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自然带的垂直分异现象普遍,因区域不同而各具特色。图12示意我国某山脉自然带分布。

(1)判断降水较多的是甲坡还是乙坡,并说明判断理由。
(2)根据图中信息,分析甲、乙两坡降水产生差异的原因。
(3)指出图示山地适宜发展的农业部门以及应当防御的生态问题。
材料一 据预计,2010年至2050年将是中国老龄化速度最快的时期,也将是老龄化问题最严重的时期。2015年10月30日,十八届五中全会做出决定: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
材料二 中国及其他一些国家的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变化趋势表(%)。表中“中国(低)”指维持较低的生育率,与一胎政策控制相当;“中国(中)”指较折中的生育水平,与放开二孩政策相当。

(1)说明放开二孩政策对我国的意义。
(2)与日本比较,说明我国老龄化发展的不同点(至少两方面)。
(3)老龄化问题的解决,不能靠“一生了之”。试列举其他合理措施(至少三方面)。
2.单选题- (共12题)

【小题1】长江干流②河段的特征是
A.水流平缓,河道弯曲 | B.水量丰富,流速急 |
C.江水浑浊,冰期长 | D.峡谷幽深猿声啼 |
A.柑橘 | B.稻米 | C.天然橡胶 | D.棉花 |

【小题1】表中信息反映的影响人口容量的主导因素是( )
A. 科技水平 B. 自然资源 C. 开放程度 D. 消费水平
【小题2】青藏地区人口容量的特点是( )
①地域广大,资源丰富,人口容量大
②地处内陆,气候干旱,人口容量小
③地理环境“高寒”,生态脆弱,人口容量小
④充分利用该地区丰富的太阳辐射能,能增大人口容量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小题1】若仅考虑利润因素,零售业的最佳区位是( )
A.M | B.N | C.P | D.Q |
①市区边缘地租低
②市区边缘人流量大
③市中心停车困难
④市中心交通拥堵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小题1】轿车销售商店的区位较适宜选择在
A.中心商务区 | B.居民区 | C.商业区 | D.交通方便的城乡接合部 |
A.经济愈发达,家庭拥有汽车数量愈多 |
B.人口密度愈大,家庭拥有汽车数量愈多 |
C.公共交通愈发达,家庭拥有汽车数量愈少 |
D.城市空间面积愈大,家庭拥有汽车数量愈多 |

【小题1】由图可知,目前我国的城市化水平最接近( )
A.35% | B.45% | C.55% | D.6J% |
A.各国城市化水平的最重要衡量指标是城市人口数量 |
B.英国城市化进程的速度始终高于美国 |
C.1970年以后,中国城市化进程快于美国 |
D.美国先于英国达到80%的城市化水平 |
A.英国——第一、二产业比重增加 | B.中国——第一产业比重上升 |
C.中国——城市土地价格普遍上涨 | D.美国——城市环境质量持续恶化 |

【小题1】图中阴影所示地区的城市化发展模式是:( )
A.对外开放→外资企业建立→工业化→城市化 |
B.小商品经营→个体私营企业→工业化→城市化 |
C.大城市扩散→乡镇企业发展→工业化→城市化 |
D.森林矿产资源开发→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工业化→城市化 |
A.技术 | B.交通 | C.政策 | D.资源 |

【小题1】图中显示 ( )
A.各国城市化水平最重要的衡量指标是城市人口数量 |
B.1970年以后中国城市化进程快于美国 |
C.英国城市化进程的速度始终高于美国 |
D.美国先于英国达到80%的城市化水平 |
A.中国一城市土地价格普遍上涨 | B.中国一大城市人口日益增加 |
C.英国一第一、二产业比重增加 | D.美国一城市环境质量持续恶化 |

【小题1】该国的地形以( )
A.高原、山地为主 | B.平原、丘陵为主 |
C.高原、平原为主 | D.山地、丘陵为主 |
A.湿热的气候 | B.稠密的森林 | C.稠密的河网 | D.崎岖的地形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小题1】该地区位于( )
A.珠江三角洲 | B.江淮平原 | C.黄河三角洲 | D.三江平原 |
A.市场需求的变化 | B.劳动力素质的提升 |
C.灌溉技术的提高 | D.农作物品种的改良 |

【小题1】该村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A.水稻种植业 | B.乳畜业 | C.混合农业 | D.商品谷物农业 |
A.光照条件 | B.热量条件 | C.降水条件 | D.土壤条件 |


【小题1】材料中描述的葡萄园在图中的位置是( )
A.a处 | B.b处 | C.c处 | D.d处 |
①太阳光照充足 ②莱蒙湖面反射太阳光提供热量 ③土壤在夜晚提供热量
④石墙在夜晚释放出白天储存的热量 ⑤纬度较低,太阳辐射强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⑤![]() | D.①②⑤ |

【小题1】新疆地区能生产优质番茄的主要原因是( )
①夏季日照时间长,光热资源充足 ②昼夜温差大
③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 ④科技先进,机械化程度高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
A.市场狭小 | B.水资源紧缺 | C.价格低廉 | D.劳动力严重短缺 |
3.选择题- (共2题)
“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要求,也戳中了一些地方城镇化的软肋。一些乡村在变为城镇的过程中,虽然面貌焕然一新,但很多曾经让人留恋的东西却荡然无存。人们或多或少有这样的担忧:快速的、大规模的城镇化会不会使“乡愁”无处安放?要在城镇化进程中留住乡愁,不让“乡愁”变成“乡痛”,一个重要措施是要留住、呵护并活化乡村记忆。
乡村记忆是乡愁的载体,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物质文化的记忆,如日常生活用品、公共活动场所、传统民居建筑等“记忆场所”;另一方面是非物质文化记忆,如村规民约、传统习俗、传统技艺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生产生活模式等。乡村物质文化记忆与非物质文化记忆常常相互融合渗透,构成一个有机整体。这些乡村记忆是人们认知家园空间、乡土历史与传统礼仪的主要载体。在城镇化的过程中留住他们,才能留住乡愁。这实质上是对人的情感的尊重。至于哪些乡村记忆真正值得保留,这一方面可以借助一些科学的评价体系进行合理的评估,另一方面可以广泛听取民意,然后进行综合甄选。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做好这方面的前期规划。
仅仅留住乡村记忆而不进行呵护,乡村记忆会逐渐失去原有魅力。呵护乡村记忆,使其永葆“温度”,就要对相关记忆场所做好日常维护工作,为传统技艺传承人延续传统技艺创造条件,保持乡村传统活动的原有品质。比如,对一些乡土景观、农业遗产、传统生产设施与生产方法等有意识地进行整理维护。对于乡村中的集体记忆场所,如村落的祠堂、乡村的入口、议事亭、祭祀场所等,不可因为城镇化就让其全部消亡,而应对这些承载着人的情感和记忆的场所定期维修。既要让当地居民生产生活更为方便,又要让游子在故乡找到依恋感与归属感。
如果说留住和呵护乡村记忆是一种消极型的留住乡愁的话,那么,活化乡村记忆则是一种积极型的留住乡愁。活化乡村记忆,就是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深度挖掘乡村记忆与乡村传统产业,进行精细化、产业化升级,将“文”“人”“居”与“产”融合在一起,让原来的乡村记忆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充满生机活力。这需要相应的公共设施与之配套,需要发展教育、医疗、商业、娱乐休闲产业等,使乡村记忆在新的时空条件下产生新的凝聚力。
(摘编自陆邵明《留住乡愁》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单选题:(12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