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3题)
1.
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8月22日凌晨,反对派武装已控制首都的黎波里,卡扎菲在利比亚长达42年的统治土崩瓦解,但专家称的黎波里民众弹冠相庆为时尚早。 |
B.孟子说的“毋忘”“毋助”,表达了一种成事态度:一方面要知道任何事情都不是一挥而就的,另一方面要有笃定不移的毅力。 |
C.巡回法庭坚持“调解优先”的司法理念,运用“全程调解、换位思考”等调解方法,妥善化解纠纷,使乡邻关系举案齐眉,和谐相处。 |
D.孝心是不会因时代而改变的,冬温夏清的本质出自孝心。子女行孝,随时皆可,不必等到养家时,才来行孝道。 |
2.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莫言的小说充满了对社会不公的强烈控诉,以及对有尊严的、轰轰烈烈的生活的憧憬,这两个主题也是我们阅读莫言小说,走进他的文学世界的钥匙。 |
B.针对“三农”问题,全国政协组织专题调研组与全国13个产粮食大省的政协联合调研,提出了拉动农村消费、增加农民收入、稳定粮食生产的建议。 |
C.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爱丽丝•芒罗对于大多数中国读者还比较陌生,但其实她早已蜚声国际,被誉为“当代短篇小说大师”。 |
D.目前,欧洲的人均阅读量不仅超过了中国,而且韩国、日本的人均阅读量也远远超过了中国,这一境况令人担忧。 |
3.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后主李煜继位时,南唐国势不振,面对北方强敌,李煜本想任用韩熙载为宰相辅佐自己,可又因为韩熙载是北方人心怀猜疑。 , 。 , , , 。即便如此,后主李煜对韩熙载仍不放心。
①韩熙载开始在生活上疏狂自放
②使自己能够安享晚年,获得善终
③为了避免遭受无端构陷
④韩熙载深深明白自己表面上颇得南唐王朝厚恩
⑤希望以此来蒙蔽朝廷耳目
⑥事实上并没有获得真正的信任
后主李煜继位时,南唐国势不振,面对北方强敌,李煜本想任用韩熙载为宰相辅佐自己,可又因为韩熙载是北方人心怀猜疑。 , 。 , , , 。即便如此,后主李煜对韩熙载仍不放心。
①韩熙载开始在生活上疏狂自放
②使自己能够安享晚年,获得善终
③为了避免遭受无端构陷
④韩熙载深深明白自己表面上颇得南唐王朝厚恩
⑤希望以此来蒙蔽朝廷耳目
⑥事实上并没有获得真正的信任
A.③①⑤②④⑥ | B.④⑥③①⑤② |
C.③②①⑤⑥④ | D.④⑥③⑤①② |
2.句子默写- (共1题)
4.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 ,独畏廉将军哉?
(2)念去去,千里烟波, 。
(3)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4)人生如梦, 。
(5) ,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6)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7)遥岑远目,献愁供恨, 。
(8) ,瑞脑销金兽。
(9)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 。
(10)执手相看泪眼, 。
(1) ,独畏廉将军哉?
(2)念去去,千里烟波, 。
(3)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4)人生如梦, 。
(5) ,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6)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7)遥岑远目,献愁供恨, 。
(8) ,瑞脑销金兽。
(9)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 。
(10)执手相看泪眼, 。
3.诗歌鉴赏- (共1题)
5.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小题2】本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登原州城呈张贲从事
魏野
异乡何处最牵愁?独上边城城上楼。
日暮北来惟有雁,地寒西去更无州。
数声塞角高还咽,一派泾河冻不流。
君作贫官我为客,此中离恨共难收。
【小题1】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小题2】本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4.文言文阅读- (共2题)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韩彦直,字子温。生期年,以父任补右承奉郎,寻直秘阁。六岁,从世忠入见高宗,命作大字,即拜命跪书“皇帝万岁”四字。帝喜之,拊其背曰:“他日,令器也。”亲解孝宗丱角【注】之繻傅其首,赐金器、笔研、监书、鞍马。年十二,赐三品服。
绍兴十七年,中两浙转运司试。明年,登进士第,调太社令。乾道二年,迁户部郎官、主管左曹,总领淮东军马钱粮会大军仓给粮径乘小舆往察之给米不如数捕吏置于理。初,代者以乏兴罢,交承,为缗钱仅二十万,明年奏计乃四倍,且以其赢献诸朝。帝嘉之。 拜司农少卿,进直龙图阁、江西转运兼权知江州。七年,授鄂州驻扎御前诸军都统制。条奏军中六事,乞备器械、增战马、革滥赏、厉奇功、选勇略、充亲随等,朝廷多从之。先是,军中骑兵多不能步战,彦直命骑士被甲徒行,日六十里,虽统制官亦令以身帅之,人人习于劳苦,驰骋如飞。事闻,诏令三衙、江上诸军仿行之。明年,兼工部侍郎,同列议:大辟三鞫之弗承,宜令以众证就刑,欲修立为令。彦直持不可,白丞相梁克家曰:“若是,则善类被诬,必多冤狱。且笞杖之刑,犹引伏方决,况人命至重乎?”议卒格。
会当遣使于金,在廷相顾莫肯先,帝亲择以往,闻命慨然就道。方入境,金使蒲察问接国书事,论难往复数十,蒲察理屈,因笑曰:“尚书能力为主。”既至,几罹祸者数,守节不屈,金卒礼遣之,帝嘉叹。迁吏部侍郎,寻权工部尚书。
寻知温州,首捕巨猾王永年穷治之,杖徙他州。奏免民间积逋,以郡余财代输之,然以累欠内帑坊场钱不发,镌一官。海寇出没大洋劫掠,势甚张,彦直授将领土豪等方略,不旬日,生禽贼首,海道为清。久之,再为户部尚书。卒,特赠开府仪同三司,赐银绢九百,爵至蕲春郡公。
【注】丱角:头发束成两角形。旧时多为儿童或少年人的发式。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小题2】下列各项有关古代文化常识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小题3】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
(2)奏免民间积逋,以郡余财代输之,然以累欠内帑,坊场钱不发,镌一官。
韩彦直,字子温。生期年,以父任补右承奉郎,寻直秘阁。六岁,从世忠入见高宗,命作大字,即拜命跪书“皇帝万岁”四字。帝喜之,拊其背曰:“他日,令器也。”亲解孝宗丱角【注】之繻傅其首,赐金器、笔研、监书、鞍马。年十二,赐三品服。
绍兴十七年,中两浙转运司试。明年,登进士第,调太社令。乾道二年,迁户部郎官、主管左曹,总领淮东军马钱粮会大军仓给粮径乘小舆往察之给米不如数捕吏置于理。初,代者以乏兴罢,交承,为缗钱仅二十万,明年奏计乃四倍,且以其赢献诸朝。帝嘉之。 拜司农少卿,进直龙图阁、江西转运兼权知江州。七年,授鄂州驻扎御前诸军都统制。条奏军中六事,乞备器械、增战马、革滥赏、厉奇功、选勇略、充亲随等,朝廷多从之。先是,军中骑兵多不能步战,彦直命骑士被甲徒行,日六十里,虽统制官亦令以身帅之,人人习于劳苦,驰骋如飞。事闻,诏令三衙、江上诸军仿行之。明年,兼工部侍郎,同列议:大辟三鞫之弗承,宜令以众证就刑,欲修立为令。彦直持不可,白丞相梁克家曰:“若是,则善类被诬,必多冤狱。且笞杖之刑,犹引伏方决,况人命至重乎?”议卒格。
会当遣使于金,在廷相顾莫肯先,帝亲择以往,闻命慨然就道。方入境,金使蒲察问接国书事,论难往复数十,蒲察理屈,因笑曰:“尚书能力为主。”既至,几罹祸者数,守节不屈,金卒礼遣之,帝嘉叹。迁吏部侍郎,寻权工部尚书。
寻知温州,首捕巨猾王永年穷治之,杖徙他州。奏免民间积逋,以郡余财代输之,然以累欠内帑坊场钱不发,镌一官。海寇出没大洋劫掠,势甚张,彦直授将领土豪等方略,不旬日,生禽贼首,海道为清。久之,再为户部尚书。卒,特赠开府仪同三司,赐银绢九百,爵至蕲春郡公。
【注】丱角:头发束成两角形。旧时多为儿童或少年人的发式。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总领淮东军马/钱粮会大军仓给粮/径乘小舆往察之/给米不如数/捕吏置于理 |
B.总领淮东军马钱粮/会大军仓/给粮径乘小舆/往察之/给米不如数/捕吏置于理。 |
C.总领淮东军马钱粮/会大军仓给粮/径乘小舆往察之/给米不如数/捕吏置于理 |
D.总领淮东军马/钱粮会大军仓给粮/径乘小舆往/察之给米不如数/捕吏置于理 |
A.上卿是战国时最高的官阶;上大夫是大夫中最高的官阶,比卿低一级。 |
B.汉代的郎官专指皇帝的侍从官;侍中是皇帝的侍从,汉时在其本官职外的加衔。 |
C.秦汉时,豪族住在城市的右边,所以豪族大户称为豪右;秦汉以前,地位官位以左为尊。 |
D.太学是古代设在京城的全国最高学府。 |
A.韩彦直治军有方。在他做御前诸军都统制时,经过训练,使不能步站的骑兵后来能健步如飞。不久,他又命令三衙、江上诸军效仿。 |
B.韩彦直秉公为民,当同僚中有人提议经过再三审问仍不认罪的死刑犯应根据一般的证据判刑时,他坚决不同意,认为这样会有善良的人被诬告,从而产生许多冤假错案。最终议论被终止。 |
C.韩彦直不辱使命。在无人肯出使金国时,他自告奋勇,慨然前往,尽管受到金使的多方刁难,他几遭祸难,却依然坚守气节,最终圆满完成使命。 |
D.韩彦直为民除害。在他担任温州知州期间,第一件事情就逮捕了老奸巨猾的王永年,狠狠地地整治了他一顿,并给他一根拐杖,把他流放到其他州去了。 |
(1)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
(2)奏免民间积逋,以郡余财代输之,然以累欠内帑,坊场钱不发,镌一官。
7.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材料,完成下题。
材料一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玑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尝问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伏,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小题1】下列句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一项是( )
【小题2】下列句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小题3】下列句中加横线字与“大将军邓骘奇其才”中的“奇”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小题4】从句式结构看,不同于其他三句的是( )
材料一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玑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尝问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伏,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小题1】下列句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一项是( )
A.不好交接俗人交接:与……交往 |
B.连辟公府不就辟:征召 |
C.辄积年不徙徙:调动官职 |
D.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视事:看、视察 |
A.虽才高于世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
B.以精铜铸成验之以事 |
C.公车特征拜郎中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
D.因入京师,观太学伺者因此觉知 |
A.空以身膏草野 | B.吾得兄事之 |
C.且庸人尚羞之 | D.宁许以负秦曲 |
A.举孝廉不行 |
B.为降虏于蛮夷 |
C.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
D.使不辱于诸侯 |
5.语言表达-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3道)
句子默写:(1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2道)
语言表达:(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8