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2题)
1.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金鼎商城才开张,中百大厦又敲响了锣鼓,两家商店形成了鼎足之势。 |
B.艾滋病不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相思病,它是使人颓废堕落的刽子手。 |
C.家访中我们发现,正是由于家长的无为而治,孩子才会无所顾忌,并由此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
D.向人们坦白波澜壮阔、心系朝廷的人生艰辛,讲述着他对诗的至纯至美、至真至善境界的不悔追求。 |
2.诗歌鉴赏- (共1题)
3.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春归 唐庚①
东风定何物?所至辄苍然。小市②花间合,孤城③柳外圆。
禽声犯寒食,江色带新年。无计驱愁得,还推到酒边。
【注】①唐庚:北宋诗人。宋徽宗年间,被贬逐到惠州(今属广州)安置。②小市:指当地经营鱼、盐、酒、茶的集市。③孤城:指诗人被贬之地惠州城,当时商业繁盛之地。
(1)本诗颔联中的“合”“圆”二字,与孟浩然《过故人庄》中的名句“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合”“斜”二字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简要分析“合”“圆”二字的妙处。
答:
(2)本诗“景”与“情”的关系有何特点?请作简要赏析。
答:
春归 唐庚①
东风定何物?所至辄苍然。小市②花间合,孤城③柳外圆。
禽声犯寒食,江色带新年。无计驱愁得,还推到酒边。
【注】①唐庚:北宋诗人。宋徽宗年间,被贬逐到惠州(今属广州)安置。②小市:指当地经营鱼、盐、酒、茶的集市。③孤城:指诗人被贬之地惠州城,当时商业繁盛之地。
(1)本诗颔联中的“合”“圆”二字,与孟浩然《过故人庄》中的名句“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合”“斜”二字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简要分析“合”“圆”二字的妙处。
答:
(2)本诗“景”与“情”的关系有何特点?请作简要赏析。
答:
3.语言表达- (共1题)
4.
阅读下面的新闻稿,按要求答题。
校园烈焰突起,消防演练鸣警报
“呜、呜、呜……”3月10日下午3时半,一阵急促的警报在××区实验中学校园内拉响。
顿时,高二(9)班的教室里浓烟滚滚,“火势”伴着浓烟直往走廊上涌。学生们在老师的帮助下,用衣服捂着鼻子从安全通道紧急撤离到操场。
全副武装的消防官员冲进“着火”的教室,搜救三名被困在烟雾中的学生。发现目标后,他们迅速抱起“受伤”“昏迷”的三名学生到安全地带。等在一旁的医护人员立即用担架抬起受伤的学生到操场上施行“抢救”,输氧、包扎伤口……一边消防官兵用水枪对准“着火点”猛烈喷水。随后,“大火”被扑灭,校园又恢复平静。
原来,这是该区消防大队与实验中学联手开展得消防安全演练活动,它给身临其境的3000多名师生上了一堂生动的安全课。参加演练的董斌同学认为,今天的活动让他懂得了紧急情况下如何逃生以及如何自救,希望学校以后能多开设这样生动形象的安全教育课。
采访的记者觉得上面这则新闻稿的标题不能全面反映新闻所显示的信息,想补上能体现消防演练过程和结果,且与原题对仗的另一句标题。请你替记者补全另一句的标题,并把写在横线上。
答:校园烈焰突起,消防演练鸣警报
校园烈焰突起,消防演练鸣警报
“呜、呜、呜……”3月10日下午3时半,一阵急促的警报在××区实验中学校园内拉响。
顿时,高二(9)班的教室里浓烟滚滚,“火势”伴着浓烟直往走廊上涌。学生们在老师的帮助下,用衣服捂着鼻子从安全通道紧急撤离到操场。
全副武装的消防官员冲进“着火”的教室,搜救三名被困在烟雾中的学生。发现目标后,他们迅速抱起“受伤”“昏迷”的三名学生到安全地带。等在一旁的医护人员立即用担架抬起受伤的学生到操场上施行“抢救”,输氧、包扎伤口……一边消防官兵用水枪对准“着火点”猛烈喷水。随后,“大火”被扑灭,校园又恢复平静。
原来,这是该区消防大队与实验中学联手开展得消防安全演练活动,它给身临其境的3000多名师生上了一堂生动的安全课。参加演练的董斌同学认为,今天的活动让他懂得了紧急情况下如何逃生以及如何自救,希望学校以后能多开设这样生动形象的安全教育课。
采访的记者觉得上面这则新闻稿的标题不能全面反映新闻所显示的信息,想补上能体现消防演练过程和结果,且与原题对仗的另一句标题。请你替记者补全另一句的标题,并把写在横线上。
答:校园烈焰突起,消防演练鸣警报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2道)
诗歌鉴赏:(1道)
语言表达:(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