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材料一 中国第32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乘“雪龙”号破冰船从上海出发,赴南极执行科考任务。继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之后,中国第五座南极考察站将在此次科考中确定选址。
材料二 在南极中山站前使用探测仪器的科考队员。

(1)南极科考队为安装大型望远镜设备选址并准备场地,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________;考察队员监测南极冰川和海岸线变化要利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是________。
(2)“数字南极”的构建是我国南极科考的重要任务。对“数字南极”利用,叙述错误的是( )
A.方便查阅南极地区的三维地图及地图信息 |
B.可以对附近地区冰川、海岸线的变化进行观察分析 |
C.为防止极冰融化提供治理的技术 |
D.对地物相关信息的分析采用数字化处理 |
如图是我国科研人员在科尔沁草场进行的放牧实验。主要研究不同放牧强度对草场的影响。


(1)说出图中科尔沁草原变化所反映的土地利用问题,并简述其危害。
(2)分析导致科尔沁草原退化的主要原因。
(3)提出合理利用与保护草原的措施。
材料一 建设历时34年的三北防护林体系经过四期工程,已累计完成造林保存面积2 647万公顷,其中,营造防风固沙林282.4万公顷,各类经济林369万公顷,薪炭林107万公顷,营造灌木饲料500多万公顷,工程区森林覆盖率由1997年的5.05%提高到12.4%。三北工程取得了生态环境改善、经济效益良好、社会效益突出的显著成就。
材料二 我国生态工程森林分布示意图。

(1)写出我国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区:A是________;B是________;C是台湾、福建、江西等省的山区。
(2)图中字母D表示的是我国的三北防护林生态工程,试根据材料总结其作用。
(3)A地区的森林覆盖率急剧下降,针对此状况你认为应该采取何种措施?
(4)在长江中下游低山丘陵区植树造林,对长江径流量和长江水质分别有什么影响?
2.单选题- (共14题)

【小题1】近几十年来,该地区荒漠化速度加快的主要原因是 ( )
A.气候干旱,降水稀少 |
B.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迅速发展 |
C.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 |
D.大量开采铁矿和有色金属矿,破坏植被 |
①控制人口增加,少数地区可以进行生态移民
②控制农业规模,合理用水
③对已经严重荒漠化的土地进行封沙禁牧
④在荒漠化土地上,大量种植需水量大的树木,防风固沙
⑤扩大水田面积,利用水田等人工湿地调节当地气候
A.①②⑤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③④⑤ |

【小题1】民勤县出现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A.气候变暖 | B.土地荒漠化 | C.旱涝灾害 | D.水土流失 |
A.过度用水 | B.沙漠广布 | C.过度放牧 | D.气候干旱 |
①放弃全部耕地 ②合理用水 ③加强能源开发 ④恢复植被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②④ |

【小题1】图中A地区农业发展中存在较明显的土壤盐碱化问题,主要原因有( )
①纬度较高,冻土发育,含盐水分不易下渗
②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
③农业耕种过程中,长期采用大水漫灌的灌溉方式
④地处河谷地区,水流平缓,对土壤侵蚀作用微弱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A.气候由湿润向干旱转变 |
B.植被类型由草原退化为荒漠 |
C.农业由耕种业向畜牧业转变 |
D.过度开垦和放牧破坏植被 |
【小题1】西北地区自然环境的突出特征是( )
A.河流稀少,多内流河 | B.风力作用强烈,气候干旱 |
C.干旱为主 | D.多高大山脉与盆地 |
A.地形起伏大,高原山地广 | B.远离海洋,深居内陆 |
C.水分条件自东向西逐渐变干 | D.植被稀少,植被对气候的调节作用小 |

【小题1】有关各地自然环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甲所在地形区的植被以针叶林为主
B. 乙所在地形区东临太平洋,地震活动较频繁
C. 丙所在地形区海拔最高,气压低,光热较充足
D. 丁沿线以北植被少,荒漠化严重
【小题2】对甲所在地区人们的农业生产活动叙述正确的是( )
A. 粮食生产以种植水稻为主 B. 主要从事旱地耕作
C. 畜牧活动是主要农业活动 D. 经济作物的种植以大豆和油菜为主
地理标志是指标志某商品来源于某地区,且该商品的特定质量、信誉或者其特征,主要由该地区的自然因素或者人文因素决定的,地理标志已成为区域形象名片,比如,浙江绍兴市——绍兴黄酒,吉林延边州——延边苹果梨,宁夏中宁县——中宁枸杞,黄山市——黄山毛峰茶等。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小题1】黄山毛峰以其独特的色、香、味、形,被誉为茶中精品,定为国家礼品茶。黄山毛峰滋味甘醇,香气如兰,韵味深长等特有品质主要得益于黄山独特的
A.市场优势 | B.地理环境优势 |
C.科技优势 | D.历史悠久的文化优势 |
A.有一定明确的界线 | B.有一定的面积和形状 |
C.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 | D.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有深刻的影响 |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三北”防护林所起的主要的环保功效是( )
A. 净化空气 B. 美化环境
C. 涵养水源 D. 防风固沙
【小题2】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所起的生态作用是( )
A.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B. 繁衍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
C. 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
D. 净化空气、吸烟除尘

【小题1】甲、乙两图所示区域农业耕作制度及作物品种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
A.土壤不同 | B.热量不同 |
C.降水不同 | D.地形不同 |
①亚热带湿润地区
②黑土广布 ③综合性工业基地
④肥沃的水稻土
⑤水田农业
⑥林矿资源丰富
⑦中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
⑧雨热同期,一年一熟
A.①②③④ | B.②⑥⑦⑧ |
C.①③④⑤ | D.⑤⑥⑦⑧ |

A.①表示原始森林覆盖下的土壤肥力状况 |
B.④表示原始森林焚烧后的土壤肥力状况 |
C.②表示经过几年耕作后土壤肥力急剧下降至最低 |
D.③表示弃耕后土壤肥力缓慢提高 |
当地时间2016年9月11日,法国留尼旺岛火山喷发熔岩迸溅场面震撼。
读火山喷发的卫星图像,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要获取火山喷发的卫星影像图,主要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RS | B.GIS |
C.GPS | D.数字地球 |
①火山灰喷出的起始位置
②火山灰飘动速度
③火山灰影响的范围
④火山灰飘动的方向
⑤此时段当地的风向
A.①②③⑤ | B.②③④⑤ |
C.③④⑤ | D.①②③④⑤ |

【小题1】图中M表示( )
A.制作GPS接收机 ![]() | B.生成电子地图 ![]() | C.分析交通状况 ![]() | D.计算三维坐标 |
A.车载GPS所在道路的积水状况 ![]() | B.车载GPS所在地的地理坐标 |
C.车载GPS所在车辆的违章信息 ![]() | D.车载GPS规划的导航路线 |


【小题1】按发展过程,四幅图排序正确的是 ( )
A.甲乙丙丁 | B.丁甲丙乙 |
C.丙甲乙丁 | D.乙丙甲丁 |
A.不仅是当地国家和人民的义务,而且整个国际社会都应对此负责 |
B.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 |
C.加强雨林缓冲区的建设,减少移民和农耕区进入雨林的机会 |
D.亚马孙雨林属于全人类,应该严格保护,完全不能开发利用 |
【小题1】破坏雨林的人类活动包括 ( )
①迁移农业 ②迁都巴西利亚 ③大规模的农牧场开发 ④商业性伐木 ⑤采矿、修路、城镇建设
A.①②③④ | B.①③④⑤ | C.②③④⑤ | D.①②③⑤ |
A.当地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和贫困 | B.木材出口,换取外汇 |
C.出口肉牛,获取经济利益 | D.焚林垦荒 |
【小题1】对亚马孙热带雨林带来严重破坏的主要原因是( )
A.热带雨林迁移农业 | B.粗放的畜牧经营方式 |
C.滥捕滥杀野生动物 | D.过度引水灌溉 |
①西高东低的地形,有利于东南风的深入 ②受暖流的影响 ③受寒流的影响 ④纬度低,热量充足 ⑤平原面积宽广
A.①③④ | B.①②④ | C.②④⑤ | D.①②⑤ |
3.选择题- (共1题)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漏电保护器
根据安全用电要求,住户家里除了要安装防止电流过大的自动空气开关外,还必须安装如图所示的漏电保护器.其示意图如图甲所示,其内部结构相当于一个自动开关,正常情况下,住户家中没有电流流向地面,即图中I3为零,进户线中流入的电流I1和流出的电流I2相等,漏电保护器内部自动开关处于闭合状态.如果电路中某处发生漏电(漏电是指电流从墙体、人体、接地线或其他路径流向地面),即图中的I3不为零,就会造成I1和I2不相等,当I1和I2的差异达到一定值,保护器内部自动开关就会立即断开.排除漏电故障后,重新合闸即可恢复供电.为确保使用安全,漏电保护器上设置了试验按钮,需要每月试按一次,如果试验按钮按下漏电保护器无动作,说明漏电保护器需要更换。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单选题:(14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