虫适宜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下生存,在城市陆地放飞长途运输的野外萤火虫存活率不高,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购买萤火虫的地区以大城市为主的原因是(  )
A.商业级别高低导致B.交通线路形态导致
C.消费行为差异导致D.网络技术水平导致
【小题2】造成萤火虫存活率不高的主要原因是(  )
A.不当运输B.空气干燥C.噪音污染D.雨岛效应
【小题3】网购活体萤火虫行为可能带来的影响有(  )
①大量野外捕捉会影响萤火虫的生存和繁殖   ②大量放飞活体萤火虫,晚上可能造成光污染
③可能会促进萤火虫养殖业及养殖技术的发展  
④放飞的萤火虫如果生存下来,会明显丰富当地的生物多样性
A.②③B.③④C.①④D.①③
5.
下图为某区域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图示区域中,区域界线划分的主要依据及其属性是
A.河流、明确的B.山脉、明确的
C.交通线、模糊的D.湖泊、模糊的
【小题2】根据图示信息分析,该区域最适宜发展的是
A.化学工业B.电子工业
C.建材工业D.纺织工业
6.
2015年4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设立湖南湘江新区。该新区现有常住人口85万,其中两院院士40余人,大中专院校30多所,在校大学生30余万人。读湖南湘江新区产业及城市化率数据表(单位:%),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与2014年相比,2025年湘江新区产业结构变化的特点是(  )
A.第一产业产值变化幅度最大B.第二产业始终处于主导地位
C.第三产业的就业人数最多D.劳动力主要从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
【小题2】到2025年时,湘江新区城市化率将大幅度提升,主要是因为(  )
①传统工业发展迅速②服务业的带动作用③农村人口大量就地城市化④高校大幅度扩招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7.
有关商业网点的密度与其形成条件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自然环境相对恶劣的地方,商业网点的密度相对较小
B.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商业网点密度较大
C.交通运输便捷的地方,商业网点密度较大
D.自然环境对商业网点的密度起决定作用
8.
下列区域中共享单车停放数量最少的是(    )
A.地铁站口B.商业区C.大学校园D.货运火车站
9.
扬州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是我国商业贸易最繁荣的城市,后来逐渐萧条。这说明(    )
A.商业城市是一成不变的
B.自然地理位置的变化必然导致商业城市地位的变化
C.影响商业城市区位的决定性因素是交通条件
D.经济地理位置(如交通)发生变化可导致商业城市地位变化
10.
下图是我国某段高速铁路景观。到2010年底,我国投入运营的高速铁路约7500千米,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在平原地区,修建高速铁路时多采用高架的方式,主要是为了(  )
A.减少噪音扰民B.减少占用耕地C.缩短运营里程D.保护野生动物
【小题2】我国高速铁路网建成后,下列区段中,民航客运业受冲击最大的是(  )
A.武汉——广州B.杭州——上海C.成都——上海D.兰州——北京
11.
“摩拜”共享单车在上海等大城市悄然风行,成为不少市民近距离出行的首选。这种出行方式带来的影响,不包括(    )
A.加剧人口迁移B.绿色出行可以减少碳排放
C.缓解交通拥堵D.解决出行最后一公里难题
12.
2014年2月26日,中国首条在高原高海拔和戈壁荒漠地区开通的高速铁路兰新高铁全线开通运营。兰州等大城市高铁车站远离主城区,布局在城市核心区的边缘,其主要原因是(  )
A.高铁站用地面积广,建在郊区可以节约用地B.促进高铁站所在郊区的城市化步伐
C.远离主城区,便于旅客集散D.位于城乡结合部方便居民出行
13.
读图,①~⑤代表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纵坐标1→5代表各种运输方式四项指标的比较由优到劣的大体次序,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在世界经济贸易中,下列物流流向及其所选择的交通运输方式合理的是(  )
a.小麦:从中国到美国选用③    b.鲜花:从中国到日本选用① 
c.石油:从伊朗到日本选用②    d.铁矿:从澳大利亚到上海选用⑤
A.abB.bcC.cdD.bd
【小题2】影响现代交通线路分布的决定性因素是(  )
A.地形因素B.气候因素C.社会经济因素D.科技因素
14.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生产、生活、思维方式的根本变革,亦是解决全球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我国政府制定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它阐明了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及资源、环境的合理利用和保护的具体方案。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可持续发展思想在我国源远流长,下列说法或做法中可以证实的是(  )
①“竭泽而渔……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而明年无兽” 
②历代各朝均大兴土木建宫殿等大型建筑 
③盛世滋丁,永不加赋 
④封山育林,以定期开禁保护生育期的鸟、兽、鱼、鳖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小题2】在青藏铁路建设中,我国首次引入了国外野生动物通道的理念,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设计了3种基本类型的野生动物通道。人类的发展不应危及其他物种的生存,主要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
A.公平性原则B.持续性原则
C.共同性原则D.综合性原则
15.
2017 年 2 月 5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开发布《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首次提到创建“田园综合体”。田园综合体就是以企业和地方合作的方式,在乡村社会进行大范围整体、综合的规划、开发、运营。该发展模式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的特色小镇和乡村,是综合化发展产业和跨越化利用农村资产的创新突破。下图为田园综合体的组成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田园综合体促进乡村促进经济发展不包括
A.绿色农产品B.房地产开发C.休闲旅游D.金融、交通服务业
【小题2】该发展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
①经济可持续    ②城乡可持续 ③社会可持续 ④生态可持续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16.
下图为北京市某监测点环境质量变化情况,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该监测点附近的主要污染源可能是(  )
A.工业生产B.居民生活C.建筑工地D.交通运输
【小题2】图中污染物引起的主要的环境问题是(  )
A.光化学烟雾B.全球变暖C.紫外线增多D.臭氧层破坏
【小题3】下列行为既有利于生态可持续发展,又有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是(  )
A.拒用“一次性”产品B.分类回收垃圾C.增加私家汽车D.发展乡镇企业
17.
分析下列人地关系的三种不同观点,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下列有关观点一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观点一诞生于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高度发达的现代
B.观点一以通过农业生产破坏自然环境为其主要影响
C.观点一以通过工业活动造成环境污染为其主要影响
D.观点一的后果是造成人地关系的全面不协调
【小题2】下列有关观点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观点二也就是地理环境决定论B.观点二产生于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的时代
C.观点二特别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D.观点二认为人只是被动地适应环境
18.
历史上的纽芬兰渔场:它曾经有着“踩着鳕鱼群的脊背就可上岸”的美名,但经过几个世纪的肆意捕捞,特别是大型机械化拖网渔船的作业,使它在九十年代之后已不可见。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上述问题的产生主要是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    )
A.发展的观念B.公平的观念C.环境的观念D.权利的观念
【小题2】材料中反映的人地关系思想阶段最可能是(    )
A.崇拜自然B.征服自然C.改造自然D.谋求人地协调
19.
下表是寒潮、酸雨、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等环境问题在我国四个省级行政区危害程度的相关统计资料(“●”越多,表示危害越严重)。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寒潮、酸雨、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分别对应的类别是(  )
A.I类、Ⅱ类、Ⅲ类、Ⅳ类B.Ⅱ类、Ⅳ类、I类、Ⅲ类
C.Ⅱ类、l类、Ⅳ类、Ⅲ类D.Ⅳ类、l类、Ⅱ类、Ⅲ类
【小题2】M代表的省级行政区可能是(  )
A.西藏B.安徽C.山西D.黑龙江
20.
读我国西北某地区新垦区位置图,回答下面下列问题。

【小题1】该流域新垦区
A.区域的界线与行政边界一致B.区域内部农业生产无相似性
C.区域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水源D.与非农垦区相互独立
【小题2】图中行政中心与新垦区的区域空间结构分别表现为
A.面状与点状B.线状与岛状C.点状与岛状D.点状与面状
21.
下图为“某一地区的区域发展过程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图中,可以反映出(  )
A.区域发展速度不断加快B.产业结构优化,第二产业比重逐渐提高
C.区域网络系统不断完善D.区域内联系逐渐增加,与区外联系逐渐减弱
【小题2】在区域发展晚期(  )
A.核心区域的发展速度显著高于外围空间B.区域发展处于不平衡的加速发展状态
C.区域内部的发展差异逐渐增大D.高科技成为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单选题:(1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