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静海区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等级班)5月月考地理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512180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6/10

1.综合题(共7题)

1.
结合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拍摄于2017年3月25日。数年前,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同一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而如今,一侧灌木修剪齐整(下左图),另一侧则杂树丛生,灌木零乱(下右图)。拍摄当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


(1)当地的自然植被类型_______。
(2)造成图示绿化隔离带景观差异的原因可能是该街道两侧________管辖不同
2.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共享单车是一种新型的单车租赁服务,最大的特点是可以通过APP实行无桩借还单车。目前,杭州已有多种共享单车品牌。以小鸣单车为例,在注册APP并支付押金后,市民便可通过APP搜索、预约、租赁附近的单车。


(1)图乙为杭州某市民在一天中不同时段查询到的同一区域的单车分布状况。则该区域可能位于该城市的_______住宅区 。
(2)写出一条推广共享单车的意义:改善城市_______质量。
3.
下图为“我国某城镇发展现状和规划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城镇规划的空间形态由集中式向组团式发展,其优点有_______
(2)为发展工业,该城镇将工业用地集中布局在西南方, W处规划为工业仓储用地的理由。
(3)为使城镇五个组团紧密联系,形成有机整体,规划采取的主要措施。
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西班牙是欧洲发达国家中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国家。西班牙阿尔梅里亚省(位置见图a)的甲地附近干旱少雨。1956年当地勘探到深层地下水后,灌溉农业得到发展。1971年引入滴灌技术,日光温室(不需人工增温)快速普及,生产的蔬菜、瓜果等农产品出口量大增,主要出口西班牙以北的欧洲发达国家。20世纪90年代以后,甲地温室农业进入集温室安装维护、良种培育与供应、产品销售、物流等为一体的集群式发展阶段,产品出口量加速增长。图b示意甲地最低气温和降水量的年内变化。


(1)从气候角度分析甲地普及日光温室的原因。
提取的气候条件
日光温室的好处
 
 
 
 
 
(2)分析20世纪70~80年代甲地温室生产的农产品出口西班牙以北欧洲发达国家的优势条件。
提取的信息
优势条件
纬度相对较低
 
冬季气候温和,温室设备简单
 
南欧地区相对经济水平较低
 
 
5.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湖南打造有色金属工业的区位优势经济因素有哪些?(结合信息和工业特点,只答四个因素)
(2) 分析C城的主导工业部门是什么?(只答一个)仅从工业类型看,该地还适宜发展的工业部门是什么?(只答一个)
6.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下图所示信息,说明京、津两城市间铁路线较密集的主要社会经济原因。请回答两项。并总结交通路网密集的因素有哪些?
(2)唐山至承德之间铁路修建的工程难度较大。据图所示信息说明原因。
7.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马来西亚的橡胶和锡矿产地基本重叠在山麓地带,形成世界驰名的“胶锡地带”。巴生港是马来西亚的最大港口,属于首都吉隆坡的外港,与其相距约 37km,有铁路相连。吉隆坡这个全国最大的城市所需的生活用品和工业原料均通过本港进出。主要工业有制糖、橡胶加工、炼锡及电子等,并拥有大型橡胶厂。左图为西马来西亚略图,右图为西马来西亚橡胶分布图。

材料二 橡胶树喜高温、高湿,适于在土层深厚肥沃而排水良好的酸性砂壤土上生长。浅根性,枝条较脆弱,对风的适应能力较差,易受风寒并降低产胶

量。


 

 
(1)分析巴生港成为马来西亚第一大港的社会经济条件。
(2)根据橡胶树的生长习性,分析“胶锡地带”拥有橡胶生长的自然条件。
(3)说明我国海南岛发展橡胶种植的不利自然条件。

2.单选题(共7题)

8.
读2012年河南省城市等级体系图和2030年河南省城市等级体系预测图,完成下面下题。

【小题1】依据2012年河南省城市等级体系图,可知(  )
A.城市等级越高,城市数目越少
B.城市等级越高,相互距离越近
C.郑州市的服务种类多于南阳市
D.商丘市的服务范围大于洛阳市
【小题2】对河南省城市等级体系的正确预测有(  )
①城市等级体系由单核变成三核模式 
②豫东城市等级均有提升 
③新乡市等级提升加快豫北经济发展 
④城市等级体系趋于合理
A.①③B.②③
C.②④D.③④
9.
图示意我国不同生育率方案预测的2050年人口结构。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c方案与a方案的人口结构比较,差异最大的是
A.人口性别比B.老年人口比重
C.青壮年人口比重D.少儿人口比重
【小题2】从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判断,三种生育方案
A.a方案较合理B.b方案较合理
C.c方案较合理D.均不合理
10.
近年来,我国流动人口一直维持在2亿人以上,且持续增长,城乡间人口流动是主要的流动形式。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城乡间人口流动与城市经济发展、农村经济水平提高联系密切,下面三者关系排序应是
①城乡间人口流动 ②农业专业化发展 ③城市工业、服务业发展
A.①→②→③B.①→③→②
C.③→②→①D.③→①→②
【小题2】关于我国人口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流动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
B.生态环境是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
C.区域协调发展会减缓流动人口增长
D.小城镇人口向大城市流动可提高城市化水平
11.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ABCD四点中对应人口合理容量最大的是(  )
A.A处B.B处C.C处D.D处
【小题2】B点之后曲线发生了明显的改变,最可能是因为(  )
A.人口减少B.科技进步
C.劳动力增加D.政策改变
【小题3】甲处可能出现的是(  )
A.生活质量提高B.人口老龄化严重
C.生态环境恶化D.环境质量提高
12.

   为缓解停车难问题,北京市朝阳区采取“错峰停车”措施,鼓励各社会单位将停车位夜间或双休日向周边社区市民开放。下图所示为“朝阳区某功能区不同时段人口流动状况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反映的功能区是(  )
A.商业区B.行政区
C.住宅区D.工业区
【小题2】“错峰停车”主要利用了该功能区与相邻功能区(  )
A.地租水平的差异B.人口流动状况的差异
C.汽车拥有量的差异D.人口密度的差异
13.
下图是“我国某地城市化过程发展阶段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阶段Ⅰ所表示的城市化阶段是(  )
A.初级阶段B.加速阶段
C.逆城市化阶段D.停滞阶段
【小题2】阶段Ⅱ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城市内部经济的衰退
B.乡村和小城镇发展超过城市
C.城市环境恶化
D.城乡交通不便
14.
下图为“我国部分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黄河流经我国多个地域文化区,其民居、服饰、饮食、风俗等无不体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这说明(  )
A.地域文化的形成具有不稳定性
B.地域文化形成的基础是地理环境
C.地域文化是人文因素作用下形成的
D.地域文化主要体现在非物质方面
【小题2】图中数字代表的各地区与其传统民居对应关系正确的一组是(  )
①——吊脚楼
②——蒙古包
③——窑洞   
④——四合院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7道)

    单选题:(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