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邢台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512428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7/11/6

1.综合题(共3题)

1.
(题文)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河套灌区是我国设计灌溉面积最大的灌区,也是我国主要的商品粮基地。河套灌区属于没有引水灌溉便没有农业的地区,该灌区年引黄河水量为50亿立方米,占黄河过境水量的七分之一。灌区农作物灌溉分夏灌、秋灌和秋后灌三个阶段,夏灌从每年5月上旬到6月底,秋灌从9月初到9月中旬。这两个阶段的灌水都是农作物生长期的灌溉。秋后灌溉是作物收割后的储水灌溉,每年从10月初开始到11月初结束,是该灌区一年中灌水量最大的一次。长期以来,河套灌区由于灌水较多,而排水工程没有跟上去,土壤盐碱化日趋加剧,严重影响灌区农牧业生产的发展。下图为河套灌区区域图。

(1)简述河套灌区水渠密布的原因。
(2)说明河套灌区进行秋后灌的主要目的及其对下游地区产生的影响。
(3)试为河套地区促进农业良性发展提出可行性措施。
2.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荆州,历史名城。在元世祖忽必烈之前,荆州一直为长江中游的中心城市。在此之后其长江中游中心城市的地位让位给湖广行省的治所——武昌。荆州对外水运中心位置不断变化,楚建郢都时,在今江陵城下,后移至荆州,唐、宋之际,码头转移到沙头市(今沙市)。明朝后期,黄汴撰写的《天下水陆路程》记载了北京至贵州、云南二省的道路:“自荆州府渡大江,六十里,方至对岸公安县;由汉口渡江,仅七里,即至对岸武昌府。”下图为江陵、荆州、沙市及武汉位置图。

(1)分析荆州在元世祖忽必烈之前成为长江中游中心城市的原因
(2)描述荆州城区中心位置变化特征,并分析其原因。
(3)请在下列两个问题中,选择其中一个问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问题计分。
问题①:分析荆州衰落的原因。
问题②:分析武汉兴起的原因。
3.
(题文)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株洲古称建宁,位于湖南省东部,湘江下游,是湖南省第二大城市,是我国华中南部、华东、华南、西南地区之间最大的铁路枢纽,是新中国成立后首批重点建设的工业城市之一。株洲既是全国的老工业基地,又是新兴的工业城市,被誉为“中国电力机车的摇篮”、“中国电力机车之都”。2015年株洲市轨道交通产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居全国首位。下图为株洲的地理位置示意图。

(1)说明交通运输的发展变化对株洲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2)评价株洲老工业基地建设的资源条件。
(3)近几年株洲轨道交通产业发展迅速,试分析其原因。

2.单选题(共12题)

4.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铁路布局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单选题。

【小题1】图中新建铁路线选线时主要考虑了
A.地形因素、城市分布B.河流分布、技术因素
C.城市分布、技术因素D.城市分布、河流分布
【小题2】对图示铁路段威胁较大的自然灾害是
①大风、沙尘暴   ②滑坡、泥石流 ③暴雨、洪水 ④雪灾、雪崩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小题3】图示区域
A.森林资源丰富B.气候中年严寒C.水陆交通便利D.城市化水平高
5.
下图示意某流域人口分布情况。累积频率(或称对频率的累计)是指为了统计分析的需求,有时需要观察某一数值以下或某一数值以上的频率之和。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该流域人口分布特点是(  )
A.空间分布比较均匀且比较稠密
B.3 550~3 650 m的百米高程最为密集
C.距河8~10 km分布人口最多
D.高程4 500 m以上人口密度变化剧烈
【小题2】该流域很可能位于(  )
A.巴西高原B.南部非洲
C.藏南谷地D.北美大草原
【小题3】影响该流域人口距河流不同距离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水能资源分布B.地形地势和坡向
C.交通通达度D.取用水方便程度
6.

   工业机器人指能在人的控制智能工作,并能完美替代人力在生产线上工作的多关节机械手或多自由度的机器装置。随着国内经济不断发展,在“中国制造2025”的大背景下,“机器换人”提高制造业智能化程度成为新的潮流。下图为我国工业机器人年安装量统计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工业机器人(    )
①其生产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 ②其生产属于高科技产业 
③大规模应用于劳动密集型产业 ④大规模应用于高科技产业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小题2】近年来机器人需求量迅速提高的主要原因是(    )
A.资源枯竭和环境保护要求提高B.技术进步和劳动力成本提高
C.地租成本升高和生产规模减小D.交通运输的发展和市场范围的扩展天际线反映城市建
7.
读我国各类型城市居民直接能耗人均碳排放量构成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图中(  )
A.Ⅰ型城市集中分布在北方地区B.Ⅱ型城市集中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带
C.天然气已成为我国城市的主要能源D.Ⅰ型城市居民各类形式的人均碳排放量均高于Ⅱ型城市
【小题2】在践行绿色生活中,Ⅰ型城市减排的可行性措施是(  )
A.减缓家用电器更新换代速度B.优先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C.改集中供暖为独立供暖D.生活用能全面使用天然气
8.
我国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在2011年达到峰值9.25亿人,2012年比2011年减少345万,这是劳动年龄人口的首次下降。2012年开始逐年下降,2013年减少244万,2014年减少371万,2015年减少487万。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目前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近几十年来我国(    )
A.死亡率的提高B.生育率的下降
C.流动人口的增加D.大量人口的外迁
【小题2】劳动年龄人口减少对我国产业影响最大的是(    )
A.服务业B.飞机制造业
C.资金密集型产业D.矿产资源产业
【小题3】针对劳动年龄人口减少的状况,最为合理的应对措施是(    )
A.大量接纳海外移民B.全面放开生育政策
C.经济转型,产业升级D.全面推广自动化生产
9.
“鬼城”原指资源枯竭并被废弃的城市。随着城市化的推进,中国出现了许多高标准建设的空置率过高,鲜有人居住的城市新区,夜晚漆黑一片,也被称为“鬼城”。图4为2014年中国前50个“鬼城”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2014年我国“鬼城”的分布特点是
①主要在沿海经济发达区  ②主要在东部季风区
③内陆、高原地区较少   ④西南、青藏地区较少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小题2】图中“鬼城”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①盲目的城市扩张②气候变干,城市被废弃③资源枯竭,工业生产凋敝④过度的房地产开发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小题3】目前,我国东北三省“鬼城”问题比较突出的根源在于
A.传统产业衰退,人口外迁B.气候严寒,人口向温暖地带迁移
C.环境污染严重,人口被迫外流D.逆城市化明显,城市中心成“鬼城”
10.
近10年来,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南京市交通拥堵现象越来越严重,虽然不断扩宽主干道,加大交通执法力度,但收效甚微。2017年2月,南京市规划局和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合作完成了《南京市街道设计导则》,指出今后城市街道设计的规划方向为分割大社区,建设开放式社区,增加变通微循环。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扩宽主干道不能解决交通拥堵问题的根本原因是
A.路网密度低B.公共交通发展滞后
C.私家车拥有量大D.交通违规现象频发
【小题2】建设开放式社区的作用是
A.降低社区噪声污染B.减少交通违规现象
C.优化道路资源配置D.提高公共设施利用率
11.
读广州市行政区划变化简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广州城市发展表现为
①市辖区数量增加    ②市辖区范围扩大    ③行政等级提升    ④环境质量下降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小题2】广州市行政区划的变化可能带来的影响是
A.增加中心城区的城市服务种类B.城市交通拥堵得以解决
C.促进产业结构及空间结构调整D.城市环境问题得以解决
12.
西班牙耕地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40%,以旱作农业为主。20世纪80年代开始,西班牙大力推广农业机械化,提高灌溉技术,扩大耕地灌溉面积,使大麦、小麦、水稻等粮食作物产量大增,占农业产值比重曾高达80%以上。欧盟正式成立后,西班牙政府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大力发展蔬菜、花卉、果树等园艺业,于法国形成农业一体化,农产品主要面向欧盟市场,成为“欧洲菜园”,园艺业产值达到农业产值的40%以上。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西班牙种植小麦的季节是(  )
A.春末夏初B.春末秋初
C.秋末冬初D.冬末春初
【小题2】促使西班牙调整农业种植结构的主要原因是(  )
A.市场需求的变化B.农业技术的发展
C.小麦产量降低D.气候条件的变化
【小题3】与法国相比,西班牙发展园艺业的优势是(  )
A.接近消费市场B.技术水平高
C.交通运输便利D.低温冷害少
13.

   在工业生产中,用各种压力机和装在压力机上的专用工具,通过压力把金属或非金属材料制出所需形状的零件或制品,这种专用工具统称为模具。目前,我国主要模具产业区域形成50多个模具产业园,这些园区聚集了一大批专业化、标准化程度高和模具品质高的模具企业。

读2003~2008年七大区域模具产量(单位:万套)对比表,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2003~2008年我国模具产业平均发展速度最快的区域是(  )
A.西北B.华东C.东北D.华北
【小题2】对模具产业的发展具有明显促进作用的是(  )
A.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B.汽车、塑料、家电等行业发展迅速
C.河网密布,水运便捷D.传统工业发展历史悠久,工业基础雄厚
【小题3】大量模具产业集聚模具产业园的主要目的是(  )
A.共用廉价劳动力,降低成本
B.便于获取对手信息,取得竞争优势
C.加强协作,促进交流
D.靠近原料产地,降低运输费用
14.
某国湿地约占国土面积的25%,湖泊众多,素有“千湖之国”之称。读该国区域图,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据图分析,该国湿地众多的主要成因有(  )
①气候寒冷,地下水水位低;②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③内力作用形成众多湖泊;④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小题2】该国湿地的生态价值主要体现在(    )
①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②涵养水源,保持水土;③保护生物多样性;④调节局地气候,净化天然水体
A.①③B.②④C.③④D.①②
15.
下图为我国东北地区简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图示区域建设商品粮基地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
①土壤肥沃,粮食单产高
②平原广阔,土地资源丰富
③雨热同期
④地广人稀,人口密度小
A.②③④B.①②④
C.①③④D.①②③
【小题2】图中松嫩平原地区农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A.沼泽破坏,湿地锐减
B.黑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
C.森林锐减,生态环境恶化
D.大气污染,环境质量下降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单选题:(1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